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打芭蕉

東一點西一點, 點點撩人
正文

音樂世界的三合一

(2024-10-11 08:23:39) 下一個

有人不吃水果的嗎? 水果兩個字的涵義, 活命所需的的維生素都在裏麵了.

1) 作曲家
一位優秀的作曲家, 誓如舒伯特, 倏忽之間樂思在腦子裏冒出來, 如泉湧, 不能不寫下來, 於是將 Strawberry 的瑪瑙紅, 水分和豐富的營養, 以恰如其分的曲式呈現出來, 回旋曲, 或者二段體, 三段體, 奏鳴曲, 主題與變奏, 恰空, 牧歌, 協奏曲, etc. 
而結構型的音樂家, 誓如見多芬, 會先讓樂思飛一會兒, 然後, 構思體裁, 加工素材, 延長特定的音樂主題, 不做到盡善盡美, 決不罷休.
當不想寫時, 就不寫, 一如困了就睡, 自然而然.

2) 演奏者
畫家的畫, 作家的文字, 與讀者的接觸是直接的. 而作曲家完成之後的作品, 常常要交給演奏者. 作為音樂的中介, 演奏者有自己的風格, 以及對作品的消化和吸收, 盡管每一原創音樂有著演奏者不應背棄的基本特質, 包括作曲者的原意, 作品產生的特定時期. 如此一來, 演奏者與他所演繹 (二度創作) 的作品之間, 關係甚微妙, 也許蘋果還是蘋果, 隻是紅蘋果與青蘋果之分別. 倘若演奏者不加入一絲一毫自己的情感, 個性, 這樣的演奏 AI 勝任有餘, 像搬磚一樣機械性的幹活, 頗讓人窒息.

3) 聽眾
當有人用鋼琴或其它樂器, 彈奏幾段不同的旋律, 曲調, 你能夠辯識 (聽出來), 就不算音盲. 旋律相當於小說中的故事情節, 追隨不了它的行蹤, 整個音樂作品對於聽者而言, 不吝是一個模模糊糊的存在.  
每一音樂作品的精粹, 與作曲家和演奏家的內蘊密不可分, 聽某一作品, 其實在聽某人.

紐約卡內基音樂廳裏, 上千名聽眾一起聽巴赫的《G 弦上的詠歎調》, 有多少人聽得走神兒, 多少人敏感於蘋果熟了? 多少人為藕斷絲連的延音而心疼? 多少人懂得擁有豔麗紅唇的士多啤梨從不需言語, 少即是多? 作曲 – 演奏 – 聆聽, 乃音樂世界的三合一 Three in One.

以具象的水果表達抽象的音樂, 來自電光火石一瞬間的念頭. 十月的一個下雨天, 傍晚駕車回家的路上, 遇 traffic jam.  肚子有點兒餓,  Anne-Sophie Mutter 演奏的小提琴《流浪者之歌》在車內的空間自由流淌, 一個不加修飾的念頭在咕嚕咕嚕冒泡泡: 吃音樂充饑. 
《Bésame Mucho》by Smooth & Sentimenta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酒後真言 回複 悄悄話 蘿卜白菜各有所愛 : )
鈴蘭聽風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luewily' 的評論 :

從感官層次上來說, 欣賞音樂頗為簡單, 聽眾被悅耳的有感染力的旋律帶入境界.
鈴蘭聽風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百萬莊大俠' 的評論 :

創作 (詞曲) 這首歌時, Consuelo Velazquez 還未過 16 歲生日呢.
Bluewily 回複 悄悄話 相比之下,欣賞音樂比讀書和觀賞繪畫更為輕鬆容易。音樂不需要過多的解讀或深思,隻需戴上耳機或打開音響,讓旋律流淌進心中,無需語言和圖像的分析。哪怕你對樂理一無所知,也能在音樂中找到情感共鳴。而讀書則需要全神貫注,沉浸在文字的世界裏,思考其中的含義;觀賞繪畫則要求我們停下來,靜靜品味色彩和構圖的細節,甚至還要理解畫家的意圖和情感傳遞。
百萬莊大俠 回複 悄悄話 一首樂曲的旋律-有時候勝過文字的表達,動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