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吉尼亞(Virginia)如今是美國的一個州,其詞根的意思為“處女”(Virgin),如果意譯的話就是處女之地。以這個詞命名的地名還有加勒比海上的維京群島(Virgin Islands)。
1606年4月10日在英國國王詹姆斯一世(James I)的特許下,維吉尼亞公司(Virginia Company)和皇室簽訂第一憲章(First Charter of Virginia),公司在倫敦的威斯敏斯特成立,其全稱為“倫敦城維吉尼亞第一殖民地冒險家與殖民者公司”。公司的宗旨是通過貿易和殖民獲取經濟上的利益,就像英國的東印度公司那樣。公司的名稱是表達對英國女皇伊莉莎白一世(Elizabeth I,1533-1603年)的尊敬。因為女皇終生未婚,故她被稱為“童貞女王(Virgin Queen)”或者“榮光女王(Gloriana)”。童貞公司的業務範圍為阿巴拉契亞山脈以東的北美洲廣袤大地,直抵大西洋海岸;北起北緯45°(今天的緬因州),南至北緯34°(今天的北卡羅琳娜州)。維吉尼亞公司是大英帝國有組織、有計劃、有政府行為的殖民美洲的開始。維吉尼亞(Virginia)是名副其實的處女(Virgin)之地,也是美利堅的發端、白頭鷹的鷹興之地。
1607年4月,維吉尼亞公司派遣3條帆船搭載108名由貴族、平民、水手組成的殖民團隊橫穿大西洋。4月26號在美洲大陸 Chesapeake Bay的一個河口登陸。朔流而上40英裏,5月4號他們選擇了一個島嶼安營紮寨,這就是英國人在美洲的第一個成功的永久定居的殖民點,以當時的英國國王詹姆斯一世命名, Jamestown。而河流也被命名為James River。
1609年,英國皇室和維吉尼亞公司的執行層簽訂了第二份憲章或者特許狀(Charter),公司在美洲的殖民地被賦予更大的自治權。任何法人代表可以獲得小於100X100 英裏的土地,在這塊土地上可以有自治政府,這種新型殖民地被稱作 Charter Colony (特許殖民地)。 而在此之前所有的殖民土地都為皇家所有,皇室委派官員(總督, Governor)。憲章的重點在於:“Sea to Sea”,意味著公司可以向西擴張直到太平洋海岸。另外,公司被明確劃分為普利茅斯公司(Plymouth Company of London, 北緯45°至北緯38°)和倫敦的維吉尼亞公司(Virginia Company of London,北緯41°至北緯34°)。皇室先和南部的維吉尼亞公司簽訂條約,幾個月後又和北部的普利茅斯公司(數年後被稱作新英格蘭)簽約,結果就產生了地域的重疊。
其實,當年(1609-1674年)在北美還有荷蘭人的殖民地 (Dutch colonization of the Americas),包括 New Netherland (今天的紐約)。北歐人的殖民地正好橫亙在英國人的殖民地中間,這也是維吉尼亞公司不得不分為兩個來管理的重要原因。荷蘭人的貿易公司為Dutch West India Company。
圖一左:在1606年的First Charter 中,維吉尼亞公司範圍在阿巴拉契亞山脈以東直至大西洋海岸,南北方向被粗略劃分,南部(N34°-N41°)和北部(N38°-N45°),在N38°至N41°的中間部分重疊。但他們都被統稱為維吉尼亞公司,或者維吉尼亞殖民地。
圖一右:1609年的 Second Charter 中,維吉尼亞公司正式南北分治,分為維吉尼亞和普利茅斯兩個公司。憲章的重點在於:“Sea to Sea”,意味著這兩家公司都可以向西擴張直到太平洋海岸。圖中縮寫字母分別代表: SA :Saint Augustine (Span), J: Jamestown (England), Pl: Plymouth (England), Po:Popham Colony (England), R: Port Royal (France), Q: Quebec (France). 皇室先和南部的維吉尼亞公司簽訂條約,幾個月後又和北部的普利茅斯公司(1620年後被稱作新英格蘭)簽約,結果就產生了地域的重疊。
1612年英國皇室和維吉尼亞公司簽訂第三憲章,將大西洋中的百慕大群島劃歸公司範圍。
1622年,爆發印第安人和歐洲殖民者的戰爭,印第安人的波瓦坦聯盟(Powhatan Confederacy)殺死了四分之一以上的白人殖民者。
1624年,英國皇室試圖限製殖民地的自治權力,收回特許殖民地,讓它們從新回到皇家殖民地(Crown Colony)的地位. 第四憲章無法達成。1624年5月24日,維吉尼亞公司解體,從始至終一共存在了18年。後世認為多種原因導致維吉尼亞公司失敗,包括領導不力,財務管理不善,以及殖民者死亡率過高。
和維吉尼亞公司同時代的五月花號在美國曆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1620年9月16日五月花號貨船載著102名乘客和30名船員從英國的普利茅斯港出發,在海上漂流66天後抵達今天的馬薩諸塞州的科德角(Cape Cod)頂端的普羅溫斯敦(Provincetown)登陸,然後航行到Kingston Bay 建立了定居點,並以他們的出發港命名 ---- 普利茅斯(Plymouth)。船上的清教徒簽訂了著名的《五月花號公約》。
Jamestown 和 Plymouth 是英國人移民美洲的最早的、最為有名的兩個定居點,但這兩撥人飄洋過海的理念完全不同。前者是為了追求經濟上的利益、發財致富,而後者是想建立公平公正、獨立自主的理想社會。這兩種思想的融合發展成了美國文化的基石和底色。
維吉尼亞公司解體後,北部的 Plymouth Company擴張、發展為 Pennsylvania, New Jersey, New York, and New England 四個皇家殖民地(Crown Colony, 或者Royal Colony)。前三個殖民地演化成了今天的三個州,而新英格蘭殖民地陸續分化,形成今天美國東北部的六個州(Connecticut, Maine, Massachusetts, New Hampshire, Rhode Island, and Vermont.)。新英格蘭的總麵積為18.6 萬平方公裏,總人口1500萬。
南部的 Virginia Company 直接轉化為維吉尼亞皇家殖民地(Crown Colony)。而百慕大群島以子公司的地位上升成獨立公司繼續存在,直至 1684年。
圖二,龐大的維吉尼亞皇家殖民地,其法理依據為1609年第二憲章劃分的維吉尼亞公司的地域。和早期的殖民據點, Jamestown (1607) and Plymouth (1620). 18世紀時開挖的 James River and Kanawha Canal 也標注在圖上。運河翻過阿帕拉契山脈,溝通 James River and Ohio River,將大西洋和墨西哥灣通過運河聯係到一起。
1632年英王查理一世(Charles I)將維吉尼亞殖民地東北部的2000萬英畝(32133 平方公裏)土地授予(Grant)巴爾的摩男爵,成立馬裏蘭殖民地(Maryland Colony)。地名來源於查理一世的王後,也有說來源於聖母瑪麗亞。
1663年英格蘭王國(Kingdom of England)的國王查理二世(Charles II)建立卡羅琳娜省(Province of Carolina),北緯36°33’為其北部邊界,這樣維吉尼亞殖民地在南部被切掉一大塊(原來劃在 北緯34°)。卡羅琳娜省的地域包括今天的 Alabama, Florida, Georgia, Mississippi, North Carolina, South Carolina, and Tennessee 的全部或者大部。
早在1629年,查理一世(Charles I)就將北緯31°至北緯36°間的土地以他自己拉丁化的名字卡洛斯(Carolus)命名,Charles – Carolus – Carolana , 卡羅拉那,小名?乳名? 卡羅琳娜省的省會以查理一世的英文命名 Charlestown 。卡羅琳娜省存在了49年,直到 1712年分裂為南北兩個省。1720年左右這兩個省又改稱或者改製為皇家殖民地(Royal Colony), 兩個殖民地的地名分別是North and South Carolinas。
從1619年至1775年,維吉尼亞殖民地的立法機構是議會,議會和英皇的總督共同治理殖民地。1775年,在《獨立宣言》正式通過之前,維吉尼亞率先宣布脫離英國獨立,成立維吉尼亞聯邦(Commonwealth of Virginia)。然後加入美利堅合眾國,成為最初的13個州之一。
維吉尼亞聯邦聲索的土地十分巨大,其法理依據是1609年的第二憲章。包括維吉尼亞、西維吉尼亞、肯塔基、印第安納、伊利諾伊、威斯康辛、密西根六個州的全部,以及部分賓西法尼亞、俄亥俄、明尼蘇達的土地。但普遍承認在美國獨立時,維吉尼亞的土地涵蓋肯塔基、西維吉尼亞和維吉尼亞的全部。
圖三,美國獨立(1776年)後,各個州紛紛向西聲索土地,直到密西西比河邊。維吉尼亞聯邦聲索的依據是1609年的第二憲章(Second Charter), 紫紅色線的地域。美國獨立時維吉尼亞聯邦實際擁有的土地為上圖中淡黃色的區域,包括今天的維吉尼亞、西維吉尼亞、肯塔基三個州的全部。
圖四, 這張圖在當時受到廣泛的承認,維吉尼亞州包含今天的肯塔基、西維吉尼亞和維吉尼亞的全部。The original 13 colonies of North America in 1776, at the United States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1792年,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的三個縣從維吉尼亞獨立出去,成立肯塔基州,並加入聯邦,成為美國的第15個州。肯塔基州麵積 10.5萬平方公裏,2022年人口450萬。
1861年4月美國內戰(Civil War)爆發,維吉尼亞西北部的位於阿巴拉契亞山區的6個郡在奴隸製的問題上和其他郡不一致,當地超過50%的居民主張從維吉尼亞分離出去。北方的林肯政府迅速同意。1863年6月,西維吉尼亞以州的形式加入聯邦,成為美國的第35個州。肢解維吉尼亞州可以算作聯邦政府對她的懲罰。自從美國獨立後(1776年),三個州是從原來的母體分離出來。從維吉尼亞分離出了肯塔基和西維吉尼亞。從馬薩諸塞州分離出緬因州。
隨著殖民地的人口的快速增長和人口比重向西遷徙,維吉尼亞政治中心沿著 James River 向西遷移。從最早的Jamestown (1607至1699年,殖民地時代),到 Williamsburg (1699-1780年,殖民地時代到獨立戰爭期間),再到 Richmond (1780-今,美國獨立之後)。
Richmond(裏士滿)居民點始建於1737年,名稱來源於殖民者的故鄉,英國約克郡的同名市鎮。最早的行政機構Incorporated as a Town,建於1742年。1775年美國的獨立戰爭(1775-1783年)打響, Patrick Henry 在聖約翰教堂說出名言:“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 此公在美國獨立後兩次出任維吉尼亞州的州長。1781年保皇黨的軍隊襲擊Richmond ,占據並放火焚燒城市,當時的州長 Thomas Jefferson 逃跑。Thomas Jefferson 是獨立宣言的主要起草者,也是美國的第三任總統(1801年至1809年)。
在殖民地時期就有開挖運河穿越阿巴拉契亞山脈,溝通James River 和 Ohio River 的構想,James River and Kanawha Canal。在交通落後的時代,運河有著重要的戰略價值,這條運河不僅溝通兩大水係,而且在於溝通大西洋和墨西哥灣的貨流運輸。美國獨立後,在華盛頓總統的鼓勵下,1785年運河公司(James River Company)成立,工程啟動。由於工程龐大,所需資金高昂,工程幾次停擺。直至1851年工程完成一半,之後鐵路興起,加上內戰爆發,運河工程徹底停工。維吉尼亞和 Richmond (裏士滿)失去了一個經濟發展的重要契機。
運河的渠首位於裏士滿,雖然今天運河廢棄,但裏士滿仍然富含運河文化和景點。
1861年,美國內戰爆發,維吉尼亞是南方邦聯(Confederate States of America)最北部的州,其首府Richmond 成為了邦聯11個州的首都。因此維吉尼亞和Richmond 成了戰事最為頻繁和慘烈的地區。1865年,北方軍隊占領 Richmond,城市遭到焚毀。Richmond 是美國本土上唯一曆經兩次戰爭並被焚毀兩次的重要城市。
在美國國家形成的早期,Virginia 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許多政治家來源於該州。迄今為止共有8為美國總統來自 Virginia,包括著名的華盛頓、傑弗遜、麥迪森、門羅(分別為第一、第二、第三、和第五任總統),他們直接導向了美國的政治形態和生態。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之後再也沒有一位總統來源於 Virginia,這也間接反映該州的政治地位下降。
Virginia 位於北緯 36° 32′ 至39° 28′ , 西經75° 15′ 至83° 41′ 。緯度和中國山東的北部、河北的南部相當。麵積11萬平方公裏,人口811萬(2024年)。
Virginia 的正式稱謂為 Commonwealth of Virginia , Commonwealth 的字麵意思為共同富裕,共榮,在資料中往往翻譯成聯邦。感覺不到Commomwealth和 State 有什麽不同。美國共有四個州是 Commomwealth,他們是Kentucky,Massachusetts, Pennsyvania, and Virgi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