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以忘憂

古稀之年,知足常樂,助人為樂,自尋其樂!
個人資料
李培永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我的人生貴人(01)安大庭校長是我語文人生的引路人

(2024-11-27 14:26:48) 下一個

我的人生貴人(01)安大庭校長是我語文人生的引路人



(我的人生大貴人安校長)

恢複高考後的1978年,安校長帶我調到礄口區重點中學——武漢第四十三中學,真正開始了我語文教育教學的人生。

1967年結束語文師資短訓,我被分配到武漢市水廠路中學當老師,到1977年恢複高考,十年一瞬間,雖已成家,卻未立業。

恢複高考招生那一年6月,水廠路中學安大庭校長,有一天在教學樓走廊看到我,就笑眯眯地問我:“李老師,我馬上要調到武漢43中去,你願意跟我一起去嗎?”我毫不猶豫地說:“我願意!”

1977年恢複高考招生之後,中學有省重點、市重點、區重點,武漢43中是礄口區重點。眾所周知,凡是重點中學,其教學環境、設施、師資、生源等都比一般中學好得多。當然,省重點比市重點好,市重點比區重點好。安校長帶我到了43中後,讓我擔任78屆文科重點班班主任兼語文老師。定的升學指標是一定要實現文科高考零的突破,即隻要有一個學生兩年後考取了大學就算成功了。當年43中,說是礄口區重點中學,招的學生大多是就近入學的,即使有一些成績比較好的學生,也是被省市重點中學擇優之後的,但生源比水廠路中學那樣的一般中學還是要強多了。

為了不辜負這批學生及家長的期望,不辜負安校長的信任,不辜負自己的前程,我下決心一定要教好這個班,實現零的突破。

當時,我正在讀莊則棟的《闖與創》,這本書突出的特點是技術性、哲理性、趣味性、知識性、故事性融為一體,以莊則棟的成長和參加世乒賽的詳實事例,闡釋了成功事業所需要的堅強毅力、淵博的知識和高超的專業技術。於是,我以莊則棟為榜樣,自定三條:一要抓緊時間堅持自學中學語文相關的基礎知識;二要認真抓好班級工作,讓班集體形成努力向學共同進步的氛圍;三要切實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能力,讓學生每一堂語文課都學有所得,提高學習能力和成績,爭取實現零的突破。

當時中學教育教學還沒有走上正軌,高中學製是兩年,也沒有配套的教材,加之那一屆高中學生的小學和初中階段,正是文革時期,語文基礎知識和語文學習能力都比較差,而且我也沒有經過係統的師範教育,隻能在教學過程中“摸著石頭過河”。

古人說:“心之官則思”,學習莊則棟“用心做事”,就是要動腦筋思考怎麽把事情做好。我們學校的目標是實現“零的突破”,最後還是要學生上考場取得優異成績才行。一個班五十多個學生,兩年以後,誰行呢?隻有在教學過程中逐步發現,重點培養。對全班學生來說,必須按部就班抓好基礎教育教學,隻有整體提高了,少數優秀學生才有可能脫穎而出。

重點培養優秀學生,更要創造有利於他們快速成長的條件。如何創造條件呢?人們常說,古今中外不如意事常八九。我以為這裏有兩層意思,其一是麵對不如意的事,要以平常心正視它,當它來臨之前,有心理準備;當它來臨之時,有勇氣麵對;當它來臨之後,不去怨天尤人。其二是如意的事很少,當它降臨時,就是人們常說的“機遇”。所謂“機遇”是可遇不可求的。決定一個人人生發展的機遇,也許隻有一次,隻要你抓住這一次,就可以成就你輝煌的人生。恢複高考招生考試,對當時的高中生來說,就是人生的一次大機遇。當然,一次小小的機遇能夠抓住,也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人的一生可能遇到許許多多大大小小機遇,如果不善於發現,或者發現了機遇,又不能緊緊抓住它,那也不能成就輝煌的人生!

還記得恢複高考以後,北京的《中學語文教學》和上海的《語文學習》先後創刊。可憐我當時月薪僅夠維持一家四口的基本生活,買書、訂閱雜誌不敢奢望。好在學校閱覽室訂了這兩本語文教育教學雜誌,每個月隻要一到閱覽室,我立即從頭看到尾,常常看到一些中學老師的文章赫然登在刊物上。雖然我沒有項羽那種“大丈夫生當如此,彼可取而代之”的霸氣,但還是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那種不服輸的精神。難道我的文章就不能登上去嗎?大約在1979年六、七月份吧,《中學語文教學》發了編輯部的“《一篇優秀作文的誕生》征文啟事”。我就把如何指導學生寫記敘文,如何指導學生修改作文的全過程,如實記錄下來寫成文章。然後用掛號信寄到北京。沒有想到,大約個把月後,收到編輯部掛號寄給我的“清樣”。

我小心翼翼地拆開掛號信,打開信件仿佛聞到了油墨飄香,看到我寫的文章終於變成了鉛字,雖然還隻是“清樣”,但那一瞬間,仍然抑製不住無比激動的心情!回到家,第一時間與也是中學語文老師的夫人分享喜悅、共享成果。仔細閱讀編輯來信,要求我認真修改後盡快回寄給編輯部。

因為是第一次給刊物投稿,才知道文章在公開發表之前,還要作者審閱修改後才能發表。我是不是要像平時給學生批改作文那樣修改呢?怎麽辦?我夫人立即陪我去她大哥那裏谘詢。她的大哥當時是湖北社會科學院《江漢論壇》的副主編,大哥看到我的文章“清樣”後,先祝賀並鼓勵我繼續努力,然後給我講編輯修改文章的一般原則和修改方法,特別強調一定要使用編輯們習慣用的、統一的修改符號。我按照大哥教的方法,並運用修改符號把“清樣”修改好了。“清樣”掛號寄到北京去了,卻給我永遠留下了修改原則、方法和那些符號。我自信有了第一次,必定會有第二次、第三次……

又是沒有想到,雖然後來在《人民教育》、《語文學習》、《語文教學與研究》、《語文教學通訊》、《中學語文》等刊物上發表了幾十篇文章,再也沒有收到過編輯部掛號寄來的“清樣”了。但是,第一次讓我修改“清樣”,學到的那些寶貴知識和技能,在後來的語文教學過程中,讓我和我的學生受益匪淺。

後來,我要求學生每一次寫完作文後,先兩人互改,再自改,最後還要寫“作文後記”。於是,把大哥教給我的修改文章的一般原則、方法,特別是統一的修改符號教給學生。一直堅持這樣進行作文教學,我的學生的作文水平和能力超過了一般學生。

人生有許許多多第一次,唯有這個第一次學到的知識和得到的能力訓練,不僅自己受益終生,更讓我的學生們終生受益!

我的處女作《住戶代表的誕生》發表在北京《中學語文教學》1980年第8期。當我收到該刊贈送的兩本這一期的雜誌時,已經調回到我的母校——湖北省重點中學——華中師大一附中了。

我和安大庭校長相識在武漢市水廠路中學。

大約是1976年9月開學前,安校長調到水廠路中學。在教工大會上,書記請他講話,他簡單說了幾句,現在也想不起來他說了些什麽。他到學校好長時間,很少在大會上講話,常常在教學樓巡視,有時佇立在教室門口看看正在上課的師生,有時就直接走進教室坐下來聽聽課,現在也想不起來他是不是聽過我的課。

1977年恢複高考。

有一天,我與安校長在教學樓走廊相遇,我不知道他當時是不是有意找我。見麵以後第一句話就說:“李老師,我馬上要調到武漢市43中去,你想不想跟我一起去呀!”我想都沒有想,就說:“我跟你去!”

在安校長的全力幫助下,1977年9月開學前,我到43中上班了。安校長讓我執教文科重點班並兼班主任。安校長給文科重點班定的高考升學指標不高:爭取不剃光頭。也就是說,隻要有一個學生能考取大學就算成功了。

人生世事有時真是難以預料。1978年春節期間,大約是初六吧,我去武勝路新華書店,想為學生買幾本語文高考備考資料。沒有想到,走出書店大門,遇到了華中師大一附中原校辦農場的王仕良場長。在校讀書時,學校每學期安排一周時間到校辦農場勞動,我這個團支部書記到了農場就歸他領導了。我們既是師生關係,更是無話不談的朋友。

王場長一見麵就說:“好個李培永呀,畢業十幾年居然不回母校看一眼啊!”

“王場長好!真不好意思啊!沒有考取大學,無顏見江東父老啊!”

“哎呀!我們都知道,那不是你本人的原因啊!有什麽臉麵不臉麵的?你現在哪裏?做什麽工作?”

“我在武漢市43中教高中語文。”

“母校現在正缺老師呢,想不想回母校啊?”

“母校是省重點,我又沒有大學文憑,能行嗎?”

“我看行,如果你想調回來,過完年,開學後回學校來找我,我帶你去見非常了解你的老校長袁福。”

回到家對我夫人一說,我們倆都覺得,如果真能調回母校,對我,尤其是對我的兩個女兒的成長是天大的好事。但是,我們怎麽對安校長說呢?

我們決定等開學後,回母校先見了袁校長再說。

開學後,王場長帶我去見袁校長,老校長非常熱情地握著我的手說:“培永啊,王主任那天回來說,他在漢口街上碰到你了,我們都歡迎你回母校!”一邊對王場長說:“王主任,你馬上去把教導處吳傳忠主任和語文組長吳六林老師請來。”然後,又告訴我:“王場長現在是總務主任了,你們當年的班主任吳傳忠老師現在是教導主任了。走,我帶你先去見一見我們學校現在的書記吧。”

袁校長帶我去見了時任總支書記韓之梓,回到校長室,馬上就對已經等候在那裏的吳主任和吳老師說:“我先說一下個人意見吧,請吳老師安排李老師試教一周時間,高中語文老師必備的基本能力都要考察一下。請吳主任安排試教具體時間和班級,屆時,語文組全體老師,學校所有中層幹部和校領導都要去聽課。李培永不是沒有大學本科文憑嗎?有人擔心,怕他不能勝任。但是,他是我們自己培養了六年的優秀學生,吳主任,你當年是他的班主任,比我更了解他。我們要通過實踐來檢驗,讓他試教一周,看看他是否具備省重點中學語文老師必須的能力和水平。到時候,請語文組全體老師評議,吳老師負責把老師們的意見報教導處,請教導處研究後寫書麵報告交校長辦公會集體研究決定。”

袁校長讓我留下43中的電話,聽吳主任和吳老師的通知,好好準備試教。

回家後,我們夫妻倆決定,老老實實向安校長說清楚事情的原委。如果同意調動,非常感謝,而且一定在調走之前,做好份內工作;如果不同意調動,絕無怨言,繼續跟他一起,安心教學,為辦好43中盡心、盡責、盡力。

當時正是春季開學初最忙的時候,幾次走到安校長辦公室門口,都沒有進去打擾他。大約一周後,華師大一附中吳主任打電話來了,通知我試教的時間,並讓我先去看看吳六林老師安排的講課內容。我接完電話後,就去找安校長。

安校長先問我這個文科班最後衝刺階段的具體安排,還需要學校提供什麽條件等等,他完全不知道我要對他說什麽。

我匯報完我們文科班的教學計劃和具體措施後,他非常滿意,期待我們實現“零”的突破。

然後,我說:“安校長,我現在遇到一件很難辦的事情,真不知道怎麽辦?”

安校長:“你慢慢說吧!隻要我能幫的,一定想辦法幫你解決困難。”

於是我原原本本地匯報了最近我遇到的最難辦的事情。

安校長一直微笑著聽我說,當我講完整個事情前前後後的經過,以及我的想法之後,他沉思片刻,非常明確地說:“我支持你調到華中師大一附中,你去那裏將來大有可為。我當時要你跟我來43中,就是想給你創造一個比較好的條件,讓你在語文教學專業上成長快一些。現在你有一個這麽好的機會,到省重點中學去工作,對你的成長絕對比我們這裏強百倍都不止,希望你抓住機遇,實現自己回母校工作的願望!”

他接著說:“現在教育戰線百廢待興,尤其需要優秀老師,我們武漢市的師資缺口也很大,華師一附中不歸省市教育部門管轄,估計你這個調動頗費周折,而且不可能短期就能解決。所以,你要有思想準備,肯定是一場‘持久戰’。因此,這個事情目前必須保密,不能對我們學校任何人說;第二,你要去試教時直接跟我請假就行了;第三,估計你至少要半年到一年時間辦調動手續,這個班馬上就要畢業了,一定不能懈怠,爭取有個突破,對你將來調動也是有利的。今天就說這些吧!記住,你知,我知就行了!”

在安校長的大力支持下,我如約回母校試教。

一周試教結束,吳老師首先祝賀我試教成功。其實,首先要感謝他的無私幫助和精心指導。上課的內容和課文是他指定的,每上一節課前,他都跟我一起備課,我寫好教案後,他認真審閱,仔細修改。我每次即將走上講台,他還在教室門口再三叮嚀:“不要緊張,就按我們的計劃進行!”

母校最後的結論是“李培永完全可以勝任省重點中學高中語文教學”。袁校長親自拿著學校的決定,去華中師大人事處為我辦好了“商調函”。

當我拿著商調函去教育局人事處辦手續時,卻遇到了麻煩。人事處長是一位五十歲左右的女同誌,她說:“你想調到省重點中學的願望很好,但是,華師一附中不歸我們管,我們不同意。你可不可以考慮調到武昌實驗中學,那也是省重點,也在武昌,也可以給你一套住房。我希望你去我們教育局管的學校,手續也很簡單。”

我婉言謝絕了處長的好意,堅持要調回我的母校。結果就如安校長所言,真是一場“持久戰”。

一年多時間,我無數次橫跨武漢三鎮,從武昌,經漢陽,趕到在漢口江岸的市教育局人事處,不論我怎麽說,就是一句話,“去實驗中學,馬上辦。去華師一附中,不行!”

調動手續還沒有辦好。我在43中帶的那一屆文科重點班的學生畢業了,而且實現了“零”的突破,超過了我們的預期目標,校領導、家長和學生都很高興。此時,安校長對我說:“你這個調動手續恐怕不是一年半載可以辦好的,你現在已經完成了我們的任務,如果華師一附中需要的話,你下學期開學可以先去那裏上班,工資我們照發。你一邊上班一邊辦手續吧,遲早是可以辦好的!你跟袁校長說,早年,我也是華中師大畢業的,就算我給母校的一點貢獻吧!”

我回母校對袁校長說了安校長的建議後,他立即打電話感謝安校長對母校工作的大力支持,然後說:“培永的工資一定要由我們發,他在我們這裏上班,理所當然該我們負責發工資,而且,我們學校的經費比你們多一些呀!你就把他的工資拿去給你們的老師發獎金吧!非常感謝你呀!老校友!”

1979年9月開學後,我就回母校上班了。但我仍然經常去教育局人事處要求調到華師一附中,也曾找過許多朋友去疏通關係,還是沒有結果。據說那位處長是一位原則性很強的幹部,誰去說都不行。更想不到,後來還是在時任市長黎智於1981年12月初,在我申請調到華師一附中的報告上批示“同意”,1981年12月15日,我如願以償,調回到母校了。

此前,我人在母校上班,但是,檔案工資卻在43中,那兩年恰逢武漢市教育係統教師普調工資,而且還有2%的獎勵工資給優秀教師。安校長力排眾議,堅持給我普調一級,再加一級獎勵工資。當時,很多人不理解,以為安校長跟我有什麽特殊關係,其實,我們就是一般的上下級關係,我們就是那種淡如水的“君子之交”!但是,他對我的恩情卻濃於水!是我終生難忘的大貴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