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是黑手黨四大勢力在意大利的分布情況,來自網絡。
西西裏人常說:"我們這兒有三個政府: 羅馬中央政府,西西裏地方政府和黑手黨。三者中,隻有對黑手黨必須絕對服從,不服從的結局就是死亡。 ”在這兒,警察搞不定的事,如果找到黑手黨,他們都能給你搞定。
16世紀末17世紀初,黑手黨在西西裏島逐步興起。在政府不被信任的動亂社會裏,黑手黨為當地人提供人身和產權保護,從中收取費用,帶給普通人些許安全感。到19世紀末,黑手黨已經滲透進意大利社會的每個角落。
由於長期被外族征服和奴役,西西裏人形成了一種“不信任”的傳統,他們不信任政府,也不相信法律。他們隻相信近親和家族。

--兩位法官昔日的親密合影(來自網絡)
我們上島以後,一路走來,嗅不到一絲黑手黨的氣息。好奇的兒子不停地問爸爸,為什麽我們一直沒遇到Mafia。
走進路邊的小餐館,牆上貼著小小的兩位法官的合影。在這個地方,我好像突然感覺到了黑手黨的存在,否則當地人不會以如此低調的方式,去懷戀死於黑手黨之手的兩位勇敢的法官。

帶著對巴勒莫市井文化的好奇和對於黑手黨的些許遲疑,我們先後兩次來到這兒。
狹窄的街道上,鱗次櫛比的擺放著貨攤,嘈雜,喧囂,小販們紛紛亮著嗓門吆喝自己的商品,此起彼伏。當地人自豪地說,這兒才是真正的西西裏。
很久以來,巴拉羅市場都由黑手黨把控,那時候的攤販很多都是黑手黨的成員,但現在這兒基本都是由來自尼日利亞的難民代為賣貨,雖然他們依然要向黑手黨繳納保護費。
出門旅行,每到一個地方,隻要時間允許,我都特別喜歡去逛市場,因為在市場這個市井氣氛濃烈的地方,我們才能真切感受到當地人生活的脈搏跳動。
我記得看過的黑手黨電影裏,似乎每一位教父都懂得吃,似乎每一位教父的媽媽,都燒得一手好菜。
我好想問問這些攤主,你們現在還給黑手黨交保護費嗎?
去之前預防不測,LG隨身隻帶了一台體積較小的微單相機,但市場內秩序良好,我們並沒有遇到什麽紛擾。
很多去歐洲旅遊的人都說意大利治安不好,小偷非常多,但環島之行,西西裏的治安給我的感覺卻非常好。當地人告訴我,黑手黨現在非常有錢,他們每年在意大利的收入上千億歐元,所以根本不屑於小偷小摸小搶,有黑手黨的成員曾經說:遊客是西西裏的命脈——我們從沒有對遊客不敬。。。
前一段時間,我看到一則新聞。意大利新冠肺炎爆發以後,政府隻封城,卻沒有其它相關措施。這個時候黑手黨反而更有責任感,他們出麵分發現金和食物給當地的貧困家庭。
我們隨意拐進街角的一家小店,店麵不大,斑駁的牆壁,昏黃的燈光。
年老的店主靜靜地坐在櫃台後麵,看著街上人來人往。
我們點了兩盤羊腸,羊肚。
坐下的時候,店主告訴我們,現在我坐的位置,40多年前,索菲亞 羅蘭(Sophia Loren)也曾經坐過,抬頭望去,牆上掛著一張索菲亞 羅蘭當時在此吃麵的照片。
巴勒莫的Street food(街邊小吃)舉世聞名,這些小吃做法粗獷,風味獨特。
你可以坐在路邊簡陋的小桌前來一盤海鮮意麵,也可以讓攤主活殺一隻章魚,撒上一小撮鹽,淋上些許檸檬,那種獨特的風味,我至今都無法忘懷。

有一位西西裏人對我說,他的民居接待過來自美國的一位遊客,作為《教父》的超級粉絲,那人在他那兒住了3個多禮拜,卻花了十幾天時間,天天驅車前去傳說中黑手黨教父們的故鄉--巴勒莫附近的科裏昂(Corleone)。這位西西裏人憤懣地對我們說,我們西西裏有這麽好的文化,曆史,美食,為什麽外人隻留意那些黑手黨呢?
-- 電影《教父》劇照,來自網絡
我們環島10幾天,從切法盧到阿格裏真托,當地人似乎都有意無意地回避對《教父》的宣傳,隻是在巴勒莫,我才看到了以它為主題的紀念品和畫冊。
即使當地人不去刻意宣傳,但來自四麵八方的《教父》粉絲絕不會遺漏這個地方:馬西莫歌劇院,何況LG是讀過2遍小說,看過三遍電影的鐵粉。
從巴拉羅市場走不了幾步,就是富麗堂皇的威爾第廣場,著名的馬西莫歌劇院(Teatro Massimo)就坐落於此。市井與華貴,在巴勒莫僅僅咫尺之遙。
馬西莫歌劇院是意大利最大的歌劇院,麵積超過7700平方米。它是繼巴黎歌劇院和維也納國家歌劇院之後的歐洲第三大歌劇院。這座建於19世紀末的新古典主義的建築,當時是為了慶祝意大利統一而建,前後共耗時22年。
到了歌劇院才知道,如果我們提前一個月預定,院方會提供一個小時左右的歌劇獨唱表演,可惜我們知道的太晚了,好在我們趕上了當天最後一場劇院對外開放的導覽參觀。
這是歌劇院那天為我們派出的導覽小姐。千百年來,希臘人,羅馬人,拜占庭人,阿拉伯人,諾曼人,西班牙人,法國人。。先後統治過西西裏,他們不僅在當地留下了風格迥異的藝術和文化痕跡,也留下了感情的結晶,當地人血統多次發生交融,西西裏的混血文化,造就了太多的俊男美女,他們的獨特魅力,成了當地的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西西裏在意大利一直屬於最貧窮的地區之一,但這兒卻有意大利最豪華的歌劇院。
走進富麗堂皇的歌劇院,我有一種似曾相識之感。《教父》第三部的最後高潮,就發生在這兒。

這個包廂,位於劇院入口上方,正對著舞台。
電影中,Michael帶著前妻Kay,帶著妹妹Connie,帶著女兒Mary,就是坐在那兒欣賞兒子Anthony的演出。
Connie坐在那兒,靜靜地等著仇人教父艾圖貝洛(Don Altobello)吃完她做的奶油卷,最後毒發身亡。


坐進包廂的一刹那,電影的畫麵,一幕幕在我眼前閃回,我身邊那位鐵粉LG,此時已經熱淚盈眶。

這是電影中Michael在馬西莫劇院台階上摟著女兒慟哭的場景,來自網絡。
夜色迷茫,我們一路走回四角廣場。
寧靜的街道上,停著一輛裝甲車,不知道是不是用來對付黑手黨。在匆匆過客的眼中,巴勒莫一切都很平靜,但我們無從知道,平靜之下,是否隱藏著觸目驚心?
路邊一個歌者在晚風中,彈著鍵盤,低聲吟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