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這點事

用事實說話,喜歡獨立思考
正文

川普總統是誌在必得還是四麵楚歌?

(2020-06-05 05:08:12) 下一個

最近一段時間,作為世界第一超級大國的美國總統川普遇到的國內和國際上的事情還真不少。

對內:

首當其衝的大事是黑人喬治·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在大街上用膝蓋壓在脖子上長達8分多鍾而當場致死。喬治·弗洛伊德留在世上最後的話是:"求求你,我不能呼吸." ("Please, I can't breathe.") 事件發生在5月25號,有群眾拍的視頻。由此引發了全國範圍的示威遊行。隨著事態的發展,川普總統在5月29號發的推文裏用了全大寫的'暴徒'一詞 ('THUGS'),並寫了: "當搶劫開始時,槍殺開始
." ("When the looting starts, the shooting starts.") 於是引起了更大範圍的抗議活動。本周一上午喬治·弗洛伊德的弟弟特倫斯·弗洛伊德 (Terrence Floyd)前往了事發地點,並呼籲和平抗議。當天下午快7點的時候,警察和國民警衛隊用催淚瓦斯驅趕了白宮外麵的和平示威者。川普總統在白宮外麵做了個簡短的講話,說: "我是你們的社會治安的總統,還是所有和平示威者的盟友 ('ally of all peaceful protesters')." 他還說: "如果一個城市或州拒絕采取必要的行動來捍衛他們居民的生命和財產,那麽我將部署美國軍隊,並迅速為他們解決問題." 講完話後,他帶領一群幕僚,包括司法部長巴爾,浩浩蕩蕩的從白宮步行到對麵的聖約翰教堂。川普總統站在教堂前麵,手舉聖經讓大家拍照。在那一刻,他無疑對平息這場由示威遊行而引起的騷亂是誌在必得的。在這之前,還有另一起黑人艾莫德·阿伯裏 (Ahmaud Arbery)在慢跑時被一對白人父子槍殺的事件,也是為這次大爆發埋下了伏筆。

其次是川普總統與推特交火。推特在川普總統5月29號的那條推文顯示之前加了警告,提醒讀者這條推文違反了推特關於美化暴力的規定 ('glorifying violence')。就在前一天,5月28號川普總統才剛剛簽署了防止網絡審查的行政命令。而這又是發生在兩天前,5月26號推特第一次把川普的兩個有關郵寄選票的推文放上了'潛在的誤導' ('potentially misleading')的標簽之後的事。昨天再起紛爭,6月4號推特刪除了川普競選團隊發布的一段近四分鍾長的視頻,因為推特收到版權所有者的舉報。現在此推文上顯示的是: 該視頻已被禁用。

第三是上周三,5月27號美國新冠死亡人數突破10萬人。這本來應該是排名第一的新聞,因為兩天前喬治·弗洛伊德之死所引發的全國性事件一下子讓新冠顯得不那麽重要了。但即使這樣,川普還不忘借機嘲諷中國,他在第二天的推文上寫到:"世界範圍內的冠狀病毒,一個來自中國的非常糟糕的'禮物',正在繼續蔓延。不好!" ("All over the World the CoronaVirus, a very bad 'gift' from China, marches on. Not good!)

第四也是很重要的,那就是司法獨立和政府監督的問題。5月7號,司法部撤銷對弗林案子的起訴。5月15號,川普總統炒掉了國務院監察長史蒂夫·利尼克(Steve Linick),這是不到兩個月內,第4位被炒掉的監察人 (watchdog)。

對外:

西邊: 作為世界第二超級大國的中國在5月21號和22號召開了一年一度的最重要的兩會,通過了香港國安法,於是引起了世界的軒然大波,中美關係是雪上加霜,可以說是降到了建交以來的最低點。最近這兩天中美航班之間的爭執又加重了本已很緊張的兩國關係。如果處理不好,川普總統會宣布從6月16號起禁止中國航班飛美國。

北邊: 有漫長邊境線又幾乎不設防的加拿大。明眼人都知道孟晚舟的事不過是中美貿易戰的一個棋子而已。加拿大夾在中間,兩邊都不是人。

南邊: 有川普在2016年競選總統時承諾要建邊境牆的墨西哥。牆也斷斷續續的修建過,自從去年的彈劾事件後,一直事情不斷,再也沒聽到有關建牆的消息。應該是還沒建好,如果已建成的話,應該會有大型的慶功活動。

東邊: 歐洲大陸上有美國最鐵的盟友英國。英國首相鮑裏斯·約翰遜 (Boris Johnson)新冠大病初愈也沒多久,一邊在領導英國人民繼續抗疫,一邊還要應對因喬治·弗洛伊德事件而蔓延到歐洲大陸的示威遊行,也無暇顧及川普總統。

川普總統麵對國內和國際上這麽多的困境,他是誌在必得還是四麵楚歌? 這應該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

(本文資訊大部分是大家熟知和可以查證的,部分資訊請見下麵的鏈接)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0/06/05/9535711.html

https://freethoughtblogs.com/singham/2020/06/01/george-floyds-last-words/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4)
評論
Norstar 回複 悄悄話 潤濤閆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屌絲,從生下來到今天到死都是屌絲,一個一輩子找不到正經工作的老博死後。
北美這點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阿樂泰' 的評論 : “富二代的確容易出如潤濤閻所描述的鬼不靈啊!
大富大不靈,如宋慶齡,Jared和Ivanka;小富小不靈,如耶魯公開信。”

很早就聽朋友提過潤濤閻的大名,以前隻是斷斷續續的看文學城,近年特別是疫情後在家上班,關注的多,很喜歡潤濤兄的博文。剛Google了一下,竟找到2013年的一篇博文《說說穀開來這類“鬼不靈” (2013-09-01 20:02:39)》。博文開頭給出的定義是:“'鬼不靈'是我們老家的土話,說的是表麵上看此人是'鬼心眼特多'的'機靈鬼',智商很高的人;而實際上此人的大腦不怎麽發達,轉不過來彎兒,甚至有學習障礙症。"
剛剛又在網上找了耶魯女生公開信的英文原文讀了下,先撇開內容,她英文寫作的思路,條理和文筆都非常的好,不愧是耶魯英文係的。從內容上看,是代表了新一代的想法,與以前華人小孩一心隻讀聖賢書,不惹是生非和小富則安的觀念大不相同。當這起事件的逐漸平息後,也許少數壞的警察會轉而把怨氣發在不太愛伸張的華裔身上。有歧視發生的時候,如果有覺醒的新一代在場的話,可能會喊一嗓子,拍下視頻,那會好很多,可能會因此救人一命。我個人認為是應該向新一代學習。把潤濤兄的博文和耶魯公開信的鏈接放在下麵方便大家。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1666/201309/605.html
https://chineseamerican.org/p/31571
北美這點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Peterlu8688' 的評論 : “他還會做下一屆。因為沉默的人是大多數。確實是這樣。大多數基督徒都沉默著。大喊大叫大發言論的不可怕。我們在教會從不公開說支持誰但大家都知道。”

確實像你說的大多數基督徒在教會裏是不怎麽談政治上的事。我所在的教會也是,但教會裏的白人老頭老太太都是很善良的,絕大部分也很友善。有幾位認識好幾年的白人,以前在聊天時,我偶爾提過川普,他們都是搖頭,不願談這些事。白人同事也是盡量避免談政治,即便聊天時真的不小心提及,也是以joke的方式一笑而過,應該也是一種文化,大家都不想因為政治觀點的不同而把同事關係搞還了。
北美這點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iask' 的評論 : “搞暴亂就是來助選的”

應該不排除在示威遊行中混雜有少數壞分子,但絕大多數都是和平示威者,世界上參加任何示威遊行的多少都會有些政治傾向。現在大家都有手機,這次事件的視頻給人的衝擊力太大了。
北美這點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Parkbrooke' 的評論 : "別做夢了,美國就是因為川普才避免了走向歐洲加拿大一樣的左傾死路"

貧富差距的增大,隻會讓犯罪和社會矛盾加劇,這應該是不爭的事實。川普總統欽點的前國防部長詹姆斯·馬蒂斯(James Mattis)比我們普通老百姓更了解川普。他本周三發表的一個聲明說:“唐納德·川普是我這輩子見過的第一位不試圖團結美國人民的總統,甚至都不會假裝去嚐試。相反,他試圖分裂我們。” ("Donald Trump is the first president in my lifetime who does not try to unite the American people—does not even pretend to try. Instead he tries to divide us," )
阿樂泰 回複 悄悄話 富二代的確容易出如潤濤閻所描述的鬼不靈啊!
大富大不靈,如宋慶齡,Jared和Ivanka;小富小不靈,如耶魯公開信。
Peterlu8688 回複 悄悄話 他還會做下一屆。因為沉默的人是大多數。確實是這樣。大多數基督徒都沉默著。大喊大叫大發言論的不可怕。我們在教會從不公開說支持誰但大家都知道。
iask 回複 悄悄話 搞暴亂就是來助選的
北美這點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巧克力268' 的評論 : 謝謝評論!
北美這點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AG33912' 的評論 : 用催淚瓦斯驅趕白宮外麵的和平示威者,然後一群人“走向St John”,也引起了一些共和黨高官和教會人士的不滿。這很可能是川普總統的滑鐵盧。
北美這點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右邊' 的評論 : 不知道你是怎麽知道"沉默的人是大多數"的,可惜還要等5個月,結果才能揭曉。
北美這點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藍天白雲915LQB' 的評論 : 確實是“百年不遇”,真的還需要很強大的心裏素質或臉皮夠厚。
巧克力268 回複 悄悄話 右邊 發表評論於 2020-06-05 17:27:55
他還會做下一屆。因為沉默的人是大多數
藍天白雲915LQB 發表評論於 2020-06-05 16:49:59
在四麵楚歌,腹背受敵的情況下,還誌在必得美國強大,這樣的總統,百年不遇。
----------------------------------------------------------
讚!!!
北美這點事 回複 悄悄話 貧富差距的增大,隻會讓犯罪和社會矛盾加劇,這應該是不爭的事實。川普總統欽點的前國防部長詹姆斯·馬蒂斯(James Mattis)比我們普通老百姓更了解川普。他本周三發表的一個聲明說:“唐納德·川普是我這輩子見過的第一位不試圖團結美國人民的總統,甚至都不會假裝去嚐試。相反,他試圖分裂我們。” ("Donald Trump is the first president in my lifetime who does not try to unite the American people—does not even pretend to try. Instead he tries to divide us," )
AG33912 回複 悄悄話 在走向St John 時刻(雖伊萬卡主意)注定了11月他落選而且巨大敗,雖然拜登目前僅領先11%。
右邊 回複 悄悄話 他還會做下一屆。因為沉默的人是大多數
藍天白雲915LQB 回複 悄悄話 在四麵楚歌,腹背受敵的情況下,還誌在必得美國強大,這樣的總統,百年不遇。
Parkbrooke 回複 悄悄話 別做夢了,美國就是因為川普才避免了走向歐洲加拿大一樣的左傾死路
北美這點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雪馨' 的評論 : 人家已經都退休3年多了,ObamaGate就沒什麽意思了。你可以不喜歡某政黨和某政客,但人身攻擊就沒必要了。不少兩黨的政客們私底下見麵也是會打招呼說話的。今年4月6號川普和拜登還就新冠的事通過一次電話。
雪馨 回複 悄悄話 民主黨四麵楚歌,ObamaGate, 見到女人和小女孩就無法控製又聞又摸的醜態,還老年癡呆,說話想不起來詞。


北美這點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janeb1126' 的評論 : 謝謝!很讚同“雖然大家對一件事情的表達有不同的言詞和觀點,我們都希望看到一個更為和平、良善和健康的社會。” 美國有那麽多精英,那麽多藤校,還有很多知名企業,美國還是很強大的。
janeb1126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北美這點事' 的評論 : 很高興看到你的回複!認同你的看法。雖然大家對一件事情的表達有不同的言詞和觀點,我們都希望看到一個更為和平、良善和健康的社會。我們還沒有從這次病毒的災難中解脫出來,暴行在雪上加霜為我們帶來了更大的災難。這也是我想表達美國楚歌的意思。
北美這點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是呢,光5月份就發生了這麽多的事。
北美這點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janeb1126' 的評論 : 謝謝回複!絕大部分還都是和平示威遊行,世界上任何地方的示威遊行都會有壞分子混在裏麵故意搞事。那位白人市長跪地痛哭也許有他的政治考量,可能更多的是他想用他自己的行動來幫助事情的平息。任何人做市長都不會希望自己的城市亂和有麻煩。也看到有警長和警察與示威者一起下跪,應該也是想平息事態。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唉, 我隻能歎氣啦。。。
janeb1126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北美這點事' 的評論 : 我的意思並不是對這個黑人不應該有憐憫之心,這是沒有人性的一種行為。隻是認為由這一件事情引變成一場全國暴亂的政治事件,殃及到許多無辜的民眾、小商家,還有那個一直為民眾和警察提供免費食物的善良的被槍殺的黑人小商販,還有在這次暴亂中那個在警行服務了30多年而被槍殺的黑人警長,這都是一種災難。
北美這點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大號螞蟻' 的評論 : 以前說的是美國是世界警察,是四麵八方的總統,現在是美國總統。
北美這點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warara' 的評論 : 加油!還有差不多5個月的時間就能見分曉了。
北美這點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Rubin717' 的評論 : 就業數據應該不是競選總統的唯一標準。
北美這點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janeb1126' 的評論 : 看了視頻和喬治·弗洛伊德臨死前的呼救,大家的悲憫之心應該還是有的。如果這個時候,大家都還是無動於衷的話,那就真是美國楚歌了。
大號螞蟻 回複 悄悄話 川普是美國總統,不是四麵八方的總統。
warara 回複 悄悄話 民主黨四麵楚歌,川普誌在必得。
Rubin717 回複 悄悄話 看下今天的就業數據!Trump 2020!
janeb1126 回複 悄悄話 現在新冠還在橫行, 一百多人有包括政界在內的名人參加了一個高規格的隆重葬禮,看到那位民主黨白人市長在那個死去的黑人的靈柩前跪地痛哭的畫麵,美國楚歌!
[1]
[2]
[尾頁]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