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77)
2020 (69)
2021 (110)
2022 (117)
2023 (112)
2024 (100)
自從發現新加坡方便麵Laksa特別好吃以後,吃得有點上癮,時不時就要來一碗。也寫過一篇博文,讚這種方便麵為“天下最好吃的方便麵”。上周又想吃這一口了,跑去韓國超市一看,眼珠子差點沒瞪出來,從$13.99一包漲到了$15.99。
物價上漲是經濟規律,物價暴漲是疫情後遺症。還記得雞蛋七八塊錢一打的日子,現在回落到三塊錢左右。其他食品都在小幅度上升,跟一年前相比,有幾種漲得有點猛,比如香蕉,從$0.49一磅漲到$0.69,看起來隻多了區區兩毛錢,可是漲幅卻是40%。Folgers咖啡從六塊多一磅漲到八塊多,也漲了40%。(麥當勞的老人咖啡沒漲那麽多,一杯從$0.79隻漲到$0.89。)一些蘋果、洋蔥、桔子等蔬菜瓜果的漲幅都在20%左右。各種肉類漲幅也比較高,以前喜歡做牛尾湯,現在一包牛尾四五十塊,有點不敢問津了。更要命的是花生醬,從三塊多一瓶漲到六塊多,幾乎翻了一番。如此看來,新加坡方便麵漲了10%,不應該大驚小怪。但漲得太快,太突然,所以眼珠子差點瞪了出來。
每周都要去超市采購,東西越來越貴有切身體會。其他日常生活用品不是那麽經常采購,漲幅也比較慢,具體價錢記得也不是十分準確,所以看到漲價沒有大驚小怪。好像牙膏比一年前貴了一塊多,漲幅也是20%左右。
更不經常買的東西如Home Depot的建材,大宗物品如汽車、冰箱等,還有電腦、電視等電器,隻聽說漲價幅度都比較大。房屋保險、汽車保險也都隨之而漲。房屋修繕和汽車修理也貴多了。去年在網上買了個蓮花牌智能馬桶座,$209,剛用一年就出了一點小問題。幾天前再上網一查,$239,也漲了個20%。
下館子的體會也很深,雖然不記得某一道菜一年前是多少錢,但明顯地感覺到,吃一頓飯比過去貴多了。前不久幾個朋友聚餐,飯後一算賬,每個人連小費55塊。是一個普通的中餐館,也沒有什麽山珍海味,隻有那隻烤鴨可能貴了點。在半畝園吃台灣牛肉麵,外加幾個小菜和兩個打包的牛肉餡餅,兩個人60多塊。
什麽都貴了,而且會越來越貴。川普的關稅在今後幾個月,會對市場有更大的負麵影響。物價這麽個漲法,總覺的不正常,不知道應該怪罪於疫情,還是怪罪於川普的關稅政策。墨西哥的瓜果蔬菜和加拿大的木材漲價,應該跟關稅有關。馬桶座是韓國貨,也肯定是這樣。
可是新加坡的方便麵招誰惹誰了?新加坡出口隻占美國貿易總額的1.3%,美國一直對新加坡施行零關稅,可是最終也成了川普關稅的陪葬品,關稅提高到了10%,從8月起生效。新加坡方便麵漲價,也是關稅在作祟。韓國超市作生意就這麽精,立竿見影,馬上漲價10%。
不能因噎廢食,想吃新加坡方便麵還得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梁琥珀 發表評論於 2025-09-14 10:35:37
當然要怪拜登啊,再加上奧巴馬,一切都是他們的錯,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