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和喬一起去上海的街上拍照,從複興西路一路走到中路,看了一路的漂亮的老房子,破房子,激動地按著相機的快門,一邊不斷地感歎曆史留下的魅力.
一路上的拍攝很是順利,住在那裏的居民對有人拍他們的住處也顯出了愉悅和友好.
一次我們走進一幢老洋房,看到屋子底樓的馬賽克地麵,有似現在的外灘18號裏的地麵。原來這些材料,在上個世紀就有人用了. 猜想原來這家的主人一定是很有錢的人了.
有機會可以這樣旁若無人地走進一幢幢老洋房裏, 我想有中國革命的‘功勞’, 如果不是象現在似的變成了幾家合用的一個房子,外人是無從有機會用攝像機去‘侵入’一個私有住宅,並隨意拍照的.
不過, 這個想法讓我馬上就後悔了.
在烏魯木齊中路口, 有一個ART DECO 的老公寓,聽說電影【長恨歌】是在裏麵拍的.我想進去看看.碰到的門衛說,如果不認識樓裏的人,隻能在底樓看看。
在底樓看也罷了,結果被一個自稱是樓組長的北方老太太攔了下來,不準看。我想拍張照片就走吧,結果她硬是擋住我的鏡頭.讓她讓一下,她說,公共樓道也是屬於她家的一部份,不準拍!
我氣極了,在我拍老房子的幾年經曆中,可從來沒有碰到過這樣的人,她的蠻狠無理,讓我失去了理智,我對她說:"你住在這樣的老公寓裏不合適。" 我心想,這樣氣質高雅的老房子,配這樣的老太太,真是大煞風景.
不想引來更激烈的對話來:"這天下是我們打下的,當年槍林彈雨.我怎麽不可以住在這裏!"
我也被激怒了:"你不配住在這裏."人和環境太不協調了.
真是的,現實在一次次粉碎我的老房子的夢.就是有錢買這裏的老公寓,我想,我也不願意了。因為裏麵住的人和我想象的太不一樣了。我們原來想象的優雅的老上海公寓生活也許並不是那麽的現實。
這樣也好,我對喬講,我不再對老房子那麽CRAZY了。也不用太在意不斷上漲的價格了。客觀地來看,這些老房子是曆史的經典,可它現在的使用者,確不是最好的擁有和釋放者。所以,它現在的市場價格是被高估的了。
我想,等那些革命的老太太們搬走的時候,我還會喜歡在這樣的大樓裏安家的。也許,要等10年,或者更長的時間。
【後記】
這篇是我2005年寫的博客。2006年,在我搬回澳洲之前,我正好為一個在上海工作的瑞士人設計裝修他租的一套延慶路的老房子,在我們一起工作中,我告訴了他以上這個故事。
那天,我們倆正好路過那幢公寓樓,他突然對我說,讓他試試看。
他先我一步走進大門,還是那個門衛問到:‘去哪裏?’他就隨口答道:‘三樓‘。‘做什麽?’ ‘額,裝修房子’。。。他就這樣頭也不回地走上了樓梯,我也隨著他也一起走了上去。
他很是得意,他雖然才來了上海幾個月, 確已悟出了:中國人喜歡外國人,對會說幾句中文的外國人更加尊敬。
當我們走到三樓的時候, 巧了,那天,真的有一個公寓在裝修。他對我皎潔一笑,並說,這是碰巧,就是沒有這個裝修,他還會有別的說辭。
我們匆匆看了一下這幢公寓樓裏麵,沒有喚起我多少【長恨歌】裏的電影情節,站在那個裝修公寓的陽台裏俯視街景,也找不到那種回到30年代的感覺,倒是從街上欣賞這個陽台更多點老上海的味道。樓道裏的樓梯也讓我覺得一般,大樓裏麵沒有大樓外麵有細節,沒有拍照的衝動。倒是那個革命老太太的話又仿佛環繞於耳,我對瑞士人說,沒什麽好看的了,我們快點走吧。
不想引來更激烈的對話來:"這天下是我們打下的,當年槍林彈雨.我怎麽不可以住在這裏!"
---
我也被激怒了:"你不配住在這裏."人和環境太不協調了 ---- 確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