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 在中信泰富裏的STARBUCKES,就著陽光和喬以前的同事見麵, 在WAGIS 吃西式的午餐, 心情很好。
Z 新租的房子就在街對麵裏麵的建築群裏, 2室戶的房子, 5樓 , 以前的裝修。窗外朝東是西班牙式的建築 - - ‘華業大樓’ , 朝西是中蘇友好大廈(更早以前的哈同花園)。
房子雖然是老公房, 但因為地段好, 價格也不便宜 。 Z 更自己買了宜家的床和一些家具。可能要在這裏長期租住了吧。
午後,他們幾個要去看一個新的書店,我就拿著我的相機 , 徑直走進了旁邊的"華業大樓"。
沒有遇到什麽革命的老太太,而不讓進。 我獨自悠閑地坐電梯到了頂樓 ,在一個敞開著門的公用廚房裏麵, 看到還保留著老式的水池和櫃子等, 真是不可思議, 看著二個斑駁的鋁製水壺正在各自燒著水, 冒著騰騰熱氣,我覺得時間在停留,停留在我小時候看到的外婆家的灶披間裏的情景。
這裏看不到時間的變故而帶來的生活的變化, 雖然時間已經是到了2005年。當然那49年以前的洋派生活氣息也已蕩然無存。 因是大部分的平民入住於此的緣故。 而此刻外麵的上海,正在發生經濟上的巨變,而居住在裏麵的一部分人,還在延續他們固有的生活方式,或許他們無力去改變自身的生活水準 , 或許他們已經老了而不想改變。也就成就了我們現在還有幸看到那老去的生活的絲絲痕跡,和那老舊的生活方式與西式建築的經典反差。
我又一次覺得革命的好來。
(寫於2005年,11月,上海)
【後記】
華業大樓一直是我很喜歡一幢公寓樓,那時聽一個中介講:裏麵大多是使用權房子。搬回澳洲後,曾經在電視上看過一個紀錄片,有關於華業大樓原主人的故事,他的後代現在居住在加拿大。很驚訝地知道原來它就隻有一個業主,除了業主家自己住在8樓外,其他樓層隻租不售。也很碰巧,有一個在澳村的上海朋友,說他們家以前就住在裏麵的,那時,有一些文藝界的人,或者高幹入住。這真是一個有很多故事的公寓樓。
這座城市有著太多值得保留的建築,如何在飛速發展的時代下做好曆史和文化的傳承,真的太需要主管部門有清醒的頭腦和前瞻性的眼光和大格局,毀掉很容易,但要保護好並作為一份可以留給子孫後代的曆史的禮物的話,卻需要時間的曆練和到位的保護措施。
你激發我想寫一點什麽的衝動了相遇盡管不知道會不會真的開寫,我的第一篇博文就是寫的南京西路,其中有一段就是以這條弄堂為背景的,太神奇了!
握手!
記得那個時候在上海,遇見過一位台灣作家,她說,上海的這些老建築,如果放到台北,個個都會是國寶級的。想必中國別的地方的城市建築有多麽匱乏。
華業大樓在南京西路和陝西北路交界處(平安電影院的後麵),要走進弄堂裏才看得見。
中信泰富樓下的星巴克也曾經是自己一直去的地方,還有一個很不錯的星巴克是美羅城二樓,有一個超大的露台,隻是相對來說,還是南京西路更讓我懷念。
謝謝相遇帶來的好文,讓我思緒聯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