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彼岸洋插隊

一介教書匠,酷愛自家鄉;寓居多倫多,桑梓永難忘。
個人資料
正文

小說連載:少林軼事(23)

(2025-09-17 17:12:09) 下一個

 

少林軼事

(23)

 

夜幕下的鞏縣城,褪去白日的喧囂,多了幾分古城的靜謐與深沉。河洛交匯的濤聲也愈發雄渾,就像這片土地悠長而密集的脈搏。

石鎖在客棧房間內梯度收功,《易筋經》築基篇帶來的暖流在四肢百骸中流轉,洗練著白日奔波的疲憊,也讓他的感知變得更加敏銳。窗外,打更人的梆子聲由遠及近,又漸漸遠去。

他並不急於再度探查皇陵。昨晚的追蹤已充滿危險,領略了盜賊巢穴的森嚴戒備,若再次草率前往無異飛蛾撲火。他需要更多的信息,提前尋找一個突破口。

在藥材市場看到的“寇灣王家”,以及規模宏大的“百草軒”藥鋪,再次浮現在石鎖心中。王家既能經營如此大的藥材業務,必然消息靈通,本地三教九流、要聞奇事的了解概莫能外。是否可以從接觸中順出一些有用的線索?

如何接近王家?自己一個外鄉人,無根無基,拜訪豪門,多被謝客;若再打聽詭異之事,不僅有轟出門外的危險,甚至還會懷疑動機。

他沉吟片刻,目光聚焦一張順手買來的鞏縣略圖上,“杜甫故裏”的方位標注在核心位置上。 千古詩聖,婦孺皆知,是否……可以利用?

第二日一早,石鎖向客棧掌櫃落實了杜甫故裏的具體位置,便跨出門去。他先在城內幾家不同的藥鋪轉了轉,詢問了一些常見的草藥,隨口與夥計攀談幾句,話題總是無意地引向藥材來源、近期是否有奇異需求等等,獲取的信息顯然不多。

午時過後,他才不不緊地走向位於城郊的杜甫故裏。這裏並不熱鬧,筆架山下,幾孔窯洞並排,門前有修葺過的草堂,其中的一個小紀念館,清幽中略帶寂涼。前來瞻仰的文人墨客並不多,隻有幾個當地老者閑曬太陽。

石鎖裝作熱心訪客,靜靜觀看牆上的詩文字畫,心裏卻琢磨著如何與要人“偶遇”。

機會比想象中來得更快。

就在他踟躕之際,有一支隊伍向著草堂而來。為首的是一位身著錦袍、氣質儒雅的中年文士,身旁跟隨三兩名幕僚文人,還有幾名精幹仆從。隨風傳來這些人的談話,內容皆與“修繕草堂”、“弘揚詩聖精神”有關。

更引石鎖注意的是,隊伍後方跟隨的一位管事模樣的人,正是昨日在“百草軒”門前見到的“管家”!

真是踏破鐵眼無覓處!

他裝作全神貫注地欣賞一幅詩碑,待到那中年文士一行人走近時,才用略顯生硬、卻足以讓對方聽到的聲音,口中念念有詞:“……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那中年文士果然被吸引,停下腳步,看向石鎖,眼中露出一訝異和欣賞:吟詩少年衣著樸素,非讀書人,竟能字斟酌,語調中帶有一種與年齡不符的抑揚頓挫。

“小哥也喜歡杜工部詩作?”文士溫和開口。

石鎖連忙扭頭,故作恐慌地還禮:“小弟粗鄙,久仰詩聖大名,胡亂吟誦,讓先生見笑了。”

“何出此話!”文士笑道,“杜詩沉鬱頓挫,心係家國;愛誦其詩,其實同心。聽小哥口音,似外鄉人?”

“故鄉中嶽,遊學至此。”石鎖回複,暗自觀察對方神色。隻見此人眉目端正,氣度雍容,不似奸惡之人。

“嵩山?好地方,佛道薈萃,文武兼修。”文士頷首,似對嵩山頗有好感,“在下王景泉,忝屬鞏縣鄉紳。小哥有暇,可願一同品茗?聊聊杜詩,也聽聽嵩山風物?”

石鎖心中暗喜,表麵卻保持謙遜:“小弟豈敢擾王先生。”

“無礙,相遇即是緣。”王景泉頗為隨和。

一行人便在草堂旁的簡易茶攤落座。王景泉學識淵博,對杜甫生平及詩作見解獨到;石鎖讀書不多,但在少林寺內也常聽師父們講授這些道理,加之經曆奇特,偶發幾句切身觸感,反倒讓王景泉覺得這質樸少年頗有慧根。

談話間,石鎖得知寇灣王家四百年傳盛,曆次敕封,耕讀傳家,樂善好施,不僅經營藥材生意,更修繕古跡、興辦書院(也就是昨日聽聞的“河洛書院”),在地方上享取盛名。王景泉就是如今的當家人。

在話題泛展之際,石鎖伺機感歎:“……一路行來,見河洛寶地,人傑地靈,隻是……聽聞近來似有些不太平,竟有宵小作祟,驚擾亡者,實在令人憤慨。”

王景泉聞言,稍稍收斂,歎了口氣:“確有此事。偃師、鞏縣周邊,屢發盜屍奇案,官府查辦不力,鬧得人心惶惶。我王家組勇巡夜,亦無斬獲,若鬼魅所為。”他語氣中帶著憂慮和急切。

旁邊的管家也插話道:“老爺說的是,特別是這皇陵附近,更是邪乎!守陵人都嚇跑了好幾個!都說是驚動了前朝龍氣,要不……”他壓低了聲音,“……或者說當年修陵時鎮壓的邪氣又跑出來了……”

“休得胡言!”王景泉輕斥一聲,但眉頭卻鎖得更緊,“子不語怪力亂神。依我看,必是歹人作祟,隻是其目的難測,手段如此詭異,確實費解。”

石鎖心中暗忖,連王家這等地方豪族都束手無策,可見盜賊隱藏之深。他不敢過度展開,隻是附和道:“但願官府能早日破案,還百姓安寧。”

又閑談片刻,石鎖見好就收,起身告辭。王景泉似乎對他印象不錯,臨別時還贈了他一本坊間刊印的《杜工部詩選》,並道:“小哥若暫無居所,可去城中‘河洛書院’轉轉,那裏清靜,也可與學子們交流一二。”

石鎖謝過,躬身告辭。此行雖未得到直接線索,但確認了寇灣王家與盜屍案無關,且對此案深感困擾,這本身就是一個重要信息。也許……以後有必要時,可以嚐試向這個看起來正直的王先生透露些許線索。

離開杜甫故裏,石鎖繞道前往邙山腳下的鞏縣石窟。石窟起於北魏,依山開鑿,麵水而立。規模不如龍門、雲岡,但佛像雕工精湛,寶相莊嚴,尤其因宣武帝病愈還願而開鑿的《帝後禮佛圖》浮雕,是史學家頂禮膜拜的國寶。除卻幾個小洞窟或荒廢或沒入泥沙之外,夕陽餘暉下的整體不失古樸與神秘。

石鎖並非純粹是為了觀瞻而來。昨晚盜屍賊的巢穴入口,與這些荒廢洞穴的地形頗有幾分相似。他仔細觀察了石窟周邊的地質結構和荒廢洞穴的形製,默默記在心裏。

直到日落西山,石窟閉門,他才返回鞏縣城。

華燈初上,城內夜市漸起。石鎖在路邊食攤解決了晚飯,信步走向王景泉提到的“河洛書院”。書院位於城東南,環境清幽,朗朗讀書聲到此時仍隱約可聞。

書院斜對麵,正好有一間書店,兼賣文房四寶。石鎖心中一動,走了進去。

掌櫃是個戴眼鏡的老學究。石鎖假裝挑選書籍,目光卻掃向落滿灰塵的書架角落,想從這些地方誌、野史筆記等故紙堆中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他出一本厚厚的《鞏縣誌·民俗卷》,撣去浮塵翻看。上麵果然記載了當地奇聞異事,竟還有修築皇陵時的禁忌和傳說。

正當石鎖漸入佳境時,門簾一響,又進來一人。此人一身短打,短小精幹,麵色冷峻,目光如電。他進書店不看書,隻警惕地掃視了一圈,最後把目光停留在石鎖身上。

石鎖頓生狐疑!此人氣息沉穩,動作矯健,絕非普通百姓或文人,倒像是江湖中人,甚至帶著幾分官府的煞氣!他為何注意自己?

那人並沒有駐足,很快便轉身離去。

石鎖放下書卷,趕向門口,隻見那人身影迅速消失在街道拐角處。

是巧合?還是……自己已經被什麽人盯上了?

是王家一夥?還是官府的人?乃至……盜賊的同黨?

石鎖的心慢慢沉下去了:這鞏縣的水,果然深不見底。

他不敢逗留,迅速返回客棧。關上房門,仔細檢查屋內,並無異常。但他不敢大意,將柴刀放在枕下,吹熄油燈,和衣而臥,耳朵警惕地搜索著窗外的異常動靜。

夜色漸深,遠處似乎傳來了若有若無的梆子聲,又像是某種夜鳥的啼鳴。

突然,一陣奇妙的、幾乎難以察覺的腳步聲,停在了窗外!

石鎖全身瞬間繃緊,手輕輕握住了枕下的柴刀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大洋彼岸洋插隊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鬆鼠跪魚' 的評論 :
謝朋友到訪!都在本博客。若有興趣,前翻就可以笑覽。
鬆鼠跪魚 回複 悄悄話 請問連載21之前的在哪裏呢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