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人生(239)我在美國看急診
2024年5月底在東方大學參加“生之追尋”福音營活動,一聽早上起來,突然感覺“腹股溝”處有一腫塊,微疼且影響正常行走。回想小時候,好像腹股溝處的腫塊,俗話稱之為“歆陽子”,我們經常一起在街心公園散步的武鋼四中來的雷老師,也認為就是“歆陽子”,還說,過兩天就可以自愈的。
沒有想到,不僅沒有自愈,而且越來越疼,且行走困難了。於是趕快去看急診。急診診斷為“腹股溝疝氣”,必須進行手術治療。並建議通過家庭醫生聯係專科醫生做手術。
這是按美國醫療程序必須的手續,而找家庭醫生的永久居民,必須持有“白卡”。於是女兒立即幫我們申請“白卡”,據政府有關負責部門告知,得45天才可能批下來,後來又告知,目前得等90天。那也得等呀。
在等待白卡期間,“腹股溝疝氣“再次劇疼,又去看急診。
其實,這是我在美國第四次看急診。結果是主治醫生幫我們聯係專科手術醫生安排了手術時間。
在美國第一次看急診是在2017年,我騎自行車不小心摔了一跤,背上兩根肋骨摔成了骨裂。在急診室足足等候了六個小時,診療結束,告訴我,回家靜養,給我一個做深呼吸的塑料吹氣小壺,囑咐我每天不定時吹一吹。然後說,你們現在可以回家了。醫生始終沒有說一句:“你們去交錢吧!“
這第一次到美國醫院看急診,最深刻的感受那是一個磨練急脾氣的好地方!
2021年7月5日下午,第二次去看急診。那是在家上完洗手間,出門時,一不小心,拉門用力過大,自己把自己的右腳大拇指的指甲殼撞得翻起來了,一時鮮血直流,疼痛難忍。女兒趕緊用創可貼壓住大拇指後,去醫院看急診。
環顧四周,候診的有十幾人,心想,耐心等吧!真是沒有想到,女兒填好相關表格幾分鍾後,護士就叫我進診療室。那些候診的病人看著最後進來的我,率先去看醫生,也沒有任何反應。原來,他們都知道,急診就是要先救急的,是女兒用輪椅推著我進候診室,且右腳大拇指處鮮血已經浸透了紗布。
一進診療室,醫生助理量體溫、測血壓後,仔細拿掉紗布和創可貼,檢查傷口,馬上讓護士推著我去拍片,檢查是否傷及骨頭。
拍片醫生非常熱情,請我坐在一台掛在天花板上的儀器下麵,把右腳放在一張腳踏板的白毛巾上,反複囑咐我不要緊張,讓我放鬆。她說,先拍一張正麵的,然後再拍了兩張側麵的。拍完後,她告訴我女兒,很好!沒有傷到骨頭。其中一個細節,足以說明在這位醫生的職業精神之可貴!當我按她的吩咐擺好姿勢之後,她給我送來一個防輻射的護腹袋,請我女兒站到防輻射的活動玻璃門後,才開始拍片。
拍完片子回到診療室,躺在病床上等候醫生時,過來一位西裝革履的年輕小帥哥,女兒告訴我,說他是醫院的“行政人員”,他說的什麽我聽不懂,但他說話時和藹的態度可親!他邊說邊讓我在他的平板電腦上指定的地方簽名。原來是為來美國沒有醫療保險的外國人免診療費的一個必要的程序。
不由得想起2018年在武漢看急診時,醫生接診,量體溫是39.7度,開口就問你們帶錢沒有?我們告訴他,我們有醫保卡。他說,急診必須先交3000元現金。好在急診室樓下就有銀行取款機,更好在我和老伴雖然七十有四,但我們與時俱進,現代智能手機的一般功能都還會用,立即取款繳費。唉!怎麽差距這麽大呢?中國看急診,先交錢,且醫生確認已經交錢之後再看病;美國看急診,醫生隻管看急病,不管收錢。收不收錢是醫院行政部門的事情。
接著說,那位接診的助理醫生來告訴我們診斷結果:拍片顯示大拇指指甲殼翻起來了,但是指甲根部完好,不必拔掉指甲;打一針“破傷風”疫苗;清創傷口後包紮起來,如果回去以後還有問題就去看專科醫生。說完,她就去端來一盆消毒液,先泡腳,然後清創,搽幹後,用紗布把大拇指包好後,請我們回家休息。
我們事後也不知道這次急診醫療費、針劑和泡腳的藥劑費用是多少。聽醫生的話,女兒推著我坐輪椅回家了。
美國醫院的急診就是急救,真正的“救死扶傷”。我這隻是一個“扶傷”的小病而已,對美國急診室來說,實在太多了,不足掛齒。
接著說我的“腹股溝疝氣“,上周五第三次讓我去看急診。
在等待白卡期間,我每天都在家,足不出戶,真的躺平了。平時躺在床上後,那腫塊慢慢就變軟了。不知怎麽回事,周五那天卻越來越硬,且非常疼,後來疼得眼淚流。急忙讓女兒送我去看急診。
中午看急診的病人不多,女兒幫我掛號後,去停車場停車還沒有回來,接診室的醫生就開始問診了。我不懂英語,她立即推來一個上麵有一部平板電腦的翻譯器,開始問診。非常詳細地了解我的個人情況及病史,最後特別叮囑:“從現在開始,你要準備做手術,不能喝水,不能吃任何食物!”
問診結束後,立即來了一位男護士,推著我坐的輪椅去急診室,我的老伴跟在後麵,一邊走還一邊說,我們的女兒還沒有來呢?
看到那麽多急診室,居然已經全部有病人了,就安排我暫時坐在走道的一個高靠背的沙發上。雖然隨時都有翻譯器,還是女兒來到我身邊踏實多了。大約半個多小時,一位護士來安排我進了急診室,拿來病人穿的上衣讓我換上,躺在病床上,立即通過儀器查血壓、體溫、抽血等。拿起手機一看時間,到醫院差不多兩個多小時了,還沒有見到醫生。
大約一個多小時後,進來一位中國年輕醫生,我好高興,但是,他說:“我是山東人,但是生在美國,長在美國,隻會簡單的生活對話”。我問他姓什麽,他說,姓菛(men)。他問我女兒要不要翻譯,女兒說:“要啊,因為很多醫用詞語,我也表達不了。”於是他立即去推來了一部平板電腦。打開以後,裏麵一位中文翻譯,就在醫生和我之間,把我們的對話準確地譯出來。醫生全麵了解我的病史病因後,檢查“腹股溝疝氣”,他輕輕地按摩,居然將那個硬硬的腫塊推進去了,並告訴我怎麽推。然後說:“還是先打一針止疼的藥吧!我的意見是,你們已經預約了專科醫生下個月做微創手術,那就在這裏觀察一天後,再看看是否有必要在我們這裏做手術。這也要等我回去向老板匯報,我相信老板會同意我的診斷。我馬上安排你到三樓觀察室去吧。”最後,他對我的老伴和女兒說,你們現在可以回家,明天中午再來接先生,如果你們明天不能來,我們醫院負責送他回家。
老伴和女兒回去了。又是一位男護士來推著我的病床去三樓,那觀察室比一樓的急診室大多了,每間觀察室有兩張病床,中間用布簾隔開。還有衛生間,兩個電視機分別掛在兩張床的對麵牆上。我去的那一間還沒有病人,就在裏麵靠窗戶的那張床,躺在病床上,大玻璃窗外的澤西市夜景盡收眼底。
大約晚上十點鍾,一位女護士帶著平板電腦來房間,再次詳細詢問了病史和病因,包括以前得過什麽病、是否有藥物過敏、是否做過手術等,差不多問了兩個小時。她離開時,請她幫忙關上窗簾和大燈,留一個睡眠燈。一覺睡到五點多,被一陣嘈雜人聲吵醒,原來又進來一位需要觀察的病人。
早上九點鍾吃完西式早餐後,那位菛醫生來查房,查看我的“腹股溝”,認為不必在這裏做手術了。他說,他們這個外科團隊做這樣的小手術,也是要切一刀的,留下較長的疤痕,不如到專科醫院去做微創手術。你最近隻要注意一下,等十幾天就行了。我的老板會來看你的,但是他太忙了,也許要到下午才能來。他看了你之後,你就可以回家了。
我吃完中餐後,菛醫生和他的老板來病房,老板問了病情後,親自察看了腹股溝疝氣的部位,肯定菛醫生處置得當。非常感謝醫生們幫我治病!
中午兩點,我的女兒開車來醫院接我回家。護士推著輪椅送我到醫院大門口,一直送上車,才互道再見。
全程沒有收急診掛號費、診療費、醫藥費、抽血驗血費等等,更沒有先交3000押金之說!整個急診室完全沒有要病人家屬為交上述費用而疲於奔命之現象!
海風隨意吹,謝謝你的關注!
我的體會是,“美國是個法治國家”是句大實話。下麵是美國急診部門必須遵守的法律,可視為對你的經曆的注解:
問: Is there a law that says emergency rooms must provide care for free to those who can't afford treatment and to foreign visitors?
答: Please see Emergency Medical Treatment and Active Labor Act (EMTALA)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Emergency Medical Treatment and Active Labor Act (EMTALA) requires emergency departments to provide a medical screening examination and stabilizing treatment to anyone who comes to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regardless of their ability to pay or citizenship status.
Key Provisions:
Emergency departments must provide a medical screening examination to determine if an emergency medical condition exists.
If an emergency medical condition is found, the hospital must provide stabilizing treatment.
Hospitals cannot delay treatment or transfer patients because of their ability to pay.
Limitations:
EMTALA does not require hospitals to provide non-emergency care.
Hospitals can still bill patients for services provided.
Additional Protections:
Some states have laws or programs that provide additional protections for uninsured or underinsured patients.
Foreign Visitors:
While EMTALA applies to everyone, regardless of citizenship status, foreign visitors may face challenges accessing follow-up care or non-emergency services due to insurance or financial constraints.
Affordable Care Act and Medicaid:
The Affordable Care Act and Medicaid provide additional pathways for individuals, including low-income and uninsured patients, to access affordable healthcare.
Conclusion:
Emergency rooms are required by law to provide emergency care, regardless of ability to pay or citizenship status. However, additional challenges and complexities may arise for uninsured, underinsured or foreign visitors seeking non-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