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耳朵

有小說,有翻譯,有隨筆,想起什麽寫點兒什麽。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關於阿爾巴尼亞(二)

(2020-12-14 09:53:28) 下一個

第二部分

下麵可能是大家最感興趣的部分,就是中國跟阿爾巴尼亞關係的演變。我講的稍微簡單些,因為中阿關係演變過程很複雜。

分這樣幾個方麵,首先談談阿爾巴尼亞和前蘇聯、前南斯拉夫關係怎樣影響了阿中關係。大家知道,南斯拉夫和阿爾巴尼亞在近代曆史上都是遭受德國、意大利法西斯侵略的國家,都是一起造反、一起獲得了獨立。因此在二戰末期兩個國家關係走得非常密切,從某種程度來說,阿爾巴尼亞的獨立是在南斯拉夫鐵托支持下獲得的,1945年4月已經獲得獨立解放的南斯拉夫率先承認由阿爾巴尼亞共產黨領導的阿爾巴尼亞臨時政府。二戰結束以後兩國又迅速建立起了經濟、文化、軍事諸方麵的密切聯係,政治上的交往尤其密切。1946年6月阿爾巴尼亞共產黨總書記霍查第一次出國訪問便是到訪貝爾格萊德,和鐵托進行會晤。接著7月9日,阿爾巴尼亞和南斯拉夫便簽署了友好互助條約,使兩國關係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兩國的經濟聯係也日益密切,幾乎融為一體,南斯拉夫在經濟上給了阿爾巴尼亞不少支持和援助,給貸款、給項目、建立合資公司、派專家等等。南斯拉夫對阿爾巴尼亞確實很慷慨,當然這種慷慨也是有原因的,為什麽呢?是南斯拉夫總統鐵托有意把阿爾巴尼亞拉進南斯拉夫聯邦,用以抵禦來自美英等西方國家對南斯拉夫的侵略壓力。但實際上拉阿爾巴尼亞沒有成功,一是由於霍查本人的強硬個性,絕不願意受人管製,二是以斯大林為首的蘇聯,發現南斯拉夫鐵托怎麽脖梗子越來越硬,所以對南斯拉夫感到很不滿,到最後把南斯拉夫開除出東歐情報局,南斯拉夫和蘇聯關係徹底破裂。而霍查跟斯大林兩個人則可以說脾氣相投,都有很強個性,在統治國家這個問題上都主張實行專製,毫不手軟。在阿獨立建國後沒幾年的時間裏,霍查就把與南斯拉夫關係密切的曾經的戰友殺了不少,斯大林對此頗為欣賞,不斷給阿爾巴尼亞以大量援助,包括政治的、軍事的、經濟的等各方麵,遠比南斯拉夫當初給的援助要多,霍查因此投入了斯大林懷抱。但事情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發生變化。斯大林去世之後,赫魯曉夫開始跟南斯拉夫拉關係,這點使一直堅持對南強硬路線的霍查很不滿,這樣跟蘇聯的關係也開始出現了裂痕。特別是赫魯曉夫在蘇共20大做了一個反斯大林的報告,使霍查非常惱火,與蘇聯關係也就走向破裂。

其次我來講一講中國與阿爾巴尼亞關係的演變。中阿建交後開始階段應該說是平靜的,在自1949年11月23日中阿建交到1956年前後,阿爾巴尼亞與中國的關係基本上是平淡無奇的,沒有多少重要交往。就是在1956年2月蘇共20大後,在如何對待斯大林問題上,阿爾巴尼亞勞動黨逐漸在遠方找到了誌同道合的盟友中國共產黨。當時毛澤東同誌認為斯大林有錯誤但不該被全盤否定,斯大林的曆史功績必須肯定,否則會對國際共運產生影響。阿領導人對此有近乎相同觀點。中蘇由此產生的分歧促成了中國與遙遠的小小的阿爾巴尼亞的迅速接近,此後阿爾巴尼亞勞動黨在一係列共運範圍的會議上都是堅定不移地站在中共一邊,特別是在1960年6月下旬召開的布加勒斯特12個社會主義國家共產黨和工人黨會議上,赫魯曉夫對中共發動突然襲擊,指責中共破壞國際共運、好戰等等。此時阿爾巴尼亞勞動黨再次挺身而出,堅決捍衛中國共產黨的立場,使赫魯曉夫未能達到徹底孤立中國共產黨的目的。所以布加勒斯特會議是促成中阿之間關係進一步密切的重要節點。1960年11月莫斯科召開會議,中蘇兩國兩黨雖然分歧嚴重,但是還是有意試圖緩解矛盾,最後發表了《莫斯科聲明》以表示團結。但是,阿爾巴尼亞對蘇聯卻絲毫不妥協。莫斯科會議後,國際共運表麵上恢複了團結,但蘇阿矛盾進一步激化,蘇聯說,你不是支持中共嗎,好,我給你一點厲害看看,開始對阿爾巴尼亞實施經濟製裁,阿爾巴尼亞的經濟狀況急劇惡化,不得不向中國求助。但1960年的中國也是處於最困難的時候,我們六七十歲的人可能都還記得三年困難時期是什麽感受。 這時候阿爾巴尼亞開始跟中國要東西了,你說中國難不難?確實非常為難。但是蘇聯卻毫不留情,原來阿爾巴尼亞的國防基本上都靠蘇聯來保障,但此時卻對阿爾巴尼亞施壓,把潛艇全撤走,不再給阿安全保護,阿爾巴尼亞可以說是整個處於不設防的情況,所以沒辦法也隻能向中國提出援助要求。隨著蘇聯跟阿爾巴尼亞爭論越演越烈,到最後演變成了中阿為一方,以蘇聯為一方的激烈論戰,後來就變成了蘇聯對中阿兩國經濟上的絞殺,蘇聯不僅撤回了在阿爾巴尼亞的專家,停止了對阿援助,也撤回了在中國的專家,停止了對中國的援助。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處境是非常困難的,但是小小的阿爾巴尼亞卻給中國壯膽,鼓勵我們與蘇聯鬥下去,因此在中國領導人的心目當中,英雄的、人民的阿爾巴尼亞成為了歐洲的一盞偉大的社會主義明燈,這是1966年10月當時毛澤東簽署的中共給阿爾巴尼亞勞動黨五大的賀電中的一句話,“英雄的、人民的阿爾巴尼亞,成為歐洲的一盞偉大的社會主義明燈”,而且電文還引用唐朝詩人王勃的一句詩,“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中阿兩國遠隔千山萬水,我們的心是連在一起的,我們是你們的真正的朋友和同誌,你們也是我們真正的朋友和同誌,......,”。當時賀電寫的是非常熱情。證明了我們中國跟阿爾巴尼亞兩黨之間的友誼確實是已經達到了非常密切的程度。

這種好的狀態持續了幾年,兩國在這個期間相互訪問也很多,禮遇的規格也很高。1963年至1966年,周總理三次訪阿,每次訪阿,阿領導人幾乎都是全部出動迎接,每次都會搞十萬人以上的群眾歡迎集會。阿方領導人訪華的時候,咱們禮賓規格也很高,除了毛澤東以外,所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前往機場迎接,而且在進入北京經過長安街時,都受到夾道歡迎。這大家可能都還有印象。這種熱烈的情況到現在為止恐怕還很少有能夠跟阿爾巴尼亞領導人來訪能夠比較的。

除此之外,大家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我們國內當時阿爾巴尼亞元素太多了。文化方麵比如說電影,大家可能印象比較深刻,當時能看到的外國電影很少,阿爾巴尼亞電影幾乎是最多的,我給大家念幾個名字:《山鷹之歌》、《地下遊擊隊》、《腳印》、《寧死不屈》、《創傷》、《第八個是銅像》等等,有好幾十部電影。而咱們中國相對來講當時文化大革命期間拍的電影就有限了。大家還記得《閃閃的紅星》、《青鬆嶺》、《黨的女兒》,再加上過去拍的《地雷戰》、《地道戰》、《平原遊擊隊》,幾部老片子來回的放,所以大家看阿爾巴尼亞電影覺得還挺有意思的。當時還有個別的其他國家的電影,比如朝鮮的《賣花姑娘》,等等。當時我們有一個順口溜:越南電影飛機大炮,都是打仗的,朝鮮電影哭哭笑笑,淨是哭的,你看《賣花姑娘》,幾乎從頭哭到尾,羅馬尼亞電影摟摟抱抱,阿爾巴尼亞電影莫名其妙。為什麽莫名其妙呢?因為這個國家曆史文化背景跟咱們是不一樣的,一方麵它很窮,但是另外一方麵它又很羨慕歐洲發達國家的生活水平,政治上很左,但是生活方式卻很西方化,比如穿裙子,穿花衣裳等等,所以中國人都很喜歡阿爾巴尼亞的電影,看著比較有趣,很多婦女還模仿電影中的毛衣織那個花,可能叫阿爾巴尼亞花吧。這是中阿關係中的小花絮。

應該說當時阿爾巴尼亞能夠得到援助的唯一來源就是中國,它最初是希望中國能夠給援助,我們也很慷慨,認為這是為了共產主義運動。但是時間長了,我們給的越來越多,對於阿爾巴尼亞的要求幾乎有求必應,阿爾巴尼亞對中國援助的態度也逐漸發生了變化,由“希望中國給與援助”變成了“中國應該給與援助”,到最後變成了“中國必須援助”,以至於達到非常蠻橫無禮的程度。大家可能也知道這麽一個事,阿爾巴尼亞的一個代表團到中國來要這個、要那個,周總理確實是覺得很難辦,沒辦法,說我們中國人現在正在受苦,這樣吧,讓外交部禮賓司安排去大寨參觀訪問。到大寨吃什麽呢?吃農家飯,當時的農家飯可不是現在咱們到郊區到密雲、到懷柔去吃的農家飯,大寨的農家飯應該算好的,你可以吃飽肚子,但基本上都是棒子麵餅子,紅薯,野菜這些東西。對於其他地方的老百姓來說,還達不到這個水平。到了大寨之後,他們代表團一看吃的確實不太好,這時候總理說了,這是全國最好的農村才能吃到的東西,你們還跟我們要這個要那個,所以我覺著我們確實是很對不起你,不能夠完全滿足你的要求,請諒解。這是其中有過的一個小的情節,是當時我們的禮賓司長親曆的。

我們到底給阿爾巴尼亞多少援助呢?據我們多年擔任新華社駐阿爾巴尼亞資深記者王洪起了解,自1961年春蘇聯中斷了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助算起,中國向阿爾巴尼亞除了提供幾十萬噸糧食以外,還提供了2.5億元人民幣外匯的援助,承擔了19個成套項目,幫助阿完成了瀕臨夭折的第三個五年計劃,解決了阿的燃眉之急。概括起來自1954年至1978年,中國向阿一共提供援助款75筆,協議金額為100多億人民幣。其中一般物資占28%,軍事物資占43%,占比例最大,成套項目占25%,現匯2%,因為現匯我們也不多,我們隻能把自己能夠有的,能夠生產的給他。阿已經成為我對外援助受援國人均數額最多的國家,中國援助阿的成套項目共142個,其中已經建成的91個,基本建成和正在建設的23個,已經考察和進行設計的17個。中國為阿爾巴尼亞興建了鋼鐵、化肥、製堿、製酸、玻璃、銅加工、造紙、塑料、軍工等新的工業部門,增加了電力、煤炭、石油、機械、輕工、紡織、建材、通訊和廣播等部門的項目。這些門類對阿爾巴尼亞來說都是空白。如此大規模的對阿援助正好是我們三年困難時期,並趕上邢台地震和唐山地震,我們受的損失也是很大的,在此情況下仍然沒有中斷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助。

除此之外我們還有一些援阿的人員在那兒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阿爾巴尼亞首都地拉那西郊有一個公墓,我國駐阿大使每年要完成的一項活動,就是到這個公墓去祭奠在援阿工作中獻出生命的中國人員,一直到現在。

實事求是地說,我們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助超過了他們的實際需要,這是個很難解決的問題。還能繼續下去嗎?大家知道在文革期間我們有一任駐阿大使叫耿彪,這是一個戰功顯赫的老將軍,外交部副部長。他在晚年回憶錄中也闡述了他對中國援助阿爾巴尼亞情況的看法,他說,令他感到憂慮的是我國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助問題,我國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助一直在自己遭受封鎖,存在經濟困難的情況下提供的,從1954年以來,我們給阿的經濟、軍事援助將近90億元,阿爾巴尼亞總人口才200多萬,按當時來說,平均每個人達400多元,而當時中國人的人均年收入是多少呢?不過200塊錢左右。(大家可能在農村待過,知道當時我們的公社社員去幹活,幹一天掙多少工分呢?比如掙10個工分,多少錢呢?一毛多、兩毛多,這是算比較多的,幹一天不過掙那麽點錢。家庭人口多的分的口糧多一點還能勉強填飽肚子,家庭人口少的,比如夫妻兩個人沒孩子,都是勞動力的,到最後跟公社結算的時候不但掙不到錢,還得給公社倒欠錢。)耿飆大使還說,我們援助阿爾巴尼亞的化肥廠年產20萬噸,平均對阿爾巴尼亞來說每公頃土地就有400公斤化肥,這遠遠高於我們國內農村使用化肥的數量。在阿國內化肥浪費是很驚人的,好多化肥擱在那兒不加保管,一下雨好多化肥讓雨給淋濕了沒用了,但是阿爾巴尼亞人看了之後說,沒關係,丟就丟了,跟中國要去吧,反正一要就非給不可,不給就跟你翻臉。耿彪的報告裏還說了,霍查曾經毫不掩飾的說,“你們有的我們也要有,我們向你們要求幫助就好像弟弟向哥哥要求幫助一樣。”所以阿爾巴尼亞真不把中國當成外人,越要胃口越大。耿飆大使頂著壓力,向國內提出要重新考慮對阿援助問題,但要扭轉並不容易。

再舉一個例子,比如說阿爾巴尼亞要求中國給阿提供電視機,提出每個農業社平均十幾戶人家就要有一台,而中國是個什麽情況呢?大家對當時情況可能不太清楚,我1976年從希臘休假回來帶了一台小的12寸的黑白電視,我們當時住趙堂子胡同3號,院子裏30多戶外交人員家屬,我是唯一有電視機的,而且是12寸黑白電視機。在最發達的中國城市北京、上海,黑白電視都可以說是鳳毛麟角。我那小電視也不能自己看,天天晚上搬到我們住的房簷下邊擺好,到《新聞聯播》開始之前,院子裏老老小小拿著板凳就來看12寸電視了。這是中國的外交官的家裏,外交官住的宿舍還這麽窮,阿爾巴尼亞卻提出農業社每個社都得有電視機,還不能給12吋的,至少得給20吋的。所以胃口是非常非常之大。

還有,我們援助阿爾巴尼亞的大型紡織廠,一個難解決的問題是阿爾巴尼亞不大產棉花,有紡織廠沒有棉花怎麽辦?中國還得給他從其他地方進口棉花,包括從蘇丹、埃及給他進口。我們援阿的紡織機械在我們國內來說算好的,但是織出來的花布跟歐洲的產品一比還是差一截。我剛才講了阿爾巴尼亞人的思維,他雖然窮,但是卻要過好日子,穿衣服就要跟歐洲發達國家比,你生產出來的布達不到我的水準,我不接收。沒辦法,中國隻能把這布拉到中國賣。所以援助的廠生產的很大一部分棉布又都拉回到中國。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有印象,在中國的市場上可以買到阿爾巴尼亞花布,但是賣花布的錢還得給阿爾巴尼亞。所以這個事情就搞得非常的蹊蹺,但是沒辦法,答應給人家了,棉花答應給人家的,廠子給人家的、設備給人家的,包括我們派出去的援助工人工資都是國內發的,我們整個等於給阿爾巴尼亞打工。這種援助不能夠不讓我們感到有些不可理解。

軍事方麵的援助,中國在軍事上麵的援助就更是觸目驚心,根據一個不太準確的數字,給阿爾巴尼亞各種火炮是11000門,炮彈是822萬發,各種槍械752000支,子彈1564億發,坦克裝甲車890輛,艦船46艘,還有地對空導彈係統兩套,導彈220枚,魚雷196枚,汽車4200輛,還有其他形式的軍援,數字可以說是相當驚人的,包括飛機,我們給了阿爾巴尼亞殲6、殲7,初教6、殲教5,直5、轟5和運5等七種飛機,總共167架,可以說當時中國把最先進的武器裝備都是毫無保留的援助了阿爾巴尼亞。一直到我在那兒當大使期間,我們還給他援助,就是魚雷艇發動機壞了,沒辦法,怎麽辦呢?還靠中國給他運去。這是我當時在那裏與武官處一起給他們辦理的。還有噴氣式戰鬥機殲7的零件壞了,也都是我們給他們提供的。可恨的是,中國援助的飛機到最後都被阿政府當成廢品拍賣了。

我剛才講到耿彪大使的報告,交上去之後毛主席受到比較大的觸動,他對耿彪大使敢講真話進行了表揚,這表明毛主席對啊援助的態度有了變化。這是有客觀原因的,因為當時中國所處的國際環境越來越惡劣,勃列日涅夫對中國施加了很大的壓力,中蘇邊界發生武裝衝突不止一起,除了1969年的珍寶島事件,還有在新疆鐵列克提的武裝衝突等,勃列日涅夫揚言要對中國進行外科手術式的核打擊。當時經濟上我們確實是困難重重,軍事上受到的壓力尤其大,那時候,毛主席提出要“深挖洞,廣積糧”,就是因為國際形勢對我們非常不利。在這種情況下毛主席也不得不考慮,我們怎麽能夠扭轉在國際形勢上的不利地位。這個時候就出現了兵乓球外交及基辛格秘密訪華,一直到1972年尼克鬆訪華,這標誌著中國開始尋求更加靈活的對外政策。我們跟美國關係已經有了鬆動,以至到後來1978年中美建交。這個變化就引起了阿爾巴尼亞的不滿,說你們怎麽跟美國搞到一起了?你就成了修正主義,毛主席能夠不惱火嗎?指示援助是援助,但是要克製,不能夠給那麽多了,不能夠說你要多少我給多少。後來毛主席1976年去世,我們粉碎了“四人幫”,這個時候阿爾巴尼亞更惱火了,他們認為“四人幫”是最堅定的革命者,你們給打倒了,所以你們成了徹底的修正主義者,是四大修之一,就是南修、蘇修、羅修、加上中修,中修是最可惡的敵人,雲雲。這種情況下,1977年鄧小平上台之後指示減少對阿爾巴尼亞援助,到1978年8月,鄧小平果斷拍板停止給阿援助,所以這點還是很得國人讚同的。

停止了對阿爾巴尼亞援助之後,中阿關係可以說基本上走向名存實亡,名存就是兩國的外交關係尚存,但是實質性的經濟、文化、政治上的聯係沒有了。直到1985年霍查去世之後中阿關係才逐漸有所緩和。阿爾巴尼亞霍查的繼承人阿利雅雖然聲稱要繼續執行沒有霍查的霍查路線,要繼續堅持無產階級專政,要堅持以階級鬥爭為綱,絕不搞政治上的多元化等等極左政策,但具體執行上已經不那麽嚴格了。這是由於阿爾巴尼亞在霍查路線影響下,經濟狀況越來越糟,本來還能從中國得點援助,但後來中國的援助也都沒了,所以老百姓過得是“三無”生活,既無肉、無菜、無奶。阿人口少,糧食基本還夠吃,但日子是非常艱難的,所以阿利雅不得不考慮勞動黨執政的地位是不是穩固,於是他開始慢慢擺脫霍查的老路線,不再對國際形勢過多的發表言論,對中國這一攤他也不太理了,開始注重國內,改善國內的狀況。1986年阿爾巴尼亞勞動黨九大,表示在經濟上要逐步破除過於集中的管理體製,給人民較多的自主權,讓市場更加開放等等,阿爾巴尼亞人民的生活比霍查時期有了明顯的改善,街上也能看到一些外國遊客。到了80年代末,蘇聯和東歐發生劇變,給阿爾巴尼亞帶來了巨大的衝擊。而羅馬尼亞獨裁者齊奧賽斯庫被殺,對阿爾巴尼亞領導層震動尤其大,阿利雅不得不放寬國內經濟政策,這樣阿爾巴尼亞國內形勢出現了鬆動的現象。與此同時親西方所謂民主的暗流也越來越膨脹,各種各樣的遊行示威在阿爾巴尼亞越來越多,發展到1992年5月5號,憤怒的群眾終於衝進了地拉那一個最好的地方叫祖國烈士陵園,把顯赫一時的霍查幕給掀翻了,把他的屍體拿出來挫骨揚灰,以此為標誌,所謂的歐洲的社會主義明燈到此就徹底的滅掉了。

阿爾巴尼亞對外政策上也開始與聯合國搞關係了,邀請當時的聯合國秘書長德奎利亞爾訪阿,阿利雅也親自出席了當年的聯合國大會,並且在聯合國大會上會見了中國外長錢其琛,接著又與蘇、美、英等大國恢複了外交關係。阿與我們之間的關係慢慢的也有所好轉,因為他在經濟上對中國的需要確實是非常大的,先是在經濟上雙方又重新簽訂了雙邊貿易協定,貿易額逐漸上升,到1988年雙邊貿易額達到了5693萬美元。大家注意,這是在平等互利基礎上簽署的協定,跟以前中國援阿那時候不一樣了。1989年雙方成立了中阿經濟技術合作混合委員會。政治關係慢慢的也開始好轉,阿輿論反華內容逐漸減少,並且逐漸把中國與蘇、美等區分開來。我們中方這時候也采取了一些主動,發賀電祝賀阿利雅當選阿爾巴尼亞勞動黨總書記等等。雙方關係逐漸的走上了正常化的道路。阿爾巴尼亞的國內政策也越來越寬鬆,舉個例子,關於對待伊斯蘭教的政策,霍查當政的時候,來一個非常絕的政策就是把所有的清真寺都關掉,老百姓不許有宗教活動,所以一直到我去任大使的時候,老百姓已經習慣於這種沒有宗教的日子,不像其他伊斯蘭國家天不亮聽見清真寺的大喇叭在唱《可蘭經》,阿爾巴尼亞基本沒有。到後來是聽到隻有一個清真寺還有活動。老百姓所謂對穆斯林的信仰可以說是非常淡薄。在霍查當政的年代,阿爾巴尼亞可稱為是真正的無神論國家。如今伊斯蘭教在阿又慢慢的活躍起來,清真寺也恢複了一些。但是老百姓的信仰不可能一下就完全培養起來的。這跟俄羅斯東正教不太一樣。

阿爾巴尼亞逐漸放棄了社會主義製度,存在50年的阿爾巴尼亞勞動黨也退出了曆史舞台,但這並未影響到已實現了正常化的中阿關係,1991年1月,在阿正處於劇變的高潮的時候,阿外長馬利列對中國進行了訪問,同錢其琛外長會談中,馬利列向其通報了阿國內的情況,錢其琛表示中國將尊重阿爾巴尼亞人民選擇自己道路的主權,並願意保持和擴大中阿雙邊友好關係。李鵬總理也接見了馬利列,再次表示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中阿關係的願望。

目前中國在阿爾巴尼亞投資逐漸增多,以民間投資為主,浙江人是比較早進入阿爾巴尼亞,以經商為主,還有一些小企業家也開始與阿爾巴尼亞的民間資本合作搞一些規模不大的項目,比如說服裝加工、鋼鐵、水泥製造、餐飲服務,但是經營困難都比較多,主要原因是阿經濟體製效率不高,法治不健全,貪腐嚴重。但是中國人要是去旅遊還是不錯的,因為阿爾巴尼亞的自然環境還是比較好的,氣侯比較溫和,具有地中海氣候的特點,夏季炎熱幹燥,冬季溫暖濕潤。因為沒什麽大的工業,所以沒有嚴重的環境汙染。空氣清新,水很幹淨,吃的食品基本上是健康的,所以人身體狀況都比較好,人均壽命與我國差不多。

在談到中阿關係時,我們不應該忘記,在恢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問題上,以阿爾巴尼亞為首的23個國家是起了重要的作用的。在1971年第26屆聯合國大會上,從10月18日起,大會就中國代表權問題進行了長達一周的辯論。10月25日,大會就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等23國提出的2758號提案進行了投票表決。結果是以76票讚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通過了這一提案,宣布恢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這是自聯合國成立以來美國在聯合國遭受的一次“最慘重的失敗”。11月1日上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五星紅旗第一次在聯合國總部大樓前升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加州花坊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wzuo' 的評論 : 這裏是個好地方存東西。謝謝。
wzuo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初春時節' 的評論 : 謝謝!
wzuo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井觀天' 的評論 : 謝謝!就是想找個地方能存一下寫的東西。
初春時節 回複 悄悄話 寫的非常好!詳細、客觀、緊湊。
井觀天 回複 悄悄話 第一篇沒上首頁,這一篇應該上。博主的父親是前駐阿大使,寫的回憶文章有史料價值。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