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牛齋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
個人資料
帕格尼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留學生偷玉米事件

(2023-06-24 04:50:05) 下一個

最近看了一本書《The Scientist and the Spy》(科學家與間諜),非常有意思,圍繞的是十年前中國留學生在美國定居後,在愛荷華玉米試驗田盜竊玉米種子的事件。

這個事件當時在華人中曾引起一陣嘩然,但很快就被遺忘了。這本書以紀實文學題材,記述了事件的來龍去脈,讀起來就像看一本偵探小說。中心人物叫莫海龍,作者把他的背景和作案經過調查了個一清二楚,從家庭到工作,從四川農村到美國牢房。

莫海龍盜竊玉米種子的原因和動機有兩個層麵。從國家的層麵看,80年代中國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肉的食用量大大增加,牲畜飼料短缺,隻靠從美國進口開銷太大。當時玉米轉基因技術剛剛在美國起步,掌握這種高產量技術的捷徑就是得到樣品種子。從個人層麵看,莫海龍雖然獲得了熱力學博士學位,在佛羅裏達州安家落戶,但工作不理想,一家四口的生活遠遠沒有達到他夢想。他的姐夫是中國“大北農”農業集團公司的董事長,就給他指出了一條“光明大道”。

畢竟是讀書人,莫海龍幹偷雞摸狗的事很心虛。玉米地一望無邊,開車幾十分鍾也見不到人,開始讓他有了安全感。幹了幾次後,嚐到了甜頭,搬進了豪華住宅區,膽子越來越大。直到有一天,被一個農民看到,打電話報警。

長話短說,警察盤問了幾句,就放走了莫海龍。因為一個中國工程師盜竊波音飛機公司機密的案件剛剛發生不久,莫海龍很快就進入了FBI的視野。他萬萬沒想到,他去商店采購、去打網球、去釣魚、出入海關,都有FBI的眼睛在盯著他,他的電話FBI在監聽,他的電郵、信件、包裹統統被FBI攔截檢查(莫海龍寄回國的玉米樣品種子,都被FBI換成了過期的老品種)。經過兩年半的調查、監視、審問,莫海龍最後被捕,承認盜竊玉米種子。

對於中國人盜竊美國商業機密,書中有這樣一段話:The Chinese even have a euphemism for the approach — they call it “indigenous innovation.” Americans have a simpler name for it: theft.

這個“indigenous innovation”到底是什麽意思,腦子裏並沒有立刻對上適當的中文。Indigenous原本的意思是“本土的”,“土生土長的”,indigenous innovation應該是“本土創新”。後來上網查,才了解到這個indigenous innovation 有個“委婉”的中文說法就是“自主創新”。

“自主創新”和“本土創新”是有區別的,“本土創新”概念來源於經濟地理學理論,是國內地緣經濟概念,是本地的創新;而“自主創新”概念則產生於經濟全球化後中國的需求,包括對國外技術的消化吸收再創新。這個“再創新” 裏大有文章,說白了,就是把國外的發明創造拿來,掛上中國特色,重新打包,就是自己的了。

“自主創新”也好,“再創新”也好,法律上有明確解釋,就是侵犯知識產權,是美中關係中一個燙手的山芋。目前,FBI立案的中國竊取美國商業情報案件約一千例。莫海龍案2013年結案,莫海龍以商業間諜罪被判5年監禁,2017年開始執行,因患癌症,減刑兩年。(那個盜竊波音公司機密的工程師被判了15年。)

中國官媒上常常可以看到“國外用了10年,而我國自主創新隻用了3年”之類的宣傳,老百姓對國家感到十分自豪。然而老百姓不明白,自主創新的很多“功臣”是海外留學生,拿了碩士、博士,當上了教授、工程師。他們不少人參與“千人計劃”,來回於美中之間,自主或不自主地扮演了商業間諜角色。(百度已經屏蔽了“千人計劃”一詞。)FBI文件稱中國實行的是“螞蟻戰術”,每隻螞蟻是個“業餘間諜”。川普上台後,不點名批評中國說,幾乎每個來美國的學生都是間諜。

本書作者是美國《科學》雜誌駐上海記者。她在書中肯定了中國科學家們的忘我工作精神,記述了中國經濟發展出現的奇跡,同時披露中國社會腐敗和學術界的剽竊現象,描述了各種“山寨”產品,從中分析中國改革開放後商業間諜的出現背景和對美國造成的損失。作者回顧了世界商業間諜上千年的曆史,一直到中國的崛起,中國成了商業間諜舞台上的主角。

作者還回顧了FBI監視在美國的中國科學家的曆史,從錢學森起,一直到現在。在FBI文件中有一個特別的字“Chincom”,就是“中共”。任之恭、楊振寧、田家霖等著名美籍華人科學家都曾被懷疑跟Chincom有關係。作者甚至覺得有可能楊振寧搬回中國是因為厭倦了FBI不信任他對美國的忠誠。

看了這本書,快成玉米專家了。美國從30年代開始研究雜交玉米,70年代開始往玉米種子裏移植異類植物的DNA,90年代開始研究轉基因玉米;美國玉米抗旱、抗病蟲害、可以密植、高產;愛荷華是美國玉米試驗田的基地,新品種不斷出現,被三四家企業壟斷;2014年,中國出現了非法種植的美國玉米品種。

作者還描述了愛荷華的文化,典型的中西部保守文化,反人工流產、支持擁槍的廣告牌到處可見。農民非常熱情好客,跟生人侃侃而談,一說到奧巴馬氣不打一處來。作者在愛荷華追尋莫海龍的蹤跡,學乖了不提自己在中國的經曆。一提中國,農民又是一肚子氣。大部分被采訪的人都說沒見過這個中國人,一個人用侮辱性的“中國佬”說,“一個中國佬在愛荷華會很紮眼的。”(A Chinaman in Iowa would stick out like a sore thumb.)

莫海龍和他的同夥來到愛荷華一個小鎮Pekin,人口不到500。當地的中學球隊曾叫Chinks,一個辱華的名字。他們在一個沒有名字的酒吧用餐,投來異樣的目光,讓莫海龍很不舒服。雖然在美國十幾年,有綠卡,起了英文名字Robert,在美國生了兩個孩子,但他很反感美國人總是用這種眼光看他,這也許就是他一直沒有申請入美國籍的原因。

莫海龍不是一個人蹲在玉米地裏偷玉米,而是一個有計劃有組織的大規模盜竊行動的主要人物。他購買農田、倉庫、玉米種子,聘用美國玉米專家(後來成了FBI的臥底),習近平訪問愛荷華時他都在場。作者一直關注莫海龍案件,在法庭旁聽審判,采訪律師和FBI官員,去監獄探監,看望莫海龍。莫海龍還給作者寫信,抱怨監獄的飯不好吃。他說他出獄後打算寫一本書,叫Catch that Chinese Spy。2019年,莫海龍被驅逐出境。

作者也記述了一些冤假錯案,以及中國社團的反應。為了保險,FBI往往采取先斬後奏的策略。在律師的辯護下,許多被抓起來的“中國商業間諜”最終無罪釋放(包括莫海龍的姐姐莫雲)。FBI的這種策略也起到了殺雞給猴看的作用,以後明目張膽的商業盜竊案件減少,而網絡攻擊增加。

很值得看的一本書,隻有涉及到法律條款和政府規定的內容有些枯燥。2020年出版,作者叫Mara Hvistendah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reader 回複 悄悄話 活該!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