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The Road Less Travelled》這本書的中心旨意是討論一條“少有人走的路”,這條路就是通過“愛”於“被愛”將自己的Ego boundary不斷變大變薄,如果Ego大到最後boundary消失的時候,人就變成了God,達到了spiritual growth的終極目標。當然人是不可能變成God的,隻能努力接近他。這條Spiritual growth的路是非常艱難的,因為在Ego boundary變大的過程中,你要把越來越多的人放在Ego裏麵,你要像愛自己一樣去愛他們。而“愛”是需要能量的,我們隻愛身邊的親人都可能會很吃力,如果你要像God一樣愛世上更多人,是需要極大的勇氣和力量去承擔這個責任,一定會伴隨著巨大的痛苦和困難重重,有時甚至代表著死亡。
這條少有人走的Spiritual growth之路,在《Man's Search for Meaning》得到了精準的描述和佐證。《Man's Search for Meaning》的作者講述了他在納粹集中營的親身經曆,描寫了那些被關押的人們的不同命運。有的人受不了折磨,也看不見生存的希望,就選著了放棄,不吃不喝就死了。有的人還是每天把臉洗幹淨,把胡子剃幹淨,忍受著饑餓,認真的幹活。為什麽這些人在明明沒有生存希望的情況下,還要忍受著痛苦活下去?隻是為了活著而活著?沒有任何意義嗎?作者悟出來的道理是,痛苦是上帝賜給的禮物,是引導人們去領會自己生命的meaning,也就是通過痛苦明白上帝交給我們的使命。由此他創造出一個心理治療方法Logotherapy。就是把痛苦賦予一個meaning,從而讓人們能比較容易地接受痛苦。
比如說,一個老先生失去了老伴兒非常痛苦,作者作為心理醫生告訴他,是上帝這樣安排的,是為了避免老伴兒死在你後麵,她可能會遭受到的痛苦。當老人意識到自己的痛苦是有意義的,心理上就比較能夠接受現實了。從作者本身的經曆來講,他能在集中營中忍受痛苦堅持活下去,他在不斷的領悟中,最後也給這個痛苦賦予了一個meaning,就是上帝要讓用他來幫助身邊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所以他才能在最後抉擇時刻,選擇了陪護著傷員,無懼和他們一起走進焚屍爐。這時候,也許他自己本身都沒意識到,從spiritual growth的角度講,他的Ego已經變大變薄,向著God轉化了。幸運地事情發生了,Grace這個冥冥中的神秘力量讓英國部隊及時地衝上來救了他們。希望我的敘述回答了這個係列第二篇的問題,在命運的交叉路口前,是“God”這隻無形的手,選擇了把Grace賦予給哪些人。
可是,《The Road Less Travelled》的作者也說了,在他從事心理治療這麽多年,他沒有看出Grace有任何規律。Grace會幫到誰,會離開誰,在他看起來都是隨機偶然的。比如他舉了一個例子,一位黑人少年,出身於貧民窟的單親家庭,他有天生心髒病,媽媽還是盲人,從小開始在幾個寄宿家庭中輾轉。可是從少年監獄出來後,他不知道為什麽兜兜轉轉地成為了一個成功的商人,結婚生子過上了正常的日子。作者做為心理醫生和當事人一起回憶分析,也弄不清楚是什麽力量在什麽時候幫助了他。所以,我們普通人也不需要太悲觀,轉角處也許就會遇到Grace,還是對未來充滿期待吧。
雖然如此,我還是覺得那些選擇去愛的人,應該獲得Grace的可能性更大。畢竟同性相吸,God應該會更喜歡和他有同樣調性的人。即使得不到Grace,“愛”或“被愛”也會讓我感到快樂和溫暖,更容易讓我們enjoy當下,更容易達到有喜樂平安的Being中的極樂世界。如果說《The Power of Now》是勸誡人們放下Ego,活在當下,是等同於“無我”的小乘佛偈;那麽《The Road Less Travelled》就是在闡述為什麽要“利他”,是那個大乘佛偈的精義。所以我們認識到,所有的宗教都是殊路同歸,最後都在教導人們去愛,去把溫暖帶到世間,用愛的升騰和擴張的力量,去對抗Ego的封閉和寂滅的力量。所以去愛吧,從這個角度講,每個人都有God的潛能,佛即是我,我即是佛。如果套用Logotherapy分析一下,我想我的痛苦讓我找到的生命意義,就是要學會愛,去愛自己愛別人,這將會是我一生的功課。
囉嗦了這麽多,這個係列就到此為止了。原來隻是想記錄下來這段時間的心理變化,沒想到最後寫出這麽多形而上的東西,所以非常感謝健壇朋友的包容和支持。寫的過程梳理了我的思路,特別是大家的一些討論,讓我的一些想法更清晰了。下一個係列我想寫一寫,具體怎麽去愛。毛不易的書單中有很多非常有力量的文學作品,讓我這個從小沒有怎麽接觸到愛的人,學會了一些愛的語言和方法。下個係列就不發到這個壇上了,歡迎有緣的朋友到我的博客坐一坐。祝大家新年一切順利,平平安安!
請查一下你的悄悄話。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