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抽空去了"八號橋",經過建國中路, 發現那裏在拆遷,看到一個未拆的鑄鐵陽台, 就想著今天去那裏拍照的時候可以順便去問一下,是否可以買下來,用來裝點我的RIVER APARTMENT.
一聽到我又要收這些破的東西,喬隻有對我歎氣了. 沒辦法,每一次我買回的舊材料,經過工人的加工,弄出來的東西還是挺讓人意外的.所以,他也不再幹涉我去忙這些事情了.
原來以為建國路的房子一定不錯的,想不到看到的大都是破爛的私房,象是棚戶區.被拆也不是可惜的事情了. 所以今天也沒有多少東西可拍的.
被拆房的蘇州人叫住,要我給他們拍一張照片,被我拒絕了(當時是用的膠片,不是數碼相機).不過他好像沒有生氣,而後把我叫到了一幢獨立的老房子裏,問我要不要"爐子"? 原來他們正要拆一個牆上的壁爐,我趕緊搶拍了幾張.
這是我看到的在那裏唯一一幢不錯的房子,三層樓,帶花園,外型是簡約的風格,裏麵的門廊有DECO 的風格,用材大多是柳安木,門的設計也很是簡單.
一樓的大部分門窗已被卸下了,花園裏的樹枝伸進沒有窗戶的房間,一片落敗的景象.
想必原先的主人49年棄屋而去的情景也不過如此.可又很疑惑? 為何在這個洋房周圍有那麽多的棚戶房! 這可是徐匯區的建國路啊!
看不明白的地方還有嶽陽路上的"建業裏",通往馬路的門洞都堵上了水泥和磚塊.不知道裏麵被拆的程度.想進去看看.
在建國路上的唯一一個大門,被一個四川老頭看守著,他擋在門口,死活不讓拍照.直覺是這裏麵一定出了事,不讓拆,而拆了一半?
"建業裏"的招牌在02年看房子的時候看到過.
當時有一套嶽陽路的房子,就坐落在它的旁邊. 一室一廳,裝修是偽西式的豪華,非常俗氣. 那時是一門心思找原汁原味的老公寓,想買來重新設計裝修的;就放棄了買那套房子的念頭, 還因為不想把那些用材豪華的裝修推倒重來. 那樣也事必是我們也無法住進去這樣的房子. 那就把它留給喜歡它的人吧. 那年,一位朋友在看過我當時拍的室內照片後,給那套房子的評語是:上海人剛有錢時的豪華裝修!
僅僅過了三年,又一次站在這裏,它旁邊的老房子----"建業裏",已是這副景象了.我後悔當時沒有拍更多的照片.留下人聲鼎沸的石庫門的"建業裏".
而這樣的遺憾又何止一個呢!
喬看到一個政府立的保護建築的牌子,是我當時放棄的那套房子的小區裏的.
我很疑惑,當時,我一個人來看房的時候,也看到了這個牌子,我一直以為是指邊上的"建業裏", 就是現在也無法和眼前這個較現代的4層建築物聯係起來.喬說,這是40年代的現代風格. 難道我當時放棄了一個好的機會嗎?
仔細一看牌子上的說明:原先的建築物是2層的,拉毛外牆麵.1999年,進行的改建.加了2層,還做了外立麵的大的改動.
怪不得當年,我把它看成是一個70,80年代的建築物呢! 那套房子又在後來的加層裏,看不出老公寓的痕跡,加上那個"剛有錢時的豪華裝修." 讓我們失去了一次和老房子親密接觸的機會.
在泰康路上的古玩市場,我買下了一個文革時期的十字鏽. 畫麵是二個跳芭蕾的女孩,演義的是樣板戲 -- 白毛女.開始吸引我的是它的造型設計和色彩搭配,簡練,精確,很難想象這是 60,70年代設計的東西.
回家,趕緊在網上查"建業裏",關於它的NEWS是: 03年開始拆,去年年底(2004年)結束.將把老建築按原樣改建成聯體住宅和商用住宅等... 正等著被招商呢.
既然如此,又何必不讓人拍照和看呢?!
( 05年寫的這篇隨筆, 現在重新修改編輯時,場景仿佛曆曆在目, 在06年的時候和一位法國藝術家又去了一次那裏,因為不能進去拍照,就在它對麵的大樓的窗口瞭望,拍了一些照片,裏麵雜草叢生,異常荒涼,這種破敗的景象,真是揮之不去。
之後每年回上海的時候,都沒有想再去那裏看一看的衝動, 剛從網上看到,17年那裏終於被改造成石庫門別墅型酒店了, 據說用了8年的時間,可從我去那裏(05年)拍照看到的破敗到現在已經十幾年了,這麽長的時間裏到底發生了什麽呢?!)
建國路可能最好的一段就在建國西路這一段了吧,建國中路可能相對就略遜一籌。而你所說的錯過的房子可能是200弄吧,其實上海的規定好像是78年前的房子都算建築保護的範圍。
謝謝你的好文分享,覺得特別親切。
我86年搬進去的,89年就出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