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勒比海的綠色鱷魚 (二) - 美麗的哈瓦那》賦閑翁
到了古巴,豈能不去哈瓦那。可是我們的船停在距哈瓦那大約240公裏的西恩富戈斯。Viking 為我們設計了兩種到哈瓦那的自費陸地遊。一是當天來回,約十二個小時(300刀);二是在那裏住一晚(800刀)。若選後者,一來太貴,二則我們會沒有足夠時間逛逛西恩富戈斯或特立尼達,因為我們在西恩富戈隻待兩晚。權衡再三,我們選了前者。區區兩百多公裏,在古巴那可是長途跋涉嗬。因為那裏的公路還不知道是猴年馬月修的,坑坑窪窪,談何高速。來回就花了我們近七個時辰。哈瓦那由老城區、中央區、和新城區組成。在哈瓦那的五個多小時裏,我們隻能頗感遺憾、蜻蜓點水似地逛逛老城。古巴一千一百萬人口中的百分之二十住在哈瓦那。 這裏也是遊人如織之地。老城的主要景點有舊廣場(Plaza Vieja),革命廣場(Plaza de la Revolution),聖方濟各修道院,皇家軍事堡壘群,教堂廣場等等。老卡雖說是搞社會主義革命,但他畢竟受過高等教育,自己也曾經是律師。沒有昏昏然地搞個人崇拜。在所有的公共場所,見到最多的是熱衷於在加勒比海到處煽風點火鬧革命的切.格瓦拉的頭像,古巴人的國父卡洛斯.德.塞斯佩德斯的像,以及古巴的民族英雄、詩人何塞.馬蒂的肖像和以他名字命名的廣場。
去哈瓦那的路上
革命廣場上切格瓦拉的畫像和老卡的革命夥計,革命軍司令恩富格斯的畫像
切.格瓦拉(1928-1967)實際上原本是阿根廷人。年輕時的他,就是一個典型的熱血青年。作為醫學院的學生,他騎著摩托遊曆了整個拉美地區。殖民統治留下的傷痕,貧窮,嚴重的社會不公,和資本主義特別是美國對拉美一些國家的掠奪性的控製,激起了他投身社會主義革命的熱情。他早年參加了瓜蒂馬拉的社會革命。自從在墨西哥城認識了卡斯特羅兄弟,他與他們可謂相見恨晚,他立即決定入夥、投身稱之為七二六運動的古巴革命。當時的古巴是在親美國的獨裁者巴蒂斯塔的統治下。經過幾年的遊擊戰,他們居然從最少時的十幾個人七八條槍的境地絕處逢生,戲劇性地將巴蒂斯塔趕下了台。革命勝利了,老卡自然不會虧待他。切.格瓦拉先後擔任過工業部長,古巴國家銀行行長等要職。參與了古巴革命後一係列的諸如土地革命、公有化、豬灣戰鬥、古巴導彈危機等等重大事件。然而,生性桀驁不馴的他看不慣革命者們成功後就開始享樂的生活方式。他於1965年辭去一切要職,決定到其他的拉美國家組織革命。就在他組織的旨在推翻玻利維亞政府的遊擊戰中,被得到美國CIA支持的政府軍抓獲。一天後即被槍殺。時間定格為1967年10月9號。有人稱他為偉大的國際共產主義戰士。有人則把他歸類為左派極端分子。醫生,詩人,作家,遊擊戰領袖,共產主義戰士,披著共產主義外衣的法西斯,劊子手,暴徒都是各種人賦給他的頭銜。《時代》周刊將他列為二十世紀一百個具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他那酷酷的形象也成為當今反主流社會的青年們熱衷追捧的偶像。他的旅行日記《摩托日記》和他所著的軍事理論著作《遊擊戰》長期以來都是暢銷書。
各色各樣的交通工具
年久失修的碼頭和中國造的公交汽車
聖方濟各教堂-建於十六世紀末
舊廣場募捐的年輕人
舊廣場
老城附近
古巴國父的卡洛斯.德.塞斯佩德斯的像
古巴的第一要塞
哈瓦那主教座堂 - 巴拉克式風格的羅馬天主教堂,已有近300年曆史
古巴的老城就像一個曆經世間蒼桑的耆艾者,滿臉皺紋地坐在年久失修的百年古屋前的台階上,向人們敘述自己的過往:有痛苦,有悲傷,有輝煌,有向往。如今,他已是風燭殘年,亟待上天賜予他晚年安詳;祈禱下一代為老屋帶來新的曙光。在老城的古老建築前,年輕人就像其他國家旅遊城市的年輕人一樣,要麽裝扮成雕像,要麽穿戴著古巴傳統的彩色民族服飾,引誘遊人與他(她)們合影,賺取小費。很難看到我們過去曾經熟悉的社會主義社會人們刻板嚴肅的模樣。窮歸窮,人們的精神麵貌卻不差。古巴人的骨子裏流有西班牙貴族的血,加勒比海風帶給他們樂觀多彩的浪漫性格,非洲人帶去的粗獷直率、音樂動感的身軀和心靈。到處都能看到街頭藝人的表演。隻有到古巴人開的小商店,才能找到物質嚴重匱乏、生產力低下的社會主義影子。就像中國過去六七十年代一樣,居民的日常生活用品是憑證供應。比如說一個月每人可以平價買多少米、油、豆子、肥皂、雞蛋、鹽、糖等等。超過計劃的部分,人們得花議價去買。普通百姓的基本生活,比如吃飽穿暖有房住是沒什麽問題的,但是小康對大多數古巴人來說卻是那麽遙不可及。難怪遊客們帶去的筆、本子、調味料、甚至一塊小小的香皂都是極受當地人歡迎的。
上老爺車逛老城-嗨翻了!
我們的司機
浩浩蕩蕩地去占領革命廣場
一字排開的老爺車,等待我們過癮
七拚八湊的車內,還掛著中國福字結
我們的司機和他的搭檔
上路了
與其他加勒比海國家一樣,他們的食品主要是雞、黑豆、和米飯。豬肉也是他們的主要肉類食物。不可理解的是雖然四周以大海為伴,但他們的海鮮卻貴的驚人。午餐時,我們的導遊向我們宣布,要給我們一個驚喜:一場四五十年代的時代秀。當我們飯飽酒足後走出飯店,看到一輛輛停在路邊、五顏六色的敞篷美國老車,我們才明白導遊所說的所謂時代秀。我們個個頓時精神煥發,坐上老爺敞篷彩車,帶著午餐朗姆酒帶來的絲絲醉意,乘著大西洋送來的徐徐海風,穿梭於哈瓦那的大街小巷、海濱大道。那感覺是太刺激啦。我們的司機和他的搭檔是叔侄倆。這車是他們家祖傳之寶。1898年,老美利用停靠在哈瓦那的緬因號巡洋艦被炸沉的事件,向西班牙宣戰。客觀上幫助了古巴本土爭取獨立的武裝力量。結果西班牙人戰敗。老美與西班牙在巴黎簽訂了有關西班牙殖民地歸屬的巴黎條約。反爾沒有古巴人什麽事。條約將波多黎各,菲律賓,和關島的所有權以兩千萬美元的價格轉交予老美。老美也成了古巴的保護國。好在美國人於四年以後在幫助起草了古巴憲法,扶持了親美的政權以後,就將古巴還給了古巴人。古巴人在1902年獲得了獨立。完成了他們的獨立先驅戰士之一,何塞.馬蒂未竟的事業。不過這時的古巴實際上還是受到美國的軍事保護,她的政治、經濟、金融一直受到美國的控製。關塔那摩海軍基地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於1903年由美國與古巴簽訂的普萊特條約(該條約由美國參議員Orville H. Platt在1901年提出。)的補充協定中提出租給美國的。該條約的大部分內容已經在古巴和美國後來的協商中不再執行。但是租用關塔那摩海軍基地的協議未變。盡管老卡後來不接受該條約的補充協議並根據維也納關於協議的法律慣例要求歸還關塔那摩,但老美認為維也納關於協議的法律慣例不適用於以前所簽署的條約,所以至今仍然霸著這個基地。
古巴人的浪漫可見一斑
在古巴獨立以後的年代裏,老美在古巴、自己的後院,進行了大規模的投資。古巴的經濟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甘蔗糖業、養牛業都是加勒比海國家中的姣姣者。這些老車就是老美帶過去的寶貝之一。1929年後的世界經濟危機,使得糖價急劇下降。古巴的單一經濟受到極大的衝擊。從此以後,古巴社會幾乎沒有消停過。動亂和鎮壓不斷。後來,親美的巴蒂斯塔在1940年當選總統。他早期還有點開拓精神,進行了一些諸如勞工權益和醫療保障方麵的社會變革。他在任期滿了後的1944年住到了佛羅裏達。到了1952年時,他又回來競選總統。在選舉可能失敗的情況下,他通過頒布戒嚴令第二次上台當總統。此後,他和他的政府開始明目張膽地進行獨裁專製、橫征暴斂,使得貪汙腐敗越演越烈、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引起古巴社會民眾的嚴重不滿。盡管如此,古巴當年的經濟狀況還是加勒比海國家中的佼佼者之一。年輕的律師卡斯特羅和他的兄弟帶領一幫幾十個熱血青年開始造反。53年時因武裝暴亂被抓。兩年後即被釋放。但他不屈不撓,繼續在墨西哥組織古巴的革命。終於在1959年推翻了巴蒂斯塔政權。開始時老美還支持古巴的革命和變革,希望看到一個民主古巴的出現。老卡上台以後,就將土地、農場、和一些工業收歸國有,並且處決了一批反對者,將共產黨合法化。導遊說,當時老卡將土地收歸國有時,古巴人還是允許個人擁有一套住房的,隻是無地產權。這些舉措觸犯了美國在古巴的農場主的利益,也背離了老美希望看到的民主變革。因此美國開始對古巴實行選擇性的禁運,比如禁止出口石油到古巴。老美的措施反過來又激怒了老卡,老卡進而投靠與老美爭霸的老蘇。老卡在老蘇那裏搞到的石油,要當時掌握在老美手裏的煉油廠煉油,老美當然不幹了。老卡一氣之下:你不幹可以,老子將你的煉油廠也收歸國有。老美這下子被踩著尾巴發怒了。全麵禁運開始了。老美這時對古巴的持不同政見人士開放邊境。老卡想,好啊。你們凡是想去美國的人,我都放行。其目的是減少國內的政治對立麵。老卡故意開放邊境,讓三萬多持不同政見的人士和家屬去了美國。害得老美不得不趕緊關上邊境。 老美被老卡氣得咬牙切齒。這就有了豬灣事件、導彈危機的發生,以及後來有些曆史學家總結出的高達643次的暗殺老卡的行動,什麽利用美人計,在雪茄煙裏放毒,在車隊裏安置炸藥等等。道高一尺,魔高一長。老卡一次次化險為夷。老卡變得越來越左。63年以後全麵學習蘇聯搞計劃經濟。接著在七十年代緊跟蘇聯,派了大量的部隊和顧問到非洲的安哥拉和埃塞俄比亞支持非洲人搞共產主義革命。古巴人民的生活不僅絲毫未得到改善,反而下降許多。看客,你別以為我懂古巴的曆史,這些很多都是船上組織的曆史學者們為我們舉行的古巴曆史係列講座中聽來的。這是我喜歡Viking的另一個原因。
老美、老英、老法、老西都被趕跑了。他們留下了豪宅、豪車、莊園、和一些工廠。我們的司機搭檔的父輩就是這樣從一位被趕走的老美手中得到了這輛當時的豪華敞篷跑車的。好在老卡沒有將這些老爺車收歸國有。否則,它們早就變成破銅爛鐵啦。然而,後來問題來了。車要保養,要維修啊!人老了病多,車老了事多。老美和其他西方國家不給零件怎麽修?船到橋頭自然直嗎!魚有魚路,蝦有蝦路。古巴人自己動手,自製刹車片,輪胎,擋風玻璃等等。但是沒法自製發動機和變速箱啊?別著急,不是還有廢車場嗎。能找到的替代品都可改造用上。實在找不到同牌子車的零件了,還有蘇造拉達車。東拚西湊,一輛老爺車又可以開著兜風了。人老膚皺,車老皮鏽,再加海邊腥風鹹雨,這些老爺車每隔兩三年就得定期美容,重新噴漆。外表光鮮亮麗的彩車,內髒早就移植過啦。感謝古巴政府允許私人出租車營業,擁有老爺車的家庭,頓時成了土豪一族。我們的司機搭檔告訴我,他的這款跑車價值五六萬美元。帶客兜風一小時的價格是五十美元左右。難怪律師、醫生、教師改行當出租車司機。油水多著呢!他們說,常常載客不免犯交規。如果遇此情況被警察攔住,供上5庫克(CUC)給警察就完事大吉了。新鮮。其實這種小範圍的收受賄在古巴,乃至整個加勒比海國家司空見慣。
哈瓦那有一個中國城。其實在那裏居住和經營的人基本都不是華人。說起古巴的華人,還是有故事可講。據統計,在古巴的亞洲人大約占其人口的1%,其中相當一部分有華人血統。1857年至1880之間,大約4萬華工與殖民工頭們簽下8年的勞工合同,到古巴的甘蔗園從事體力活。他們的工作和生活狀況類似於當地的奴隸。這些華人主要來自廣東、福建、香港、澳門、台灣,而且是清一色的男青年,大多數單身。合同期滿,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回中國了。另外,大約5千華人在十九世紀末為了逃避在美國的種族歧視,逃到了古巴。 時間到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由於老美在一戰和戰後在古巴的勞力需求,又有許多華人,主要為男性來到古巴。先後來到古巴的單身華人與當地的黑人,混血兒,以及極少數白人或發生性關係或結婚生子。其實,現在古巴的華人主要是華人與其他人種的混血。真正的純種華人已經很少。有趣的是,在古巴的十年獨立戰爭中,有大約兩千華人加入了爭取古巴獨立的戰鬥行列。華人也加入了旨在推翻古巴獨裁政權的戰鬥。老卡領導的革命革命勝利以後,華人所開的餐館、小超市、發廊、妓院等其他生意被共產或沒收了,造成很多華人舉家遷往了美國,或去了其他加勒比海以及拉美國家。
過完老車癮
按照原計劃,我們的哈瓦那之行還包括參觀海明威的故居。由於當天是星期日,那裏不開放。我們被安排到一個叫柯西瑪爾的小魚村參觀。這個小漁村與海明威有千絲萬縷的聯係。她位於哈瓦那的東麵約二十分鍾車程。據說海明威在這個小漁村住時,通過觀海和與當地漁民接觸以後得到靈感。他的著名作品《老人與海》就是這些靈感之作。小漁村風景極其美麗。當年海明威在這裏釣魚,遊泳,喝酒,會友。他經常光顧的小酒店德拉拉薩(La Terraza de Cojimar)和這個小漁村在他去世後成為了世界各地遊客爭相目睹的地方。我端著一小盅據說海明威生前最愛喝的兌有朗姆酒的藍色飲料,坐在小酒店裏海明威曾經用餐的桌子邊上,眺望遠處被晚霞映照的大海,思緒隨著藍天上盤旋的雄鷹飛翔:如果我也在這裏長住,說不定也能寫出一部傳世之作呢。導遊一聲出發令,打碎了我的美夢。我暗暗自詡,辛虧做個小碼工,否則現在可能連吃飽飯都困難。
海明威常坐的桌椅 - 麵向大海
德拉拉薩(La Terraza de Cojimar)小酒店
酒店對麵的殘垣斷壁太煞風景啦!
一天的哈瓦那旅行就這樣匆匆結束了。盡管玩得粗淺,但是驚喜不斷,印象深刻,回味無窮。
海明威的靈感源泉
小漁村的姑娘和遊客
海明威紀念碑
抽雪茄的小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