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77)
2020 (69)
2021 (110)
2022 (117)
2023 (112)
2024 (100)
2025 (6)
1990年因工出差,第一次到台灣,從此開始了我的台灣戀情。回來後寫了一篇很長的遊記,翻出來再看,和現在的情況有很大的不同。作為曆史回憶,刪減分享如下。
(二)
台北的公交係統可以成為世界任何大城市的典範,四通八達,線路密如蛛網。要向外人說明如何使用這個係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在路邊的小攤買了一本台北交通手冊,有大拇指那麽厚。那本手冊大概是為智商比我高的人寫的,我坐在板凳上足足看了半個鍾頭才看出個頭緒。全市有一百八十多條公車線路,集美中兩國公交之優點。車多,每幾分鍾就來車,站牌上寫著各站站名,這一點象中國。站與站之間距離近,按鈴下車,沒有售票員,人不擁擠,這一點象美國。 每條線路分兩段,有時上車給錢,有時下車才給錢,有時上下車都要給錢。究竟是怎麽分的段,什麽時候給錢我始終沒搞清楚,常常在眾目睽睽之下讓司機數落一番。另外,有兩種不同的公車,一種叫普通公車,是政府營業的,車輛一般比較舊,乘車比較便宜。另一種車叫自強公車,帶有私人營業性質,車輛比較新,有冷氣,比普通公車略貴一點。往往同一條路線上跑著兩種不同的車,乘客自選。
那天我還是決定坐“11路”,沿著中山北路往南走,觀賞一下台北街景。中山北路/中山南路是貫穿台北市的主要幹道之一,北起圓山飯店,南至中正紀念堂。沿街的騎樓最有意思,突出來罩住人行道,下雨天也可逍遙自在地逛街。每每走過店鋪門口,自動門便打開,一股冷氣迎麵撲來。兩側小巷子裏密密麻麻懸掛著各種招牌。我順著一條不起眼的小巷子進去,看見幾個賣茶賣檳榔的小店,全掛著“清涼爽口”、“百年老店”、“冷氣茶座”之類的牌子。我就納悶,雖說去年台灣的人均收入為6000美元,經濟增長率為11.6%,可是這幾個湊到一起在僻靜巷子裏賣茶的老頭是怎麽跟著發的財,令人費解。
來台灣前聽說美國有什麽台灣就有什麽,美國沒有什麽台灣也有什麽。果不其然,商品食品五花八門,應有盡有,就是價錢似乎貴了點。服務有令人賓至如歸的感覺,走進商店都有小姐很客氣地跟你打招呼。一開始沒搞明白她們到底在說什麽,後來才聽出來是“歡迎光臨”。在一家激光唱片店,有一架激光唱機是專門為顧客使用的,顧客可以先聽後買,這種服務連美國也沒有。服務小姐很耐心地向我介紹各種光盤,我也借此機會足足聽了一個小時的各種台灣流行歌曲。當然最後也買了一張我最喜歡的、王芷蕾唱的“台北的天空”。
我一邊走一邊照相,不知不覺到了中山南路的盡頭。按照交通小冊子,中正紀念堂應該在這兒附近。路口有一位女警官,我走過去問路。
“請問,中正紀念堂在哪兒?”
“先森,你的國語講得好好聽哎!”女警官沒有回答我,瞪大了眼睛看我。
“哪裏,不客氣。中正紀念堂是不是在前邊兒?”我又問。
“先森似從哪裏來?”女警官還是沒回答。
“我是從美國來的。”
“從美國來也會講仄末好的國語呀?”
“我家裏是北京人,家裏都說普通話。”
“似仄樣子的哦!難怪講得漢我們不一樣哎!”
打聽個路也如此費勁,真是莫名其妙。女警官的好奇讓我想起早上在飯店吃早飯,當我操著京腔問“一共多兒錢?”的時候,女服務員匆忙作答,驚慌失色跑到一邊和另外幾個服務員唧唧咕咕,朝我指指劃劃,大概是把我當成是偷渡的“共匪”了。在台灣會說地道北京話的“京片子”隻有人數不多的一些上了年紀的老兵,我一張口一定是把那小姐嚇著了,不知那位女警官是不是還報了警。
中正紀念堂建築規模比老毛的大得多,對老蔣的吹捧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麵對老蔣坐過的凱迪拉克,穿過的軍大衣,標題為“收複延安”、“抗戰勝利”的大型油畫,日本投降書原本,以及與世間偉人銅像雷同的巨型蔣公銅像,我這個受過赤色宣傳洗腦的大陸客絲毫沒有產生對老蔣的敬意。平心而論,千秋功過,誰人評說,管我屁事。
參觀完中正紀念堂已經是下午三點了,著實有點累了,於是拿出了交通小冊子看了看,上了公車往回走。在台北美術館下車覺得餓了,正好看見街對麵一排門戶上的牌子,寫著“牛肉麵”、“海鮮麵”、“揚州炒飯”什麽的。台灣的牛肉麵就像美國的漢堡包,又便宜又好吃,不吃就算白來一趟台灣。過了街才發現,那一排門戶隻是進入地下廣場的入口,裏邊又暗又潮,每隔不遠靠近光亮處有些桌椅,便是一家生意人的領地。往裏是一片廚灶設備,洗碗切菜、鐵勺碰鐵鍋的聲音回響在低矮的地下廣場。再往裏便是幾家人共棲的天地,床鋪衣櫃、電視電風扇堆放在角落裏。一個五六歲的小女孩子在幫媽媽拿東西,往便當裏盛菜,用皮筋把便當捆好。這景象雖然沒有那麽慘,可還是讓我想起狄更斯描寫的十九世紀英國的手工作坊,汙水橫流,狗與耗子爭食,衣衫襤褸的童工手腳凍得通紅。
先森似從哪裏來?
先森,你的國語講得好好聽哎!”女警官沒有回答我,瞪大了眼睛看我。
“哪裏,不客氣。中正紀念堂是不是在前邊兒?”我又問。
“先森似從哪裏來?”女警官還是沒回答。
“我是從美國來的。”
“從美國來也會講仄末好的國語呀?”
“我家裏是北京人,家裏都說普通話。”
“似仄樣子的哦!難怪講得漢我們不一樣哎!
"便是一家生意人的領地。往裏是一片廚灶設備,洗碗切菜、鐵勺碰鐵鍋的聲音回響在低矮的地下廣場。再往裏便是幾家人共棲的天地,床鋪衣櫃、電視電風扇堆放在角落裏。一個五六歲的小女孩子在幫媽媽拿東西,往便當裏盛菜,用皮筋把便當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