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個小動作帶來大健康
一, 叩齒法
作用:健齒、補腎、健脾、強骨益腦、聰耳明目、美顏榮發。
方法:每天清晨睡醒之時,把牙齒上下叩合,先叩臼齒(注:口腔後方兩側的牙齒)30次,再叩前齒30次。
補腎作用:腎為先天之本。叩齒健腎的機理有二:一是“齒者,腎之標”(《雜病源流犀燭·口齒唇舌病源流》),由腎中精氣所充養,腎中精氣充沛,則牙齒堅固而不易脫落;腎中精氣不足,則牙齒易於鬆動,甚至早期脫落。牙齒健否是腎健否的標誌之一,叩齒能健齒、充腎精,故可健腎。二是腎“在液為唾”,唾為囗津,是唾液中較稠厚的部分,叩齒催生唾液,是謂“金津”,又稱“玉液”,“津”通於“精”,為腎精所化,咽而不吐,有滋養腎中精氣的作用,故可健腎。
健脾作用: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李東坦《脾胃論·脾胃盛衰論》)。叩齒能健脾胃表現為兩個方麵:一是叩齒能健齒。齒健,則食物易被嚼細,胃負減輕,從而養胃;二是脾“在液為涎”,與胃相表裏,涎為口津是唾液中較輕清稀的部分,具有幫助食物消化的功能。叩齒催生唾液,咽之有助於胃“腐熟水分(飲食物)“和脾的“運化、升清”(把水穀化為精微物質並將之“灌溉四旁”、布散全身),減輕脾胃的負擔,達到健脾胃的目的。
強骨益腦:腎主骨,而“齒為骨之餘”。齒與骨同出一源,為腎精所養。叩齒能健腎,充盈腎精,利及骨骼,持恒進行,能致骨堅,故可健骨。《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腎生骨髓”,而腦為髓海,腎中精氣充盈,則髓海得養,腦發育健全,就能充分發揮其“精明之府”的功能;反之,腎中精氣虧虛,則髓海不足而失養。叩齒能健腎,使腎中精氣得充,故可健腦。
聰耳明目:《靈樞·脈度》說:“腎氣通於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腎中精氣充盈,髓海得養則耳聰;腎中精氣虛衰,髓海失養則耳鳴甚或耳聾。又“腎受五髒六腑之精而藏之”(《素問·上古天真論》),“五髒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靈樞·大惑論》),精氣充盈則目能辨五色。叩齒能充盈腎精,故可聰耳明目。
美顏榮發:叩齒可活動麵肌,加強麵部血液循環,改善麵膚的營養,進而美顏。發的生長賴於精血,精血充盈,則發長而光澤;精血虛衰,則發白而脫落。腎藏精,“其華在發”,叩齒可使腎精充盈而榮發。
齒宜常叩,晉代葛洪《抱樸子》一書指出:“清晨叩齒三百過者,永不動搖”。《諸病源侯論》說;“雞鳴時,常叩齒,三十六下,長行之,齒不蠹蟲,令人齒牢”。自古以來,很多長壽者,都重視和受益於叩齒保健,尤其清晨叩齒意義更大。
二, 閉口調息法
作用:調整人體氣機,暢通氣血。
方法:經常閉口調整呼吸,保持呼吸的均勻、和緩。
呼吸做到平穩,是掌握閉口調息法的要領。這樣可以使得氧氣分布全身,久而久之讓氣血暢通,利於五髒六腑的協調工作。該方法建議早上做,因為此時陽氣處於上升階段,可事半功倍。
三, 咽津法
作用:有助於消化。
方法:每日清晨,用舌頭抵住上顎,或用舌尖舔動上顎,等唾液滿口時,分數次咽下。
唾液俗稱口水,為津液所化。中醫認為,它是一種與生命密切相關的天然補品,所以古人給予“玉泉”、“瓊漿”、“金津玉液”、“甘露”、“華池之水”等美稱。漱津咽唾,是古代非常倡導的一種強身方法。
唾液的保健作用
《素問·宣明五氣篇》說:“脾為涎,腎為唾”,唾液由脾腎所主。脾腎乃先天、後天之本,與健康長壽密切相關。因此,唾液在攝生保健中具有特殊價值。
李時珍說:“人舌下有四竅,兩竅通心氣,兩竅通腎氣。心氣流於舌下為靈液。道家語之金漿玉醴,溢為醴泉,聚為華池,散為津液,降為甘露,所以灌溉髒腑,潤澤肢體。故修養家咽津納氣,謂之清水灌靈根”。《紅爐點雪》中指出:“津既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養神,在肺助氣,在腎生精,自然百骸調暢,諸病不生”。可見,唾液的作用是多方麵的。
1、幫助消化 食物進入口腔後,首先與唾液混合,形成食糜。唾液中的澱粉酶使食物中的澱粉分解為麥芽糖,進而分解為葡萄糖使食物得到初步消化。
2、保護消化道 唾液清潔口腔、保護牙齒,還有中和胃酸、修補胃粘膜等作用。
3、延緩衰老 《養性延命錄》指出:“食玉泉者,令人延年,除百病”.《延壽書》中亦說:“蓋口中津液是金漿玉醴,能終日不唾,需含而咽之,令人精氣常留,麵目有光”。這些功效已被曆代養生家和氣功家的長期實踐所證實。此外,唾液還有防病治病、促使傷口愈合等作用。
現代研究表明,唾液中包含了血漿中的各類成分,含有10多種酶、近10種維生素、多種礦物質、有機酸和激素等,如分泌型免疫球蛋白、氨基酸、唾液腺激素等,其中唾液腺激素能促進細胞的生長和分裂,加速細胞內脫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和蛋白質的完成,延緩人體功能衰老。經常保持唾液分泌旺盛,直接參與機體的新陳代謝過程,從而改善毛發、肌肉、筋骨、血液、髒腑的功能,增強免疫功能,預防疾病。
四, 搓麵法
作用:可使麵部紅潤,消除疲勞。
方法:每天清晨,搓熱雙手,以中指沿鼻部兩側自下而上,到額部兩手向兩側分開,經頰而下,可反複10餘次,至麵部微微發熱為度。
麵部經絡豐富,堅持做搓麵法,還有利於延緩皮膚衰老。另外,用搓熱的手心蒙雙眼,這種類似熨燙的方法對於明目有一定好處。
五,梳發
作用:疏通氣血,清醒頭腦。
方法:用雙手十指插入發間,用手指梳頭,從前到後按搓頭部,每次梳頭50~100次。
梳頭,是中國古代養生家重視的養生方式之一,宋朝的《清異錄》中就有記載:“梳頭洗腳長生事,臨臥之時小太平”。
大文豪蘇東坡對這個方法也深有體會:“梳頭百餘下,散發臥,熟寢至天明。”要知道,頭部被中醫譽為“精明之府、諸陽之會”,集中了很多重要穴位,人體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都匯聚於頭部,可以說頭部掌管著身體各個部位的健康。
國醫大師周岱翰指出,無論男女,即使是頭發稀落的老翁,早起梳頭,都能有效刺激頭部諸多經穴,有助於陽氣舒暢和升發。現代醫學也證明,這種做法可改善大腦的血液循環,令人更神清氣爽。
中醫認為,早上梳頭能升陽補氣,臨睡梳頭能安神助睡,所以早晚梳頭對人體是非常有幫助的,有時間的老人午休前也可做多一次。
六,運目法
作用:清肝明目。
方法:將眼球自左至右轉動10餘次,再自右至左轉動10餘次,然後閉目休息片刻,每日可做4~5次。
運目,即指眼珠運轉,以鍛煉其功能,可采取多種方法進行。
1、運睛 此法有增強眼珠光澤和靈敏性的作用,能祛除內障外翳,糾正近視和遠視。
具體做法是:早晨醒後,先閉目,眼球從右向左,從左向右,各旋轉10次;然後睜目坐定,用眼睛依次看左右,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反複四五次;晚上睡覺前,先睜目運睛,後閉目運睛各10次左右。
2、遠眺 用眼睛眺望遠處景物,以調節眼球功能,避免眼球變形而導致視力減退。例如,在清晨,休息或夜間,有選擇地望遠山、樹木、草原、藍天、白雲、明月、星空等。但又不宜長時間專注一處,否則反而有害,所以《千金要方·七竅病》把“極目遠視”同“夜讀細書,月下看書”以及“久處煙火,泣淚過多”等,並列為“傷明之本”。
除上述運目方法外,還可進行眨眼、虎視、瞪目、顧盼等,這些鍛煉方法可使眼周圍的肌肉得到更多的血液和淋巴液的營養,保護眼睛,增強視力。
曆代養生家都主張“目不久視”、“目不妄視”,因為久視、妄視耗血傷神。故《素問》言:“久視傷血”,《養生四要》指出:“目者,神之舍也,目宜常瞑,瞑則不昏”。目之神應內守,才有益於形神協調。《老子》雲:“五色亂目,使目不明”。因此,《類經》強調:“心欲求靜,必先製眼,抑之於眼,使歸於心,則心靜而神亦靜矣”,說明養目和養神是密切相關的。
在日常生活或工作、學習中,看書、寫作、看電視等時間不宜過久,當視力出現疲勞時,可排除雜念,全身自然放鬆,閉目靜坐3~5分鍾;或每天定時做幾次閉目靜養。此法有消除視力疲勞、調節情誌的作用,也是醫治目疾有效的輔助方法。
七, 凝耳法
作用:使頭腦清淨,驅除雜念。
方法:兩手掩耳,低頭、仰頭5~7次。
八, 提氣法
作用:利於氣的運行。
方法:在吸氣時,稍用力提肛門連同會陰上升,稍後,再緩緩呼氣放下,每日可做5~7次。
九,摩腹法
作用:助消化,消除腹脹。
方法:每次飯後,用掌心在以肚臍為中心的腹部順時針方向按摩30次左右。
摩腹養生亦為曆代養生家所推崇。南北朝齊梁時期,達摩撰寫的《易筋經》中記有摩腹三法,當時在民間廣為流傳。隋代設有按摩博士,巢元方在《諸病源候論》中記了摩腹方法:“兩手相摩令熱,然後摩腹,以令氣下”,“若摩臍上下並氣海,不限次數,以多為佳。”
唐代時,按摩術發展為獨立一科,《唐六典》記載,按摩可除“風、寒、暑、濕、饑、飽、勞、逸之疾。”並指出:“凡人肢節髒腑積而疾生,宜導而宣之,使內疾不留,外邪不入。”唐代著名醫家孫思邈的養生之道是“食後行百步,常以手摩腹。”他在《千金要方》中說:“摩腹數百遍,則食易消,大益人,令人能飲食,無百病。”明代高濂著的《遵生箋》中說:“食後徐徐行百步,兩手摩脅及腹肚。”
清代方開所傳《延年九轉法》,以圖文並茂的形式詳細介紹了摩腹的方法。深諳養生之道的南宋詩人陸遊,常年堅持按摩腹部,以親身經驗寫下動人的詩句:“解衣摩腹西窗下,莫怪人嘲作飯囊”;“解衣許我閑摩腹,又作幽窗夢一回”,“摩挲便腹一欣然”;“搖齒徐自定,發脫卻重生,意適簪花舞,身輕舍杖行。”摩腹養生使他受益匪淺,享以85歲高壽。
摩腹何以能卻病延年?
祖國醫學認為,人的壽夭與五髒六腑盛衰有著密切關係。《內經·靈樞·天年》篇說:“五髒堅固,血脈調和,肌肉解利,皮膚致密;營衛之行,不失其常;呼吸微徐,氣以度行;六腑化穀,津液布揚;各如其長,故能長久。”中醫極重視五髒,尤其是將脾胃譽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故有“食穀者昌”,“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亡”之名言。脾胃是人體氣機升降的樞紐,肚臍下方至恥骨聯合上方的區間為丹田,是調控經絡氣血運行的中心部位,其中的“關元”、“氣海”兩穴位為保健要穴,摩腹則能通和上下,去舊生新,調理髒腑陰陽氣血的偏盛偏衰,外除諸邪內安五髒,促進陰平陽秘,使之恢複陰陽氣血的動態平衡,從而起到卻病強身延年之功效。
摩腹法在力度上一定要輕柔,力道太大揉痛肚子,可能事與願違。
十,足心按摩法
作用:強腰固腎。
方法:每日臨睡前,以拇指按摩足心,順時針方向按摩100次。
足心按摩法最好在每日臨睡前用溫水泡腳後進行。也可用手互相擦熱後,用左手心按摩右腳心,右手心按摩左腳心,以搓熱雙腳但不傷及皮膚為宜。此法有強腎滋陰降火的功效。也可在泡腳後按摩足三裏穴和湧泉穴,可達到健脾養胃固腎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