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西域/新疆-前世/今生 (三)和親烏孫

(2022-10-18 09:45:41) 下一個

(三)和親烏孫

“將軍決戰豈止在戰場”

(3-1) 西漢匈奴戰爭的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公元前200年的白登之圍至前134年(西漢武帝元光元年)。在這一階段西漢采取了妥協的和親政策,共選派9位真假公主。即使和親,匈奴仍然背約入寇,西漢困苦不堪。

        第二階段從馬邑之謀(公元前133年,西漢武帝元光二年)開始,至漠北之戰(公元前119年,西漢武帝元狩四年)結束。其間大規模戰爭三次,前127年的河南之戰衛青奪取了河套地區,漢朝設置朔方郡,派遣校尉蘇建率領十萬人興築長城。前121年,霍去病出隴西,取得了河西之戰的勝利,獲得隴西的河西走廊,設置涼州四郡。前119年的漠北之戰,霍去病和衛青率10萬騎兵30萬輜重部隊長途奔襲匈奴,殲敵9萬,驅逐匈奴遠遁漠北。

        至此,通過對匈奴的三次大規模戰爭,漢朝消滅了匈奴的主要有生力量,收複河套並占據河西走廊,切斷了匈奴與西羌的關係,開辟了漢朝與西域之間通道,而匈奴則北徙漠北,匈奴帝國從此逐漸走向衰亡,匈奴威脅基本解除。

        第三階段從前103年(漢武帝太初二年)的開始,趙破奴率領漢軍攻打匈奴,被匈奴所圍,全軍覆沒。至前90年(漢武帝征和三年)。李廣利率軍深入漠北,漢軍7萬鐵騎在燕然山全軍覆沒。至此,漢朝暫時停止對匈奴的攻擊。在此階段漢軍負多勝少,屢敗屢戰,甚至全軍覆沒,但漢軍的攻勢一浪接一浪,出擊已不分春夏秋冬。在此之前匈奴對中原的出擊選在秋季,秋高馬肥,兵鋒達到最盛。而中原王朝對遊牧民族的出擊是選在春季,經過冬季的嚴寒畜牧業最為脆弱,馬廋毛長。春季又是畜牧業衍繁的季節,動蕩和遷徙造成畜牧業生產環節的中斷,對遊牧民族今後的生計和整體經濟造成災難性的後果。匈奴方麵經受不起這種無休無止的消耗戰,雖然領土麵積遠遠大於西漢,但人口在巔峰時也隻有200萬,而彼時西漢人口估計有4000萬。匈奴殺人1000自損900,慘勝猶敗,內部資源匱乏、矛盾加劇,雙方實力對比不僅未有轉換,反而更加岌岌可危。

        第四階段,從公元前73年(西漢宣帝本始元年)竇固發兵16萬出擊匈奴到公元前36年(漢元帝建昭三年)陳湯滅郅支單於之戰結束。至此,再也沒有單於這一稱呼,而且匈奴作為一個政權或者軍事集團再也不複存在。

        在這篇西域曆史的文章中,第一和第二兩個篇章基本覆蓋西漢匈奴戰爭的前兩個階段,是中原王朝經營西域的序曲,和西域並沒有直接的關聯。但沒有那兩個篇章就無法揭示西域問題的來龍去脈,沒有對匈奴的反擊,中原政權就不會認知西域、爭奪西域、經營西域。中原農耕人民安土重遷,強調安居樂業,易於偏安,缺乏草原民族那種開闊的胸懷和馳騁的精神。可以說如果沒有匈奴的壓迫,就沒有西漢王朝對西域的進取和開拓。

        漢武帝在公元前121年占據河西走廊後,原本希望大月氏或者烏孫重返故地,但他們都無此意願。即使以今天的眼光來看,阿姆河和伊犁河流域都比河西走廊的生態條件為好。 西漢政府於是在10年內移民18萬到河西四郡實邊,延疏勒河築長城到玉門關和陽關,“列四郡據兩關”,將西漢王朝的土地向西拓展了1000多公裏。漢武帝最初將兩關內河西走廊的涼州四郡按國土治理,而沒有將兩關外的西域看成國土或者屬國。

 (3-2) 西域

        《漢書·西域傳》記載西域36國,位於星星點點、互不連貫的綠洲之上。天山以南是農耕區,塔裏木盆地南緣、西緣的人種屬於雅利安人,塔裏木盆地東部和北部諸國屬於吐火羅人。天山以北,巴爾喀什湖以南的準噶爾盆地,是一個遊牧區域。盆地西部的伊犁河流域,原來居住著塞種人,西漢時形成烏孫王國。這些國家通常大者七、八萬人,小者萬把甚至不足,隻有烏孫、大宛、大月氏是有幾十萬人的大國。

        西漢文帝初,匈奴的勢力擴展到西域地區,在這裏設置了“僮仆都尉”一職,駐地焉耆,主要職責是對西域諸國征收繁重的賦稅。顧名思義“僮仆都尉”就是將西域諸國當作奴仆一般。漢武帝早有“斷匈奴右臂”的戰略設想,當西漢的版圖擴張到玉門關時,經營西域已是薅草打兔子的順勢而為。但對匈奴而言則是直接撬動他的奶酪,斷他財路,刀刀致命,深仇大恨有過於殺父。

        從漢匈戰爭的第三個階段開始,西漢對匈奴的戰爭就和對西域諸國的外交糾纏起來,並且又和西漢內部的政治勢態相交織。漢武帝晚年時的“巫蠱之禍”(公元前91年),太子劉據和皇後衛子夫含冤自殺,對漢武帝本人和西漢王朝的政治、軍事、經濟等走向影響深遠。一年後事情水落石出後,漢武帝追悔莫及,便轉手報複當初參與謀害劉據的人。下令將罪魁江充滿門抄斬,將宦官蘇文燒死在橫橋之上。曾對太子兵刃相加的人,均遭滿門抄斬。數萬人在“巫蠱之禍”中死於非命。

        要想用簡練的文字厘清這一階段曆史的發展脈絡,並兼顧宏觀的格局實非易事,因為太多的軍事、外交、策反和陰謀詭計交織在一起。筆者隻能盡力而為。

        自從張騫第二次通西域後,西漢王朝西行的使者和商旅不絕於途。出了玉門關和陽關之後大約500裏,直麵的兩個國家是天山山麓的姑師和羅布泊(古稱蒲昌海)湖畔的樓蘭。他們臣服於匈奴已久,對西漢王朝難免暗中下跘。自從公元前109年起,西漢對西域多次用兵,當漢軍撤回後,匈奴卷土重來,西漢匈奴間反複拉鋸。故有著名的征戰 “二征大宛”和“五爭車師”。

圖十三      西域,東起玉門關和陽關西至蔥嶺,北起巴爾喀什湖和阿爾泰山脈南至昆侖山脈,麵積大約250萬平方公裏。橫貫中部的天山山脈是遊牧民族的行國和農耕民族的居國的天然界限。

(3-3)牛刀小試樓蘭,金帛和親烏孫

        公元前109年(西漢武帝元封三年),西漢以樓蘭攻劫漢朝使節、梗阻絲路為口實,派從票侯趙破奴率軍數萬人攻擊樓蘭和姑師,這兩國人口都是隻有二、三萬,即使全民皆兵能戰之士也不過3000。趙破奴是霍去病麾下的第一悍將,他深感殺雞豈用牛刀,故親率700輕騎橫掃了樓蘭和姑師,俘虜樓蘭王,是役因功加封浞野侯。樓蘭和姑師臣服,樓蘭派遣王子入漢朝為人質。

        西漢的小試牛刀的軍事行動深深地震撼了西域諸國,西域最大的國家烏孫首先感到了如芒刺背。烏孫王(烏孫對國王的稱呼為昆彌)獵驕靡首先看清了形勢,西漢和匈奴兩大強權在西域爭霸,西漢已占上風,下一刀就要砍向西域體態較大的國家。為了避其鋒芒,公元前106年(西漢武帝元封五年),烏孫王以良馬千匹為聘禮向漢求和親。次年,武帝把江都王劉建的女兒冠以細君公主名號,嫁給烏孫王獵驕靡。劉建是漢文帝的孫子、漢武帝異母兄的兒子,公元前121年企圖謀反未成自殺。

        獵驕靡是烏孫昆彌難兜靡之子,史載其出生後不久烏孫即被同在河西走廊的月氏襲破,難兜靡被殺。獵驕靡被遺臣攜往匈奴,傳說其曾被狼與烏鴉所救,因此得以被冒頓單於收養。王子長大後,匈奴單於將烏孫民眾交給他統領,在匈奴的幫助下,獵驕靡帶領烏孫民眾向西擊走了伊犁河流域的大月氏人,烏孫在獵驕靡的統率下,成為西漢時期遊牧在天山以北地區的最大行國。匈奴對獵驕靡有撫育之恩,烏孫的朝野上下對匈奴也是畏威懷德。獵驕靡的童年經曆使他懂得夾縫中求生存,首鼠兩端也是迫不得已。果然如獵驕靡所預料,漢武帝的利刃在細君公主出嫁的第二年就插向了路途更為遙遠的大宛國。可見一個國家領導人對形勢的預判是多麽的重要,直接關係到國家的興衰存亡。

        匈奴得知烏孫與西漢結盟以後,亦遣派單於女兒與獵驕靡成婚,獵驕靡立她為左夫人,以劉細君為右夫人。遊牧民族都是以左為尊,漢朝的公主就是二房。還是匈奴人實在,要派就派親女兒,不玩什麽虛頭八腦的花樣經。獵驕靡年老色衰,去世前就把細君公主讓渡給了他的孫子,後來的烏孫王軍須靡。細君公主和軍須靡生一女,名叫少夫。公元前101年(太初四年),細君抑鬱而終。細君公主著有《悲愁歌》: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托異國烏孫王。

穹廬為室兮為牆,以肉為食兮為漿。

居常土思兮心內傷,願為黃鵠故鄉

        細君死後,公元前101年,漢又以楚王劉戊的孫女解憂公主(公元前120年-前49年)嫁給烏孫王軍須靡,接細君的班。沒幾年,軍須靡死。解憂二嫁給了軍須靡的堂兄弟、繼任的烏孫王翁歸靡,從此開始了她風生水起、燦爛輝煌的人生。

        常惠是護送解憂去烏孫的將軍,一年後他以副使的身份隨蘇武出使匈奴,和蘇武一起被羈押在北海19年,漢昭帝時回國。昭帝和宣帝時期常惠多次出使西域,多次出任聯合國軍司令,糾集一幫仆從國軍隊東征西討,偶爾還違背君命先斬後奏,為西漢帝國立下赫赫戰功,受封為長羅侯。常惠的功績並不比蘇武少,但遠沒有蘇武有名氣。一個事實是司馬遷年輕時和蘇武、李陵同為漢武帝的中郎,關係莫逆。司馬遷為李陵辯護,為李廣頌功多少有私人因素。

        楚王劉戊是漢高祖劉邦同父異母的四弟劉交的孫子,在“七王之亂”時勾結吳王劉濞起兵造反,兵敗自殺。細君和解憂都是罪臣的後裔,武帝廢物利用,讓她們戴罪立功。從族譜上看,細君和解憂分別是武帝的孫子輩和兒子輩。

        在西漢時代許多皇帝的女兒在史書上都沒有名字,比如漢武帝的胞姐 -- 長公主,漢武帝的女兒 — 衛長公主。細君、解憂都是授予她們的封號,原名反而無案可查。封號看來不能亂起,細君過於纖弱,故享年太短,在布局階段就黯然隕落,雖然小卒過了河,在匈奴的陣營裏打進了一個鍥子,但僅發揮了鋪墊的作用,離期待值有些許差距。解憂光是封號就要豪放大氣得多,解漢家之憂,解武帝之憂。這顆前赴後繼的鍥子膨脹到使烏孫和匈奴翻臉,常年以兵戎相見。

        翁歸靡和解憂既是相得益彰又是相互利用,他們在成就對方的同時成就了自己。翁歸靡借助漢朝的勢力消滅異己,重新統一了烏孫。在獵驕靡晚年烏孫處於事實上分裂的狀態,分別由其本人、其子大祿、其孫軍須靡統領。解憂給了翁歸靡抵抗匈奴的勇氣,在西漢王朝的扶持下翁歸靡瓦解了匈奴一次次的軍事侵擾,使烏孫王國進入曆史上空前昌盛的一個階段。曆史上烏孫的昆彌中翁歸靡最為親漢。

        公元前72年,匈奴聯合車師入侵烏孫,翁歸靡和解憂聯名向漢王朝求救。此時已是宣帝時代,宣帝當即派解憂的老相好、時年50的常惠為使,協調軍事行動。第二年(本始二年,前71年),漢朝出動十五萬騎兵(有漢一朝的最大規模),由五位將軍率領,分五路出擊,進攻匈奴。匈奴向西逃遁,翁歸靡和常惠率五萬烏孫騎兵迎頭痛擊,斬殺、俘虜三萬九千多人,繳獲馬、牛、驢、騾、駱駝五萬多,羊六十多萬,共計七十多萬。失敗後的匈奴對漢王朝和烏孫都不再構成威脅。

        前60年(西漢宣帝神爵二年),翁歸靡死,軍須靡之子,擁有匈奴血統的泥靡繼位(《漢書》中稱狂王)。軍須靡臨終時泥靡年齡太小,難以服眾,遺詔傳王位給堂弟翁歸靡,但條件是翁歸靡死後由泥靡繼承。前72年烏孫遭受匈奴攻伐,為了救燃眉之急,情急之下向漢王朝許若立解憂的長子、漢的外孫元貴靡為太子。翁歸靡為了鞏固元貴靡的地位,為其請求漢家公主為婚,宣帝於是選派了解憂的侄女、元貴靡的表妹,授於“相夫公主”封號,仍由常惠率軍護送。當劉相夫和常惠行至敦煌時,傳來泥靡繼位的消息,他們也就沒有繼續西行,失去政治意義的聯姻隨之化為烏有。

        外孫元貴靡當了12年的太子,卻無法繼承王位,西漢朝廷自然不滿,但又不完全在理,隻好聽之任之。因為西漢不再需要聯合烏孫共同對抗匈奴,與烏孫的蜜月和聯盟由此中止。

        解憂公主仍依收繼婚習俗第三次下嫁,改嫁給第一任丈夫軍須靡的兒子狂王泥靡,並生下一個叫鴟靡的兒子。算來解憂的年齡已有60,也不知史書是否哪裏有誤。烏孫的國王被稱作“昆彌”,就像匈奴的國王被稱作“單於”一樣。烏孫國王的名字都是以“靡”結尾,國王的兒子中總有一個的名字是以“靡”字結尾,是否這個兒子就是王位的預定繼承人呢?

        某年(史書沒有明確記載),解憂和漢朝使者衛司馬魏和意、副侯任昌,定計在酒宴上謀殺親夫泥靡。泥靡被砍傷、逃走,隨即命其子細沈瘦圍攻公主所在的國都赤穀城,要取解憂、魏和意、任昌三人性命,西域都護鄭吉解救了公主。赤穀城的故址在今吉爾吉斯斯坦伊塞克湖州伊什提克(Yshtyk),位於天山山脈的河穀中,坐標(41.604453,78.280184),距離天朝今日的邊界隻有25公裏。

        漢朝因魏和意、任昌擅自行動並且失敗,問罪按律處死。如果擅自行動並且成功,那麽就是封侯,常惠和陳湯都是後麵的例子。陳湯更為惡劣,不僅人品極差,而且以副手的身份挾持頂頭上司,矯詔發兵。但他成功了,拜將封侯。陳湯一生隻打了一仗,揚名立萬,為後世所推崇。推崇的不是他的人品,而是他的名言“敢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公元前53年,烏孫昆彌泥靡被同母異父弟、翁歸靡的兒子烏就屠刺殺身亡。不知其中是否有西漢的黑手,但西漢和解憂公主是明顯的受益方。漢宣帝以平叛為借口,派遣破羌將軍辛武賢討伐烏孫。馮嫽的丈夫右大將與烏就屠關係很好,所以西域都護鄭吉就派馮嫽調停勸降烏就屠。烏就屠接受調停,烏孫國按四六開一分為二,成了大小烏孫,元貴靡和烏就屠分別為大小烏孫的昆彌。兩個烏孫王分別含有西漢和匈奴的血統,又都是翁歸靡的後代,都要接受漢王朝的冊封,他們一並成了西漢的附庸。

        馮嫽是解憂公主陪嫁侍女,嫁給烏孫的右大將,具有語言天賦,可以說多種語言而不用翻譯,被烏孫百姓所信任,認為是自己人,尊稱為“馮夫人”,她的老公反被淹沒在她的盛名之下。解憂公主以年近70的高齡歸國後,馮嫽仍多次持節奔波在西域諸國,最後隻有她的出境記錄,而無入境記錄,也不知所終。馮嫽有膽有識,具有非凡才幹和遠見,她既有政治才能,又善於外交,所以在西域各國享有很高的聲譽。她以一個女子身份屢次作為皇帝的正式使節,到異邦從事外交活動,在加強漢朝同西域諸國之間的友好關係方麵,作出很大貢獻。縱觀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史,也是絕無僅有。

圖十四      烏孫的王係和血係

        解憂公主和翁歸靡育有三子二女。長子元貴靡,曾被翁歸靡立為王儲,後為大烏孫國的昆彌。次子萬年,曾任莎車國國王。長女弟史,嫁龜茲王絳賓為王後,後被漢宣帝封為公主。三子大樂,烏孫國大將。次女素光,嫁烏孫翮侯。另外解憂有養女少夫(細君公主之女),和幼子鴟靡。

        公元前51年,(西漢宣帝甘露二年),長子元貴靡、幼子鴟靡皆病死,解憂公主上書漢宣帝,表示“年老土思,願得為骸骨,葬漢地”,當時她已是古稀之年。宣帝深表同情,派常惠將她迎回長安,一同返回的還有孫子和孫女三人, 宣帝親自出長安城門迎接,以示敬意。 根據敦煌懸泉置遺址出土的相關漢代簡牘,解憂公主由常惠護送,甘露三年(前51年)十月由陽關入塞。常惠對解憂公主而言,絕對是有始有終。

        解憂公主是對漢朝貢獻最大的和親公主,也是中國曆史上貢獻最大的和親公主,沒有之一。她曆經西漢王朝四個皇帝(漢武帝、漢昭帝、漢廢帝、漢宣帝),由太爺爺武帝派出再由重孫宣帝接回,亦是一個圓滿的輪回。解憂在烏孫生活了50年,促進了民族文化的交流,穩固了大漢邊疆的安全,促進大漢統一西域,為大漢和烏孫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圖十五      三國時期的西域和烏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0)
評論
唐山故鄉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aladirk' 的評論 : 同意你的觀點,應聽取雙方意見。由於立場不同,即使對於同一事件也會有不同的解讀。匈奴作為一個民族是消亡了,但匈奴是最早融入漢民族的草原民族,漢族人,包括你我,可能都有匈奴的血脈。
唐山故鄉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全球戰略' 的評論 : 同意你的觀點,每篇文章不能太長,否則沒有心思去看。雪蓮的文章有很強的真實性,讀來令人感同身受、切膚之痛,也認識到很多東西。
baladirk 回複 悄悄話 你說的對。匈奴人後代是誰無法說清。不過有關西域的文獻應該是有的。維吾爾人有文字記載。附近的幾個斯坦國家也應該有記載。不過咱們看不懂也得不到。有些東西出國後才知道。在美國一個大學的東亞圖書館看過一套劍橋中國史,了解到許多原來在國內不曾了解的東西。有關韓戰的曆史,美國公開了大部分檔案,俄羅斯也公開了一些檔案,大陸還沒有公開,比如毛澤東與斯大林的電報往來等等。曆史這個東西要得到一個全麵完整的真相很難。
全球戰略 回複 悄悄話 唐山兄:謝討論!很高興愚作能起拋磚引玉的作用。雪蓮是新疆人,作品我也很欣賞。她第一篇將新疆幾千年曆史洋洋灑灑寫了一長長長篇,我在點讚之餘在文體上建議她將這恢弘的北亞史分幾段,每段減少篇幅,突出主線來寫,很高興她接受了。你的篇幅正好,曆史階段性分段(periodization)也有道理,我會期待下篇,繼續拜讀!
唐山故鄉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aladirk' 的評論 : 多謝。部分同意你的觀點。法官聽控辯是聽了甲方再聽乙方,但這裏乙方缺失。匈奴和西域諸國根本沒有文字,所以哪裏有什麽對方所說。這也是為社麽匈奴脫離了漢民族的視野後,其去向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即使西方寫匈奴的曆史也是取自漢文典籍。
唐山故鄉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南方古猿' 的評論 : 多謝。
baladirk 回複 悄悄話 寫得有意思。不過真實性誰也不知道。不怪作者。這些內容大都是從中文曆史中得來的。應該設法讀一讀西域語言所寫。 正如朝鮮戰爭不能隻讀中文文獻,也要看看對方所說。 History was written by the victors.
南方古猿 回複 悄悄話 好文章。讚
唐山故鄉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全球戰略' 的評論 : 多謝。一直想搞清新疆的曆史問題,閱讀過很多資料,受到你的匈奴和突厥文章的觸動,也受到雪蓮新疆文章的觸動,就動筆寫了開頭。計劃是四塊,1.兩漢和匈奴;2.隋唐和突厥、吐蕃;3.滿清和準格爾;4.天朝和維吾爾。初衷是想用簡練的文字梳理清曆史發展的脈絡,尤其是民族間的爭紛。現在感到難度不小,工程量還很大。但願能和網友們互動,共同學習、進步。
全球戰略 回複 悄悄話 行文清晰,曆史迷霧變得清晰起來,點讚!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