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課,談海外中文教育
12年幾乎是每個周六的中文學習,大女兒終於迎來了最後一課(非法文版的最後一課)。二女兒小她兩歲,跳了三級,今天也和她一起算中文畢業吧。兩人去年都成功通過國家漢語六級考試。也就是說中文水平相當於海外學生研究生程度,回國可以直接報讀北大清華啥的。老三還在努力中,估計還要再三年。令人高興的是,仨閨女都是葉老師的得意學生,平時學習和考試成績我們都不需要去問去關心什麽的。
昨天轉發了一篇大女兒寫的,由她老師放在朋友圈裏的文章。其中介紹了她自己在新西蘭學中文的經曆。我個人認為她基本上是平實地講話,從中文學習如何的不容易到自己總結的一些心得體會。希望能提供給正在堅持學習中文的小朋友和他們的家長們一些幫助和思考。
關於中文海外教育不外乎兩種態度。一是以美國潤濤博士為首的認為隻要學習中文,由於方塊字的自身特點必影響小小孩的思維,再加上些潛移默化的儒家文化教育,小孩日後一定會糾結中西方兩大文化的矛盾衝突,因不易選擇而導致不必要的彷徨;二是目前多數海外父母堅持的中文是母語,是華夏文明的結晶是我們華人流淌的血液,所以必須要學。前者以潤濤博士帶頭不鼓勵小孩學中文,真可以落得個耳根清靜; 後者的父母小孩就要辛苦些,必定是艱難前行的。好在還有一些立誌傳播中文教育的人士在身體力行,開辦了各式各樣的海外中文學校。很多的家長小孩最後還是或多或少地鼓勵自己的小孩學習些中文。尤其是現在電子傳媒很方便,我知道許多學生居然是通過看卡通聽流行歌曲學會掌握中文的。
坦白說最早我很讚同潤濤博士。中文方塊意像形字,不好記憶難發音。它太講究方圓和規矩,不提倡自由的形式和思維。儒家思想又是一個愛恨交加的精神鴉片隱形於美麗的文字之中,積極地潤腦細無聲。大道理我都懂,可一回到自己的小算盤,與太太一商量,嚐試了一個中庸方法(這也是中文教育的結果)。那就是先試一試再說。如果不試一下,替小孩做出那麽大的決定好像有點太主觀,責任太大,怕日後不好交代。
我的小算盤打的主意和教小孩打麻將同一個道理。簡單講就是自己老了的時候小孩可以常回來看我,跟我們聊聊天。可若是小孩回來了與我講鳥語,年輕時我們還能應付,感到些許花香。要知道,我們老了不癡呆已是萬幸,哪有精力去琢磨這些燒腦的外語。所以小孩首先必須會講會聽。可會聽會說不會讀和寫,那不是以前的掙眼瞎? 仔細想想還是不管咋的,我們都要鼓勵引導小孩先去學習中文,況且現有的大好資源不優先利用豈不浪費?主意一定,馬上支起個小白板,客廳裏自己當起第一個家庭老師。從日,月,山,水等像形字開始培養小孩的興趣。我自己練過書法,所以相信自己把中國字的形體美宣揚得天花亂墜的。猶記得三娃一人一個小板凳裝模作樣認真聽我講課的畫麵,與她們平時在自己的學校很不一樣。三板斧結束,自己漸漸招架不住了,趕緊打包送給葉老師。終究術業有專攻啊。不曾想,一晃12年過去了。曾經有過唯一的一次衝突就是老二的中文課程時間安排有一陣叫我接送很不方便,鬧著跟葉老師要把皆喜連升三級。葉老師的大眼珠子差一點掉下地,後禁不住我再三重複說我自己就是從小學三年紀被罰到一年級再不斷跳級,如此顛顛倒倒過來的而勉強被同意。皆喜現在慶幸我們當時沒有放棄,也感謝葉老師破天荒地那次不拘一格,她終於和姐姐今天一起畢業啦。也曾不斷嚐試鼓勵幺女步老二皆喜的後塵,直接與兩姐姐成功會師合班上課,減少我們父母接送的麻煩。終遭老三堅決反對,說她不是飛人而作罷。
起初我們準備好,一旦小孩不喜歡就停止。我們自己小時候糊裏糊塗過來了不知道,可一個在英語環境長大的小孩學中文真的很吃力。想想自己沒出國前,初高中大學一共學了快10年的英語,出了國還是聽不懂,說不出。總算勉強還可以看一些,寫一些。真有小孩不願意的,做父母的也不要太勉強。學中文難,教中文和送小孩陪小孩學中文更難。小孩有所不喜歡必有其所喜歡,反之亦然。主要是看小孩的特性,太強迫了大家都會感到痛苦。我們比較幸運,老大天生喜歡中國文化,連喜歡的歌都是慢節奏,鄧麗君的和八九十年代父母喜歡的那些老歌。老大除了自己帶頭還能夠一拖二,鼓勵妹妹們喜歡上中文學習。如此應該說我們要感謝家裏老大的leadership。家裏小孩多的,搞個小桌子,一家人飯後安排一到二小時的讀書學習時間是我要推薦的好方法。
於我,沒有中文基礎,就不能和小孩一起講中文笑話,定會是一大遺憾。混的笑話有什麽朱月坡,楚中天啥的;素的就地取材自己身邊就有一大堆。。。比如單就一書名,此書我得意地從華文書店買來得意地欣賞。太太身邊飄過瞄一眼冷笑: 如此俗物也值一讀?我詫異她為何如此武斷,況此書確不俗,講的還偏偏是賞書的雅和趣。。。不曾想,太太不經意地經過,誤以為行草的書名<賞書記>是什麽<賣妻記>,好個天壤之別。
以此文推波助瀾,和應大女兒文章,一起提倡海外中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