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以忘憂

古稀之年,知足常樂,助人為樂,自尋其樂!
個人資料
李培永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說三道四(120)漫談人生的“軌跡”

(2022-09-17 13:28:05) 下一個

說三道四(120)漫談人生的“軌跡”

人生就是一場長途旅行,對我們這些“生在舊社會,長在紅旗下”的四零後來說,知道自己的起點,但旅途走向卻不能以自己的意誌為轉移,待到七老八十回頭看,人生的軌跡無情地烙下自己經曆的時代的痕跡。

“軌跡”的本義是“一個點在空間移動,它所通過的全部路徑叫做這個點的軌跡”,也常常用來比喻人生的經曆。(引自《百度》)

一個人的人生經曆,既然是一“點”一“點”隨著時間而在空間移動,那麽,從起點到終點的過程,隻有等到耄耋之年回頭看,才能比較清晰地看到人生旅途的軌跡。

當我現在回看自己的人生軌跡時,才發現人生的選擇,不論是被動還是主動選擇,都決定了人一生的軌跡。

2014年春節剛過不久,我的兩個女兒商定回國為我們做七十大壽,我們欣然應允,期待全家在武漢團聚。同時我也覺得應該給孩子們回贈一份禮物。於是,我立即著手自編自印一本我的自傳《那些往事,那些人》,把自己一生的經曆按時序寫出來,讓她們知道我從哪裏來,也讓她們知道自己來自哪裏。我在封底寫了幾句肺腑之言:

我從那條鄉村小路走出來,              

坎坎坷坷幾十年。

以誠待人,

用心做事。

執著追求,

夢想成真。

那些人,難以忘懷!

那些往事,曆曆在目!

2014年暑假,兩個女兒相約從北美回到武漢,為我們兩老做七十壽辰,聞訊趕來的親朋好友,曆屆學生一百多人,聚會在東湖之濱的“亢龍太子酒店”,祝福我們快樂長壽。 

非常感謝到會的全體嘉賓!更感謝海外十幾位學子特別用心設計、在武漢鮮花店定購的、卡著時間準時送達的“祝壽花籃”,當時在漢的華師一附中初中語文實驗班的陳雲鶴、王豔、陳彩萍和陳薇,接到同班學友給我的祝壽花籃後,立即來到宴會大廳,請我手捧花籃站在C位,留下那幸福的瞬間,立即通過微信傳到了美國、加拿大和澳洲。聞著鮮花沁人心脾的馨香!看著一籃吐露芬芳的鮮花和青枝綠葉,真是百感交集啊!仿佛看到正值青春年少時學生們圍在我身旁!我陶醉在學生的祝福聲中!

思緒卻連起人生軌跡的每一個節點……

武漢市教育局為幫助我們完成從高中生到中學老師的角色轉換,送我們到湖北省實驗師範學校去培訓。師資短訓結業,我被分配到武漢市水廠路中學。1967年12月17日報到後,時任學校黨支部書記劉政秀,在學校行政樓一樓教工食堂大廳主持“迎新會”。大家圍坐在一起,她向我們介紹了學校的基本情況之後,要我們新教師依次做簡短的自我介紹。

我環視未來的20位同事,15位是女生。她們做自我介紹時,我特別關注坐在我對麵的那一位漂亮的女生。“我叫聶靜儀,武漢一師語文班的,現在家住武昌水果湖……”她當時還講了些其它的內容,都沒有記住,隻記得她的名字和家庭住址。

散會時,我高聲喊了一句:“哪位住在武昌呀?”

聶靜儀馬上回答:“我住武昌水果湖,有什麽事嗎?”

“沒事,找個同路人,一路走啊!”

“好!”

問者有心,答者無意。有心無意之瞬間,相視一笑。

我們始於顏值的初見,留下了一見鍾情的美好印象,注定了一生相依相伴白頭到老的緣分。

1971年,我們在水廠路中學結婚。1972年,大女兒出生在我們的“蝸居”,1975年她的妹妹趕來與她作伴。那間暫作棲身的辦公室實在太小了,但是,對我們一家生活卻非常方便。教室就在我們“家”對麵,學校領導也非常照顧我們,把我們兩人的課程表錯開排,保證每時每刻“家”裏都有大人陪伴孩子。後來才知道,我們的兩個女兒之所以能健康快樂成長,就是因為在她們最需要陪伴的年齡段,我們時刻都在她們身邊,須臾不離。

人生的選擇決定了人生的軌跡。我和老伴年輕時都是被選擇當中學老師,一生從事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也是當時最不被人們看得起的職業,不僅月薪才30.5元,而且社會地位排行“老九”。但是,我們安貧樂道,為了當一個好老師,堅持業餘進修。1977年恢複高考,1978年我報考南京大學中文係古漢語專業的研究生,盡管再次名落孫山,但是,那一年在張正明老師的“一對一”的精心輔導下,為我打下了比較堅實的語文古漢語基礎。(張正明老師,1952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畢業分配到政務院民族事務委員會工作。1957年被打成“右派”,後來到武漢市紅衛中學當語文教師。1980年任湖北社會科學院副院長,2002年受聘於華中師大曆史係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民族史學會副會長。)

改變人生軌跡的機遇,不僅靠自己選擇,一旦機遇來臨,要果斷決策。1978年暑假之前,時任水廠路中學校長的安大庭,在教室外邊的走廊上遇到我,微笑著寒暄之後,對我說:“我下學期要調到礄口區重點中學武漢市43中去當校長,你願意跟我一起去嗎?”我沒有絲毫猶豫,立即答應跟他一起去43中。

人生,一旦抓住機遇,一定要用心做事,認真做好一件一件小事,才能讓人生軌跡的每一個“節點”,點點到位,點點相連,成就人生的事業。

到43中後,安校長讓我執教高中文科重點班語文兼班主任,並期待兩年後(當時高中是兩年製)高考實現“零的突破”,即隻要有一人考取大學,就完成了區重點中學的升學任務。

為了不辜負安校長的信任,為了自己的前途,我下決心一定要教好這個班,實現零的突破。

當時,我正在讀莊則棟的《闖與創》,這本書突出的特點是技術性、哲理性、趣味性、知識性、故事性融為一體,以莊則棟成長和參加世乒賽的詳實事例,闡釋了成功事業所需要的堅強毅力、淵博的知識和高超的職業技術。於是,我以莊則棟為榜樣,自定三條:一要抓緊時間堅持自學中學語文相關的基礎知識;二要認真抓好班級工作,讓班集體形成努力向學共同進步的氛圍;三要切實提高語文教學能力,讓學生學有所得,提高成績。

於是,我經常閱讀剛創刊不久的,也是全國僅有的兩份中學語文教學的月刊,即北京的《中學語文教學》和上海的《語文學習》。每個月隻要刊物一到閱覽室,我立即從頭看到尾。常常看到一些中學老師的文章赫然登在刊物上。雖然我沒有項羽那種“大丈夫生當如此,彼可取而代之”的霸氣,但還是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那種不服氣的想法,難道我的文章就不能登上去嗎?剛好《中學語文教學》編輯部有一期發了“《一篇優秀作文的誕生》征文啟事”,我就把如何指導學生寫記敘文、麵批如何指導學生修改作文的全過程,如實記錄下來寫成文章。用掛號信寄到北京。沒有想到,大約個把月後,收到編輯部掛號寄給我的“清樣”。後來,我的這篇處女作公開發表在1980年《中學語文教學》地8期上。

收到這一期刊物時,我已經調到我的母校——華中師大一附中上班了。那時,教育改革的春天已經來臨,語文教學改革風起雲湧。袁校長又委我以重任,指派我參加教育部主持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組織的,建國以來最大規模的語文教材改革實驗工作。從1982年到1988年,六年實驗,因成果顯著,於1987年被破格評為首批高級教師。

誠然,世界上各色人等的人生軌跡,如同自然界的兩片樹葉,沒有完全相同的,而且每一位成功人生的軌跡都是不可複製的。但是,每一位成功人生的成長過程,都離不開貴人相助。如果沒有劉國正先生、張定遠先生、章熊先生、張必錕先生的刻意栽培,精心指導,我也不可能走進全國語文教改行列。

【附錄】 兩位恩師引領我走進全國語文教改行列

1982年9月1日開始,在華中師大一附中,我執教人民教育出版社重點中學語文教材改革實驗班,到1988年7月結束。六年時間,每年暑假,人民教育出版社都要組織全國各省的語文教研員和實驗班執教老師開會,學習研究新教材,總結交流新經驗。83年在洛陽,84年在蘭州,85年在青島,86年在太原,87年在上海,88年在西安。

    1983年暑假洛陽會議之前,我寫的《試教初步》,總結了第一年執教《閱讀》和《作文·漢語》(1986年修訂版更名為《寫作》)的具體做法及初步效果。在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教法》研究所編印的內刊《試教資料》(五)發表了。該所所長張定遠先生通知湖北省教研室,讓我打印300份《試教初步》,帶去參加會議。

    到洛陽會議報到之後,湖北省教研室張良謨老師帶我去拜見劉國正先生和張定遠先生。

    劉國正先生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總編、著名語文教育家,時任全國中學語文研究會會長;張定遠先生時任全國中學語文研究會秘書長,也是該社分編型《閱讀》實驗教材編輯,洛陽會議主持人。

    兩位語文教育前輩熱情歡迎我們參加會議,國正先生充分肯定《試教初步》總結的“敢問·多問·會問”和說話訓練,鼓勵我繼續努力,堅持實驗六年,必有收獲。

    張定遠老師握著我的手,問了我的年齡後,非常高興地說,年輕人努力吧!你寫的《試教初步》很好,我們已經在《試教資料》(五)向全國各省市發出去了。你好好準備一下,後天,給你三十分鍾時間,在大會上再講講吧。

快到不惑之年的人,能有這樣弄斧到班門的學習機會實在太難得了!

“班門弄斧”說的是在大行家麵前顯示自己的本領,是太不謙虛的可笑行為。然而,為了提高能力,隻有弄斧到班門才能學到真本領。於是,我在《試教初步》文稿的基礎上,擬定了大會發言提綱。

    說實在話,當我走上大會講台時,非常忐忑。我知道,坐在主席台上的都是中國中學語文教學界的頂級專家、學者、著名的語文特級教師,台下是全國各省市語文教研員和實驗班的執教老師,他們絕大多數是具有師範大學本科文憑的行家裏手,我這個沒有受過師範專業訓練的高中生,就是來接受考核的。擺正了位置,調整好心態,如實匯報自己執教一年來想了些什麽,怎麽想的,做了些什麽,怎麽做的,及做的初步結果。發言受到大家的熱烈歡迎和專家的鼓勵。

    我們在國正先生和定遠先生下榻酒店的客房那裏,還見到了著名的語文教育家章熊先生和張必錕先生。他們兩位都是《閱讀》教材特約編輯,在會上分別報告了《現代文閱讀教學》和《文言文誦讀教學》。

    各位專家學者的報告、講學,不僅教學理念創新,而且高瞻遠矚格局大,讓我們對這套實驗教材充滿信心!同時,他們還對試教的具體方法予以指導,於細微處見精神!

    第一次弄斧到班門,學到了許多在課本上學不到的東西。懂得了一個語文老師的責任。

    葉聖陶先生說:“一個最好的語文老師是能把一篇文章的作者的思路講得清清楚楚的老師”。前蘇聯著名的語文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精辟地指出語文課堂教育的藝術,在於處理好課堂教學中的三條思路的關係:第一條是文章中固有的作者的思路;第二條是學生閱讀和理解文章時的思路;第三條是教師執教的思路。教師的任務在於用執教的思路來鋪設一道橋梁,巧妙而又順利地把學生的思路引向作者的思路。

    全國第一次實驗教材工作會議,聆聽了專家學者精辟的學術報告,得到了語文教育前輩們的悉心指導,大開眼界,對未來充滿必勝信念!教材編輯們對教材的解讀,幫助我們進一步提高了認識,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材的能力更強了!

    萬事開頭難!而良好的開頭則預示了未來的成功!

    1984年11月初,我應邀去桂林參加全國語文教改盛會——漓江之秋會議。全國中學語文研究會的劉國正會長和張定遠秘書長到會作報告,重點介紹了人民教育出版社改革教材《閱讀》和《作文·漢語》,輔之以廣西語文教研室組織的《閱讀》教學示範課,不僅使與會語文老師大受啟發,而且這套實驗教材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

    1985年1月15日,張定遠先生和章熊先生為我編寫的、湖北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少年改革者的大膽設想》寫《序言》,兩位前輩特別強調“作為語文教學工作者,這本書對我們還有珍貴的資料價值。這是目前不易多得的原始資料,是值得心理學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和語文老師分析研究的。從這些資料中,我們可以看到青少年思想、思維、語言的發展,以及三者之間的辯證關係,從中得到啟發。”

    1985年6月3日,劉國正先生和張定遠先生,在湖北省和武漢市教研室負責人的陪同下,來我們華中師大一附中語文教材改革實驗班參加學生學習實驗教材匯報會,檢驗實驗教學成果。張定遠先生聽了學生的語文教材改革實驗匯報後,鼓勵學生說:“你們很會說話,說得很得體,有的同學還有點風度。希望你們繼續練好說話,要練到出口成章。”

    1985年暑假,青島會議。當我把我們實驗班學生在湖北省教研室組織的,參加當年高考語文單科測試的原始試卷及測試人均成績超過應屆考生的結果,呈交給劉國正、張定遠和章熊三位先生時,他們非常高興地說,我們可以大力宣傳建國以來改革步子最大的這套教材了!

    1986年9月9日,人民教育出版社總編室致函華師一附中,“為了使初中語文試驗教材更適應教學需要,準備在最近做適當修改。擬邀請貴校李培永老師來京參加這一工作。”負責領導我們修訂教材的是《作文·漢語》責任編輯王連雲先生。第一次開會時,劉國正副總編、張定遠所長和中語室主任黃光碩、副主任張厚感先生都參加了會議。國正先生代表出版社歡迎我們三位中學老師(江蘇朱泳燚、北京張必錕)來北京,他特別強調,這次請你們三位中學老師來參加修訂教材,是建國以來第一次。一定要把工作做好。

    從1982年到1986年,短短幾年時間,我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語文老師,到與中國頂級語文教育家一起,非常榮幸地參加人民教育出版社修訂語文教材,我執著追求的夢想已成真!正是國正先生和定遠先生一步一步引領,才有今天!

    感恩改革大時代!感恩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教材改革!感恩國正先生和定遠先生!感恩所有為我一路前行助力的各級領導、教研員、我的老師和我的學生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李培永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歲月沈香' 的評論 : 謝謝你的持續關注!我的人生,如你所言"充滿星光閃爍"的話,那要感謝我一生遇到的所有貴人、好人的厚愛!還要感謝所有關心我,幫助我的朋友們!再次謝謝你的抬愛!
歲月沈香 回複 悄悄話 李老師的人生軌跡充滿星光閃爍!好文!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