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水路沙俄之旅五 - 沿伏爾加河向北

(2018-09-14 20:17:44) 下一個
五、金環小城烏格利奇

沿伏特加河向北- 莫斯科商業區

遊輪離開莫斯科後,順著伏爾加河向北駛去。在一個叫烏格利奇(
Uglich)小城市停了下來。烏格利奇是金環城市之一。整個城市不大,但是宗教氣氛濃厚。那裏不僅有城堡環繞的綠頂洋蔥頭的別致的大教堂,更有著著名的聖-德米特裏滴血大教堂。德米特裏是伊凡四世或伊凡雷帝-沙俄帝國的創立者的小兒子。伊凡雷帝去世後,德米特裏同父異母的哥哥費奧多爾繼位。而實際掌權的則是費奧多爾的大舅子戈東諾。由於費奧多爾無子嗣,如果費奧多爾去世,那麽他的弟弟德米特裏就是順理成章的皇位繼承人。所以戈東諾就想滅了德米特裏,自己成為沙皇。他將德米特裏和他的母親以及他母親的兄弟們都放逐到距莫斯科三百多公裏以外的小城烏格利奇。後來就發生了德米特裏在教堂附近因喉嚨刺傷而離奇死亡的事件。為了紀念德米特裏,1692年在原教堂的地方修建了現在的德米特裏滴血大教堂。教堂的洋蔥頭為鮮藍色點綴著黃色小星星,配以綠色屋頂和紅白相間的圍牆,象征著美麗的天堂,很是別致。教堂裏的壁畫描述著德米特裏被刺殺的經過和聖經裏的故事。壁畫裏裸體的亞當和夏娃使得該教堂有別於其他教堂,和在宗教藝術上的突破。

耶穌顯靈大教堂

-德米特裏滴血大教堂

我們在這個小城有機會到當地人家裏做客。我們一行十二個人來到一座不大的獨幢小平房裏。主人是一位大約六十歲左右,笑容可掬,身體微胖,隻會講俄語的當地俄羅斯婦女。房子不大但很幹淨,有兩個睡房,廚房,和客飯廳。他們家窗式的空調,居然是中國製造。我們十幾個人圍著飯桌正襟圍坐。主人為我們端上了自家產的麵包,土豆,和西紅柿。出人預料地她還為我們準備了自家釀的伏特加酒。隻見那些老外杯不停盞地大開酒戒,當然話就多了起來。女主人就像答記者問一樣通過翻譯與我們聊上了。女主人現在和他的丈夫住在這裏。他們的兒女不是去了莫斯科,就是在聖彼得堡工作,因為大城市工作機會多而且賺錢也多。女主人和他的丈夫雖然已經退休,現在與人合作還經營了一個養牛場。我好奇地問她,“是現在過得好還是蘇聯時期好?”她說她懷戀過去。因為那時如果他們退休的話,可能比現在窮,但是不要操心著再去工作了。另外,她對政府逐漸提高退休年齡感到不滿。
我想,如果在大街上問上一百個路人同樣的問題,可能會得到一百個不同的答案。老人們懷舊的多,而年青人更為崇尚今天自由的社會氛圍。因此有人戲稱俄羅斯聯邦共產黨是“弱勢群體黨”,其中,60歲以上的老人占比最大,達38%之多。現在的俄羅斯實行選舉製,共產黨也參加競選。蘇聯解體後的幾次總統競選中,共產黨獲得的最多票數的1996年是32%,而此時的葉利欽的支持率是35%。兩者很接近。由此可見葉利欽當時的一步到位的經濟製度轉型是有問題的。此為後話。到普京時,其最近一次總統選舉的得票率高達76.6%。而共產黨的得票率僅為11.77%。注意,普京是獨立參選人,不是代表共產黨或其他黨派嗬。   

守在教堂前唱歌賺些外快的俄羅斯婦女


接待我們的女主人和她家


女主人家的廚房



女主人家的後院-蔬菜、果園


飯飽酒足過後

像任何一個王朝一樣,蘇聯也經曆了動亂、輝煌、和衰落的過程。蘇共掌權後,特別是斯大林以後,將一切私有財產強行收歸國有,實行了國有計劃經濟。從
1927年開始,每五年計劃一次。計劃由中央統一強製執行。這不可避免地傷害了私產者乃至一些加盟共和國的利益。從1927年開始到1940年結束的農業集體化運動,導致總數為6%-8%的富農、中農、甚至貧農受到迫害。很多農民被迫害致死。由於強行實行農業集體化,一些農民在絕望中破壞農具和牲畜、焚燒穀物等等,從而引發了1928-1934年之間的大饑荒。其間,餓死和受迫害之死等非正常死亡的人數達1000萬之多。斯大林獨裁統治時期在蘇聯,乃至整個東歐所產生的負麵影響,至今都可以感受到。大部分東歐國家的人至今都對俄羅斯人抱有敵意。特別是斯大林殘暴鎮壓富農甚至中農,無情打擊反對派,特別是知識分子和老布爾什維克的大清洗運動的殘酷行徑以及幹涉他國內政的暴政至今使人們深惡痛絕。然而,從1927年至1941年,計劃經濟下的蘇聯工業,特別是重工業和軍事工業,在高度集權下卻有了長足的進展。客觀地說,這對於蘇聯後來的衛國戰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當然,過分地強調重工業,必然造成對輕工業的忽視。
當年流傳的一句出自赫魯曉夫的名言“土豆燒牛肉”式的共產主義,從一個側麵反映了當時以蘇聯為首的東歐社會主義陣營輕工業方麵的一些問題。記得六十年代,中國與蘇聯為了爭論誰是正宗的馬克思主義國家的時,中國仍然在向蘇聯還貸款。 1962年以後,中國的經濟有所好轉。廣播裏說:蘇聯人民的生活拮據,連西紅柿都奇缺。而我們的西紅柿隻要幾分錢一斤。國人為此感到驕傲無比。直到現在,看到馬路上跑的各種各樣的進口汽車而疏於看到俄國本土的車,不僅問起我們的導遊:不是說當年的蘇聯很強大嗎,怎麽連小小的汽車都造不好呢?導遊告訴我們一則笑話:俄國人造的車愣不好開起來感覺就像開坦克一樣了!俄羅斯現在隻有一款叫拉達的小車。在烏格利奇小城的那位女主人家裏,看到中國造的空調和洗衣機,從側麵反映出俄國輕工業的軟肋。1984年戈爾巴喬夫上台以後,為了挽救蘇聯的經濟,曾經把日益頹廢的蘇聯經濟歸罪於蘇聯人的酗酒嚴重,從而禁止大量賣酒、提高酒價和限時賣酒,造成酒一時成為稀缺消費品的事件已成為一則政治笑話。沒有機會看到俄國人的豪量飲酒,倒是領教了俄國人抽煙的頻次,與中國人可有一比。在我們參觀耶穌顯靈大教堂的過程中,六個帥哥在教會裏給我們表演了一曲曲優美的宗教讚美歌。他們都受過正規的歌唱訓練。其中的一位主唱還是歌劇院的歌手。他們表演完了以後,六個人居然一起站在樹蔭下噴雲吐霧起來。
 
無數事實表明,不是什麽西方文化和陰謀顛覆了蘇聯。顛覆蘇聯的恰恰是他們自己,自己僵硬的經濟體製,過渡集權的中央控製,不切實際的、烏托邦式的、專製的製度。戈爾巴喬夫是個理想主義者和一介書生,他開始以為通過極其有限的經濟改革可以挽救蘇聯的命運。然而,現實是殘酷無情的。當切爾諾貝利事件暴露於光天化日之下,當阿富汗戰爭將蘇聯拖進深不見底的厄運之洞、14453個活鮮鮮的生命葬於其中時,當老百姓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時,當官僚主義和集權滋生腐敗的問題病入膏肓時,他想到了政治改革,放棄了他的前任貫用的對內對外的鐵腕政策並幻想著以此來挽救蘇聯。老百姓有了更多的話語權。要求政治改革的呼聲日益高漲。東歐其他國家的民族主義情緒也迅速膨脹起來。這就像彈簧一樣,壓得越緊,反彈就越厲害。當一係列前蘇聯聯邦國家紛紛要求獨立、擯棄俄語開始教自己的語言以後,當東歐國家紛紛要求自主、放棄強加於身的社會主義製度以後,當柏林牆轟然倒塌以後,一個舊的製度從此無可奈何花落去。1991年的聖誕節,俄羅斯的曆史從此翻過了一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黑貝王妃 回複 悄悄話 博主對蘇俄的知識令我瞠目!很喜歡俄國但知之甚少,要不然會更有意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