渼陂古村一景---富水河畔。
1996年7月,梁必業、丁治華同三代兒孫們合影
梁必業將軍寫給侄子的一封信。
隨著《人民的名義》在國內的熱播,劇中"反腐、清廉、心係百姓"等概念深得人心。這是中國共產黨人該恪守的原則,也是革命時代裏優秀共產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共產主義戰士所具備的優秀品格。
近日,記者見到了原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軍事科學院原政治委員梁必業同誌的侄子梁凱宏,聽他講述他與伯父梁必業的故事。
梁凱宏 口述
記者潘虹莉 整理
王夢瑩 圖片提供
在梁凱宏的記憶裏,第一次與伯父見麵是1986年梁必業回鄉。梁凱宏說:“這是伯父當年參加革命後第一次回鄉,也是最後一次。”而那次回鄉距他離開家鄉已經56年了。
梁必業家有三兄弟,他是家裏的老大。凱宏的父親是他最小的弟弟。當時凱宏的父親已故,家中由他的母親帶著他和其他的孩子。那時的凱宏已經17歲了,可是身體
卻很瘦小,梁必業就帶著他回北京,幫他檢查身體,帶他在北京修養了半年。
在這半年中,梁必業的秘書馬天寶提議讓凱宏去人民解放軍軍事博物館學點東西,梁必業同意了。每日,梁必業會給凱宏準備6元錢吃早餐和坐公交車,中午在博物館吃飯的費用則由梁必業月結,從他的工資裏扣。
期間,博物館的館長提議讓凱宏向部隊裏的畫家拜師。話音還未落,就被梁必業堅定地拒絕了。他說:“拜師不可取。這是依著我的名聲,與畫家發現他有這方麵的天賦而主動收他為徒不同。這是不正之風,不可取。”
在博物館熏陶了半年,凱宏的身體休養得差不多了,梁必業打算讓其回家。當時,凱宏提出能否讓他留在北京工作,若回家隻能種地。
梁必業說:“行行有分工,種田也
光榮。北京的環境你適應不了,你還有母親需要照顧。”
隨後,梁必業用自己的工資幫凱宏買了火車票,送他回鄉。
凱宏回到家鄉後,梁必業每年會寄300元錢給凱宏的母親。1990年,梁凱宏應征入伍,成為了一名軍人。期間,他通過部隊裏的軍線給梁必業打電話。梁必業給了他兩個警示:“第一,不要打著我的名號;第二,不要找首長要照顧。”
當年探親假前夕,不少老鄉都陸續找到凱宏,讓他找他伯父,幫忙說說他們升遷、調動的問題。就連部隊的指導員也常說凱宏太老實,告訴他可以找自己伯父,去高級軍事院校進修。
受他們的影響,假期一開始,凱宏就買了火車票直奔北京。
梁必業看到穿著軍裝英姿颯爽的凱宏,忙點頭說:“不錯不錯。”在書房裏,梁必業詢問了凱宏在軍營的生活、思想,包括部隊的現狀。
當凱宏提出想去上軍事院校時,梁必業怒了。“要讀軍事院校需要高中文憑,並且需要通過考試才可就讀。你不懂嗎?你初中畢業,你憑什麽去?憑你伯父?這樣不但別人會把你看扁,而且我的麵子、名聲,往哪擱?”
凱宏當場嚎啕大哭。伯母和梁必業的秘書都進來了,勸梁必業不要發脾氣。
梁必業調整了情緒,語重心長地對凱宏說:“對不起,我剛才不該發脾氣。但你探親,不回鄉看望自己的母親,反而來這裏浪費時間,是不對的。我們不是蔣介石,不要搞裙帶關係。共產黨之所以能成功,靠的就是這股正氣!家風正,國風正,黨就正。”
70多歲的伯父竟然會向自己認錯、道歉,凱宏被伯父的境界所打動,紅著眼說:“我明天就回去看媽媽。”
探親假結束後,梁凱宏回到部隊,就從原南京83544部隊舟橋旅被派到安徽省的三界縣去鍛煉。那是個邊遠的,滿是懸崖峭壁的地方。那段軍旅生涯異常艱苦。但是,凱宏卻沒有聯係過伯父,也沒有打著伯父的名號向部隊提出任何要求。
梁必業見凱宏許久沒有聯係過自己,便寫信到老家,詢問凱宏的地址。收到凱宏的地址後,便寫了一封信給他。不論是往哪寫信,梁必業都是采用普通平信的方式郵寄。
在信裏,梁必業詢問了他是否還在生自己的氣,問候了凱宏的生活現狀,也給了他很多鼓勵。
退伍後,梁凱宏回到老家。謀了份工作,結了婚,生了對龍鳳胎。後來,家鄉很多年輕人都南下打工。凱宏便隨著鄉親們到了深圳,開始了他的新的生活。
1996年在工廠上班時,凱宏在操作機械時受了很重的傷,當時工友們立即把他送到深圳市沙井醫院搶救。
梁必業知悉後,立即聯係廣州軍區醫院,用軍用直升機將他運到廣州,進行搶救。幸好搶救及時,休養了一個月後,凱宏出院了。
當時,梁必業的秘書再次向梁必業建議:“你看他身體剛受了那麽重的傷,又有妻兒要撫養,你就幫他再安排一個工作唄。況且他也沒有什麽其他的過分的要求啊。”
“不行。人生沒有經曆嗎?哪有一帆風順的事!”梁必業再次果斷拒絕。
1998年,梁必業邀梁凱宏去北京複檢。
那時,有家鄉的幹部來拜訪梁必業,梁必業立馬喊凱宏回避。秘書說這個就不必了吧,都是家鄉人可以認識認識。梁必業說:“我們談公事,他就不需摻和了。”
在凱宏的記憶裏,家鄉人來看望伯父,若帶來點如麻油、茶油之類的特產,伯父就會折現,付給對方;若帶來的是名煙、名酒之類的,就會被伯父轟出去。伯父常說,這樣的風氣,不刹怎行?
那期間正值夏天,梁必業家中大廳比較悶熱,單位給相應級別的領導家中配備了空調。空調運來了,梁必業說:“咋回事?我沒說要空調啊!”對方回答:“這是單位的福利,相同級別的幹部都有。”
梁必業應答道:“這樣啊。我們不需要,我們有蒲扇呢。我記得單位調研室的那個空調不行了,搬到那去吧!”
凱宏常笑著說伯父伯母那兩把蒲扇當喚為“線扇”,破了點伯母就用白線縫起來,整個扇子滿滿的都是線了。
有一天,凱宏想再去曾經熏陶過的軍事博物館看看,當時梁必業的司機和凱宏說:“我去送文件,剛好順路,你同我一道去吧。”
後來,梁必業知悉此事,把司機狠狠地訓了一頓:“這是我的車啊?這是公家的!你說順路就帶他去。那麽多老百姓都順路,你怎麽不搭他們呢?你知不知道這是在利用公家資源?別人看到了會怎麽說?”事後,那司機還被罰寫了檢查。
在梁凱宏眼裏,梁必業對自己嚴格,處處樸素低調。
平日裏,梁必業常常和伯母二人去菜市場買菜,不要警衛員跟隨。他常說:“老百姓不害我,我還怕敵人害我啊。當老百姓想害你了,就說明你腐敗透了!”
在菜場,攤主們都親切地喊他“老梁”“梁老”“老表”。
凱宏記得,伯父心裏心心念念的都是家鄉。在伯父的書房裏,齊腰高的《井岡山報》壘了一疊又一疊。伯父通過看報紙,來慰藉那顆掛念著家鄉的心。
2002年,梁必業在北京301醫院住院,身體很虛弱。但聽到凱宏他們來了,突然精神了起來。他離開病床,顫顫巍巍地站了起來,招呼著親人一同照相。
梁必業一直握著凱宏的手,用微弱的聲音說:“你的父輩,我的同胞兄弟,我都沒有幫他們,我對不起我的媽媽。但自古忠孝難兩全,你不要怪我。等你到了四五十歲,你肯定能理解我。”
講述至此時,梁凱宏早已泣不成聲。他含著淚回憶著1986年伯父在爺爺奶奶墳前的場景。他說:“當時伯父的眼裏滿是淚水,但他並沒有讓眼淚掉下來,臉上的表情很複雜。”
轉過身時,梁必業對凱宏說:“不要學我,不要遠離母親。不能盡忠,就盡孝。家和國,取任何一樣,都偉大。”
梁必業同誌去世後,他的兒女們依著父母的遺願,在母親去世後,將二老的骨灰放在一個骨灰盒中。
沒有驚動任何一方,就那樣,靜悄悄地,將二老的骨灰一半灑入吉安的贛江,一半灑在山東的沂水。
梁必業生平簡介
梁必業(1916-2002),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文陂鎮(原吉安縣陂頭鄉渼陂村)人。1929年參加兒童團,先後任鄉、區兒童團團長、副團長。1930年10月,與父親梁興教(共產黨員)一同報名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10月入瑞金列寧青年學校學習,聆聽過毛澤東、周恩來講課。翌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參加了中央蘇區曆次反“圍剿”、長征和東征、西征戰役。抗日戰爭時期,先後參加陸房突圍、沂蒙山區反“鐵壁合圍”、山東軍區1944年和1945年春夏季對日、偽軍攻勢作戰及大反攻。抗日戰爭勝利後赴東北,任東北民主聯軍第1師政治委員。與師長一起指揮所部參加了秀水河子殲滅戰、四平保衛戰、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役和東北1947年夏季攻勢作戰。1947年9月,任東北野戰軍第1縱隊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次年3月任第1縱隊政治委員,11月任第四野戰軍第38軍政治委員。率部參加了遼沈、平津、宜沙、衡寶、湘西、廣西等戰役。
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南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政治部副主任,解放軍政治學院教育長兼政治部主任。1956年9月入中央黨校研究班學習。1957年9月任中國人民誌願軍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10月赴朝到職後,為做好誌願軍撤退回國工作,深入一線部隊調查研究,並主持起草了《中國人民誌願軍尊重朝鮮政府愛護朝鮮人民公約》和《撤軍政治工作30條》,頒發部隊遵照執行。1958年10月回國後,任濟南軍區副政治委員、第二政治委員。1960年12月起任解放軍總政治部副主任兼組織部長,中央軍委紀律檢查委員會副書記,總政治部副主任,軍事科學院政治委員等職。1985年退出現役,任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卷編輯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委員會副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