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以忘憂

古稀之年,知足常樂,助人為樂,自尋其樂!
個人資料
李培永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閑話人生(215)一生最好的朋友(三)

(2022-11-30 14:48:01) 下一個

閑話人生(215)一生最好的朋友(三)

1988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簡稱“人教社”)決定在西安召開實驗教材總結表彰大會,通知我先到北京匯報我們班的實驗成果,8月11日到北京,住沙灘後街人教社招待所。

首先去總編辦公室拜見劉國正先生,未遇。下午,國正先生來招待所找我談話半個多小時,先生希望我一定要好好總結六年實驗成果,要從理論上提高論文的水平,並表示將來出書,要為我的集子寫序言。再三囑咐,抓緊這幾天時間,請張必錕先生幫幫你,把總結寫好,到西安大會上好好講一講。

離開北京前,才匆匆忙忙去小懷家見麵談了最近的情況,聽他講準備把兒子燕青送回武漢試讀一年。

到西安參加總結大會,向與會領導和全體代表匯報了我們實驗班取得的豐碩成果。全班學生的語文高考成績,人均超過了湖北省同屆考生十分;汪深代表中國中學生參加第20屆國際化學奧賽,奪得金牌第一名。湖北省副省長韓寧夫接見我們時,稱讚汪深的這塊金牌,像奧洛杉磯奧運會許海峰的第一塊金牌一樣,是我國中學生參加國際學科奧賽第一次奪得第一名,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正如劉國正先生在總結報告在所說:“華師一附中的實驗班不僅普遍成績好,而且出了尖子生。”我獲得了人教社頒發的《試教成果顯著》榮譽獎和《優秀論文》獎。

會議結束,當晚乘硬臥車回漢。

8月23日早上醒來,也不知道到了哪個車站,準備下車活動活動。路過軟臥車廂,巧遇小懷的父親李化民伯伯和母親高阿姨,他們一行五人從蘭州到臨潼轉乘這趟車回武昌。應李伯伯邀請,共進早餐後,一直在包廂談教育問題。我告訴李伯伯,這次在北京與小懷見麵,重點談您的長孫燕青的學習問題,他想把孩子送回武漢讀書。李伯伯與高阿姨說,這是個大事,等回家後與小懷再商量吧。

可見,當時困擾家長的最大問題就是怎麽教育孩子。而我們進行的教材改革實驗與傳統教材教學的根本區別,就是教育教學的理念、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完全不一樣。實驗教材《閱讀》和《寫作》的教學理念是教學生學會學習,教師上課是討論式的“群言堂”;普通班學的是多年不變的《語文》,大多是老師講學生聽的“一言堂”。

“群言堂”就是大家在一起商量;“一言堂”就是老子說了算。

李伯伯為了長孫的教育問題,采取商量的辦法,值得我們學習。

大約在1989年10月吧,現在也記不清我去北京出差幹什麽,像以往一樣,我到北京一下火車,立即聯係發小劉先旭,請他通知李小懷、郭進軍,到小懷家附近的一家飯館聚餐。我們四個人邊吃邊聊。快吃完飯時,先旭猶豫半天,最後還是小心翼翼地問我們:“如果我能進中南海去工作,你們覺得怎麽樣呀?”

也許這個決定他後半生何去何從的大事,在他心中縈繞多日了,他的組織觀念、他的性格讓他不會輕易與外人道。剛好我們三人此時相聚,又是他非常信任的朋友,猶豫再三,終於非常婉轉地表露了心結。我們三人相視一笑,就你一言,我一語說:這是好事呀!

小懷開玩笑說:“去吧!那是我們國家的核心啊,而且自古就是中華的龍脈所在呀!”

我揣摩三代工人出身的先旭擔心的可能是政治安全問題,於是問他:“你現在要去任職的單位,那位職位與你一樣的夥計在‘六四’後怎麽樣呢?”

他說:“沒事啊!”

“那你就可以放心地去嘛!你進裏麵去工作,說不定以後還可以讓我們也進去開開眼界呀!”

先旭談完他的工作調動的想法之後,我也與朋友們談了我最近遇到的“麻煩”。

暑假,我應海南省農墾總局教研室的邀請到海口,給該局所屬一百多所農場中學的語文老師講教材教法,並借總局農墾中學的學生上了示範課。農墾中學賴瑞光校長聽完課後,請我們一家四口去華僑賓館喝早茶,滿腔熱情極力說服我調到海口農墾中學。賴校長是一位非常會做思想工作的領導,他見從收入、住房待遇等優惠條件方麵未能讓我動心,立即轉換話題。

先問我的兩個女兒在哪裏讀書,讀幾年級。當他得知正在華中師大一附中讀高二和初二時,微笑著說,她們如果來海南參加高考一定可以考上理想的大學。我告訴他,那可不一定,因為我的女兒是因為我是華師一附中的老師,才能享受省重點中學讀書的“教工福利”,與正取生不能相提並論。

賴校長說:“那他們來海南也能考取重點大學,因為海南高考招生錄取分數線比湖北低很多。”

“如果萬一不能被錄取呢?”

“隻要你願意調到我們學校來,如果你的女兒將來考大學萬一失手,我們花錢買指標,也要保證她們上大學!”

我緊緊握住賴校長的手,激動地說:“賴校長。為了您強烈的事業心和如此求賢若渴的誠心;為了我兩個女兒的美好未來,我會考慮到農墾中學來助您一臂之力!”

朋友們急切地問我,“那你決定要去了嗎?”

沒有想到,我回武漢對我媽媽說了打算後,老人家很不高興地說:“我們一家人十幾年來,好不容易都回到了武昌,你在學校幹得好好的,跑那麽遠去幹什麽?你要去,就等我死了再說吧!”

“父母在,不遠遊”,曆來如此;兩女兒如果去海南,將來肯定能上一個好大學,我該怎麽辦?

小懷說:“你媽媽是一位多麽善良的老人啊!不能讓老人家傷心吧!”

“那我的兩個女兒將來在武漢萬一考不取大學怎麽辦呢?”

誰也說不出到底該怎麽辦。還是子女的教育問題困擾我們這一代。

我回母校工作十年期間,因為從事人教社語文教材改革實驗,經常有機會到北京;後來調到海南省農墾中學。因了賴校長為了提高學校的知名度、更為了學生高考取得優異成績,幾乎每年三四月份都要我陪他到北京“搞高考信息”。到北京後,隻要有時間,我們幾個老朋友都要聚一聚,每一次小懷都要我去他家詳細“匯報”我的工作情況,然後發表他的建議和意見。

1990年,春節前夕,最喜歡我的媽媽不幸因腦溢血病逝,半年後,征得老爸的同意,我們一家決定舉家南下到海南農墾中學。後來接到全國中學語文研究會(簡稱“中語會”)的邀請函,請我暑假到承德避暑山莊參加語文教改研討會。我當時已經辦好了調動手續,請示賴校長,他非常支持我代表農墾中學參加會議。

我先到北京人教社看望國正先生,向他報告我馬上調到海南。先生非常支持,並委托我幫他一個忙。先生說:“我這個全國中語會會長,請你到海南後,抓緊時間找有關部門籌備成立海南省中語會,我才是名副其實的‘全國’中語會的會長!”。

然後,到小懷家去通報我一生最重要的決定。他對我離開母校這塊風水寶地,表示遺憾,同時也非常支持我去海南繼續進行教育教學改革,闖出一片新天地。不久,他利用一次出差海南的機會,專程到農墾中學看了看,讚賞我的三房兩廳的住房勝過了母校的陋室,但對當時農墾中學的教育教學環境實在不敢恭維。我們共同期待農墾中學將來會更好。

小懷第二次到海南,在十幾年後,他的父親去世不久,為了寫他父親的回憶錄,特地到海口邀我一起到駐五指山上的132師拜訪,李化民伯伯當年是44軍132師的首任師長,跟著林彪從東北一直打到海南島。我們在五指山上住了三天,受到時任師長等領導的熱情接待,在132師“戰史館”整整呆了一天,瞻仰了李伯伯英俊威武的戎裝照。小懷特地重點詳細記錄了有關重大戰役的描述。

2014年金秋十月,我們64屆高三(2)高中畢業五十周年聚會,從全國各地趕到武漢來參加聚會的三十多位學友,歡聚一室,再次聆聽班主任唐啟金老師給我們講人生最後一課,時年九十六歲高齡的唐老師以自己的親身經曆,給我們這些古稀之年的老學生講養生之道:長壽秘訣之一是心態要樂觀;之二是飲食要均衡;之三是健身要適度。

聚會之後,大家決定編一本班集體回憶錄,一致推舉我任主編,李小懷負責組稿。曆時一年終於編成了一本十六開本圖文並茂的二十多萬字的集體回憶錄。以清華大學本科、研究生畢業,後任同濟大學研究生院院長肖蘊詩的回憶文章《青春的風華與蹉跎》為書名。

那一年時間,是退休後我與小懷多年來聯係最密切的一年,為編輯體例、為書名、為某一位同學的文章修改、為找哪一家印刷社印製比較合算,總之,他對每一個細節都是追求完美,且盡可能為大家省點錢。他對每一位同學的初稿都非常認真閱讀後才轉發給我,還有每一張照片放在哪裏,他都要反複考慮、商量之後才定得下來,還有書印好後贈送哪些領導……,總之,他是這本班級回憶錄的總策劃,這也是他熱愛集體、熱心助人的集中體現。林林種種,舉不勝舉。

還記得,我拿到樣書在公交站偶遇學友呂玲,她看後愛不釋手,急切地說:“你把這本先給我吧!我明天就要去加拿大我兒子那裏,一去就是半年啊!”

母校退休多年的萬揆一老校長,看了之後,也給予了高度評價,他在微信中說:“你們班的這本回憶錄,不僅封麵設計突出了母校的特點,尤其是大家的回憶文章,更是情真意切,讓讀者看到了當年母校師生的精神風貌。真是一本難得的好書。”

後來幾年,每年往返中美,我們多是微信聯係。

2019年9月7日 離京赴美,已經預定2020年3月19日返京。因武漢疫情航班取消,就一直呆在美國了。

2020年清明節,小懷發來微信:

 “李培,好幾天沒有看到你的微信了,現在怎麽樣了?看到美國和紐約的疫情非常嚴重,也非常擔心你的健康。

夫人與女兒怎麽樣?應該也是安全的吧。

今天4月4號,祖國清明節,在淩晨睡夢中,夢到你了,我們又在一起了。主要一個情節就是,你又送我和朋友上火車。

在一個老式火車站裏,我們穿過來,鑽過去。拿著大包小包,在鐵軌與車廂間穿梭。不得已,你把自己的包丟掉,也要保證我們上車……。

一夢醒來,覺得蹊蹺,不知此夢意味著什麽。想到今天是清明,可能天意。

所以特此發去微信,問個究竟。

願你們夫婦和孩子全家在大洋彼岸健康平安。

                                       小懷    庚子清明”

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夢境竟然是青少年時的真實經曆,絕非偶然!

就是韓愈說的:“少年樂新知,衰暮思故友”!

一生最好的朋友都是這樣的,人同此心,情同此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