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二十年代,上海世界書局發行了一套連環畫書冊,一炮打響。以後被叫做“小人書”,發行量和種類年年翻翻。小人書影響了幾代人的童年生活,街頭出現的小人書攤也成了城市的一道風景線。檔次差的書攤,在地上鋪一張紙,放上幾本小人書,再擺兩個小凳子就行了。檔次高一點的用木頭做個書架,小椅子帶靠背,有的還供應茶水,吸引成人讀者。
上海居民楊宏富60年代上小學,看到弄堂裏的書攤,心生一計,回家找出自己的十幾本小人書,在家門口也擺起一個書攤。沒想到兩個小時就賺了兩毛五,不但貼補了家用,也改變了楊宏富的人生。他如今是上海美術家協會會員。
我家附近也有一個書攤,屬豪華級,是個有門臉的店,小小一間屋子三麵牆都是書架。一到放學和周末,一堆孩子坐在小板凳上津津有味地看。老板的兒子是我的同學,不上學的時候就給父親當監工。他說這幫孩子鬼得很,有的三兩成群一起來,每人花兩分錢租一本,看完互相交換一下,接著看。他的任務是盯著這幫孩子,看完一本就得還,不能交換,被抓住就得再交兩分錢。還有一些孩子也是三兩成群地來,可是就租一本,幾個小腦袋使勁湊到一起看。老板也有招,不許挪板凳,湊到一起每個人都得交兩分錢。我琢磨著,後來文革砸店的紅衛兵中肯定有這幫孩子。
說到小人書,一般人是不會想到留美博士、大學教授、學部委員一類的人物。可是北大就有這麽一位生物學長輩李教授,有收藏小人書的嗜好。他家裏有一個特製的帶玻璃門的書櫃,層與層之間很小,剛好能放下小人書。上麵幾層擺放成套的、上下集的,比如《三國》《水滸》《西遊記》之類,下麵兩層是普通單本。每次去他家看小人書,他都要看看手,要是髒了,還要先洗個手才讓看,而且隻能看下麵的。李教授是上海人,我又琢磨,肯定是出國留學以前也擺過書攤,對小人書有特殊情懷。
李教授家裏有個阿姨,河北人,我們叫她李嫂,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姓李。文革開始,李嫂的兒子帶著一幫紅衛兵到李教授家造反,說李教授家剝削了李嫂,要李教授給錢賠償。聽說李教授給錢了,紅衛兵把小人書也抄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