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77)
2020 (69)
2021 (110)
2022 (117)
2023 (112)
2017年5月《洛陽日報》在介紹“河南省最美家庭”時有這樣的報道:
“餘瑪麗是解放軍外國語學院英語係副教授,她是從小在美國長大的美籍華裔,1949年和丈夫關迪夫教授一起回到祖國,奮戰在教育事業的第一線。”
文章雖是介紹家庭,對丈夫關迪夫卻隻是一筆帶過。一年以後,2018年5月,同樣是《洛陽日報》,在介紹“最美洛陽人”時有這樣的報道:
前不久,原解放軍外國語學院退休副教授餘瑪麗入選2017年度“最美洛陽人”十佳人物。餘瑪麗1924年出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1958年她隨丈夫關迪夫回到中國,投身祖國的建設。
20世紀50年代,“麥卡錫主義”在美國泛濫。當時,關迪夫在一家華文報社工作,是一名積極的愛國人士。1958年春,他們響應國家號召,衝破重重阻力,毅然踏上駛往中國的航船。
從上麵兩篇報道看,餘瑪麗顯然是美籍華人,不是老海歸。她的丈夫關迪夫卻有點身份不明。首先,他在華文報社工作,說明他的中文夠好,一定不是出生在美國的華人。其次,回國時間不一致,一個說1949年回國,一個說1958年回國。受麥卡錫主義影響,到1958年才“響應國家號召”“衝破重重阻力”毅然回國,很像老海歸的經曆,而且回國後當上了教授。除了這些以外,關迪夫是什麽時候到美國的,讀什麽專業,回國後在哪兒工作,都查不到有關信息。
因為餘瑪麗在解放軍外語學院是副教授,隻能推測,關迪夫也是解放軍外語學院的教授。換句話說,關迪夫在美國讀英美文學或曆史之類的文科,所以曾在美國的華文報社工作,回國後教英文。
當年回國的老海歸,沒有精準人數。國內一些學者經過十幾年的研究、采訪,收集到1800多人名(包括1949年解放前回國者)。學者們承認,在國家檔案材料不對外開放的情況下,偌大的神州大地,收集到完整的回國人名幾乎是不可能的。局限於國內信息來源,遺漏了很多人,比如哈佛大學一對生物夫妻博士,1952年回國後都當上了教授,就沒有被收集到,更別說那些國家不重視的文科留學生,成了默默無聞的小人物。關迪夫恐怕就屬於默默無聞的小人物,也被遺漏了,隻希望沒有被遺忘。
國內媒體的真實性也值得質疑,或許因為關迪夫回國後命運跌宕或什麽其他特殊原因,忌諱提他的名字。2017年新華社的報道就不提關迪夫的名字,“餘瑪麗,女,漢族,祖籍廣東台山,1924年4月出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中共黨員,解放軍外國語學院退休副教授。59年前,餘瑪麗和丈夫放棄國外優裕的工作生活條件,毅然回到祖國懷抱,畢生專注於軍隊院校英語聽力教學工作。”
2019年《解放軍報》幹脆連餘瑪麗的出生地和丈夫都不提,“餘瑪麗,女,1924年4月出生,中共黨員,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退休副教授。1958年,餘瑪麗響應國家號召,毅然放棄國外優裕的工作生活條件,回國支援祖國建設。在原第一外國語學校任教期間,和同事一同開設了英語聽力課,為部隊培養輸送了一批批優秀專業人才。”
關於餘瑪麗的報道不少,從中了解到關迪夫於2005年去世。去年有關單位還給餘瑪麗慶賀100歲生日,有照片為證。應該趁餘瑪麗還在世,更多了解關迪夫的人生。
最近經過進一步探索,終於找到了一個簡單的答案。關迪夫早年在唐明照創辦的進步報刊《美洲華僑日報》工作,任镅輯(可能是主編,也可能是“編輯”之筆誤),並在加州伯克利分校讀書,專業不清。1946年同餘瑪麗結婚,生有一女,回國時大約五六歲。關迪夫回國後確實在解放軍外語學院教英語,夫妻二人都穿過軍裝。
還是不明白。唐明照少年時代隨父母移居美國,也在伯克利分校上學,1950年回國成了傑出的外交家。關迪夫的經曆似乎跟唐明照相似,不但認識唐明照,而且交情很深,還一起辦報,回國後對軍隊貢獻不小。這樣一位優秀的老海歸,怎麽就沒有官媒的正麵宣傳報道,也不見學生和同事的回憶緬懷文章,連軍隊體製內也不提,反而是華裔妻子占據了眾多版麵,留下了大量影像。讓人隱隱覺得,關迪夫默默無聞,背後還是籠罩著一層迷霧。
這個沒有什麽前後關係,回國後趕上需要人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