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活節假期,又一次從堪培拉坐火車去悉尼,這次坐的是中午出發的班次,窗外意外看到一輛蒸汽火車也停在相鄰的軌道上等待出發。
悉尼城建是新舊建築交替並存,一條街上往往可以看到不同年代的建築樓,很融洽的相處,沒有違和感。相比上海近期的市區重建,往往是一個個大板塊的規劃,風貌別墅+ 超高層,整體複刻、雷同。還有去年北外灘的一個地塊拆遷,把還很新的一幢高層居民樓也一筆劃進去~動遷掉了,不計代價。
我們的晚餐去了一家香港燒臘飯店,店裏顧客不多,聽到有人點粥和油條,我有些激動,燒臘店也提供油條?最後,我還是把對油條的念想放到第二天早上去享用。
第二天一早,我們去了中國城裏那家有名的早餐店,它們到九點才開門,終於等來了小時候的味道的上海早餐~當天製作的豆漿、油條 …
疫情期間我們來悉尼時,當時下榻的酒店附近,有一個正在翻新的煙囪老建築,現在終於看到了完工的身影。磚牆部分基本上是原來的保留建築,窗子全部換成了鋁合金門窗,也加有運用新材料的建築物和原來的建築融為一體,整體感覺是工業現代風,覺得整個項目改建得是很成功的。
這次我們計劃坐輕軌去東部的一個社區,然後一路沿街走到下麵的海灘去遊泳。一邊走一邊回想起,這個社區好像似曾相識。
2007年,我們搬到堪培拉後,也經常開車到悉尼玩。那時悉尼、墨爾本、堪培拉的房價相差不是很遠。在堪培拉已看了一段時間的房子,還沒有找到我們預算範圍內喜歡的房子。到悉尼的時候也會偶爾看一下房產中介的櫥窗,看看我們的預算可以在悉尼買到什麽?!記得,我們當時可以買到一個很破的房子,帶400平方米的土地,離海邊也不是很遠的地方,印象中就在這個社區。
馬路二邊有不少低樓層的公寓樓,不同年代都有。路邊一輛停著的VW的中古麵包車,一隻朱鷺悠然自得地穿越到馬路對麵。快走到海邊時,各種飯店、咖啡館就多了起來。到了海邊,因為風浪太大,海灘上有一個不能下海的警示牌,一架直升機在空中盤旋;我們回到草地,在樹蔭下席地而坐。旁邊一對年輕夫婦正把他們的小嬰兒抱出嬰兒車,放在鋪著毯子的草地上… 聽海浪拍打和人們說話的聲音,突然覺得住在這裏的孩子是多麽的幸運。
一會兒,坐在一旁的喬讓我猜:這裏的一個臥室公寓現在的價格(50、60年代的建築),他正在看網上的房產信息。我使勁猜:120萬澳幣? 還是估價低了… 經過10多年的全球化進程,悉尼的房價以10倍的速度上漲,而首都堪培拉已然落為房價的三線城市。
下午我們去了每次來悉尼都會去的那家書店,它家咖啡店的櫥窗裏有個高顏值的蛋糕,第一眼我還以為是用葡萄裝飾的,心想大都市就是不斷有驚喜也很用心(把葡萄皮去掉),就拍了一張照片,後來再看照片上的標牌,才恍然大悟原來是用哈密瓜做的。
QV永遠是喝咖啡和休息的好地方,之後,我們回酒店拿寄存的行李,準備回程。
火車離站時看到窗外火紅的積雲:真是太美了,一個融匯大都市的繁華和海濱休閑為一體的城市,它的貴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