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牛齋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
個人資料
帕格尼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齷齪藝術

(2023-10-22 06:31:00) 下一個

一說到藝術,便把人帶到高雅、文明、享受的境界。大畫家黃永玉卻有一組“出恭十二景”,把“出恭”的壯觀描繪的栩栩如生,請看如下幾張:

糞便齷齪之事,經大師妙手,竟成了藝術品,幽默可笑,毫無齷齪感。

不久前去倫敦,參觀Tate現代藝術館,見證了西人的“齷齪”作品。在一間大廳的一角,一堆黑乎乎的東西擺放在地上。乍一看,莫名其妙。一個金發女童對媽媽說,“Yuck,that looks like poop.”還是小孩子的靈性好,一看就看出了所以然。石板搭成的方便之處,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不過小孩子肯定不知道那石板是幹什麽用的。

作者是德國藝術家約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是行為主義和激浪派藝術運動的創始人。根據百度介紹,他反對以暴力去爭取和平,認為藝術具有革命潛力,藝術創新是促進社會複興的無害的烏托邦。他試圖用藝術去重建一種信仰,重建人與人,人與物以及人與自然的親和關係。從他的這個“齷齪”作品中很難感受到他推崇的信仰,覺得也沒有什麽觀賞價值。當然這隻是個人膚淺的看法,自己的藝術修養很差。十分佩服下麵這位婦女,麵對著藍顏色能目不轉睛看半天,其中必有奧妙,絕非此等凡夫俗子所能理解的。約瑟夫·博伊斯的“齷齪”作品大概太深奧了,沒有人盯著看。

Tate藝術館裏還陳列著一個小便池,繞著轉了一圈,也沒看出個名堂。小便池怎麽也成了藝術品,哪怕是加一下工,繪上圖案也好。從牆上拆下來,平躺,簽個字,就是藝術品了,居然還起個名字叫“噴泉”(Fountain)。假如是陳列在人類曆史博物館,或工業展覽館之類的地方還有情可原。歸根結底,還是自己的藝術修養不夠。後來仔細想,這名字裏有點學問,還是挺幽默的。

參觀完藝術館裏眾多的現代藝術品,腦子似乎比以前有些開通了。創作現代藝術比傳統古典藝術需要更多的想象力,去欣賞也是如此,探索作者的思路和意圖便是一種欣賞方法。大便小便都能成為藝術,至於齷齪不齷齪,那是個人成見問題,不能雅俗共賞,藝術修養還有待提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最西邊的島上 回複 悄悄話 黃永玉先生的”出恭”太油墨了,以前也看到過“北方平原的農村廁所”,想起中學到附近農村“幫助”夏收時怕豬不敢去出恭的情形,太形象了。哈哈哈。謝謝分享。

我可能有一點點藝術細胞(還有過一次被commission的經曆),但也欣賞不了大多的現代和抽象藝術。不過覺得一個藝術家能有一個觀眾凝視作品許久,那他/她,至少是那件作品,是成功了的吧。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