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以忘憂

古稀之年,知足常樂,助人為樂,自尋其樂!
個人資料
李培永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教育隨筆20 作文秘訣 唯手熟爾

(2018-03-30 04:38:50) 下一個

教育隨筆20

作文秘訣   唯手熟爾

 

初中《語文》課本中有一篇毆陽修的《賣油翁》:

    陳康肅公善射,當世無雙 ,公亦以此自矜。嚐射於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 但手熟爾。”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於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康肅笑而遣之。

這篇文章沒有高談闊論,隻是記敘賣油翁與陳堯谘對答和賣油翁酌油的經過,來說明射箭和酌油都可以由於手熟達到高超的技藝的道理。其實,何止是射箭和酌油,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作文也是如此。

    如果說作文有什麽秘訣的話,那就是要多寫。隻有多寫,“唯手熟爾”,才能達到會寫。大家都知道,中學生在學校每兩周才寫一次課內作文,一個學期才寫不到十篇。這樣的訓練量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必須加強課外練筆訓練。

實踐證明,學生隻要愛寫,就會利用各種機會多寫,而“寫作的曆練在乎多作,應用從閱讀得到的寫作知識,認真地作。寫作和閱讀比較起來,尤其偏於技術方麵,凡是技術,沒有不需要反複曆練的(引自《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第4頁)”學生在“反複曆練"中,逐步掌握基本寫作方法,循序漸進,寫作能力提高了,也就會寫了。

教師要創造寫作“心理場”,誘導學生愛寫。

    所謂“心理場"是美國心理學家勒溫把“力場"的概念引入到心理學中的一種提法,創造寫作心理場,就是在作文教學中,創造一種使學生愛寫作文的心理環境。怎樣去創造良好的寫作心理場呢?

創造良好的寫作心理場、誘導學生愛寫,就要把寫作文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從寫自己最熟悉的事情開始練習寫作,完成從“要我寫”到“我要寫”的蛻變。“我們要記著,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麽程度,才會作成什麽文字。所以論到根本,除了不間斷地向著求充實的路走去,更沒有可靠的預備方法。”(引自《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第363頁)學生生活充實,又學會了寫自己最熟悉的生活,作文就容易寫好。他們心理就會從“怕”逐漸轉化為“愛”。一旦全班大多數學生完成了這一轉化過程,良好的作文教學心理磁場就形成了。

教師在實施作文教學的過程中,精心設計每一次的課內作文教學,不僅要把握單元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的結合點,尤其要選準刺激學生非寫不可的興奮點。眾所周知,興奮狀態下人的思維最活躍,思路打開了,作文就容易寫好,大多數學生的思維開竅了,也就容易形成良好的作文教學心理磁場。

    通過發表優秀作文的衝擊波,強化作文教學心理場。青少年好表現自己,是一種正常的心理反應,多層次地滿足學生的發表欲,既能激發學生個體的寫作興趣,又能觸發學生群體的寫作積極性。所謂多層次,就是根據優秀作文的質量,分別在班上、學校和推薦給社會刊物公開發表。一個班隻要有一個學生的優秀作文在報刊上公開發表,就會產生強烈的衝擊波,讓越來越多的學生愛寫作文了。其結果是形成良好的寫作心理場

    誘導學生愛寫的最佳時期是初一年級,抓緊起始年級的寫作訓練,創造良好的寫作“心理場",使學生養成寫作習慣,有利於提高寫作能力。

    作文教學不僅要創造良好的寫作“心理場",而且要給學生創造“需要寫作的機會”,使學生產生寫作的心理需要,這就要千方百計激發學生的寫作興奮點,精心設計作文課堂教學程序。作文課堂教學程序,不應是一成不變的模式,而應是活的寫作訓練內容和形式的有機結合。

    先讀後寫,讀寫結合。隻要作文題目出得好,就能激發學生寫作興奮點。如我講《黨費》一課後,要求學生回憶《七根火柴》的有

關情節和主要人物,以《父女相逢在……》為題,寫一篇比較複雜的記敘文,學生一看這題目就想說、就要寫。

    先說後寫,說寫結合。隻要給學生提供有話可說的材料,學生一下就會興奮起來。如剛開始學寫議論文,學生感到很困難。那時國內正興起西服熱,我就特意穿一套西服,上作文課時有意遲到二分鍾,在學生焦急的盼望中,以與過去截然不同的形象出現在講台上,學生嘩然,興奮異常。《從李老師穿西服說起》一下就成為同學們的議論中心,先說一節課,再寫一節課,議淪文“說清楚一個觀點”的單元要求順利完成。

先聽後寫,聽寫結合。聽音響寫作文最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把聽到的音響寫到自己想象的情境之中,無比快樂。

先看後寫,是最常見的直觀教學形式之一,初中學生尤其喜歡觀察實物,參觀展覽,遊覽山川,不失時機地組織教學,學生是樂此不疲的。

    但是,課內作文訓練每學期隻有六、七次,引導學生多寫還要靠課外練筆。

    不斷變換課外練筆的形式,能有效地激發寫作興奮點。初中三年我們倡導的課外練筆形式有:寫日記,辦手抄報(必須抄自己寫的文章),按學號輪流寫《班級日記》,寫“我小時候的故事”  (必須寫真實的人和事),編寫自己的《優秀作文集》,寫觀察筆記、讀書筆記、寫遊記、寫隨筆等。係統地有層次地提示課外練筆的內容,使學生總有寫不完的材料,他們的寫作興趣就越來越濃厚。學生從初一到初三課外練筆內容的係列是:“我寫我”、“我寫自然"、“我寫社會",每一層次又有係列命題內容,如“我寫我"的係列,有《童年趣事之一、之二,……》、《自我介紹》、《我的變化》、《那一年,我忘不了…···》、  《我的生日》、《我的夢》、《我的一家》等等。

    經常開展評優競賽,最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奮點是不言而喻的,評優的形式要根據練筆的內容和形式來決定,如寫日記,就編《優秀日記選》,辦手抄報就設一、二、三等獎,把學生辦的手抄報全部張貼在教室裏,讓學生自己評。評優的麵要盡可能寬一些,如編全班《優秀作文集》要盡可能保證每個同學至少有一篇。

    向報刊推薦優秀練筆文,是激發寫作興奮點曲最佳方式。眾所周知的《假如我是武漢市的市長》一文,就是王江同學寫的一篇練筆文。

    總而言之,激發寫作興奮點,引導學生多寫,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按照寫作訓練整體規劃,從作文教材和學生實際出發,有步驟,分階段地對學生進行比較係統的訓練,一定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指導學生多寫,要循序漸進、集腋成裘。所謂循序漸進,第一要遵循作文教學的“序",第二要有一個作文訓練的“序”,這個“序”是以作文教材為訓練內容,以學生的認識能力和心理發展規律為前提的訓練序列,即愛寫——多寫——會寫。

    指導學生多寫,要突出重點,“反複曆練”。古人雲:“多則惑,少則得”,兵書曰:“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按照作文教學體係對學生進行寫作訓練,就應該運用這種指導思想,在每一次作文教學時,重點幫助學生解決一、二個問題:課內嚴格按要求訓練,課外指導學生“反複曆練”。

指導學生多寫,要精讀範文,潛心探微。範文既有名篇佳作,也有學生的優秀習作。這些“精讀教材是挑選出來的,它的寫作技能當然有可取之處,閱讀時候看出那些可取之處,對於選剔與斟酌就漸漸增進了較深的識力;寫作時候憑著那種識力來選剔與斟酌就漸漸訓練成較精的技能。’’  (引自《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第7l頁)   

指導學生多寫要不斷地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學生真正理解“我手寫我心中言,真情實感動人顏”。 陶冶情操,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也要靠不斷地輸入,沒有輸入哪有輸出。這種精神的輸入,更要注意學生的年齡特色,遵循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律,結合教學具體內容,係統地有層次地進行。

總而言之,隻有多寫,才能會寫。作文秘訣,唯手熟爾!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20140101y 回複 悄悄話 我看到的作文好的都是天生的會寫,很多讀中文係的人都不會寫的文學作品,初中生就會寫了。
文無定法,文物秘訣。
20140101y 回複 悄悄話 我看到的作文好的都是天生的會寫,很多讀中文係的人都不會寫的文學作品,初中生就會寫了。
文無定法,文物秘訣。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