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是我不一般的人生經曆鍛造了我的“怪味”文章:
我當過演員,你們看看,我的造型還可以吧?(學生笑起來了)
下放到長陽當知青,說話有點平民味吧?
當過七年兵,扔手榴彈差點把自己炸死了,也算是經曆過一次生死考驗了吧?
記不得是哪位名人說過,“文學隻承認冠軍”!不論哪個行業,冠軍總是少數人!所以哪裏人少,我就到哪裏去!
命運雖然捉弄了我,但是古人早就說過“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多一點辯證思維方法,就多一些人生的收獲!
唐勝同學(見【附錄二】)接著問祖慰:祖老師,您怎麽看自然界、人類社會、科學的規範呢?
祖慰:規範不同不可比,各有各的價值。就說人類社會吧,論理關係、血緣關係、人際關係等等特別複雜。凡是論理方麵的作品,都是超時空的,但又不以超時空來評價作品的價值。
“那作家在社會上的作用是什麽呢?”在祖慰老師稍作停頓時,馬上有一個學生問祖慰老師。
祖慰立即明確回答:“公雞的作用。”
祖慰老師接著說:“太陽不是公雞叫出來的;人也不是公雞叫醒的!”
但是公雞的生物鍾到時候就要“打鳴”,如果哪隻公雞總是“半夜雞叫”,主人一定會先殺掉它。(見【附錄三】)那麽作家的作品要有一定曆史的提前量,引起社會的“共鳴”,就像農村中每天早晨總有一隻公雞先叫,然後全村的公雞才都叫起來一樣。這裏就有一個作品的“最佳信息時效”問題。
作家有什麽樣的理論,就觀察什麽樣的世界。
祖慰接著講他的觀點,他說,自古以來就有“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之說,聽老師講課,與朋友聊天,其實,你就是在“閱讀他人的大腦”。我非常喜歡你們華師一附中這樣的學生,不隻是來聽我說什麽,還能通過自己的思考,即席提出問題,隻有這樣“與君一席話”,才能有“勝讀十年書”的效果!不論是閱讀他人的大腦,還是作品,都要邊閱讀、邊思考。相信你們一定記得的古人說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隻要是通過自己思考而作出的選擇,即使將來失敗了,也是英雄!
你們采訪人物、觀察人物,還要提高效率。
我非常樂意接受你們這一代學生的采訪,因為你們來之前,做了比較充分的準備,這從你們即席提出的問題就可以看出來。我覺得,你們今後不論做什麽,都要有“效率”觀念,而提高效率就是要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完成更多的工作量,或者在相同的投入下獲得更高的產出。那麽從寫作的角度來說,你首先必須具備充實而豐富的知識結構,抓緊時間讀書吧!同時必須具備未來方向的“審美意識”。簡單說,就是你的思考要像“愛的放大器和恨的放大器”。
思考是我們人類生活中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通過不斷地思考,我們可以不斷地取得進步並實現自我價值的需求。
我現在與你們談話時,就在邊說邊想,當然,“想”也是有層次的。但是,一定要把握進入信息時間,到輸入信息的時間最短,也就是要以最小的閱讀量獲得最大的信息量。
最後我非常感謝你們,為我提供了湖北省最好的重點中學語文實驗班的學生(見【附錄四】)現在想些什麽、怎麽想的。我在回答你們的即席提問時,已經講了我想說第四個問題,要多一點辯證法;第五個問題就是剛剛講的閱讀量和信息量的關係。謝謝你們!
大家起立鼓掌感謝祖慰老師。
【附錄一】見我的博文《教育隨筆(40)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
【附錄二】唐勝同學於3月6日讀了本文後,微信給我:
謝謝李老師!這次的寫作課(采訪祖慰)對於我的一生,都有非常大的啟迪作用。
不僅僅是寫作,而是決定寫作真實意義和力量的思考能力。更加具有戲劇性的事情是,2003年上海的一次朋友聚會上,恰好祖慰也在,我心裏一驚,那麽多年,他依然身板直挺,雖然少了十幾年前那種逼人的鋒芒。我稍稍定神,把高中一年級訪問他的問題又提了一遍:“科學和文學,哪一個對於人類的進步更有價值?”
您猜,怎麽樣?
他的回答幾乎和十幾年前一模一樣!他篤定文學的作用,熱情讚美人類作為感性動物的本能,他相信文學對於世界的推動,相信文學對於人性的關懷。
我出生於一個理科世家,在之前的教育中,“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是“硬道理”。一次寫作課的采訪,和著名作家麵對麵交流,看到不一樣的人,聽到不一樣的表達,體會不一樣的思考維度,對於一位正在探索和建立自己世界觀的十六歲少女太重要了。
【附錄三】2022年3月6日在《文學城》讀謝盛友先生的《往事不如煙——悼祖慰》後留言:
看了您這篇文章,非常感動!您與祖慰的友誼情真意切,更從文中了解了祖慰的一生。想起來,早在1986年,祖慰當時住在長江邊上的武漢音樂學院時,現在一時也記不準是哪位武漢作家幫我聯係上了祖慰,接待我帶著我的一幫愛好寫作的華中師大一附中的高中學生的“采訪”。讓我們受寵若驚,更讓我們吃驚的是他的直率敢言。到現在還記得他在回答學生問題時,說了一句“半夜雞叫”的雞,一定被主人最先殺掉!當時聽過他講話的學生,89年64從清華大學跑回武漢對我說:“祖慰老師了不起!早就預見到了這一天!”願祖慰老師在天上享受平安喜樂吧!我看了文章後,還感到非常親切!非常感謝您的文章,讓我想起了許多往事和友人。謝謝您!
【附錄四】簡介人教社1982年推出的分編型語文改革教材:
1982年秋季開學,教育部決定在全國各省、直轄市選兩所城市和兩所農村省重點中學,試教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簡稱“人教社”)出版的初中《閱讀》和《作文·漢語》(1986年修訂後改名為《寫作》)分編型改革教材。這是建國以來規模最大的、也是改革步子最大的一次教材改革實驗。初中閱讀責任編輯張定遠,寫作責任編輯王連雲。
1985年秋季開學,各省高中語文教材改革實驗班使用的閱讀和寫作分編型教材,閱讀的責任編輯是周正逵先生,他是人教社高中語文閱讀實驗教材的設計師。這套閱讀教材一改多年的陳舊模式,設計並編寫出了高一《文言讀本》(上下冊),高二《文學讀本》(上下冊),高三《文化讀本》(上下冊)。這樣的教材既有梯度,又有深度,當然教學也有一定的難度。因而,必須改革教學方法。他尖銳地批評人教社以前的教材是:“從小學到高中,上了12年的語文課,長期是在平地上轉圈,記敘、說明、議論,這三個部分循環,本身沒有梯度。”
高中寫作責任編輯王連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