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18
課內作文重點在“習法” 課外練筆關鍵在“神行”
現行中學語文教學大綱(教育部頒布)明確規定寫作訓練分為課內作文和課外練筆兩種方式。
課內作文重點在“習法”,課外練筆關鍵在“神行”。
語文學家劉國正先生主張“作文在有法與無法之間"。他有一首詩曰“若謂文無法,繩墨甚分明,暗中自摸索,何如步隨燈?若謂文有法,製勝須奇兵,循法作文章,老死隻平平,習法要認真,潛心探微精,待到著筆時,舍法任神行,謂神者為何?思想與感情,瞻彼春鳥鳴,無譜自嚶嚶。" (引自張中行著《作文雜談》的《序》)。
我們先說課內作文訓練的重點---“習法”。
寫作是一種創造性勞動,從這個角度看,確實“文無定法”,但是,一篇文章是一個整體,在結構上是有規律可循的,一般可分為起始、展開和結尾三大部分。從這個角度看“文有定法”。
所謂“文有定法”,就是說寫文章要講究章法。要考慮安排好文章內容的順序,先寫哪些,後寫哪寫;要考慮材料的取舍和詳略;如何開頭,如何結尾,以及怎樣過渡,怎樣照應,等等。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布局謀篇”。
寫文章要整體布局,首先思路必須清楚。葉聖陶先生說:“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所謂思路,實際上是作者對客觀事物內部規律和相互關係認識的反映。作者循著思路,把材料按一定的序列有機地組織在一起,就是“整體布局”。
寫文章布局要運用整體思維,從全局考慮;謀篇則要運用相似思維,從整體出發。
《相似論》的作者張光鑒先生在《教育科學與相似論》中提出:“人們大腦的思維依賴與其在學習與實踐活動中積累起來而貯存在大腦中的知識單元——相似塊。人們總是先從事物的形式相似入手,然後才去認識事物之間的運動、結構、聯係及功能相似,才能認識到事物千變萬化中那些相對不變的本質,達到對事物規律的認識的。”
寫作文運用相似思維“謀篇”,首先要從文章的“形式相似入手”,根據作文題目的要求,確定文體後,把作文要求寫的內容與自己“在學習與實踐活動中積累起來而貯存在大腦中的知識單元——相似塊”聯係起來。這就是“謀篇相似”。
相似思維在構思文章整體過程中,寫記敘文時不論是記人還是敘事,運用的常常是借景抒情,寓情於物。如課文《白楊禮讚》中,作者通過描寫白楊樹生長環境、外部形態、內在氣質的不平凡,象征了北方農民質樸、堅強、力求上進的民族精神。這實質上就是相似思維。寫議論文一樣要運用相似思維,如課文《談骨氣》中所列舉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分別對應舉了一個例子“文天祥拒絕降元”、“貧者不食嗟來之食”、“聞一多寧死不屈”,這種觀點與材料之間的對應關係也是相似思維。如果是寫說明文,更要運用相似思維,因此,要寫好作文,必須在相似思維上下足功夫。
語文學家劉國正先生主張“作文在有法與無法之間",是辯證思維的結晶。
辯證思維是唯物辯證法在思維中的運用,唯物辯證法的範疇、觀點、規律完全適用於辯證思維。辯證思維是客觀辯證法在思維中的反映,聯係、發展的觀點,也是辯證思維的基本觀點。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規律,也是辯證思維的基本規律,即對立統一思維法、質量互變思維法和否定之否定思維法。
如果說作文訓練的重點是“習法”,那麽,習法的重點就是上述整體布局和謀篇相似,即“布局謀篇”之法,就是要學習並掌握整體思維、相似思維和辯證思維的科學方法。
劉國正先生還說:“習法要認真,潛心探微精”。這就告訴我們不僅要學習並掌握布局謀篇的科學思維方法,還要“潛心”學習並掌握布局謀篇的基本要求和運用材料的技巧。
布局謀篇的基本要求是:文章結構完整,中心突出,首尾呼應。
所謂結構完整,就是說一篇文章必須由開頭、展開和結尾三大部分組成。
高中學生作文一般要求字數不少於800字,因此開頭必須做到開宗明義,結尾一定要短小精悍,而且首尾要遙相呼應。展開部分要突出中心。
先說字數安排,開頭和結尾各100字左右,中間寫三段600字左右,比較合理。
再說怎麽寫好開頭和結尾。
古人作文有所謂鳳頭、豬肚、豹尾的說法。“鳳頭”是說作文的開頭要像鳳凰的頭那樣秀氣、漂亮;““豬肚”是說文章內容要象豬肚那樣內涵豐富,充實;“豹尾”是說作文的結尾要像豹子尾巴那樣有力、剛健。唐代詩人白居易在《新樂府序》中說:“首句標其目,卒章顯其誌。”意思是指作文一開頭就要切題,要開門見山;而作文的結尾又要起到進一步明確和深化主題思想的作用,充分顯示出作者立言的本意。明代著名學者謝榛所寫的《四溟詩話》中則有“起句當如爆竹,驟響易徹;結句當如撞鍾,清音有餘”的說法。這是說,作品一開頭,就要像放炮似的,使人耳目為之一震;而作品的結尾,又要像敲鍾似的,使人覺得餘音繞梁。清代戲曲理論家李漁對作文的開頭和結尾也有類似的看法,他說“開卷之初,當以奇句奪目,使人一見而驚,不敢棄去”,“終篇之際,當以媚語攝魂,使之執卷留連,若難遽別”(《閑情偶寄》)。上述古人這些關於作文的開頭和結尾的言論,盡管說法不一,但其實質都是要求作者要認真寫好作文的開頭和結尾。
古人說:“凡為文,以意為主”,就是說作文重在立意。“意”(主旨)是文章的靈魂和統帥,立意的好壞和高下直接決定著文章的質量。在立意上應該做到中心突出,見解新穎。
所謂“中心突出”,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中心論點要集中和鮮明。兵法雲“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在一篇不少於八百字的作文中,如果貪多求全,麵麵俱到,勢必導致中心散亂,立意膚淺。
所謂集中,是說一篇作文隻能有一個中心,全篇作文都要圍繞這個中心說深說透。我們在動筆之前首先要認真審題,根據作文的需要確立一個中心,這是作文突出中心的前提條件。作文中心的確立,必須從全部材料出發,必須把握事物的本質。不少同學的作文詞不達意,說了半天沒有講出什麽觀點和道理;或者中心分散,幾個觀點、道理齊頭並進,沒有統領,結果像蜻蜓點水哪個意思都沒有說透;也有的作文洋洋灑灑下筆千言,卻離題萬裏甚至根本不知所雲;還有的作文事情不大,材料有限,卻偏要追求高、大、全的中心,以致給人小題大做、故弄玄虛的印象等等。以上這些毛病的出現,都是因為作文事先沒有確立好中心、動筆時隨心所欲造成的。
所謂鮮明,是說所表現的中心必須是明確的,清清楚楚毫不含糊。確立了中心,我們在作文中還要調動一切可用的手段為突出中心服務。突出中心的具體方法不少,最常用的兩種是開門見山和卒章顯誌。
學生作文《撥動我心弦的歌》開篇這樣寫道:“那一天,知道你要走,我們一句話也沒有說……耳畔又響起了這支優美的歌。然而,我的心在顫抖,在流淚。我好想真摯地對您說一聲:‘爸,對不起!’”在文首就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調,寫出了作者從心底對父親的愧疚和不安。另一篇學生作文《寬容》,寫“我”不小心將水潑到了老師身上,惶恐不已,但老師並不追究還原諒了“我”。作文結尾說:“走在校園的小路上,我忽然覺得:今天的路真寬敞!”最後的“真寬敞”三個字既突出了作文中心,也升華了主題。這兩篇學生作文,前者開門見山,後者卒章顯誌,突出中心的方法大同小異,都旗幟鮮明地亮出自己的觀點。
我們也可以根據作文的情節內容,在事物的發展變化中凸現作文中心。如學生作文《芭蕉扇失業了》,選取人們夏天的納涼工具,從芭蕉扇到電扇直至空調的變化,以小見大,生動地展現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發生的日新月異的巨大變化。小作者在作文中沒有簡單地進行今昔對比,而且注意了表現其中的曲折,如農村一度供電不足,安上電扇卻不能想用就用等,讓我們從一個側麵真實地感受到農村改革發展是怎樣走過來的。作文寫得質樸、實在。類似的方法還有先抑後揚、欲擒故縱等,其原理和上麵的一樣,作文的中心就在這些對比之中鮮明地展現了出來。
在作文的語言行文方麵,我們還可以采用前後呼應、渲染點題或者通過聯想議論等方法來突出中心。如學生作文《秋日小事》,從秋葉飄零寫起,寫父親替“我”借書、送書、送衣服,輔以“我”心情的變化:“一陣狂喜”“心中一動”“心底顫抖一下”直至“眼淚似乎就要流出來了”,反複渲染反複點題,由一件看似簡單至極的小事,將父親對子女深沉的愛表現得淒美而生動。文中人物衣服的破舊單薄、氣候的悲涼,又隱含著多少生活的艱辛滄桑,讓人讀了不禁噓唏不已。
總之,作文時要認真審題確立中心,並靈活調用各種寫作手法為突出中心服務,隻有這樣,我們才有可能寫出中心明確、主題鮮明的作文來。
所謂“見解新穎”,是指文章的立意新,內容新,也就是說,能想人之所未想,能言人之所未言,富於獨創性。具體來說,它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麵:文中或者有新的思想認識,有新的思想感情;或者有精巧新穎的構思,采用了鮮活、富有時代氣息的材料。
文章貴在出新,最忌人雲亦雲,千人一麵。從某種意義上說,一篇文章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它的創新上。
如何使作文的立意新穎呢?這首先要求學生具備深厚的寫作基礎,紮實的語文功底,寬厚的知識麵,並有較豐富的生活經驗。同時,還要求學生的思維要活躍,要善於展開聯想,打通思路,要善於擺脫思維定勢的約束和影響。具體來說,可以采用發散思維。要善於圍繞題材進行多角度思考,特別要善於逆向思維,善於同中求異,異中求同,敢於突破常規,獨辟蹊徑,並且根據自己的實際,以獨特的構思和材料表現出來。這樣,創新精神也就蘊涵其中了。需要注意的是,新穎獨到是一定要以切題和深刻為前提的,如果為了追求新穎獨到而弄得偏離題意,反而會弄巧成拙。
俗話說“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誰的抄得妙”。這從布局謀篇的角度來說,就是看誰善於運用相似思維來結構文章。從運用材料的角度來說,基本要求是有序、有方、有法、有理。即材料排列有序,先寫什麽後寫什麽井然有序;材料剪裁有方,就是哪些多寫哪些少寫要量“體”裁衣,這個“體”,就是文體;段落銜接有法,不論順接還是反接都要順其自然;不論是一個詞,還是一句話一段話,其功能都是承上啟下;全篇整合有理,一要符合文章的思路,二要適度取舍材料。
再說說課外練筆關鍵在“神行”。
劉國正先生說:“謂神者為何?思想與感情”。樹立正確思想和陶冶美好情操非一日之功,必須假以時日。初中三年試教,我們按照“愛班級——愛學校——愛家鄉——愛國家”的序列,逐步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按照“發現美---感知美——體驗美——創造美”的序列,不斷陶冶學生的美好情操。不論是從全班學生的思想表現,還是從他們寫的作文來看,都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效果,正如上海社聯主席羅竹風同誌評價王江的作文時所說:“《假如我是武漢市市長》一文是‘三熱愛’教育的結果”。
課外練筆寫什麽,怎麽寫,全由學生自己決定,不做統一規定,但並不是放任自流。規定每人每周必須寫兩篇以上,鼓勵多寫,獎勵堅持每天寫練筆文的學生。定期指導學生自己編輯《優秀練筆文集》在班級展示;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類型的作文比賽;經常向報刊雜誌推薦學生的優秀練筆文。
總而言之,課內作文重點在“習法”,課外練筆的關鍵在“神行”。學生在課內習法之後多寫課外練筆文的訓練過程中,不僅逐步樹立了正確的思想和陶冶了情操,而且提高了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