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牛齋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
個人資料
帕格尼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老海歸的收入

(2023-01-17 05:02:46) 下一個

老海歸當年回國麵臨的許多問題中,很少提到所得稅。50年代初回國的老海歸大部分都還在學校讀書,沒有收入,也就沒有所得稅的問題。50年代中後期回國的老海歸大部分都工作了,黃葆同、馮之榴夫婦1955年回國時就遇到了所得稅問題,須證明自己不欠美國政府的所得稅才能出境。他們一直珍藏著一份美國財政部寫給他們的證明信,用於舊金山離境時“清算”:

從這封信中可以看到,黃葆同1952年的收入是$3025,扣稅$457.80,補交$16.20。1953年夫婦二人共同收入$8790,扣稅$1479.60,補交$75.30。

黃葆同與馮之榴在普林斯頓相遇,1953年結婚。黃葆同的收入來自普林斯頓大學塑料研究所,馮之榴的收入來自普林斯頓大學紡織研究所。

從信中還可以看到,那個時候交稅的表格跟現在一樣,都是1040。是不是所有在美國工作過的老海歸回國前都需要經過“清算”,恐怕很難確定了。有沒有人因為所得稅未能“清算”而被迫滯留美國未歸,也很難去探討了。不過,若真是歸心似箭,不會因為需要補交一些稅而不歸。

除了這封信,黃葆同夫婦還保存了一份1954年2月的流水賬,顯示他們在美國一個月生活的所有收入和支出,非常有意思。

這份流水賬非常細,從房租到夥食,汽油費、停車費、電話費、理發費、洗衣費、醫藥費,買書、買報、買牙膏等等,像職業會計師一般,一分錢都不差。從中可對當時美國的生活情況略見一斑,也可以看到他們二人有人喜歡抽煙,喜歡聽音樂。(要是夥食費也列出了細賬目就更有意思了,可了解雞蛋牛肉多少錢,一個月下了幾次館子…)

根據這個流水賬做幾個小小計算:
-黃葆同夫婦1954年的收入是$8790,平均每月收入$732,房租$90,是月收入的12%,比現在低得多;
-美國低收入家庭夥食費占收入的30%左右,高收入家庭夥食費占8%左右;黃葆同夫婦的夥食費是$84,占收入的11.5%;
-1954年買75.8加侖汽油要$20.60,一加侖約$0.27,折合成現在的價錢大約是$3.32一加侖,跟目前美國東部地區差不多。
-黃葆同買了兩張唱片花了$8.45,平均一張$4.23,折合成現在的錢大約為$52一張,比現在的唱片貴得多。

流水賬中有一筆賬注明“5.U.B.C.C.C”,開銷為100美元。據黃葆同的傳記,黃葆同有七個姐妹,上學給家裏帶來很大負擔,他每月要寄錢回家。所以猜測,這100塊錢是接濟幾個姐妹們讀書的費用。

黃葆同的兒子在回憶父親的人生時說,父親“用錢很仔細”,上麵的流水賬就是活生生的引證。

黃葆同,1921年出生於上海,1947年赴美,1952年獲得布魯克林理工學院化學博士學位;2005年去世,享年84歲。

馮之榴,1921年出生於浙江,1946年赴美,1948年獲麻省羅威爾紡織學院物理碩士學位;2015去世,享年94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