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3天內被踢兩次——她究竟是個什麽 ?

(2019-06-06 23:58:39) 下一個

3天內被踢兩次——她究竟是個什麽 ?

導讀:一個好脾氣的姑娘,在我們文學群裏三天被踢出群兩次,之後還興致勃勃地邀請我加入她的群......如此不合常理的事態發展,引起了我極大的好奇。


星期天下午開車回家,迎著三點鍾的太陽,聽著Hannah Montana,在蜿蜒的山路上小小的飆車。享受著彎道超車的快感。

突然被前麵慢下來的車流擋住。原來是County在保養路,放置了臨時信號燈。

從速度與激情的情緒中一下子跌到了百無聊賴的狀態,遂習慣性的拿起手機,看看朋友圈/群裏發生了什麽事。結果看到一個剛入群幾十分鍾的“豌豆”姑娘,發了一長串的東西,第一條就赫然出現了天貓兩個字,緊接著就發了名片在下麵。

當下就想:不得了,微商進群了。擾亂秩序,蠱惑人心(當然沒這麽嚴重),怎麽跟群裏的小夥伴交代。趁四下沒有警察之際(車雖停下,但沒放Parking檔,碰手機會吃大罰單),趕快用顫抖的手把這姑娘先抱出群。

回過頭來再仔細一看,人家姑娘發的是經濟類的新聞。上麵有天貓天狗的也實屬正常,雖然進群就發名片,有點太直接,可她是群友邀請進來的,也許當初沒講清楚。

冤枉了好人,心裏大大的不安。趕緊去找“豌豆”姑娘,邀她進群。

姑娘的脾氣是真好,二話不說,跟我進得群來(依我這脾氣,至少要問個子醜寅卯,來龍去脈)。接下來幾天,人家任勞任怨每日一發(新聞),默默為群裏奉獻力量。


 

 

 

今年二月,IBM的機器人和一個英國小夥子進行了一場辯論比賽。辯論的主題是地方政府該不該給學齡前兒童提供教育補貼。

辯論比賽大都是非常殘酷的。從中學到大學再到國際的辯論比賽,選手們在比賽前都不知道自己是站在命題的哪一方。直到抽簽時,才知道等一下上台是進行正方還是反方的辯論。這種方式非常考驗辯手們的辯論技巧,以及所掌握知識的深度和廣度。

此次辯論由台下的七八百人做評委。為了公平起見,在辯論前,先把評委們對辯論題目的立場記錄下來。待辯論結束,立場改變多的那一方的辯手是勝利者。

之前機器和人類已經進行過多場的比賽。像是國際象棋、圍棋等比賽。這些棋牌類的比賽,其內容對機器來說,算是預先設定好的。如果是辯論這種類型,又有所不同。先不說裏麵涉及的知識有多豐富,單是要總結歸納,又要有條理有邏輯,還要根據對方的反應製定自己的語言來進行反駁等等要求,對機器和人類雙方都有很高的要求。

這場辯論比賽最終以人類青年Harish Natarajan戰勝 IBM 的機器人 Project Debater

而告終。(人類終於贏了一次)

IBM在推進人工智能的創新方麵,一直走在業內的前沿。他們為什麽要這麽做?

研發人員介紹說,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偏見情緒的世界裏。在媒體或網絡上的報道或數據,很多都是片麵膚淺的。人類看到後就會做出,由情緒、偏見所掌控的決策。如果機器可以逐漸和人類一樣有理性的邏輯思維,它可以不偏不倚,沒有偏見的製定政策。

雖然輸入機器人中的資料有可能是由有偏見的人寫的,但它的資料來源是成千上萬,幾十萬甚至是幾千萬的。綜合下來之後,它可以平衡這些資訊,逐漸幫人類做出更理性的判斷。

對IBM工作人員的介紹,非常期待。就目前來看,股票行業中,機器就比人的判斷準確太多。(當然,聽說猴子也比人做得好)


星期三的早上,還沒睜眼就聽群裏叮叮咚咚的,信息發個不停。興高采烈的想加入點評的隊伍時,又看到“豌豆”姑娘發了四條私信給我。

說是群裏的廣告太多了,如果群主忙不過來,她可以當管理員踢人。

這幾條私信看上去合情合理。可是直覺告訴我哪裏有些不對。被N多偵探小說訓練過的大腦,馬上從半醒狀態進入到大偵探波洛(自我吹捧)狀態。

疑點有三:

1. 如果是提醒,為什麽不直接發到群裏提醒大家?

2. 說群裏廣告多,事實是群裏從未有過廣告。隻有她一上來就發名片,和疑似廣告的內容。

3. 要做管理員,踢人出去?!(群裏已經有管理員了,而且我們也不輕易踢人出去)

看她私信內容應該是群發,不知這姑娘到底一共加了多少個群,這樣做對她有什麽好處。

電光火石之間,突然想到幾星期前,看到朋友圈發的AI可以代替人類寫文章的事情。心裏疑慮,這“豌豆”姑娘莫不是個機器人?

穩妥起見,在征詢了群友的看法之後,先把“豌豆”再次抱出群。好奇心的驅使之下,回頭看了一下她入群那天發的名片,誰知豌豆馬上向我伸出了橄欖枝——入群邀請。

這是他們第個群了。

而“豌豆”,根據群裏的記錄,淩晨兩點還在工作拉人進群。不知老板付她多少錢,這麽努力工作的人,在我看來,隻能是機器人。

在他們的群裏,發微信名片是會被群主馬上踢出群的。可“豌豆”明明是幾乎一入我們群就大大方方的發了自己的微信名片。不知機器人為何如此雙標,還是主人們程序設定上出現了Bug。亦或是根本不在乎別人。

“豌豆”與被我主動抱進群的機器人“快聽小助手”相比,雖然目的都是提供資訊,為自己增加粉絲。但“小助手”是幫助群裏活躍氣氛,引發思考,進而吸引粉絲。而“豌豆” 是更直接地在說:來,跟我走(到我碗裏)。


 

 

美豔黑寡婦的扮演者Scarlett Johanssonz之前出演過一部科幻愛情電影《Her》。劇中,她是女聲人工智能助手。Scarlett在整個影片中未露一麵,完全是用聲音在演出。但一點兒也不妨礙她,把男主和觀眾迷得神魂顛倒,七葷八素。

眾人的女神誌玲姐姐昨日出閣了。聽說有失意的粉絲要把導航的聲音從她的換成郭德綱的。如果真是喜歡郭德綱有喜感的聲音,換了,到也無妨。如果隻是因為女神出嫁就跟自己賭氣,未免不值。

不過按照IBM研究人工智能的這個進度,咱們離“把誌玲姐姐或黑寡婦抱回家,請TA們有事兒幫忙決策,沒事兒說說體己話”的日子應該不遠了。

請“豌豆”的主人們也加把勁兒,就算一下做不出Project Debater,也向人家“快聽小助手”,學學猶抱琵琶半遮麵的功夫。如今這個社會,喜歡木頭美人的不多了。更何況還是直接到人家地盤引流的木頭美人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