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牛齋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
個人資料
帕格尼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北大附中往事

(2025-10-21 07:34:23) 下一個

北大附中,正式建校於1960年,前身為北京104中。在海澱區,北大附中與清華附中、人大附中和101中為四大名校。要論入學分數,101最高,其次是清華附中,北大附中隻能排第三。

北大附中位於海澱黃莊,兩棟教學樓和一棟宿舍樓,周圍是農田、泥塘、水溝、養豬場…有個破爛不堪的圍牆,因此有了“北大附中,四麵透風,水管漏水,廁所不通”的順口溜。其中“水管漏水,廁所不通”是因為有一段時間,教學樓裏的廁所滿地是汙水,根本不能上,同學們課間得跑到操場以外的茅房去上廁所。

當年在北京,隻有北大附中和101可以收外籍學生。北大附中離西郊賓館比較近,外國專家和友好人士的孩子大部分都分配到北大附中。西哈努克的兒子就曾就讀於北大附中,還有一個叫柯瑪凱的英國學生。有一個日本學生,叫岡崎之類的什麽名字,記不清了,跑百米誰都跑不過他。還有過一個黑人學生,好像是某個美國黑人領袖的兒子。

讓北大附中威名天下是文革期間,出了個大名鼎鼎的彭小蒙,傳出“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反動兒混蛋”的口號。北大附中還有個名人黃帥,原來是中關村一小的小學生,後來也上北大附中。到了80年代,又出了個毛新宇,畢業後想混入北大,被北大校長丁石孫拒之門外。《鳳凰衛視》的主持人陳曉楠也是北大附中的校友。

最讓北大附中自豪的人物是洪元碩,北大附中足球隊主力,還在上學就被中國青年隊招去,成為職業球員。以後成為北京隊和國家隊主力和教練,在眾多國際比賽中為國爭光。在學校的外號叫崽屁子,緋聞不少。以後抽煙太凶,67歲就去世了。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一晃就是大半個世紀。今年10月8日校友返校日,北大附中慶祝建校65周年。同學們互相通告,再次歡聚於母校。我們班50人,隻有12人到場,看到照片,不勝感慨。十幾年前回北京,曾和一些同學聚會,如今再看照片,又老了許多,幾乎認不出來了。照片中有兩個同學畢業後從未見麵,根本就叫不上名字了。

當年班裏有兩件“大事”,一個是兩個同學因家庭生活困難,不得不輟學,去掙錢養家。班裏開歡送會,有人流淚了。另一件大事是兩個同學被學校開除,公安局帶走,送去工讀學校。這兩個同學,一個在北大留學生宿舍偷東西,一個給女生寫信,算是“性侵”吧。後來留級、轉學又來了4個同學,班裏始終是50人。所以全班前後曾共有54名同學。

這次慶祝活動,許多同學因身體狀況不能參加。還有2人在外地,2人在海外,8人不知天涯海角在何方,始終聯係不上。更讓人唏噓的是,不算失聯的同學,全班已有13人去世,9人沒活到70歲,其中一人20歲在農村插隊遊泳溺水身亡,二人40多歲自殺。

我們這一代人,被稱為祖國的花朵,蜜罐裏長大,帶上紅領巾,蕩起雙槳,共和國同齡人,革命的接班人。實際生活對我們卻是如此殘酷,失學、務農、回城、下崗,為了生存辛苦了一輩子。到了晚年,終於可以喘一口氣了,卻病魔纏身,甚至奪走了生命。我們這一代人,就是共和國的寫照,應該在共和國曆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

參加慶祝活動的12位同學,對自己的晚年生活都很知足。告別時相互勉勵,多多保重,建校70周年再相聚。衷心祝願他們5年後還健健康康,也祈福自己,5年後還能回顧北大附中更多往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清漪園 回複 悄悄話 文革前能夠考上北大附中的都是好學生。我的一個發小就是老初二的,我讀的不少書都是從她家借的,文革期間去山西插隊,好不容易才回北京。
canto2010 回複 悄悄話 男生隻有三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