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耳朵

有小說,有翻譯,有隨筆,想起什麽寫點兒什麽。
個人資料
wzuo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我的小時候(八)- 兒時的上海印象

(2025-02-20 15:23:53) 下一個

小時候除了北京就隻去過上海了,因為姥姥家在上海。姥姥姥爺都是部隊的,媽媽小時候一直跟著部隊四處走,住過福建、南京、舟山。。。,最後落腳在上海。

據我媽說,我第一次去上海是一歲多的時候,當時妹妹出生沒多久,媽媽要工作,爸爸不在身邊,她照顧不過來我們倆,就想把我送到上海姥姥家。結果到姥姥家一看,我兩個表哥也被我三姨扔在上海姥姥家,每天也是野著,經常爬上爬下,從窗台上摔下來也沒人管。於是媽媽決定還是把我帶回北京。後來我被送去人家一段日子,又去整托幼兒園,一直到上小學才回家。

第二次去上海是我五、六歲的時候,姥姥邀請我們全家去,包括我奶奶。這次去印象最深的是坐火車:綠皮火車人擠得滿滿的,爸媽從車門上不去,就把我和妹妹先從車窗塞進去,自己再去擠車門,不抱著我們還好擠一些。但我當時怕極了,尤其是火車一鳴汽笛,我以為車要開了,而爸媽還沒上車,就我和妹妹怎麽辦啊!這感覺現在想起來還心有餘悸急

(網圖)

到上海後不知道為什麽我大拇指上突然長了水泡。媽媽帶我去醫院,醫生把手上的皮膚剪開,使勁擠出膿水,又抹了藥後綁上紗布。我大拇指一跳一跳地疼,頂著個大白手指在上海渡過了那個假期。期間媽媽帶我去過上海的一家化工廠辦事,那種化工廠的味道現在想起來好像還能聞到。爸爸帶我去買過生煎包,排了一個小時的隊,我還挺有耐心。看來對吃的熱愛那會兒就已經深印在骨子裏了。其它的好像就是坐公共汽車,上海的高樓大廈繁華熱鬧,街上人流熙熙攘攘,和北京迥然不同。

(網圖)

七歲再去上海就有印象了。姥姥家住在康平路一棟九層公寓的四層,公寓有那種像柵欄一樣推拉門的電梯,對我和妹妹這種沒怎麽坐過電梯的土包子來說,電梯別提多好玩了,最喜歡從一層坐到九層,再坐回來。就是電梯裏總坐著一位阿姨,告訴她幾層,她幫你按電鈕,所以不敢坐次數太多,因為阿姨要說的。但每天總也還是要上上下下幾次,阿姨也總是和我們鬥嘴,爭論到底應該是“早上吃好、中午吃飽、晚上吃少”還是“早上吃飽、中午吃好、晚上吃少”嘻嘻。除了我兩個表哥和一個小舅舅和我們年齡相仿,玩兒在一起以外,樓裏還有其他孩子。我們會到樓下的小花壇邊玩兒拍三角、鐸刀子、捉迷藏等等遊戲,每天不亦樂乎。

康平路離姥爺工作的體委不遠,大表哥和小舅舅那會兒十來歲,曾經帶我們去體委玩兒過幾次。別的不記得,但記得吊環下麵厚厚的海綿墊子,我們在上麵翻啊、跳啊,就像現在孩子喜歡玩兒蹦蹦床一樣,覺得天下沒有比這大厚墊子更好玩的了。

(網圖)

印象裏康平路有磚鋪的人行道,兩邊是梧桐樹。冬天,陽光的影子從光禿而茂密的樹枝裏灑下來,斑斑駁駁。姥姥家的公寓當然和我們在北京住的四合院房子非常不一樣:大窗戶,又厚又長的窗簾分在兩邊,陽光溫暖地照進來。地是金黃色帶花紋的方塊地板,幹淨明亮。

後來也跟媽媽一起去了二姨家,二姨家在一個小閣樓上,要爬一段又陡又窄的樓梯。因為是晚上去的,不知道光線如何,但房間不大,又有婆婆(二姨夫的媽媽)、二姨夫和表妹一起住,就顯得很局促了。

妹妹在上海期間得了水痘,後來看她那會兒的照片,抓著公園的欄杆,臉上都是抹的紫藥水的點子。但好像那會兒也沒有要隔離的概念,估計也沒地方隔離,隻是我們其他人倒也沒被她傳染上。

過年期間,長輩給我們每個孩子分了小禮物,是一些上海時髦好看的衣物。我和小表哥還為禮物打得不亦樂乎,哭得稀裏嘩啦,以至於我後來很長一段時間都以為他是表弟,我得讓著他嗬嗬

過完年快回去之前,上海下雪了。我媽三姐妹帶著五個孩子,再加上小舅舅,一起去龍華公園玩,留下兩張趴在地上笑成一排和舉著雪球作勢互擲的照片,至今還保留在家裏。

後來在電影裏總是看到上海,像《霓虹燈下的哨兵》和《保密局的槍聲》,一種親切的感覺油然而生。

再去上海就已經長大成人,那會兒浦東還沒建好,但去參觀了工地和沙盤模型。還曾經冒著大雨跑到上海海運學院找同學,當年學校外邊很是荒涼,有的地方大雨過後積水很深。登東方明珠,我是帶著父母和我家小朋友一起去的,那又是十幾、二十年過去了。

(網圖。當年對這些轉圈的器材印象深刻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wzuo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北京_01link' 的評論 : 確實,上海和國際接軌最好,包括人性化等等方麵,所以現在海歸也都喜歡上海。
wzuo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偷油老鼠' 的評論 : 哈哈,反正大家也都長大了。
北京_01link 回複 悄悄話 當年上海在市政建設和生活水平上比北京高很多,但都得益於與海外曆史上的關聯。幾十年過去,北京發展變化很大,但中國最現代化城市依然是上海,仍然是得益於與海外的交流。
偷油老鼠 回複 悄悄話 那時養孩子真是馬虎,現在回想有點後怕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