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不要那麽在乎幹貨,難道要在乎水貨?

(2019-06-13 20:35:31) 下一個

導讀:“琢磨先生”,揶揄喜歡幹貨的網友,說人家咋不抱著木乃伊睡覺呢?幹貨真是他說的那樣沒營養嗎?

 

幹貨對應的是水貨,不是“燉成湯的濕貨”

 

一位署名琢磨先生的作者反感朋友圈轉發文章的標題帶有類似《純幹貨......》《 絕對幹貨......》等字樣,更反感轉發者強調:這種純幹貨才讓人受益匪淺。說人家這麽喜歡幹貨,是為了顯示自己有知識,個人品味與眾不同。

 

作者說幹貨本身沒啥營養,燉成湯變成濕貨才有營養價值。

 

想糾正琢磨先生一下,幹貨的反義詞是水貨,是幾乎完全沒營養的東西。不是他所說的“濕貨”。硬要扯上“濕貨”,是偷換概念。

 

 

 

到底什麽是幹貨?

 

對受眾有用的,有營養有價值的都可稱為幹貨。

 

看了一部作品之後,它或是能幫你升學考試升職加薪,或是能讓你七竅具通打開任督二脈,亦或者是讓你開懷一笑心情愉悅......這些於你有用的能量皆為幹貨。

 

的確,網絡上幹貨這詞被濫用了。有些人文學造詣不深,隻想簡單粗暴的表達觀點。或是因為大眾喜歡看幹貨,為吸引眼球投其所好的把幹貨二字加到標題上。

 

簡單粗暴表達觀點的文章,如果言詞都說到點兒上,當然算是幹貨。但如果隻為增加閱讀量,幹貨隻表現在題目上,裏麵內容空洞無物;或隻是拾人牙慧,毫無自己的洞見,那就是浪費人時間的口水文,是實實在在的水貨。

 

而能把幹貨裏的營養調動出來,調理成有營養價值的湯,被作者稱為濕貨的東西。其實是另一種形式的幹貨,是更容易被人下咽的幹貨。

 

所以幹貨的反麵是水貨,而不是更富營養的濕貨。

 

幹貨是對智慧的總結

 

琢磨先生說以他的標準,正真配得上幹貨這兩個字的隻有老子的一個“道”字。其他解釋都是水分。

 

他還舉例來說35萬字的《白夜行》的幹貨就是“兒子把老子殺了”;波斯王要大臣們濃縮的六千卷的世界史的幹貨就是“生,死,苦”。

 

他反對拆書人把幾十萬字的原著濃縮成幾分鍾或幾十分鍾的內容,說付費聽/讀這些內容的人,是花錢讓人把食物嚼了再吐出來給自己吃。

 

如此比喻,看上去生動形象,惡心無比,令人印象深刻。但卻是琢磨先生以他個人的標準來衡量各類作品。

 

照他這個標準,書評、影評、體育評論、各類文章報紙雜誌......這些作品的作者,都是在販賣嚼過的東西。這裏麵哪一個作者不是自己先親身看過讀過經曆過,再形成自身的認知,最後轉化為作品,發表出來。

 

存在即合理。看這些評論總結出的內容,幫我們節省時間,可以快速的了解內容,通過“嚼過的東西”來判斷是否值得精讀/觀看/深入了解。

 

就好像你去超市買零食,如果是沒買過的,總要先看看標簽上都寫了些什麽。是否符合自己的口味,或是否符合要吃的人的特性。明明是買給牙口不好的姥姥,你卻偏偏選了魚皮豆一類有些硬的嘎嘣脆零食。老人家怕是無福享受。

 

 

 

 

一樣的道理,把有意願要關注的作品的標簽先看一下,讀讀這些評論,幫助我們節省時間精力。讓我們不需要花幾天看完幾十萬字,再回來後悔,這不是我想要的東西。

 

更何況這些幹貨是評論作者對原作的再創作,表達得不好的,那是水貨,可以直接略過。表達得好的,即可判斷出這有些頭腦的人都選擇或不選擇的作品,是否值得自己花時間去深入了解。

 

作為原著智慧總結的幹貨,隻要不是水貨冒充的,用起來絕對利大於弊。

 

高級的幹貨美味可口,滑順易咽

 

幹貨也分初級和高級。前麵講的隻知簡單粗暴羅列觀點、內容、總結的作品,就屬於初級幹貨。

 

有人吐槽篇幅較長的文章,說看了噎得慌。如果是因為這些文章的內容處在他認知的困難區,那他應該加強提高自身的認知能力。如果是因為文章本身寫得過於晦澀或是無趣,那就是作者的問題。幹貨太幹,的確噎嗓子。

 

作者創作作品出來,大都是希望把自己的觀點或要分享的知識、內容表達出來,而且傳播的越廣越好。如果作品太幹澀,受眾難以下咽,則阻礙作者作品的傳播範圍和影響力的增長。

 

高級幹貨多是膾炙人口的作品: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抒發的是懷才不遇的苦衷;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表達向往神仙般生活的追求;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描述朋友間的情誼。

 

上麵都是唐詩人李白的詩作,傳播之廣幾乎可以說婦孺皆知。這都得益於他口語化的寫作方式。雖然用詞誇張,但表達的是真情實感,讀來一點也不覺得浮誇油膩。反倒因為極具畫麵感的描寫,讓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這樣的作品,不用在標題上寫幹貨二字,大家也會自願轉發朋友圈、點好看。

 

李白的詩作是短篇,好傳播。如果長篇作品呢?

 

中國的四大名著都是長篇吧?自創作出來以後,曆朝曆代都未見它們缺席。

 

 

 

 

比如其中《紅樓夢》,流傳至今不說,還養活了一大批“販賣嚼過的食物”的紅學家。就連一些寫作平台上,跟紅樓有關的文章,但凡是有自己見解的,閱讀量都不低。

 

金庸先生的小說是長篇吧?他的作品被製作成影視作品翻拍了無數次(嚼了無數次)。捧紅了無數的明星。

 

這些長篇作品的翻版裏麵也許有水貨,但就是因為原版本身的質量過硬,既是幹貨又有內容,才能廣泛長久的傳播,並養活了這麽多的幹貨提煉者。

 

所以,高級的幹貨是不噎人的。

 

琢磨先生的文章最後說盡量多聽一些人的解讀,感興趣之後最好能讀一讀原著。這一點是非常同意的。偏聽則暗,兼聽則明。廣泛的聽取意見對讀書做人做事都是非常有益的。

 

但是要補充一點,就是打著幹貨幌子的文章未必是幹貨。自己還是要多接觸高級幹貨:好食物吃多了嘴自會變刁,好作品(用心地)看多了鑒賞能力也會提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