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以忘憂

古稀之年,知足常樂,助人為樂,自尋其樂!
個人資料
李培永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我的十年語文教改(2408) 蘭州會議更新了觀念,增長了見識

(2024-05-30 06:19:42) 下一個

我的十年語文教改(2408)

                              蘭州會議更新了觀念,增長了見識

      1984年8月7日至15日,全國重點中學語文實驗教材第二次工作會議在甘肅省蘭州市舉行。

       7月18日,收到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簡稱“人教社”)《課程·教材·教法》研究所所長張定遠先生來信,通知我去蘭州參加會議,並將上學期的總結《提問動“天君’,切磋得實益》一文打印300份帶去開會。

       湖北省教研室彭慧敏主任與教研員張良謨老師研究決定,讓我們幾個年輕的執教老師利用這次“行萬裏路”機會,於7月31日先到西安,與陝西省的實驗班執教老師交流切磋,然後參觀名勝古跡,再乘車西去參加蘭州會議。返程從蘭州經寶雞到成都,再到重慶乘船回武漢。好好遊覽一下成都、重慶的名勝古跡;順流而下欣賞三峽風光。我們一行八人,真正體會到了“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

       會議期間,大會還組織與會人員去參觀劉家峽水電站。車到劉家峽水庫,下車一看那水庫中的黃河水呀,清澈見底!刹那間就徹底顛覆了我們的認知——“跳進黃河洗不清”!

       劉家峽水庫位於黃河上遊,距蘭州市75公裏。去劉家峽水庫途中有許多峽穀和川地相間出現。河水穿過千岩壁立的深邃峽穀,水勢有如萬馬奔騰,景色十分壯觀,其中最著名的要算是劉家峽黃河河水來到這裏,轉了一個九十度急彎,然後穿過峽穀向西流去。劉家峽水庫竣工於1974年。為黃河上遊開發規劃中的第七個梯階電站,兼有發電、防洪、灌溉、養殖、航運、旅遊等多種功能。 水庫地處高原峽穀,被譽為“高原明珠”,景色壯觀。

       水庫湖麵遼闊,風光旖旎,氣候宜人,環境優雅,水質好,無汙染,是甘肅省最大的水產養殖基地和水上度假旅遊勝地。既是一個良好的生態觀光打卡之處,也是遊覽炳靈寺的必經之地。向陽碼頭以東,10裏河岸白沙展露,綠柳婆娑,被稱為"十裏柳林",景觀奇妙,帶給人一種回歸自然、人在畫中遊的美好氛圍。

       我們的遊船在碧波蕩漾的水庫湖麵遊弋,那清澈見底的湖水,徹底顛覆了自古以來“跳進黃河洗不清”的傳統觀念。本來老師們都在甲板上欣賞湖光山色的,忽然飄起了細雨。老師們紛紛回到船倉裏去了,三個一群,五個一堆,聚在一起,或聊天文地理,或聊所見所聞。

       我們乘坐的遊船上,除了中南五省的試教老師,還有北京、甘肅、陝西的老師們,人教社的編輯們也在這條船上。

       而此時在船頭的甲板上,章熊和張必琨兩位老師迎著和風細雨,用俄語高唱五十年代在中國流行的蘇聯歌曲《喀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三套車》等。這幅動人的畫麵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裏,永生難忘。後來與兩位老前輩交往越來越密切,對他們的了解更多了。原來他們不僅僅是實驗教材《閱讀》的特約編輯,早年還是清華、北大中文係的高材生。他們不僅僅中國語文功底深厚,還精通英語。章熊老師翻譯的美國教材《Developing Writing Skills 》(譯為《提高寫作技能》)深受讀者歡迎。張必琨老師的文言文功底之深厚是語文學界公認的,北京大觀園門口的《大觀園銘》就是他的傑作。據說,當年他們在清華北大讀書時,琴棋書畫,無所不能。都是學校文藝活動的積極分子,張必琨老師的鋼琴演奏水平很不一般,他家裏書房那架鋼琴伴隨他到老,每天寫作之餘,都要自彈自唱自娛自樂一會兒。老一輩語文老師真是我們學習的楷模啊!

       在船上,我與人教社高中實驗教材的責任編輯周正逵老師見麵後,就高中實驗教材問題向他請教。

       那天他告訴我,這套課本在編寫思想上的一個鮮明的特點是它的超前性,主張語文教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盡管現在看起來,這一認識已經是語文教育的共識。但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他著手編寫這套課本時,就能夠堅持這個思路,正體現出他的語文教育觀念和教材編寫觀念的超前。而且,重視語文教育的鮮明的工具性和特殊的人文性,是他在教材選編時大膽地增加文言、文學和文化的內容的思想基礎。他還告訴我,這套高中分編型實驗教材與該社傳統的綜合型《語文》課本完全不同。高一年級課內全年學習《文言讀本》(上下兩冊);高二年級課內全年學習《文學讀本》(上下兩冊);高三年級課內全年學習《文化讀本》(上下兩冊)。另外,還有課外閱讀(自讀)和《寫作》三冊課本,供三年高中寫作教學使用。而且嚴格規定實驗教材周課時教學時間與《語文》課本一樣,每周5節課,不得一任何理由增加周課時,還規定每周三課時上《閱讀》,兩課時上《寫作》。

       他認為,語文的問題涉及方方麵麵,教師的水平問題,考試的問題,但其中一個核心的問題是教材的問題。

       對於教材的問題,周老師還有一個憂慮,就是循環往複、沒有梯度,導致學生越學越沒勁。

       他說,以人教社的教材為主導的教材,小學要求閱讀叫做簡單的記敘、說明、議論。初中閱讀叫做一般的記敘、說明、議論。高中閱讀要求是比較複雜的記敘、說明、議論。就是記敘、說明、議論這三種常用文體搞一個小循環。在小學階段是學篇幅短一點的實用文章,初中學長一點的實用文章,到高中再閱讀稍微長一點的實用文章,能力上沒有什麽要求。

       “從小學到高中,上了12年的語文課,長期是在平地上轉圈,記敘、說明、議論,這三個部分循環,本身沒有梯度。在小學的時候學習還算新,到初中就是一半炒冷飯了,到了高中就是真正的炒冷飯了,沒有新知識。所以就出現了半年不學語文,語文照樣跟得上。我下苦工夫學語文,下一年工夫,也沒見多大成績,進步也不大。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們還會有學習積極性嗎?”

       因此,他主編的這套實驗教材,如同劉家峽水電站上遊的黃河水,徹底顛覆了語文教材編寫和教學的傳統觀念。他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一定的文言文閱讀基礎,就談不上閱讀文學作品的能力,而沒有一定的文學素養,就不是一個有文化的人。而且,從文言文到文學作品,再到文化著作,自然形成了教材和教學的梯度。

      後來我們實驗的結果驗證了周老師的教材的科學性和實用性。剛開始實驗時,家長、校長、還有部分學生都非常擔心,學習這樣的教材怎麽參加高考呢?學生的高考成績以及他們升大學後與同齡人比,學習能力、文化素養等,我們沒有可靠的數據來證實。但是三十年後的今天,那些參加這套教材改革實驗的學生,不論是在國外,還是在國內,大多是事業有成的成功人士。也許能說明這套實驗教材是可行的。

       周正逵老師在劉家峽水庫的遊輪上與我的一席談話,好比那清澈見底的黃河水,讓我與他一起超前看清了語文教育與教材改革的前景,並在他的帶領下圓滿完成了三年高中語文教材改革實驗。非常感謝中國語文教材改革的先行者——周正逵老師!

       在蘭州會議期間,主持會議的張定遠先生,再次安排我作大會發言。我匯報了我們實驗班試教初見成效的具體做法。我在報告時,以學生的課堂發言為實例,重點匯報了如何訓練學生閱讀“質疑問難”和“課堂討論即席發言”。大會發言之後,國正先生和定遠先生商量說:“明年我們抽時間去培永那個學校看看那些可愛的孩子們吧”!定遠先生立即表示:“好的,我來安排。”

       感謝人教社蘭州會議讓我更新了語文教學觀念,感謝劉國正先生和張定遠先生在試教過程中不斷給我的鼓勵和鞭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