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西域/新疆-前世/今生 (一)匈奴的興起和秦、漢初年

(2022-09-28 08:30:20) 下一個

(一)匈奴的興起和秦、漢初年

”引弓之民盡為一家“

        今日之新疆,古時的西域。西域的開拓始於西漢的武帝(公元前141年-前87年在位),和他那個時代的博望侯張騫以及一眾武將文臣。其始末緣由要追朔到中國北方的匈奴對中原農耕民族的掠奪、和漢王朝對匈奴的反掠奪的戰爭中去。

        匈奴是中國北方的遊牧民族,遊牧與農耕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產和生存方式,存在習俗上的差異和認知上的隔閡。

(1)農耕民族的生產效率要高於遊牧民族,“春播一鬥種,秋收一石糧”。如果農耕的生產力是十,遊牧的有四、五就不錯了。先進的生產力必然導致先進的生產關係,世界上古文明都是產生在中低緯度的農耕區,從未聽說遊牧區產生古文明。

(2)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天災、冰霜和瘟疫對畜牧業的殺傷極大。農耕需要定居,定居比遷徙更容易積累財富,故有成語“滾石不長苔”。另外農業對天災的抵禦能力要強過畜牧業,這樣就導致農耕比遊牧相對富裕。

(3)遊牧民族為了獲得糧食、鹽、茶等維持生命的必需品,隻有兩種方式 ---- 貿易和搶劫掠奪,而後者是更為直接和更為有效的方式。

        戰國時期三個北方的諸侯國秦、趙、燕直麵遊牧民族的劫掠,他們的應對方式是以築長城防守為主,重拳出擊為輔。秦驅走犬戎,吞並義渠。公元前244年趙國李牧出擊匈奴,斬敵十萬,拓地千裏,占據河套平原,築長城至高闕。公元前283年燕國秦開,出擊東胡,拓地兩千裏,占據遼東,築長城越過鴨綠江,直接與箕子朝鮮接壤。秦開是戰國時期開疆拓土的四大戰將之一,你可能沒有聽說過他的英名,但一定知道他的孫子 ---- 秦舞陽,他和荊軻一起去刺殺秦王,結果在關鍵時刻掉了鏈子。

        下麵是一張戰國後期時的七雄政區圖,也反映秦、趙、燕所麵對的遊牧民族政權,他們所設置的“郡”是諸侯國東征西討開疆拓土而來,是各個獨立王國的直轄土地。在戰國後期,中原的社會形態由封建製開始向中央集權的郡縣製和帝國製演變轉化。

圖一  戰國後期時的七雄政區圖。請注意“郡”的行政單位,所有的“郡”都不是周王朝的土地,而是諸侯國東征西討開疆拓土而來,直屬於諸侯國國王。

          匈奴有語言無文字,最早的文字記載出現在公元前318年的《山海經·海內南經》,最權威的記載是太史公的《史記-匈奴列傳》(成書於公元前90年)。根據司馬遷的說法,公元前1559年商湯滅夏,夏桀的一個兒子淳維領著夏朝的遺老遺少向北遷徙,融合了山戎、獫狁、葷粥諸部落,在今天的鄂爾多斯和河套平原遊牧,形成匈奴的祖先。近代的曆史學家認為匈奴的血緣係統更為廣泛,不可以用單一或者幾個甚至幾十個種族來描述,匈奴是遊牧民族的部落集團或者聯盟,而非同種族群,故有“諸引弓之民並為一家”。聯盟的首領被稱之為單於,太史公記載到的第一個單於是頭曼,在這之前的單於世係已不可考。頭曼單於初步統一了塞北的各個遊牧部族,將他們納入了麾下,匈奴開始興起。在秦滅趙滅燕的戰爭期間(公元前226-前222年),頭曼單於果斷出兵占領了河套平原。

        秦始皇橫掃六合統一中國後,公元前215年,命蒙恬率領30萬秦軍北擊匈奴,收河套,屯兵上郡(今陝西省榆林市東南)。“卻匈奴七百餘裏,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過秦論》)。蒙恬從榆中(今屬甘肅)沿黃河至陰山構築城塞,連接秦、趙、燕5000餘裏舊長城,據陽山(陰山之北)逶迤而北,並修築北起九原、南至雲陽的秦直道,構成了北方漫長的防禦線。秦王朝在陰山山脈的南麓沿著黃河的幾字型大灣由西向東設置了朔方、五原、雲中三個郡,屯田駐守。蒙恬守北方十餘年,匈奴懾其威猛,不敢再犯。下圖是朔方、五原、雲中三郡的地理位置示意圖。

圖二  河套平原以及朔方、五原兩郡的地理位置,而雲中郡在五原之東。匈奴和中原政權在此反複爭奪。

          公元前210年,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病死於沙丘行宮。沙丘行宮毗鄰商紂王的“酒池肉林”之地 ---- 鹿台,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紂,商紂王兵敗後就逃至鹿台並自焚於此。胡服騎射的趙武靈王趙雍(約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95年),被他的兒子困在沙丘行宮,活活餓死。三位雄主在此隕落,以後帝王再也不敢踏足此地。如此邪門的地方,成了一塊後世英雄的禁忌之地,風水大師說這是“困龍之地”。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各地造反風起雲湧,六國的舊貴族紛紛複國,中原大亂。公元前207年,趙高殺死他的女婿秦二世胡亥,立秦三世子嬰。同年十月劉邦由武關入關中攻占鹹陽,子嬰投降,秦亡。

          之後便是楚漢相爭,楚霸王項羽兵敗垓下,烏江自刎,劉邦於公元前202年稱帝,建立漢朝。在此期間匈奴再次占據了秦時的河套平原,朔方等三郡。從李牧伐匈奴到秦漢之交的40年裏河套平原反複易手了五次,可見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在秦始皇死後的第二年,公元前209年,冒頓鳴鏑弑父,又誅殺後母及異母弟,盡殺異己之大臣,自立為匈奴單於。冒頓單於繼位後,開始對外擴張。在大敗東胡王之後,隨即並吞了樓煩、白羊河南王(匈奴別部,居河套以南),並再次占領了蒙恬所奪的河套地區。並對漢之燕、代等地進行侵掠。向西南進擊河西走廊的月氏。

        2000多年前,在天山南北分布著眾多小國和部落,天山之北是遊牧民族的部落,隨水草而遷徙,被稱作行國。天山之南是農耕民族定居而分散的小國,這是由一係列內流河的分散的綠洲所決定,被稱作居國。匈奴最早經營西域,是西域天山南北和青海羌人的霸主,他們的鐵蹄使眾小國俯首帖耳。在那個年代西漢的朝野上下還不知西域為何物。

        冒頓單於是匈奴曆史上空前絕後的梟雄,除了在軍事上的不敗之外,還進行了一係列的政治改革,分封左右賢王和左右穀蠡王。基本按秦漢的方式建立組織構架,匈奴社會由奴隸製開始向封建製轉化。

圖三  西漢初期的匈奴-西漢形勢圖。

 

        公元前200年,漢高祖劉邦著手消滅異姓王,兵鋒指向韓王信,後者引匈奴為援。

        是年,漢高祖率32萬大軍禦駕親征,先擊敗韓王信,接著又在晉陽(今太原)大敗匈奴左賢王的軍隊。高祖親率一萬騎兵乘勝追擊,欲一展先秦雄風。不料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東北)被30多萬匈奴騎兵合圍七天七夜(一說十四個晝夜),冒頓單於的策略是圍而不攻, 用最小的代價困死漢軍。可憐漢軍內無糧草外無援兵,眼看將要全軍覆滅。最終采取陳平的美人計外加離間計, 用金銀珠寶賄絡匈奴冒頓單於最喜歡的妃子閼氏,由其說服冒頓網開一麵,漢軍趁著漫天大霧僥幸狼狽脫逃。

        之前,中原和匈奴的大規模軍事對決從未有過敗績。冒頓單於無懼中原大軍,把高祖皇帝按在地上慘烈地摩擦了一番。形勢比人強,漢高祖隻好采納婁敬的“和親”建議,選派公主出嫁匈奴,開邊關交易,供奉茶米、金玉、絲帛。在和親政策下,西漢和匈奴名義上算是兄弟之邦,實則屈辱之至,隻是《史記》、《漢書》等史料不好意思直書罷了。

        公元前198年,劉邦物色了一位美豔無比的民間女子,偽稱是嫡長公主,隆重地送到匈奴王國,做了單於的二任妻子(閼氏)。即使如此匈奴仍然侵襲騷擾掠奪不已,成為漢朝一大邊患。 對漢帝國而言匈奴就是壓在頭頂上的巨大夢魘。

        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駕崩,太子劉盈即位是為漢惠帝,朝堂大權為太後呂雉獨掌。

        三年後冒頓單於的妻子(閼氏)過世,也不知是不是那個偽嫡長公主。冒頓飛鴻傳書致呂雉求婚,其大意是:“我是一個寂寞的君王,生在北方荒涼的草澤地帶。現在你的丈夫已過世,我的妻子也死,既然都已喪偶,你不如嫁給我,兩家並一家,兩國並一國,互相交換,芳心如何?” 呂後閱後認為是侮辱,大怒,立即召集禦前會議,準備處決匈奴使節,然後大軍出擊。群臣當下阿諛奉承,大拍馬屁,以樊噲為最,表示自己願率領十萬大軍,橫掃匈奴全境。中郎將季布站出來反對,因為匈奴強盛,而西漢弱,開戰後的勝算很少,一旦戰敗就是亡國。呂後采納,修書一封,內容極其謙卑恭順,表示已年老色衰,牙齒都七零八落,若嫁到貴國,豈不是令單於受到玷汙?請求施恩。並呈獻自己乘坐的安車兩輛,八匹駿馬為答禮。

        遊牧民族的風俗與漢地很不相同,他們是父亡子繼,兄死弟及,繼承的不止是財產和地位,還要包括妻子和子女和責任。漢朝和親烏孫的解憂公主先嫁兄、再嫁弟、又嫁子,一生三嫁,曆經四朝。再有細君公主和自請出塞的王昭君都麵臨過這種狀態。在漢族看是有傷風化,而遊牧民族看則是弟弟承擔兄長的責任,兒子承擔父親的責任。

        其實太後下嫁是前有古人後有來者,滿清的孝莊皇太後下嫁攝政王多爾袞,史料很多,毋庸贅言。戰國時期秦國的宣太後羋八子(羋月,?―公元前265年, 是秦始皇祖父的祖母),為了消除北部和西部的外患,以美色勾引義渠國王,還私通生下兩個兒子。公元前272年,宣太後誘殺義渠王於甘泉宮,接著發兵攻滅義渠,十餘萬平方公裏的領土並入,化作秦國的隴西北地上郡三郡。義渠國的羌戎民族,逐漸中原化,融入華夏。此後秦國一心東向,再無後顧之憂,宣太後對秦國的功勞不遜於張儀司馬錯攻取巴蜀

        冒頓單於的建議是一個挺不錯的選項,利國利民,利於民族融合。公主可以和親,太後為何不可?化金戈鐵馬、鐵馬冰河為絲綢茶米、牛羊馬匹,進而還可能免除之後幾百年匈奴-東西兩漢間的相互殘殺。隻是曆史不可假設。中國魏晉之後的曆史就是一個被異民族侵略、被屠殺,領土被膨脹,而侵略進來的異民族又被中華文化所同化,自認為是中國人的曆史。這種曆史周而複始,悲耶?幸耶?侵略、反侵略,屠殺、以屠殺反屠殺,融合,同化,周期性的多次上演。

        公元前141年16歲的劉徹登基,成了西漢王朝的第7任皇帝,是為武帝。經過之將近40年的文景之治,奉行輕徭薄賦、休養生息的政策,西漢已是物阜民豐。但疆域比秦時大為縮小,秦時的36個郡至少丟失了12個。南方趙佗在嶺南割據稱王拿走9個郡,建立南越國(公元前204年—公元前111年)。北方匈奴占據了朔方、五原、雲中三個郡,成了他們的冬季牧場和侵擾搶掠漢朝居民的根據地。西漢王朝在北方遊牧民族的欺淩下,忍辱負重、韜光養晦熬過了60來年的憋屈生涯。

        一個全新的時代將開啟。

表一  匈奴單於世係和承傳

序號

單於號

在位時間

在位年數

1

頭曼單於

頭曼

? - 前209年

 

 

2

冒頓單於

冒頓

前209年 - 前174年

36年

頭曼子

3

老上單於

稽粥

前174年 - 前161年

14年

冒頓子

4

軍臣單於

 

前161年 - 前126年

36年

老上子

5

伊稚斜單於

伊稚斜

前126年 - 前114年

13年

軍臣弟,左穀蠡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唐山故鄉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全球戰略' 的評論 : 哈哈,戰略兄的大作多次閱讀,還收藏不少。正在寫關於和親公主的部分,從漢高祖到漢武帝一共和親了9個,最後一個還是漢武帝的姐姐,史書上居然都沒有名字。“白登之圍”的條款也無從查起,屈辱的東西必定不少,幸虧匈奴沒有文字。
1840年天朝敗給英國,有文明碰撞的成分,但我們已經全麵落後了,不僅在工業技術上在文明程度上也是。即使複盤也無勝算。我們需要正視曆史,以史為鏡。
遊牧民族全是騎兵,每人往往備馬兩匹,兵貴神速,是步兵的天然克星,步兵對騎兵是防不勝防,所以中原王朝不得不築長城,這在世界上獨一無二。趙武靈王和漢武帝能夠戰勝匈奴,因為他們用的是騎兵,“胡服騎射”,再加上兵書計策。
另外要承認有軍事天才,如匈奴的冒頓單於,吐蕃的論欽陵,楚霸王項羽,冠軍侯霍去病,馬其頓的亞曆山大大帝,他們根本不讀兵書,甚至不知兵書為何物。
我們可能會有不同觀點,願意聆聽,討論。
謝謝你來訪,謝謝你留言。

全球戰略 回複 悄悄話 唐兄辛苦,講繁複的曆史整理出頭緒,點讚!這些曆史的確精彩紛呈,我也喜歡。有空歡迎欣賞愚作:《匈奴人,匈人,匈牙利人》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7065/202012/14851.html

有一點可討論商榷:“先進的生產力必然導致先進的生產關係,世界上古文明都是產生在中低緯度的農耕區,從未聽說遊牧區產生古文明。”因曆史都是定居民族寫的,都將遊牧民族醜化為蠻族(現代的話講:有種族主義偏見)。其實草原文明自有一套,尤其是軍事文明無出其右。曆史上,四大文明古國無一沒有敗給遊牧民族,大軍出擊,兵將以外,還需兵器,盔甲,軍衣,戰馬,後勤,通訊,沒有驚人的組織管理能力,沒有文明的火炬,是不可能碾壓定居民族的。你的觀點是“主流”觀點,你也許就是引用沒多考慮。但這類似1840天朝敗給英國,還硬說“英國沒有文明沒有曆史沒有天朝先進”。愚見是:遊牧和定居兩大文明交鋒,能打勝仗就是硬道理。”

舉例:“白登之圍”以後開啟的和親是不平等條約的鼻祖(當然極有種族主義偏見的中國史書躲躲閃閃,不肯承認)。漢朝賠了公主還要納貢,換來匈奴不來侵暴的允諾。當然“匈奴者,夷狄也,乃禽獸,言而無信”,往往又要歲貢,又要寇邊,這就是蠻族的“雙贏”。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