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我讀了七年中學(12)劉傳嘉是一顆閃閃發光的金子
我調回母校後,開始執教初中語文教材改革實驗班。教導處分管初中教學的是王聲磬主任,原來是我們初中58屆(2)班的班主任。
劉傳嘉初中在班上就是那種天資聰穎,又勤學好問的學生,深得各科老師的喜愛,當王主任把他在美國的情況傳開之後,大家一致認為,劉傳嘉就是一顆閃閃發光的金子!
劉傳嘉在華中師大一附中從初一到高三,如果用現代時髦的話來說,他就是我們二班的學霸!也許大家都覺得他太聰明了,當時又搞不清楚人的大小腦功能各管什麽,憑直覺就叫他“小腦袋”。這個雅號直到如今,不論是喊他的還是聽到喊聲的老同學,即或是在聊天時提起“小腦袋”,我相信,那個青春年少時的“學霸”,立即活躍在同學們的腦海裏了。
(當年二班的四個學霸:前排左許中,右蕭蘊詩;後排左張鬆田,右劉傳嘉。蕭蘊詩在回憶錄中寫道 :“張鬆田是個全麵發展的難得的天才學生,功課好、成績棒自不待說,文字口才、體音美樣樣出色;壯實的個子,明亮的鳳眼,吸引了多少女生的目光。他未能進入更好的環境深造,又遭橫禍早夭,悲哉痛哉!”)
1964年高考,他考取了天津大學化工專業,文革耽誤了學業和畢業分配,1970年才被分配到當時的山東省臨清縣。他牢記母校高中班主任唐啟金老師的教導,年輕人要有鴻鵠之誌,不要急著戀愛結婚生子,要先立業。在那個偏僻的小縣城,他每天早上堅持鍛煉身體,讀英語,還抓緊時間自學了日語。
人們常說,機遇總是給有準備的人。1973年,北京,化工部準備從日本進口成套化工設備,急需既懂化工專業,又懂日語的翻譯人才。他非常順利地調到北京從事所學專業的翻譯工作,而且非常出色地完成了國家重點項目進口設備的工作。
三年後,化工部、煤炭工業部等幾個部門,麵向全國招來了2000多名化工專業的大學畢業生,通過非常嚴格的考試,選派出國培訓化工專業人才。那一段時間,劉傳嘉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夙興夜寐,終於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被選中,先到香港,然後到美國培訓。這是他第一次到美國,他在接受化工專業培訓時,非常敏銳地發現計算機在未來世界無限發展的前景,又到美國一個著名的計算機研究院學習,並成功掌握了未來世界最先進的現代化工具。學成歸國後,在北京為國家培養計算機人才。
1979年,為進一步提升專業水平和能力,劉傳嘉再次赴美深造。1983年元月11日,他寫信給班主任王聲磬,匯報自己已經拿到了博士學位,並在某大公司工作,定居在美國底特律。
(獲得博士學位的劉傳嘉)
2000年,暑假,我第一次到美國,從北京飛底特律轉乘美國國內航班到紐瓦克。回國後,在北京遇到老同學李小懷說:“你到底特律找‘小腦袋’沒有啊?”我沒有他的電話呀!於是,他把劉傳嘉的家庭電話號碼給我了。
2008年,暑假,我和老伴直飛多倫多,到溫莎大女兒家。一周後,我給傳嘉打電話,一打就通,他一聽我是老同學李培永,問:“你在哪裏啊?”
“我就在你住的底特律對麵,溫莎啊!”
“太好了!明天,明天你有時間的話,我到溫莎來請你吃飯吧!四十多年沒見麵了,我們一定要見麵好好聊一聊。”
當時,他可以隨時到加拿大來,我們如不簽證去不了美國。隻好客隨主便了。他對溫莎非常熟悉,立即預定了一家川菜館,並告訴我女兒那家中國餐館的地址。
第二天中午,他比我們早到了那個餐館。見麵第一感覺,互相都說:“胖了啊!”片刻之後,他中學讀書時那個神態就呈現在眼前,臉上的些許皺紋遮不住他的那朝氣勃勃的精氣神!
他非常熱情地招呼我的夫人和孩子們,極力稱讚這家川菜餐館的味道好!希望我們也喜歡,一定要吃好。他是那樣地細心周全,沒有慢待桌上的每一個人。他還抓住機會,不時與我聊起母校的往事,聊他在美國曆經艱辛,終於如願,他感到非常欣慰,特別是說到他女兒取得的成就,已經超過了他,讓他倍感驕傲。
他說,我們這一代,雖然在長身體時吃不飽,讀書時,遇到文化大革命,沒有讀什麽書,但是,我們趕上了大改革,不論是我這樣到美國的,還是你這樣在國內發展的,隻要有正確的思想方法,肯學習,與時俱進,現在都還是不錯的嘛!
我們後來在微信私聊時,他人已退休,但是思想卻更超前了。
他在2019年8月23日微信中寫道:
“其實中華民族對世界的最偉大的貢獻乃是易經、道德經和黃帝內經!沒有易經就不會有十八世紀英國大數學家創立的二進製,沒有二進製,就沒有計算機和現代高科技的理論基礎,自然也就沒有網絡及手機等現代化的各種設備裝置了!
沒有黃帝內經的指導,也就沒有二年前英國倫敦的醫療小組,榮獲諾貝爾獎醫學奨了!現代西醫對許多病案,隻知其然 ,而不知其所以然!隻有用內經方可園滿解釋!要真懂如何養生,則必須懂黃帝內經!上醫治未病!
幾年前的歐洲大型粒子碰撞實驗,證實了老子道德經關於宇宙之起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抱陽,衝氣以為和!道德經之哲學思想,世上無出其右者!至聖先師孔子就對老子推崇備至!
而老子送別孔子時的臨別贈言:上善若水!實為至理名言,幾十年來一直是我的座右銘!無論在文革時期還是在改革開放的年代,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美國,無論是青壯年還是夕陽無限好,都能左右逢源如魚得水!有正確的思想理論,方可能取得卓有成效的行為結果!要想有大智慧,大格局,必須懂這三經,才能修身、齊家、濟民、為天下!”
劉傳嘉的“修身、齊家、濟民、為天下!”,表達的是他人生的大格局,也是他的精神支柱!為了完成自己的願景,他一直堅持有氧運動,讓身體支柱更強壯!還有一個就是他在財務自由的基礎上,正在形成的財務支柱,這是“濟民、為天下的”經濟基礎。
他是學理工的,他聊天時說的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之一,測不準原理,據查是這樣的:一個電子在運動著,它可能在各個位置,可能有各種速度,誰也說不準它的位置與運動方向。你要想觀摩它,必定會影響它,於是乎,知道了它現在的位置,也不知道它將往何處去。
誠然,測不準電子運動的方向,是自然世界的規律,但是,我們卻可以從劉傳嘉那個聰明的“小腦袋”中蘊藏的“大智慧”,知道他人生的最大願望是非常明確的!終極走向是不言自明的!
我們這些老同學期盼他這顆金子永遠閃閃發光!
劉傳嘉在回憶錄《難忘恩師,難忘二班》一文中,這樣寫道:
敬愛的劉老師及同學們,收到小懷的大作後,心中久久不能平息,閱讀了好幾遍,感到情真意切!半個世紀前的青少年往事,又浮現眼前,個個都是那麽活潑、天真、稚氣頑皮,栩栩如生!我們在華師一附中的老師們的精心培育、誨人不倦的教育之下,都秉承華師一附中的精神,努力奮鬥,為社會作出了不朽的貢獻!我也感到十分慶幸,有小懷、培永、許中、建平、桂華、元榮、向國、戌珍、鳳清、蘊詩、黎林、芷漢、喜正、克卡、六紅、呂玲、瑞華、民翰、曉玲、素珍、宗盟、進軍、正南、啟謙、玉梅等作為班級的中流砥柱,我們二班才顯得如此朝氣勃勃、團結一心啊!
唐老師是我們三年高中的班主任,對我們諄諄教誨,我們真是受益終生啊!我牢牢記得,唐老師循循善誘教導我們,千萬不可與人相爭,爭贏了就是輸了!他說這話的深層含義,就是希望我們做人要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厚德載物。
這幾十年來,我一直視其為座右銘和行為準則!我深知,文憑是銅牌,能力是銀牌,而人脈才是金牌!
劉世策老師在五十六前教過我們代數,雖然隻有半年時間,但他教學嚴謹,深入淺出;對我們循循善誘,關愛倍至!是一位非常傑出的數學老師,對我性格的形成,對我人生的鞭策,都有至關重要的影響!這裏,我想列舉兩件小事,可窺一斑。
一、在一堂代數課上,馬宗盟未認真聽講,而是坐在前排座位上畫圖畫。劉老師看見了,批評並告誡他說,要想畫最好的畫,必須把數學學好!當時我覺得劉老師說得很對,批評也十分中肯。但由於當時自己才疏學淺,並不明白其中深奧之意,後來有幸師從華羅庚教授,推廣數學在科研及工業實踐中的應用,方才悟出其中部分含義。因為優秀的畫家必須精確地掌控所繪人體或物件之比例,而懂得數學、知曉黃金分割,就能迅速地找到關鍵之所在!(也許劉老師這次批評,讓馬宗盟同學如醍醐灌頂,幡然醒悟。據說,後來他的油畫畫得非常好。)劉老師的弦外之音,就是說數學是科學之母,是一切學科的基礎,無怪乎華老也講了一個故事。說美國一個大物理學家,因數學功底欠缺,推導有誤,以致後來十年艱苦勞動,付諸東流!還想起一件軼事,在二次世界大戰時,國民黨截獲一份日軍密碼,但無法破譯,蔣介石就請美國幫忙,兩個月過去了,美方也束手無策,就建議蔣介石去找華羅庚。蔣不屑一顧說,你們美國都解決不了,他行?美方回應說不妨試試。結果交給華後,華老當晚就破譯了。蔣介石知道後瞠目結舌。這也促成了蔣介石後來派華羅庚赴美學習原子彈的原因之一!
二、劉老師常常教導我們說:代數代數就是要做!這裏不僅告訴我們學代數的訣竅,更啟示我們隻要刻苦努力,反複實踐,就能從不會到會,打開科學的大門!後來,我多年親身實踐老師的這一教誨,才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啊!遙想當年四人幫橫行,宣揚“讀書無用論”的歲月,我千方百計買到了清華大學的教科書,外語學院的英文、日文教材,早晨三點起床攻讀,一章一章地看,一題一題地做,為日後的深造,打下了語言和科學的基礎!
劉老師和唐老師都是高壽了,真是“仁者壽”啊!你們都誨人不倦,深有愛心!有足夠的正能量!願你們長命百歲!
同學們,我們都是七十歲古來稀的年華了,身體雖老而心不老!我現在深深體會到了夕陽無限好,但卻沒有“隻是近黃昏”之悲哀!最近美國物理學家從量子力學上證明了“人的靈魂存在”,中美數學家們聯合證明了丘成桐猜想,即我們所在的三維空間中附加九維空間。這就說明有許多我們不敢想象,認為是迷信的事,會成真了!正如牛頓所說:“我們不過是在海邊拾起漂亮貝殼的孩子,而真理的大海,我們尚未發現!”
思潮澎拜,不知所雲!請老師見諒!望同學們見磚而能拋玉!
敬頌春安
【附錄】教育隨筆(43) 我教《統籌方法》
《統籌方法》是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寫的一篇把數學研究與實際應用緊密結合起來的說明文。
說明文、議論文和記敘文是中學生必須掌握的,不僅要會讀,而且要會寫的實用文。這三種文體,學生感覺最難學的、老師感覺最難教的就是說明文。
1984年,湖北省中學語文研究會,決定在沔陽(現為仙桃市)召開會員大會,讓我在會上上一節公開課,借沔陽三中的學生,講說明文《統籌方法》。
一節課,四十五分鍾,大庭廣眾之中上公開課,師生相互缺乏溝通,又是比較難的說明文教學,困難重重。
我堅信,辦法永遠比困難多。
上示範課前,去沔陽三中與那個班的老師和學生見麵、聊天,熟悉基本情況,特別注重了解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課堂學習表現等。
認真備課,寫好教案。拿著教案,向老一輩虛心請教。
時任會長是我們學校德高望重的特級教師陳治平老師,當時去參加年會的,還有我的恩師劉友三老師,兩位前輩和省語文教研室的幾位教研員,認真審閱教案,及時指導。
萬事開頭難。上課如此,上公開課尤其如此,上這樣大型公開課更是如此了。
課堂教學的開頭,就是導入程序。上好公開課特別要精心設計導入程序。
上公開課那天,我和沔陽三中的學生,麵對與會的三百多老師,我是這樣開頭的:
同學們好!我們今天是第二次見麵了,俗話說,一回生,二回熟。而且,我知道,同學們都喜歡看央視春晚,特別喜歡去年春晚表演啞劇的王景愚。我現在來為你們表演一幕啞劇,好不好?(學生興趣盎然,齊聲叫好)你們不花錢買票,但是不能白看,看完我的表演,請大家說說劇情,好不好?學生齊聲說好,我就開始表演了。
於是,我開始表演一個教師中午下班回家,處理家務的情景:
打開房門,放下課本、備課本,進廚房。
洗手、淘米、煮飯。
然後,擇菜、洗菜、切菜;炒菜。
雖然我的表演並不十分到位,但是,最可喜的是學生放開了,大家七嘴八舌說“劇情”,基本符合要求。明白了老師中午下班回家時間緊,事情多,先做什麽,後做什麽,要安排好。接著,問學生:“如果老師回家先做菜,結果會怎麽樣?”
學生都搶著說,那就會耽誤吃飯的時間,影響全家中午休息了。
此時,再要求學生翻開課本,速讀《統籌方法》。學生恍然大悟。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學生速讀完課文後,我問他們還記得第一次見麵時,我講的“不動筆墨不讀書”的方法嗎?記得就用我說的方法,再讀一遍課文,把不懂的詞語劃出來,文章中的關鍵詞句加著重線。
巡視結果,發現大家都不懂的一句話是:“卑之無甚高論”。而關鍵句“統籌方法,是一種安排工作進程的數學方法。”,大家都找到了。
將課前準備好的小黑板掛出來,讓學生自己抄寫“卑之無甚高論”的解釋。
然後,在黑板上掛出課文中的“泡茶”的兩幅插圖,指導學生分析文章結構,再把我的啞劇表演與華老文章中舉的“泡茶”的例子結合起來,想一想華老講的“時間方麵的事”。你們以後在學習中能不能多考慮一下“時間方麵的事”呢。
充分肯定大家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都明確了文章第一句不僅是關鍵語句,而且也是文章的中心。這種寫法,跟寫其他文體的文章一樣,都是“開門見山”的開頭方式。
最後,感謝同學們為我們這次會議所做的努力!
《統籌方法》公開課在與會全體老師的熱烈掌聲中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