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一等於五

從九裏到南太平洋,終於停止流浪,棲息於白雲的故鄉Auckland, 小孩的故鄉由此確定。邊走邊唱,不想遺忘,或被遺忘。
正文

我的童年,九裏四葉子

(2020-01-06 12:18:19) 下一個
寫童年的一個夢
                                    (一)
九裏是四葉子出身的地方。四葉子是個小名,有這樣的小名一是大人叫起來順口,二是據說小孩比較好養活。估計因為行四,父親的名裏又有個林字,就是希望自家樹大葉茂的吧。為什麽故鄉叫九裏呢,也許是離縣城剛好九裏路,四葉子後來自己琢磨是這麽一直認為的。九裏由蔣家莊,秦兒墩,謝園和王村分別占據東南西北而組成,數王莊最大,占地最多。四葉子的父母先是住在謝園,他七歲那年,鄉裏出塊地,他父母負責材料請周圍的人幫幫忙興建了當地第一個四間大瓦房後就搬到不遠的王莊了,就在小學和鐵匠鋪旁邊,應該算是九裏的中心地帶吧。他們家因是外來人口不姓謝也不姓王姓陳,他父母的身世還真的需要交代一下,否則後來人都不知道他們的來曆。
 
四葉子父親出身在上海,祖籍是高郵東墩。剛解放時沒有享過幾天福,因自己的父母不開化,自家辛辛苦苦一點點壯大起來的棉紡織造生意做得不大不小舍不得被公私合營。據四葉子父親後來回憶,一夜裏突然烏鴉鴉來了一倆車和一群人,他們把他父母帶走後就沒有見到自己的爸媽再回來。四葉子的爸爸不喜歡講過去的事。有時四葉子好奇,他爸爸都說得談頭。這是當地土話,就是沒有什麽好說的意思。偶爾他爸爸在講其他事情時一語帶過的東西,留意的四葉子悄悄地都給記在心裏麵了。媽媽有時也隻言片語地發發牢騷,抱怨父親身上遺留的一些舊上海印記。父親七歲開始在上海閘北流浪,賣過報紙,幫人擦過皮鞋。到十四歲那年,同鄉人同情他的境遇看他還算聰明伶俐,就把他帶回蘇北老家張軒。父親回來師從一當地老先生學滿三年中醫後成為當地第一個赤腳醫生。四葉子母親則是鎮上豆腐王張福和老先生的幺女,自己的母親走的早,大概也就是她七八歲的時候,故一直被視為掌上明珠,從小任性嬌寵。師範學校未畢業因想家而輟讀後十八歲開始教學,成為了一個鄉村代課老師。四葉子父母也算是門當戶對,在當時都終究是吃國家飯的 。赤腳醫生和代課老師分別是中國解放後農村裏普及醫療和教育的新生事物,為建設新中國的農村發展新中國的農村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這些我們後麵都有交代。
 
他們的第一個小孩就出身在張軒,老二在腰圩,老三在楊橋。前麵說過四葉子就落地在九裏了,想來他們家的早期移民路線就是離縣城越來越近,這與以後四葉子的很不一樣。其他的三個地方四葉子不是很了解,也很少聽大人講起,估計呆的時間都不長。九裏他長到十歲後轉上城讀五年級下半年。後考取縣中,初高中各三年後去福建廈門就一直沒有回去生活過。城上讀書時偶爾回九裏看看父母,後來父母也陸續上城就不再多走。直到2005四葉子太太生完老二懷老三那年回國度假養胎,按不住她一直好奇,四葉子就特地拐了趟老家租了一倆人力三輪車下去顯擺一下自己以前天天走過的來回各九裏的求學之路。那天剛好下著鵝毛大雪,一路寒風刺骨水陸縱橫。太太印象非常深刻,直到這時才開始真正理解為什麽四葉子老是念念叨叨他那並不怎麽出名的故鄉了。
 
九裏南麵是縣城,西麵是一條沿著大運河蜿蜒相伴相隨的公路,它們應該是當地的主要水陸運輸交通要道。再西麵就是盛產魚蟹,麻鴨和雙黃蛋的高郵湖。北麵是東墩,四葉子的外公曾經呼風喚雨的一個不到三千人的小鎮。四葉子羨慕他二哥小時候和外公生活一段時間,據說二哥是當地的小衙內,水果攤吃東西從不知道給錢,小商販就直接找他外公事後報賬。故老二小時候一直白白胖胖的,還養成以後和我們消費都習慣自己掏腰包的不一樣脾氣,也許和他以後的職業有關?
 
東麵不是很清晰了,記得也有條細長的生產河可通張軒和東墩,四葉子父親每年帶他大兒子回去一趟用船帶回來很多米,夠全家一年消費。是口糧還是其他路數搞來的不是有交代,反正每次都帶回父親家鄉一些不遠不近的男壯親戚,父親用上好的糯米飯蓋白糖澆麻油招待他們,四葉子四兄弟旁邊聞起來香得很,看別人狼吞虎咽自己吃不到嘴它就更香。四葉子不常走東麵,除了有時幫媽媽去不遠的合作社打些醬油買個鹽什麽的,故記憶不多。
 
北邊也不常走,往往一年一次去拜年。一走就要走老遠才走到外公家。外婆去世得早,連他媽媽都不太記得她,四葉子就連照片上都不曉得長得啥樣。外公生意人,很和善,人稱張老板。四葉子最喜歡他外公的大方和豪爽,招待自家外孫肉包子菜包子點心肯定管夠;西瓜向來是一切二,一人捧一半用勺子慢慢挖著吃的。東墩的西瓜在當地很有名,就像外地人都知道高郵的鴨蛋。在四葉子的同鄉也是對故土念念不忘的作家汪曾祺的散文鑒賞家裏有特別提及:東墩的西瓜,三白!這種三白瓜有點梨花香味,別處沒有。據說外公60歲前膀大腰圓,後來三年自然災害後,粗厚的牛皮帶往後陸續錐了不少洞眼。四葉子記憶的外公身高足足有一米八,人很清瘦,後來活到八十六歲,在當時是很長壽的啦。外公最後幾年自己也說他自己比領袖的命還長。老了眼睛已經不是很好使,但耳朵靈光。光聽腳步就知道是老四還是老三。因為四葉子調皮,常常捏著嗓子叫外公冒充家裏老三,可外公從沒有被他迷混過。他外公平時拄個拐杖到處逛,跟自己過去的生意夥伴聊聊天。要不就坐在家裏堂屋正中央喝茶,偶爾也喝自己用橙皮和白糖泡製的酒。很甜,小時候四葉子偷喝過。外公記得自己每個外孫的陰曆生日,每年至少嘮叨一次。一年暑假學校關門,周圍的大人農忙小孩委實無聊。四葉子莫名其妙地與母親建議和老三兩人自己走去看看遠在東墩的外公,媽媽居然同意了。剛到外公家門口,發現外公已戴好涼帽,正拄著拐杖要去他們家給四葉子過十歲大生日。外公浩浩蕩蕩叫了兩輛人力車,四葉子和老三高高興興一人捧個半大西瓜又同外公一起回來吃自己的生日雞蛋麵條。
 
九裏的西麵四葉子兄弟四個最熟悉。因為上城讀書要走西麵的公路一直向南。四葉子自己十歲開始上城讀書的記憶已開始不那麽模糊了。所以關於十歲前在九裏的點點滴滴有點恍恍惚惚蒙太奇,腦子裏不斷地有河有塘,有橋有上學的路和路邊的油菜花芳草地抑或冬天的白雪茫茫。平時一有點時間就趕緊記下來,否則真分不清什麽是記憶什麽是夢裏的回憶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