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寫了篇關於幫子女買房的帖子,最後引用了聯邦勞動統計局(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的資料,反映薪酬、失業率和受教育程度的關係。在那個統計中大學本科畢業的平均年薪是$70K,碩士$83K,博士$100K。就是圖一。
圖一 薪酬和學曆的關係
有兩個朋友就那個統計數據打電話來討論,說華人家長很多是虎媽型,推著逼著孩子追求高學曆。律師、醫生更是華人的偏愛,但這些專業人士的訓練需要很長的時間和前期的投入,律師需要 JD(Juris Doctor)學位,至少要讀三年 Law school, 醫生需要 MD(Medicine Doctor)學位,至少要讀四年的 Medical school. 再加上四年的住院醫生和兩年的Fellow,一個醫生的培訓需要十年,還是挺恐怖。他們的問題是這些前期的投入需要多少年才能收回?財務的平衡點是在什麽地方?
他們的這些問題對我們一些俗人來說還是很現實的,因此連夜做模型,估算本科、碩士、博士、律師、醫生在大學畢業後逐年的投入和收入。假設碩士學位需要二年,每年需要開銷 3W; 博士學位需要四年,每年獲得資助 2.5 W; Law school 需要三年,每年開銷 7W; Medical school 需要四年,每年開銷8W. 醫生還有四年住院醫和二年Fellow 的培訓期,培訓期的年薪酬從 4萬開始算起。本科、碩士、博士的薪酬就取聯邦勞動統計局的數據,律師和醫生入行後假設初始年薪分別為 16W 和27W, 所有人的讀書費用和年薪都按 3% 增長。時間坐標軸的原點設在大學畢業的那一年。如果22歲大學畢業,67歲退休,有效可計工作時間45年。根據模型和數據,逐年計算投入(為負值)和產出(為正值)得到圖二。圖三為累積的投入和產出。順便提一下,這裏列出的數據是非常保守的,因為聯邦勞動統計局在圖一中的數據顯得偏低。
圖二 不同學位逐年投入和產出對應於時間的關係,橫坐標為時間單位為年,原點設在大學畢業那一年。
圖三 不同學位逐年累積的投入和產出對應於時間的關係,橫坐標為時間單位為年,原點設在大學畢業那一年。
結合圖二和圖三,可以得到如下結論:
1、就產出來說JD 和 MD 確實比其他學位高出一大截,難怪是華人最愛。
2、本科、碩士、博士沒有太過多的差別,或者說這種差別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3、PhD 不如 JD,但律師工作的穩定性有時會有問題。
4、正常情況下律師的累積收入在大學畢業的五年後超過博士和碩士,之前比他們要低。律師在七年後超過本科。
5、正常情況下醫生的累積收入在大學畢業後的第13至第15年內超過本科、碩士、博士;在第22年後超過律師。或者說醫生和一個博士在財務投入產出上的平衡點發生在醫生正式工作後的第三年到第五年之間,相應的年齡35到37歲。和律師的平衡點發生在正式工作後的第12到第13年間,相應年齡44到4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