“延禧攻略”看完了,此劇的華服美飾,是它的亮點,為人稱道。那精美的繡品,織品使我想起了一件壓箱底的物件 - 織錦緞百子圖被麵。這是我媽媽為我置辦的嫁妝,也是當年隨我飄洋過海的少數幾樣紀念品之一。
被套開始流行起來是九十年代,之前被子是要縫的,或者也叫“訂被子”,除了棉絮外,還有裏子和麵子,要把這三層平平整整地“訂”在一起,蓋起來才舒服。那年月洗被子是件蠻重的家務活,沒有洗衣機,洗這樣的大件很累人的,洗好,曬幹,還要縫。所以,一個家庭被子的幹淨度頗能反應那家主婦勤快值。
我所知道的江浙滬一帶的城市裏(其他地方我不清楚,不敢妄言),可以說從五十年代直到八十年代初,一般人家的被裏子,用全棉的布匹,有素色,條子格和子,被麵子呢,主要是花布,線綈,還有高檔的軟緞。
這線綈很有意思,用絲為經,以棉為維織成,比絲織品厚實耐用,比純棉品細致光潔,這種紡織品主要用途就是被麵。大多數是一色的,以提花為主,印花的不多見。我八十年代初上大學的時,帶的就是兩床線綈被麵,一床果綠色,蘇堤春曉圖案,另一床是淡紫色,四個角各一串葡萄,中間是花枝圓圖。同寢室的好像多數也是線綈被麵,對了,廣西來的玲在新生文藝匯演跳傣族舞蹈“月光下的鳳尾竹”,就用她那條薑黃色的線綈被麵,裹在身上,我幫她縫成傣裙。
軟緞被麵是全真絲的,兩種或以上顏色的絲線,提花織法。那個時候的真絲真的是蠶寶寶吐出來的絲,經過複雜的繅絲工序,染色工序後,才由織機織成。用的是機器,不是手工,三十年代後江南主要的絲綢出產地,大部分都用上了機器。軟緞被麵精致華美,而且嬌氣(易損壞),價格翻線綈被麵一倍,就不屬於普通的用品了,一般人家也就有個一,兩條床,逢年過節或有尊貴的客人來時才拿出來。我們家的兩床軟緞被麵,我媽媽總是在年三十晚上,和我們的新衣服一起準備好,年初一的時候漂漂亮亮的疊放在床上,迎接來拜年的親朋好友。當然那是我小時候的事情了。
改革開放後,物質豐富起來,生活水平提高了。九十年代初,我結婚的時候,我媽媽為我準備的嫁妝裏有四床軟緞被子,還有一床是織錦緞。織錦緞比軟緞還要高級,用的絲線色彩繁多,圖案複雜,品相富麗堂皇。新嫁娘的織錦緞被麵最受推崇的就是百子圖案,討個好彩頭啊。在新房的新床上,這百子圖放中間,周圍四床姹紫嫣紅的軟緞,寓意五福齊全,很是喜慶。
我把這床織錦緞帶到加拿大了,大概是想著絲織品有中國特色,也比較華貴,純粹是當作藝術品,紀念品。收在櫃子裏那麽多年,今天翻出來細細欣賞一番,順便拍兩張照來“show off ”。
對了,號稱百子圖,我數來數去,隻有六十個小朋友,還有四十個藏哪兒去了,各位看官,幫我一起找找,假山後麵有嗎?
局部
全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