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以忘憂

古稀之年,知足常樂,助人為樂,自尋其樂!
個人資料
李培永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閑話人生(三) 懷念劉先旭

(2018-03-22 14:33:47) 下一個

閑話人生(三)

                                                          懷念劉先旭

                                       李培永  2018年1月13日夜於紐約

       2017年12月29日,我在美國紐約,首義路小學同學秦娟英微信告訴我,我們的小學、中學同學劉先旭,因肺纖維化已於12月16日在北京協和醫院重症室住院治療。劉先旭的高中同班同學戴曼麗去醫院探視後,向同學們報告病情時說,已經上了呼吸機,情況非常嚴重!

       2018年1月13日上午,傳來噩耗!劉先旭因病去世!

       我與先旭小學同學六年,一年級到四年級在“老關廟小學”。他住在7435工廠的工人宿舍。從他們家出來,穿過張之洞路,沿著一條彎彎曲曲的田間小路,大約20分鍾就到學校了,那時學校周邊都是菜地。我們讀到四年級時,我們的小學整體搬遷到新建的首義路小學了。

       在老關廟小學期間,他一直是班長,深受同學喜歡,特別是女同學更喜歡與他一起玩跳橡皮筋、踢毽子等,班上調皮的男生就叫他“假姑娘”。我那時住在通湘門外,出了校門就與他分道揚鑣了。到首義路小學後,我去上學、放學必須經過他家。每天早上他都在家等我去叫他一起去學校,放學我一直陪他走到家,然後就在他家學習、做作業。我們的友誼就在上學路上和放學後的“學習小組”中逐步加深。

      1958年小學畢業,他被保送到華師一附中,我被保送到與華師一附中僅一牆之隔的湖大附中。第二年,湖大附中並入華師一附中。分開一年後,我們又在一個學校了,不過不在一個班。他走讀,我住讀。隻有休息日和寒暑假有時間聚在一起聊聊天,每年他都要約我一起去看望我們小學的班主任俞老師。

      不論在小學還是在中學,先旭都是老師,特別是班主任老師最喜歡的好學生。他性格溫順、說話輕言細語、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學習刻苦、成績優秀,還寫得一手好字。憧憬讀完高中上大學,掌握更多的知識報效祖國。

       先旭萬萬沒有想到,高中畢業時,還沒有等到高考,他就被黨組織選中,保送上河北張家口機要學校。據說當時政審之嚴格比空軍飛行員還要嚴,他被萬裏挑一選中,並在高考之前就去報到了。

       先旭的同學們也萬萬沒有想到,一個多月後,他堅決要求退學,一個人從張家口回來了!其實,在他回來之前,機要學校的領導已經到武漢了,分別與華師一附中的領導、他的班主任、同班同學及好朋友,還有他的父母親做了工作,一定要說服動員他回機要學校繼續學習。一個從小聽父母的話,聽老師的話,性格溫順的青年人,在溫柔的親情和友情的“勸說”下,隻有乖乖地跟著那位學校領導回去了。這次逆反,也許是先旭一生中唯一一次,非常遺憾地以他的失敗告終。

       一年多後,他被分配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輕工業部給部長當秘書。從此,他就是北京人了,一直到今天他離開我們。

       1966年8月18日,毛主席在天安門廣場接見全國“紅衛兵”代表,我作為武漢市和湖北省實驗師範學校的“紅衛兵”代表第一次到北京。12月,我又帶領我們學校部分“紅衛兵”到北京接受毛主席的檢閱。我利用這次機會找到了先旭。我們見麵以後,他請我到餐館吃大米飯,到北京紅衛兵接待站好幾天都沒有米飯吃,那一餐是吃得最香的。他見我穿的是一雙球鞋,就告訴我在北京冬天穿這樣的鞋會凍壞腳的,他又幫我買了一雙棉靴,穿在腳上暖暖的,從心裏感受到學友情深,至今難忘!

      在袁校長的親切關懷下,我於1980 年調回華師一附中。先旭的家離母校很近,我試著去尋找兒時的他的家,他的父母依然住在那狹小的工人宿舍。失聯十多年後,我們恢複了通信聯絡。

       我在母校執教語文教材改革實驗班後,常去北京出差,1986年還應邀到人民教育出版社修訂實驗教材,在北京住了一個月。隻要有機會,先旭和在北京的中學校友李小懷、郭進軍就趁我去了一起聚聚,一起暢談。那時,他已經調到組織部了。他還是那樣溫順、說話輕言細語,但是組織觀念極強,隻聊與他工作沒有關係的人和事。

      隻有一次,也許是他人生又一次的唯一一次,與我們三個校友談到他的工作。那是在1989年暑假之後吧,記不得我是去北京幹什麽了,跟以前一樣,我一到北京就馬上與他們三人聯係,約定聚會時間和地點。我們四個人都不會喝酒,邊吃邊聊。快吃完飯時,先旭猶豫半天,最後還是小心翼翼地問我們,如果我能進中南海去工作,你們覺得怎麽樣呀?

       也許這個決定他後半生何去何從的大事,在他心中縈繞多日了,他的組織觀念、他的性格讓他不會輕易與外人道。剛好我們三人此時相聚,又是他非常信任的學友,猶豫再三,終於非常婉轉地表露了心結。我們三人相視一笑,就你一言,我一語說:這是好事呀!

       大約是1991年暑假吧,我去大連開會在北京轉機,抽空與三位老友相聚。那時,我們才知道他在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工作,辦公地點在中南海。那次,也許是他人生第一次對朋友鄭重承諾,請原諒我不能幫你們做任何事情,但是,如果你們哪一天要告禦狀,寄給我可以保證送到!

       後來,中南海對外開放時,他給了我一張參觀券,讓我有機會走進中南海一睹毛主席的豐澤園“菊香書屋”,領略紅牆內的無限風光!

      人生易老,天難老。一晃,我們都退休了!但是,我們都還能與時俱進,進入了微信生活。雖然遠隔萬水千山,視頻如在眼前!文字表達即刻送到。先旭還是那樣,他隻是閱讀大家發來的帖子,基本不回複。個中原因,大家諒解。

      先旭,你先走一步了,我就用你在去年中秋節發來的帖子,表達我對你的懷念吧!

      我很幸福,生命中有你的影子!

      我很開心,朋友中有你的名字!

      我很驕傲,微信裏有你的號碼!

      我很榮幸,今生能做你的同學,而且,從小學到中學整整十二年!

      先旭,一路走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