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獅子頭
回了趟國,看到但是沒有時間吃上大閘蟹。沒有吃,是因為終究不是我的最愛,隻是太太小孩喜歡吃。一可勁地跟人打聽有沒有煮熟了真空包裝可以當天帶出國的。結果令人失望得很。別人一嘴螃蟹油,笑話我說螃蟹冷了你還吃個嘛。湖邊長大的我當然知道這道理,可人在國外不要說冷的,冰凍的都排隊。太太真買過一次,回來蒸了一嚐就再不問津了。這次家裏小孩薑絲醋碟都準備好了,可是大閘蟹拒絕海漂。現在國內生活水平提高,消費能力強大。我們這幫海外的饕餮之徒隻能望洋興歎,白流口水。對那幫滿嘴流油的我也說個事情讓你羨慕羨慕:小時候我爸大早出去門診,路上撿回來一隻巨大如洗臉盆的螃蟹,那紅膏足足一小碗。。。你嫉妒吧,還野生的。太太小孩沒有吃上大閘蟹,買個機器人吸塵器以後大家不要吸塵了讓她們高興一番。
由大閘蟹聊起家鄉菜,說說淮揚菜的代表獅子頭解解饞。我再不仔細說說,別人真以為它是台灣的特產。就像郝柏村,星雲法師的揚州話再入味,他們還是無法超越那土生土長的家鄉獨有的靈氣。也許當初一大批的名廚確實把這淮揚菜也帶去了台灣,但真功夫絕對在民間。
獅子頭,顧名思義外形像獅子的頭。可以碩大如拳但不可以鬆散。外表焦黃,裏麵肉質肥而不膩,入口可化。非手工製作小火慢煮24小時以上不可以稱為正品。這麽講吧,如果你剛入巷口就聞到它的清香,不走個幾十步遠才找到煮燉獅子頭的那口大鍋不顯主人真手藝。正因為獅子頭製作的不易,主人往往一做得夠全家吃好幾天,故那口鍋就特別的大,滿滿實實的一家夥。
獅子頭的難度在於如何保證個大而不散。手藝不到家的小媳婦喜歡用雞蛋清在做好的獅子頭上做層保護為婆婆看不起。我常年看自己的母親做,總結經驗有三。一是獅子頭成型前必須在手頭反複顛運已達到肉質緊密; 二是入鍋時候要把握好,鍋湯要沸但不可騰(咕嘟咕嘟的);三是獅子頭入鍋後切不可翻炒,要小火慢燉長達24小時之久方可起鍋。
獅子頭的另外一個難度就是如何幽香細膩入口可化。媽媽常說一是選料;二是刀工; 最後是配料。獅子頭原料必須是豬肉四分肥五分精外帶一份葧萁做相賓(葧萁可以增加清脆口感和特殊的香味)。關於刀工很講究,簡單說就是肥肉要細切粗斬,瘦肉要粗切洗斬。因為細切粗斬,肥肉成細丁狀有型;而粗切細斬的瘦肉纖維被保存,經過慢慢地斬打後成泥狀但由於纖維沒有被破壞而不易鬆散。再加上葧萁的加入,高溫下肥肉融化,熟肉與葧萁相伴就像混凝土的原理一樣參合在一起。但一入口,由於它們之間的又不相容,馬上可以分開故有入口可化的感覺。
獅子頭要口味好,必須配料調配得當。這隻可意會,難以言傳。必須長期實踐和琢磨。總之必須有切細的薑蔥和少許的糖。薑蔥去腥,糖是揚州人的秘方(說出來現在就不秘密了)。任何蛋白質加點點糖,鮮味倍增。比如薑醋碟配大閘蟹,不信你在碟裏加一點點糖試試?
為什麽要小火連續24小時?那是因為獅子頭一入鍋,外麵的皮層一接觸高溫的湯就馬上封閉形成一個個天然的小高壓鍋,肥肉瘦肉和其它原料在裏麵慢慢地起各種物理化學反應,達到神奇的效果,曆來慢工出細活的。媽媽說過,燒獅子頭靠的就是耐心,一定要隔夜熬過12小時。我老是等不及,總想先開鍋嚐個鮮,覺得味道已經好得不得了啦。為此常被媽媽罵,猴急。其實獅子頭就是個文化,各人各家各做法。一家人一起等待好的結局才是最好的味道。
最後一個經驗就是第一個獅子頭下水前,大鍋裏必須先鋪一層大白菜葉。既吸油又防粘底。關於獅子頭看了媽媽做過那麽久,吃了那麽多,寫了一大篇,其實我也不會做。但我知道什麽是真正的獅子頭,媽媽的獅子頭最正宗。年輕時創過一口氣吃下8個老嶽母家拳大的獅子頭記錄,最後還把剩湯泡飯吃個精光。驚得我老嶽父連稱養不起,順送英文名David(大胃)。
深夜作文,都是嘴饞鬧的。順便科普,千萬不要把什麽圓圓的肉丸子就當作獅子頭,壞我家鄉菜的名聲。還有氣人的什麽炒飯都叫揚州炒飯。。。下次有時間繼續和你美食掃盲。
哈哈,是夠近的!霜後的烏青清甜軟糯,跟獅子頭是絕配。汪曾祺談吃,也是家常菜裏的好滋味。
我老家謂肉圓為“點刀”。絕對的美味~~~
小時候隻有冬閑了媽媽才有時間做,剁肉時用雙刀。對於孩子們,那就意味著年的開始:)
籪蟹是揚州鄉下特產呢,特別愛吐泡泡。小時候表哥們很會抓,有了一串就用稻草紮好了上街去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