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家庭訪問》 油畫
響應辦全國美展的號召而創作的。
對於解放後的幾年裏,教師在接受了新社會的教育,對為人民服務和教育工作是有感情、有成績這一麵貌有感而萌發創作欲望。作者將創作思想告訴賴少其同誌,獲得了他的首肯和支持。是年,蔡若虹也鼓勵寫“三百六十行”,作者遂更有信心了!
在夫人協同下,經許多小學模範教師的幫助,帶領作者參加家訪四十多次,特別是鏽花巷小學的湯采霞老師,她不辭辛苦,帶領作者去家訪的次數尤為多。另還有大行宮、夫子廟、三牌樓、中華門、通濟門以及郊區數所小學的老師們也多有協助。
創作主題有勃於家訪“差學生”的常俗,而賦於“關心好學生更加健康地成長”的內涵。在創作過程中,廣泛征求各方意見後方定稿完成創作工作。
初稿拿出來時,曾受到否定。認為作品的主題歌頌的是小資產階級的教師,而不是為工農,更不能算為工農所服務。因作者自己是教師,故認為該作品有自我表現之嫌。在這種輿論下,有關部門一度屈於壓力曾作出該作品不於送京展出。其後,作者堅持不同意見,以個人的名義自行送京參展。該作品在全國美展展出後,又受到蘇聯專家馬克西莫夫的批評,認為畫麵缺乏矛盾衝突的戲劇性。從而,《家庭訪問》這幅畫一度受到冷遇。
作者夫婦都是教師,出於對職業熱愛的本能,並通過對一百多位孩子接觸中的觀察,切實地抓住了能夠反映主題的典型形象。在畫麵中出現的那位戴紅領巾的好兒童,緬碘地用手揉弄衣角的動作就是在這些體驗中提煉出來的典型形象之一。由於《教師家庭訪問》這幅油畫作品在藝術和主題上能夠站得住腳,最終受到各界人士的好評,並使得該作品成為作者的代表作之一。
《教師家庭訪問》在1956年獲江蘇油畫創作一等獎,並頒發獎狀及五百元獎金。
作品在全國美展展出;《中國十年畫選》、《新觀察》、《教育雜誌》、《兒童畫刊》封麵發表;1957年3月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第二屆全國美術展覽會油畫、水彩、素描選集》刊入; 1957年6月人民美術出版社(北京)出版《中國美術作品集》刊入;1957年7月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江蘇省美術創作選集》(1954-1956)刊入;1959年9月江蘇文藝出版社、中國美協江蘇分會籌委會出版《江蘇十年美術選集》刊入;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國畫》發表;1989-6-17/25《楊建侯畫展》在江蘇省美術館展出;1999年9月江蘇美術出版社出版《江蘇美術五十年》(油畫 水粉 水彩 色粉 漆畫 雕塑)刊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