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以忘憂

古稀之年,知足常樂,助人為樂,自尋其樂!
個人資料
李培永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二、我讀了七年中學(10)我與劉紅鋼相聚在紐約時代廣場

(2025-05-01 10:38:15) 下一個

二、我讀了七年中學(10)我與劉紅鋼相聚在紐約時代廣場

劉紅鋼和我是華師一附中初中58屆(2)班的老同學。記得當年他住在廣埠屯的武漢測繪學院,我在學校住讀。平時在班上除了上課、課外集體活動外,沒有多少交集。

最難忘的記憶是1960年空軍來學校招飛行員,幾次體檢之後,全年級就剩下我們二班的劉紅鋼、陳冬九和我。我們三人被接到漢口黃浦路“兵站”,繼續進行空軍入伍的非常嚴格的體檢。一周以後,我因查出“副鼻竇炎”被淘汰,他們兩人通過了體檢後,應征入伍。

二十多年後,我已經回母校當老師了,他在武漢軍區某部門工作,想為母校添置一些進口電化教學設備,來找袁校長,我們相遇在千家街老校區。他與袁校長見麵談完事後,到我家敘舊。

那是1984年10月8日上午,我參加在廣西桂林舉行的全國語文教改盛會“漓江之秋”,剛剛回來,在客廳的茶幾上,還放著一些會議文件和幾個膠卷盒。他看了看膠卷盒,說:“桂林是個美麗的地方,桂林山水甲天下嘛!這都是彩照吧?”

“風景確實非常美,但更美的是這些彩照!與會的有全國中學語文研究會(簡稱“中語會”)會長、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簡稱“人教社”)副總編劉國正先生;全國中語會秘書長、人教社《課程·教材·教法》研究所所長張定遠先生;中國第一屆十大傑出青年、著名語文特級教師魏書生;上海《語文習》主編範守

與我一起合影的都是當代中學語文教育教學界著名的專家學者。這幾年,如果沒有他們的耳提麵命,諄諄教導,我就不可能在教學上成長這麽快。我準備過幾天拿去洗印出來,留作永久的紀念。”

“這麽寶貴的照片,就不要送到外邊去洗印了,讓我幫你拿去洗印吧!我們那裏有最先進的進口設備和相紙,負責保質保量。你告訴我要多少張吧!”

“那就請你看看,每張照片中有多少人就洗印多少張,可以嗎?”

“沒有問題!你放心,洗印好了,我馬上送來。”

一周後,他騎著一輛“雅馬哈”大摩托車,戴著時髦的頭盔,簡直是帥呆了!進校門正好是上午課間休息時間,不僅是那些正值青春年少的男女學生目不轉睛地圍觀,就連一些年輕老師也情不自禁看他來學校找誰,幹嘛?原來,他是給我送彩色照片來的,一百多張彩色照片,厚厚一疊。他見我在辦公室忙著,稍坐片刻就要回去。問他:“洗印這麽多照片,一共需要多少錢?”

“老同學啊!我怎麽會要你的錢呢?這就算我們老友再見的見麵禮吧!一點小意思,千萬不要客氣了。”

那個年代,我們正當盛年,我在學校,日常埋頭於實驗教材改革,寒暑假外出開會學習;他在經濟改革浪潮中衝浪,加之,當時通訊又十分落後,兩人都忙得不亦樂乎,以致退休多年了還沒有再見麵。

正如韓愈詩雲:“少年樂新知,衰暮思故友。”

2018年5月7日,我們一行十幾個六十年前的同班同學,相約“回母校找感覺“。

母校千家街老校區早已物是人非,原校址已經成為武漢市第二職業學校了。

一群人站在建築前AI 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耄耋之年的賴靄林老師與我們一起在母校舊址合影)

陪同我們參觀老校區的還有當年的輔導員、後來留校任教的侯忠仕、鄧桂芳兩位老師。

賴老師當時教我們班的幾何,給我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在黑板上畫圓,從來不要教學用圓規,隻見他右手持粉筆,隨手就在黑板上畫出一個非常漂亮的圓,讓我們這些當時隻有十幾歲的學生驚歎不已!賴老師大學畢業分配到華師一附中,如今年過八旬,一生都奉獻給母校了!

侯老師和鄧老師當時是高中一年級二班的優秀共青團員,對口到我們初一二班當輔導員。他們高中畢業時成績非常好,但沒有被大學錄取,直接留校當老師。侯老師後來還是學校的總務主任,鄧老師還被評為武漢市優秀班主任。他們夫婦兩人一輩子都在華師一附中工作,他們和賴老師一樣,對母校的一切變化了如指掌。

三位老師領著我們,漫步在校道上,對大家說,你們現在已經看不到母校的老樣子了!隻能從你們腳下的這片熱土去尋找感覺了。

我們隻能踩著腳下那片熱土,尋找六十年前在那裏龍騰虎躍的感覺。誰說土無情,地無意,當我們腳踏母校故地,走到現在的運動場時,環顧四周,頓時感到挪不動腳了,原來我們站的那個地方,就是六十年前那個標準的有400米跑道的運動場的方位!

 

一群人站在一起AI 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前排站在賴老師旁邊的是我們當年的輔導員鄧老師)

接著,三位老師帶領我們前往耄耋之年的劉世策和李葆華兩老家,看望並向兩老致以衷心的祝福!

一群人站在室內合影AI 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前排C位是劉世策老師左邊是劉老的夫人李葆華老師)

然後,我們驅車去參觀新校區,原來以為在那裏很難找到春春年少時的感覺。母校是2005年從千家街老校區,整體搬遷到洪山區湯蓀湖附近的,不必說新校區之大了,占地440畝是個什麽概念?也不必說現代化設施之先進了,看看室內體育館的恒溫遊泳池,就讓人羨慕不已!最讓我們這些年逾古稀的老學生魂牽夢縈的,是校史館那老校區的縮微模型。它再現了老校區的原貌,讓大家找到了回母校的感覺!了卻了此行的最大心願!

電子遊戲截圖AI 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校史館千家街老校區俯瞰平麵圖。)

我們一行古稀老學生在現代化的華中師大一附中大門前合影留念

一群人站在一起AI 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母校領導和校友會的馬嵐老師,非常重視我們這次“回母校找感覺”的活動,王書記向大家介紹母校的發展史和輝煌成果,馬老師全程陪同,最後還特意安排我們去學生食堂吃晚餐,品嚐價廉物美的學生餐。

這次活動,有六七個老同學都是畢業以後,第一次回武漢來母校聚會,劉紅鋼也是其中之一。我與他久別重逢,好不高興!自從他那次回母校給我送照片後,一晃三十多年了啊!

他是聚會前幾天,才從上海來武漢的,我也是剛從美國新澤西回武漢。我們在參觀新校區時,邊走邊聊。他告訴我,他所在的公司在美國波士頓辦了一個國際語言學校,生源都是國內的,那個學校的產權、經營權都是他們公司的。他說,我在自己的公司任職,以後有機會到美國再請你吃飯。他笑著說,前不久,我在武漢與老同學一起聚餐,誰叫你沒有到呢?

沒有想到,幾個月後的10月11日,劉紅鋼果然來美國了,他在波士頓辦完公事就到紐約來,當天就約請我的一家,到時代廣場附近的一家中餐館相聚。他還是那樣熱情率真,言必信行必果。我們邊吃邊聊,他說,我們越來越老了,越是要珍惜每一次相聚,每一次相聚都是人生美好的回憶!

男人和女人站在街道上AI 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他也是我們班十幾個出生在高幹家庭的子弟之一,他們都一樣,從來不在同學中炫耀。他參軍入伍,也是通過非常嚴格的體檢才去部隊的。他退休多年後,一直還在自己的公司任職,越來越覺得自己不是那個料,因為心不黑、手不辣。他說,把教育搞成賺錢的產業,我們這種人搞不了啊!他這次來美國,就是與別人洽談把這個學校賣掉。他滿懷深情地說,還是與老同學一起相聚相談輕鬆自在啊!

他說,在班級微信群裏,我非常關注你發的《閑話人生》係列,回頭看,你沒有被大學錄取還真是因禍得福啊!

我告訴他,我的人生福報,始於母校,那是母校袁福老校長、王仕良主任、吳傳忠主任、還有我們語文組的陳治平、劉友三、吳六林、汪厚鐸、黃伯宜等許多老教師慷慨賜予的,感恩母校所有的領導和老師們!

疫情期間,特別是紐約爆發疫情之時,劉紅鋼自己被隔在澳洲布裏斯班不能回家,還特別微信關心我們,要好好保護自己。我們這一代人啊,還是那樣關心他人勝過關心自己,都有一顆善良之心!

謝謝老同學萬裏之外的關注和關心!期盼回來在上海再相聚!

 沒有想到,2023年6月1日,老同學再次因公出差到波士頓,辦完公事之後,我們倆相聚在澤西市的哈德森河畔。

 1958年我們相逢在華師一附中,初中同學兩年年,彈指揮間,六十多年了。無情的歲月,我們已經從一個懵懂少年,一晃兩晃成為髦耋老翁了。

因了疫情,我們差不多五年沒有見麵了。下午四五點鍾,初夏燦爛的陽光下,我們在澤西市哈德森河畔相見,相互審視對方的氣色,異口同聲:“看來身體還不錯!”言外之意,顯然就是“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我們倆是同齡人,明年八十歲了,就是古人說的“髦耋之年”。兩個“奔八”老翁,相逢一笑,話“老了”。

以下對話人名簡稱“鋼”與“永”。

 鋼:“看來這幾年你們在這裏過得還不錯。”

 永:“我感覺運氣確實再好不過,說來也巧啊!我和老伴是2019年9月8日,從北京飛抵紐瓦克,返程機票是2020年3月19日。因武漢封城,航班取消了。於是,大女兒請我們老兩口去加拿大溫莎玩些時,2021年2月29日,我們飛抵底特律機場,女婿開車接我們過美加海關,半個小時就到了溫莎家中。

女兒預定了3月18日全家去美國黃石公園旅遊的機票,不料,美國突發疫情,而且紐約是“重災區”,加拿大封關,我們就在溫莎住下來了。一家六口,盡享天倫之樂。

8月1日,美加邊境海關解封,我們立即回到新澤西。不久,加拿大疫情爆發。你看看,疫情追著我們屁股後麵趕,就是沒有趕上我們啊!”

 鋼 :“不知道聽誰說過,人品靠譜的人,運氣不會太壞!你們打疫苗沒有啊?”

 永:“2021年,有關報道說,回國乘飛機,必須有打了疫苗的記錄,才能登機。於是我們就去打Modella疫苗。我打了兩針,沒有任何反應,後來沒有再打了。老伴打完第一針,不幸激發了體內的‘帶狀皰疹’病毒,實在疼得受不了才去醫院治療,耽誤了治療的黃金時間,直到現在還沒有痊愈。也許還是我的身體素質比較好吧!

疫情期間,每周去超市買菜,我們都跟女兒一起去,就戴一般的口罩,也沒有感染。我們在這裏四年多,每年都打‘流感疫苗’,也沒有感冒過。”

鋼:“我當時在澳洲女兒家,也打了兩針疫苗。現在回頭看,好像也沒有什麽作用。”

永:“我也覺得沒有什麽作用!美國很多人堅決不打疫苗,也沒有事。還有那個核酸,我們從來沒有做過!我相信‘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你信嗎?”

  鋼:“不能不信吧!老話說:‘人生七十古來稀’,說明自古以來長壽都是不容易的。不過,隨著科技的進步、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醫療水平的提高,我國的人均壽命也在逐步提高。現在的人均壽命已經達到77.3歲了,離80歲也不太遠了。大數據說,現在80歲老人占總人口比為18%,可90歲占比隻有1%啊!我們一定要正視未來的十年啊!”

永:“還記得我們班2014年畢業五十周年聚會嗎?當時,我們班主任唐啟金老師,已經是95歲高齡長壽老人了,還堅持站著給我們這些古稀老學生上了人生最後一課,他以自己的親身經曆傳授長壽秘訣:‘一要心態樂觀;二要飲食均衡;三要適度健身;四要家庭和睦。’”唐老師還與我們相約,三年後回母校慶賀百歲壽辰。三年後,唐老師教過的四個班來自海內外的一百多學生,回母校為唐老師祝壽。去年,我們敬愛的唐老師不幸染疫,經醫院搶救無效,於2022年12月21日去世。唐老師生於1919年12月21日,世紀老人仙逝時整整103歲!”

 鋼:“唐老師講的人生最後一課實在難得!但是,母校百歲老人有幾人?我們馬上就八十歲了,確實要密切注意自己的心態,凡事要提得起、放得下、想得開。古人說:‘兒孫自有兒孫福’,但大多數七老八十的人,心裏總是放不下兒孫。我現在想開了,也放得下了。這次來美國,就是想在走得動時,再來看看,下半年還要去歐洲轉一轉。我們對西方民主社會了解太少了,很多事情無法理解。”

永:“具體是哪些事情?”

鋼:“還記得你發的《老有所養,你到底由誰來養?——髦耋之年怎樣能活出尊嚴?》嗎?那裏麵寫的都是真的嗎?”

 永:“我相信實有其事。當年,你和陳冬九去空軍當飛行員了。我們這個班大多數同學,都考取了母校高中部,還在同一個班。有一個叫YKK的老同學,相信你不會忘記。他高一報名參軍,還參加過‘援越抗美’,後來複員回武漢在工廠工作。現住在波士頓女兒家。2017年來美國,不幸患腎衰,每周要透析三次,都是醫院派車到家接他去醫院做透析,單人單間病房,四個小時做完透析再送他回家,無需家人陪伴。另外,政府還安排護工到家來護理三天,每天八小時。據他的親身經曆,那篇文章說的都是真的。他還說,現在這個身體狀況,肯定回不去了。他已經花1000美元在美國買下了一塊世世代代擁有的墓地,將來就埋在這裏了。”

鋼:“真的沒法比!真搞不清楚美國政府哪來那麽多錢,給低收入者提供免費醫療和護理。我不買墓地了!即使買也隻有三十年使用時間。我對女兒說了死後火化,把骨灰撒到長江,如果能把我的骨灰送到我的故鄉青島,撒到大海去,那就感激不盡了。你呢?怎麽想?”

 永:“哈哈!2021年清明時節,我與發小方容,她初中是母校田徑隊的,還記得她吧!談到掃墓,她說爬不動那座墳山了,以後我死了就不要埋了,把骨灰撒到大海或長江就行了。於是我與她約定,死後把骨灰撒了,不占一分地!其實,早在1976年,我的嶽母去逝時,大舅哥決定將老人家的骨灰撒到長江。我們全家在武昌到漢口的輪渡的船尾,舉行儀式,大哥致悼詞後,兒孫按輩分輪流上前捧一抔骨灰恭恭敬敬送老人家最後一程。當時,我就非常敬佩大舅哥與時俱進的喪葬新觀念。”

 鋼:“其實,真如古人所言‘人死如燈滅’,何必留下骨灰?”

 永:“這還是一個觀念問題。似乎長輩去世後,‘入土為安’是晚輩孝順老一輩。我以為孝順老人,就該在老人活著時盡孝。老人死後厚葬、儀式熱鬧非凡,那都是做給活人看的,大可不必。深層次思考,是沒有弄明白‘人生三問:我從哪裏來?我是誰?我到哪裏去?’”

 鋼:“父母在世的時候,自己還有歸處,可以回家,可以看父母;父母不在了,家隻能叫做故鄉了,因為最牽掛的人已經不在,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再後悔。善待父母與長輩,在他們活著的時候,從力所能及的地方做起。”

  永:“俗話說‘養兒方知父母恩’,我們這代人可悲之處,就是一生都在‘摸著石頭過河’。還記得初中生物老師講到男女生理結構及其特點時,對我們說,這一章你們自己看吧!直到結婚生子之後,才明白‘我從哪裏來’。至於‘我是誰?我到哪裏去?’既沒有‘教科書’更沒有人生‘導師’來教你。”

我們的對話在晚餐結束時結束。晚餐在澤西市靠近河邊的中國餐館“聚緣軒”,吃什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的人生相聚是緣!

借用南懷瑾先生的話來結束我們這次對話吧:

南懷瑾先生認為:每個人都有天然的生命,每個人的身體形貌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應該敬畏生命,敬畏自然。

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有著自己生命的價值,人活著就是要順其自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林向田 回複 悄悄話 “2017年來美國,不幸患腎衰,每周要透析三次,都是醫院派車到家接他去醫院做透析,單人單間病房,四個小時做完透析再送他回家,無需家人陪伴。另外,政府還安排護工到家來護理三天,每天八小時。”+ 1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