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走遍千山萬水,隻為尋找初心。
個人資料
lily0824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黃金之國秘魯:失落的印加都城

(2025-04-20 07:10:54) 下一個

自從西班牙的弗朗西斯科·皮薩羅於1531年活捉了印加帝國的君主阿塔瓦爾帕後,他便坐到了金山上。這個盛產黃金的帝國為他和西班牙王室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金銀製品,讓西班牙帝國有充足財力征服世界的同時,也讓皮薩羅有足夠的金錢建造他的新首都利馬。而孝敬皮薩羅的這些黃金絕大部分都來自於印加帝國的首都庫斯科(Cusco),它被稱為“安第斯山脈王冠上的明珠”。

 

《地球編年史》的作者西琴先生說,在建於公元1020年的印加帝國前,位於聖穀中心的庫斯科便是古印加帝國的首都,這個古老的帝國曾被神、半人半神和世俗君主統治過。不過,因為彗星撞地球而引發的劇烈地震,古印加帝國的君主不得不遺棄庫斯科,轉而去馬丘比丘另建了新都,此時是公元200年。

 

馬丘比丘

 

馬丘比丘

 

馬丘比丘

 

馬丘比丘

 

然而,跟庫斯科1533年就被西班牙人占領的命運不同,馬丘比丘像一個長居於山中的隱士。若不是1911年美國考古學家海勒姆·賓厄姆的無意間發現,在群山環抱中和聖河烏魯班巴河邊的它依然會“與世無爭”。這裏的馬丘比丘,是史學家口中的印加遺址,而秘魯蓋丘亞語中的馬丘比丘,則是一座高大巍峨的山峰。當賓厄姆爬上一段又長又寬闊的山脊頂部時,他的一側是馬丘比丘,而另一側則是同樣高聳入雲的山峰,名為華納比丘(Huaynapicchu),印加遺址就在兩座山峰之間。

 

他說這裏的景色太迷人了,由綠色植物覆蓋的懸崖直直插入下麵奔流的聖河烏魯班巴河。放眼望去,每個方向都有多石的懸崖,再遠處還有雲霧繚繞、白雪覆蓋的群山。近處是一片用石頭砌成的精美梯田,足有一百來層,每層都有近百米長,3米多高。梯田的旁邊是僅剩牆壁的石磚建築及被樹木和青苔遮住的帶漂亮紋理的白色花崗岩建築,以及經過細致切割後被精妙拚接在一起的巨石建築,這些巨石每塊都至少重達10到15噸。他知道他發現了新大陸。沒錯,他的確發現了大“寶貝”。自然馬丘比丘這個“大美女”走上曆史的T型台後,各路考古學家和探險家便蜂擁而至,特別是它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後,更是吸引了全世界的旅行愛好者,前來一親它的“芳澤”,我也是其中之一。但我來馬丘比丘,更多的是來朝聖,因為這裏留有神的足跡。

 

馬丘比丘

 

馬丘比丘

 

馬丘比丘

 

馬丘比丘

 

馬丘比丘

 

馬丘比丘

 

入住酒店時,酒店老板告訴我們早餐清晨5點開始,我們大為驚訝。原來馬丘比丘提供3條不同的旅行線路,每條線路裏還有不同的選擇,最早的早上6點就開門了。我們真搞不懂,整個馬丘比丘遺址占地才5平方公裏,為什麽售票弄得這麽複雜,很多線路還有重合的地方?官方解釋說,馬丘比丘的空間有限,很多小路、樓梯、門口都很狹窄,一次隻允許一個人通過,這會造成擁堵,多條線路可以將人群分散到不同區域。聽起來很合理,但外國遊客要走完三條線路中的所有路線,至少花1600美元。就這麽貴的價格,馬丘比丘的官方網站還“端著”,2025年第一天的門票到2024年12月下旬才出來,我對此太有意見了。

 

線路1被稱為全景線路,內有4個分支,每個分支都包括遺址西部的一小部分,遊客可以從這裏俯瞰整個遺址。除了這個以外,第一分支涵蓋馬丘比丘山,全程至少4個小時;第三個分支包括太陽門(Intipuku),全程約3個小時;第四個分支通往印加橋,全程2個小時。這三個地點我們都想去,可分別買票會讓我們的荷包迅速縮水,隻能作罷。線路2是經典線路,可以同時遊覽上層和下層梯田,及考古中心的各個區域,包括著名的“三窗之廟”。這裏的2個分支另外涵蓋的隻有上層平台和下層平台之分,時長都是2個小時。本來我們是想走線路2的,可是我們到秘魯後,此線路還沒開票,我們隻能選線路3。

 

馬丘比丘

 

馬丘比丘

 

馬丘比丘

 

馬丘比丘

 

馬丘比丘

 

線路3是皇家線路,有4個分支,除了皇家區域外,三個分支分別可以去華納比丘、月亮神廟(Great Cavern)和胡丘比丘(Huchuypicchu),後兩者在安第斯山脈的雨季時很少開放。我們很幸運,買到了胡丘比丘開放時間最早的買票,上午9點。1月1號清晨,我們早早吃完早餐,7點就來汽車站排隊,想早點去馬丘比丘朝聖。誰知道,工作人員嚴查護照和車票上的時間,隻允許8點的遊客上車,我們想去馬丘比丘燒“頭炷香”的願望徹底落了空。

 

沒辦法,我們隻能耐心等待。當我們終於坐上車後,沿途的景色美得讓我們心醉。高聳入雲的群山層層疊疊,“身”著我們自踏上秘魯的土地就鮮少看到的綠衣,聖河如一條白練在狹窄又陡峭的山穀中流過。它的上方,便是飄蕩在山間絲絲縷縷的白雲。那景象,就像一個仙境。雖然沿途的景色很美,但我卻打消了走下山的念頭。因為沿途窄窄的山路上沒有行人道,路上一輛接一輛的汽車尾氣能熏得我少活好幾分鍾。我們在如畫的美景中來到馬丘比丘入口,還不到9點,天上開始飄細雨,我們覺得天氣預報真準。

 

馬丘比丘

 

馬丘比丘

 

馬丘比丘

 

馬丘比丘

 

線路3的入口跟線路1和線路2的入口不同,我們直接走到檢票口,可服務生告訴我們隻有到9點電腦係統才會顯示我們票的信息。檢票口沒什麽風景,我們隻能幹等,暗自慶幸,幸虧沒買早一點的巴士票。等到我們進場時,神奇的事情發生了,綿綿的細雨居然停了。我們沿著一條幽靜的小路向前走,小路盡頭是台階上的印加倉庫,倉庫旁邊便是悅人眼目的綠色梯田。站在這裏,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幅震人心魄的動人畫卷。遠方是被一朵一朵的雲霧遮掩的群山,這些群山姿態各異,向我們展示著各自的秀美和雄壯。聖河在幽深的峽穀中圍繞著秀麗的普圖庫西山(Putucusi)繞了一個U型彎,跟我在西藏雅魯藏布江看到的很像。但是,雅魯藏布江U型彎的山上是一片青稞田,而這裏的是高聳的群山。

 

更不同的是,此地撲進我們眼中的是一大片印加建築遺址和上百米高的廣闊梯田。西琴先生說,這裏的城市布局都是仿照庫斯科城而建的,它也被分成了12個區域,皇家宗教建築群在西邊,而一些處女和宗法階層的居住地在東邊,兩者之間由一連串寬寬的台階分隔開來,而耕種梯田的百姓則住在城外和農村周圍。居民住房多用由砂漿粘接的大卵石建造,皇室的則用琢石井然有序地堆建而成,做工精致。東邊的區域占盡了山頂每一平米的可用之地,向南延伸至城牆,向北延伸至盡頭,向東到達農田和墓地。西邊的區域同樣始於城牆,轉而向北僅延伸至神聖廣場的邊緣,有一條看不見的線標誌著神聖廣場不可侵犯。

 

馬丘比丘

 

馬丘比丘

 

馬丘比丘

 

我在梯田上走來走去,看可愛的羊駝在吃草。這些梯田的地表下方依次放著粘土和從小到大的礫石,它們可以引導雨水快速分流,避免局部坍塌。依靠著“孜孜不倦”的梯田,古印加帝國在此地存活了幾百年,百姓也過著衣食不愁的生活。這裏還有龐大的地下灌溉渠道網絡,用於灌溉梯田。梯田的前方是幹涸的護城河,它原本是能防止土地過度侵蝕的排水溝,同時是農耕區和城市區的分界線,並有助於隔離禮儀區。

 

我在梯田上眺望著讓人心醉的遠山近景,都沒注意到先生一個人向前走去。走過排水溝不久,我便進入了曾經是神的領域。這裏的巨石跟歐雁台的一樣,外表光滑平整,巨石間沒有使用任何粘合劑,卻連一根針也紮不進去。不過,與歐雁台巨石建築不一樣的是,這裏有一個被命名為皇室陵墓的建築,它的外牆號稱是全美洲最精美的城牆。其實,它不是真正的城牆,它是一塊特大號巨石。

 

皇室陵墓

 

皇室陵墓

 

皇室陵墓

 

皇室陵墓的巨石

 

皇室陵墓上的太陽神殿

 

這塊石頭的神聖源於其底部,這裏有一個被人工擴大及造型的洞穴,洞穴裏用色澤紋理最純的白色花崗岩琢石進行修繕過,裏邊的堅硬岩石被雕刻成了階梯狀結構,還有精雕細琢的石壁、做工複雜的壁龕和岩釘,它們的鑿刻、外形、設計以及不用灰漿將巨石堆砌的方式,甚至超越了庫斯科任何一座多邊形巨石所造的建築。而洞口的另一側還有一整塊大巨石,這塊大巨石和洞口之間的不規則空間被大大小小的巨石無縫填充。如果說這不是神的傑作,還能是誰的呢?

 

在傾斜巨石的正上方,是被譽為“世界上最好有機建築典範之一”的太陽神廟。它是馬丘比丘遺址中最精美的神廟之一,呈半圓形狀,像一個圓塔,內有7級階梯,階梯也由表麵光滑的巨石建造而成。這些巨石無論是鑿刻、形狀,還是設計,都堪稱罕見的完美,巨石之間依然沒有使用任何粘合劑。神廟中有一個階梯式符號、一個石雕、一個梯形壁龕和一塊大花崗岩。每年南半球冬至時,陽光會通過一個梯形的小窗口直射到這塊大花崗岩的中央。從這個梯形窗口往外看,還會看到印加文化中代表著五穀豐收的昴宿星。這種被稱為“印加日曆”的驚為天人的建築難道不是神的手筆嗎?

 

“印加之家”

 

“印加之家”

 

“印加之家”

 

“印加之家”

 

“印加之家”

 

“印加之家”

 

太陽神廟的前方是用相同巨石和建築手法建造的“印加之家”。史學家們說,“印加之家”是一座最優雅的住宅建築,內設多個圍牆。中央庭院由裝飾精美的兩間大房間和兩間小房間組成,配有漂亮的門楣和三麵牆,但牆上的三扇梯形窗戶被巨石嚴絲合縫地堵住,真不知道是怎麽做到的。一個房間的底部有一個排水孔,房間的門都是梯型。庭院的地板上有兩塊小花崗岩,曾有一個陡峭的傾斜屋頂,但現在已經消失不見。有人說,印加國王就住在這裏。也許古印加帝國的君主們的確住過這裏,但我猜,最初此地是太陽神廟的一部分,那些房間裏供奉的都是蘇美爾的不同大神,它還是神的作品。但是史學家說們這些都是15世紀印加帝國君主帕查庫提建造的第三處皇室莊園中的一部分,他們是在貶低我們的智商嗎?

 

走出這些神跡,便是密密麻麻的印加人房屋,這些房屋中鋪設了水管和排水管道,一條長約750米長的石渠從山上的泉眼中引來淡水,淡水流經城市中的另外16個噴泉,以保證城市的淡水供應,而廢水則通過建築牆壁和其它建築物被排入130多個排水溝中。這些是公元3世紀建的嗎?我很懷疑。在這些房屋前是主廣場,主廣場的正前方就是著名的神聖廣場,廣場兩側有兩座最大的寺廟,其中“三窗之廟”的三麵牆建於多邊形巨石之上,有些巨石的重量超過3噸。在不用灰漿把巨石堆砌的牆上有三扇窗戶,它們從巨石的牆上鑿刻而出,窗台形狀為梯形。“三窗之廟”隻有三麵牆,開放的一麵對著7英尺高的石柱,它們都是用於觀測天象的。

 

“三窗之廟”

 

“栓日石”

 

“栓日石”

 

“栓日石”

 

神聖廣場中還有規模龐大的主廟,主廟也有三麵牆,用精美的巨石建造而成。寺廟中嵌有一塊風箏形狀的石頭,據說代表著南十字星的形成。南十字星,正是尼比魯星球的別稱。北牆上彎曲的階梯蜿蜒至山頂被夷平的一座小山上,小山上放置著平台是重約200噸的正方形巨石,意思是“拴住太陽”。這個“栓日石”的四個角對的正好是東南西北,三個角都對著一個山峰,隻有對著東方的角沒有,因為此地要迎接東方的太陽。在“栓日石”旁邊的地上一個很隱蔽的角落裏,有一個毫不起眼的圓圈印記。每年冬至,有一道陽光會通過一條縫隙照在這個印記上,這一天是古印加人的太陽節。神不神奇?

 

在遺址的最東端,有一塊巨大的聖石。要去這裏,得經過主廣場,再爬上陡峭的台階,那裏仍然是一片印加房屋的遺址。不可思議的是,當我爬上台階後,本來烏雲密布的天空突然露出了藍天,不一會太陽出來了。我心裏埋怨天氣預報一點兒都不準,讓我上了當。我沒戴帽子,陽傘在先生的背包裏,我轉圈找他,可他杳無蹤跡,沒辦法,我隻期待他能在聖石邊等我。去聖石還得驗一次票,我問驗票的老頭有沒有看見我家先生,他說在裏麵,我很高興。可是他根本不在那裏,我隻能對著聖石發呆,希望他能看到我。

 

馬丘比丘

 

馬丘比丘

 

馬丘比丘

 

馬丘比丘

 

這塊巨大的石頭底座寬7米,高3米,形狀與它正後方的普圖庫西山相似,由位於同一區域的花崗岩石塊製成。它是做什麽用的?沒人知道,但人們知道,它是馬丘比丘最著名的建築之一,在安第斯精神中具有深遠的文化重要性,人們隻要把手靠近它,就會充滿山脈的能量。巨石就在胡丘比丘入口處,在這裏工作人員要再次檢查護照和門票,先生的護照在我手裏,我想他一定進不去,說不定傻乎乎的他回到馬丘比丘入口口等我。而我也不能一個人進去,因為水和午飯都在他的背包裏。於是我走回了馬丘比丘入門口,回程中經過城市中最大建築群,據說可能是女性致力於精細工藝服務的“工業區”和帝國用於儲存食物和貨物,然後重新分配給帝國居民的“印加東方商店”等遺址,但它們都提不起我的興趣。不過,站在這裏的露台上,看著安第斯山脈飄飄欲仙的美景,我都不想走了。

 

走到大門口,先生依然不在那裏,我買了一瓶水,又原路走回了聖石,把神跡又看了一遍。在檢票處,那個老頭說什麽也不讓我進,告訴我入場時間已過,急得我大哭,最後他發了慈悲。我沿著隻能容一個人經過的陡峭台階艱難地往在克丘亞語中意為“小山”的胡丘比丘上爬,途中什麽人也沒看到。就在我即將爬上山頂時,我看見我家先生正要往下走。他說他是拿著美國駕照進來的,並告訴我,上麵的景色絕美。

 

馬丘比丘

 

馬丘比丘

 

馬丘比丘

 

馬丘比丘

 

他說得很對,我的眼前是馬丘比丘恢弘的全景圖。房屋、宮殿、寺廟和梯田,以及圍繞它們的群山、白雲和聖河交織在一起,像一幅立體畫一樣在我眼前徐徐鋪開。嫩綠是畫布,陽光是畫筆,印加遺址是畫中的精靈,而周圍的群山是骨架,聖河則是骨髓,這是人世間最美的風景。我和先生坐在陰涼處,一邊吃著午餐,一邊欣賞著仙境,還看著各種蝴蝶在我們身邊翩翩起舞,覺得我們太幸運了,也覺得馬丘比丘被譽為“世界新七大奇跡”之一名副其實。

 

不知過了多長時間,天空可是飄細雨。緊接著,如紗的薄霧一層一層從山穀湧上來,讓馬丘比丘看起來如夢似幻,那真是世上最難得一見的瑰麗景象。我們從未想過,能在2025年的新年第一天,多維度地領略馬丘比丘美若天仙的“容顏”,那是神揮舞的畫筆。我們真心感恩神贈予的一切,他讓我們可以望星空、追晚風、慢搖幸福的風鈴。

 

路線

 

路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lily0824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一洗凡塵' 的評論 : 不客氣,謝謝你的留言。
lily0824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Matador ' 的評論 : 沒錯,謝謝。
一洗凡塵 回複 悄悄話 感謝介紹馬丘比丘-“世界新七大奇跡”之一
Matador 回複 悄悄話 原住民石砌堆得很好,唯沒利用弧形的門頂和窗頂,這一點有別於其它地區的古代建築。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