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家出發坐公交車在重慶路轉車,可找不到薇說的車站,就一直往前走,到了上海博物館門前, 上了一輛車,打聽去不去西藏中路,北京路? 車上的老伯們一聽, 就對著我直嚷: “就一站路嗎, 幹嗎還花2塊錢呢. 走過去嗎。”
      嗨, 心想不了,我已經走了很多路了, 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輛可以乘的公交車, 不然得叫出租車呢。2元錢總比10錢節省吧!(那時是2005年, 出租車起步價還是10元。)
      在公交車上坐定後,就打電話給薇說:“阿姨坐一站路就到她家了。” 收起電話, 看到那二個老伯奇怪的眼神看著我 , 是不是他們看我還小的樣子, 就做阿姨了. 又一個詫異吧!
      和薇匯合後,我們就驅車去七浦路了。一路上穿過浙江路橋, 看著蘇州河兩旁滿目的舊倉庫, 老房子. 我目不轉睛。 “快到七浦路了”, 薇對我說, 可我竟然看到了河濱大樓 !  原來七浦路服裝市場就在河濱大樓的後麵過去一點!! 
     
       河濱大樓,我是熟悉的呀。
 
 
       
1】河濱大樓, 攝於2001年
 
 
        記憶中,第一次去河濱大樓是在1992年 ,那時讀大學的時候, 在一個韓國人家裏做家教,小女孩的父親小時候和家人住在上海過的,之後才去了韓國。90年代韓國的公司來上海發展,因為她的父親會中文而被外派到了上海工作。
       小女孩有個姑媽,常住美國,她住她弟弟的家的時候,我們認識了,很聊得來,有一次她又回上海了,約我去河濱大樓裏的一個公寓去見她.
 
       河濱大樓就在四川路橋邊上,一個30年代標誌性的建築物,屹立在蘇州河畔。 進大學以前,在市區工作過,每天上下班坐21路電車經過四川路橋時,總是都會看到它和旁邊的郵電大樓。
 
      按照她給的公寓號,第一次走進河濱大樓的大門裏麵,因為已是傍晚時分,走過昏暗的長長的走廊, 太多的一個個相似的房門,害得我來回轉了二次電梯, 從東麵找到西麵,才找到她住的房間.
      她給我介紹這個公寓的主人,也是他們家離開上海之前的老鄰居 - - 一位上海中年模樣的婦女。當時留下印象的還有屋裏的一架老式鋼琴和掛在牆上的一張40年代一位男士著西服的黑白照片.  
 
       第二次去河濱大樓, 已是2002年了 , 那時我和喬在上海,想買個老公寓裝修。 
       看的一套是在河濱大樓裏麵要出租的房子, 去的時候是白天,長長的走廊不是印象中那麽昏暗了。因為有中介帶著,很快就找到了。
       屋主的兒子說,他父親是船長, 這房子是以前國家分的, 現可租可售. 房間裏的原裝修還在 (這符合我們的要求), 隻是朝北 , 看不到蘇州河. 隨後,就拍了幾張照片,作罷。
 
   
2】公寓裏的老式浴缸的龍頭,    3】公寓裏老式的冷水瓶,2002年
         
 
       第三次走進河濱大樓, 是在一個人的手提電腦上,看一個法國人在河濱大樓裏的家: 他把買下的二套房子打通, 去掉了老的門,窗 , 牆 , 把臥室 ,客廳, 廚房, 做成一個大空間. 很現代,可這樣的大空間設計可以被做在很多的建築物裏. 
       這個法國人選擇了河濱大樓, 卻沒有選擇延續大樓的建築風格. 我覺得可惜了,也罷! 唯一讓我不能認同的是:他把老式的觀景陽台用白色的塑鋼窗圈進了他的大空間裏. 這樣河濱大樓的外立麵又多了一個白色的不協音. 可惜了河濱大樓!
        。。。。。。
 
 
      "你為什麽覺得河濱大樓好呢?" 表姐的孩子很不解地問我。
      "因為這是一個很有名的設計師設計的, 它很漂亮, 有那個時代的氣息, 讓住在裏麵的人回到了那個美妙的年代, 就象是進入時光隧道." 我說。
 
      逛完七浦路回家,驅車過河南路橋的時候,我緊張地搜索著河濱大樓的每一個窗戶, 有不少已露出了白色的塑鋼窗 , 也看到一個被粉刷過的保存完好的老陽台,在那裏,安靜著,注視著蘇州河 .
 
       這就是我熱愛的老建築之一 ---- 河濱大樓.
 
       
                                                  【後記】
 
         2004年,尋尋覓覓,無奈之下,我們買下了一個麵對蘇州河的朝北的小公寓,是80年代的建築。對門的鄰居老太對我說:阿呀,你為什麽要買朝北的房間?他們的房間朝南多好!
        我對她說,因為朝北的房間麵對蘇州河 。 她說,蘇州河有什麽好看的,他們以前就住河濱大樓裏對著蘇州河的房子,還是朝南的呢, 因為要過橋不方便,後來就換房子過來了。
       “天哪,麵對著蘇州河,河濱大樓裏的房子,怎麽也舍得換到這裏來啊!”  我心裏叫著,“要是換給我多好啊!”
       
 
遊泳池是在底樓,我小時候已經不開了。
小時候每年居委會發蠟,各家領回來自己給地板打蠟。保姆每次用鐵拖把打蠟很是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