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走遍千山萬水,隻為尋找初心。
個人資料
lily0824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青青瑞士行(14)-萊茵河畔記

(2024-03-08 08:05:20) 下一個

因為很喜歡《萊茵河之戀》這首歌,因而我對西歐的“母親河”,也是羅馬帝國邊界的萊茵河抱有割舍不斷的喜愛之情,為此還專門自駕過德國的“萊茵之路”。之後又在荷蘭和法國走過萊茵河畔的無數城市,覺得萊茵河畔就像歌中所唱的那樣:“萊茵河畔,像詩那樣美;萊茵河畔,美麗而寧靜”。

不過,這些國家所擁有的萊茵河相比瑞士的來說,都是下遊。此次瑞士之行,我們一定會在萊茵河畔暢遊。而我們的瑞士之旅,正是從萊茵河畔的瑞士“文化之都”-巴塞爾開始的。但我們並沒有沿著萊茵河逆流而上,而是開進了侏羅山和阿爾卑斯山內部去欣賞瑞士無以倫比的壯美風光。當我們兜兜轉轉走出阿爾卑斯山後,我把車從蘇黎世湖直接開去了萊茵河上的萊茵瀑布(Rhine Fall)。

沙夫豪森

施泰因

萊茵瀑布

萊茵河

走出“高高在上”的阿爾卑斯山,瑞士立體的風景畫便消失不見,代替崇山峻嶺的是大量農田和玫瑰花田,沿途的建築也隨著平坦的地勢而變得平淡無奇。這樣的景色讓我們覺得瑞士“人間天堂”的稱謂有些浪得虛名,也讓我對萊茵河畔應該有的期望值開始降低。我百無聊賴地按照穀歌地圖往萊茵瀑布開,誰知道穀歌地圖最後指明的目的地居然讓我從高坡處跳下去。沒辦法,我讓先生看車,一個人左拐右拐,走去了萊茵瀑布。

這個萊茵瀑布是萊茵河在其1200多公裏的流程中唯一的一個大瀑布,也是歐洲流量最大的瀑布。有人說,它周邊的地形形成於50萬年前,而它則形成於大約1萬5千年前。雖然我對瑞士萊茵河畔平坦的地形和不出眾的景色略有微詞,但當我看到氣勢磅礴的萊茵瀑布後,萊茵河畔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又回來了。瑞士把萊茵瀑布岸邊打理得非常漂亮,幹淨整潔的步道上懸掛著各國國旗,好像要開萬國大會一樣。站在國旗下,眼前是寬約150米,落差有23米的萊茵瀑布。隻不過,這個大瀑布被一塊柱狀岩石分成了兩部分,但一點兒也不影響它的美觀。我在冰島、挪威和加拿大的班芙公園等地看過很多瀑布,可看到萊茵瀑布時,還是被水量充沛,轟隆作響的它吸引,覺得它給瑞士的萊茵河畔增添了無限光彩。

萊茵瀑布

萊茵瀑布

萊茵瀑布

萊茵瀑布

萊茵瀑布

萊茵瀑布跟世界第一大的尼亞加拉瀑布一樣,也可以坐遊船近距離欣賞。因為先生在等我,也因為我在美國坐遊船欣賞過尼亞加拉瀑布,所以我舍棄了遊船,在此停留多時後,把車開到了離萊茵瀑布4公裏遠的沙夫豪森(Schaffhausen)小鎮。這個位於萊茵河畔的小鎮因萊茵瀑布而生,因萊茵瀑布而長。當初來往於萊茵河上的運貨商為了繞過無法通行的萊茵瀑布上的激流,他們便在沙夫豪森所在地卸貨和存儲貨物。於是,小鎮便來到了人間。19世紀,該鎮因為萊茵瀑布豐沛的水量而建造了水力發電廠,並憑借此發電廠完成了工業化。今天,人口不到4萬的沙夫豪森是瑞士高級鍾表品牌之一的萬國表(International Watch Co.)總部,它是瑞士為數不多沒有把總部設在侏羅山區的鍾表廠,我們正是因為它才來到的這裏。

位於萊茵河岸的沙夫豪森老城不允許機動車輛進入,因而我們隻能把車停在城外,然後穿過城門,走進了與德國接壤的沙夫豪森老城。如果不跟瑞士阿爾卑斯山內的小城相比,沙夫豪森老城還是可以入我們法眼的。中世紀的老城幹淨整潔,遊人也不多,很清爽。可是見過立體又繽紛的阿爾卑斯山小城後,平麵的沙夫豪森老城在我們眼中就沒什麽過人之處了,它跟法國和德國的很多中世紀老城很相似。我們走過它的大街小巷,對它一點兒也喜歡不起來。

沙夫豪森

沙夫豪森

沙夫豪森

沙夫豪森

沙夫豪森

萬國表總部

走出老城,我們去尋找我們中意的萊茵河。令我們意外的是,萊茵河水在沙夫豪森竟然是翡翠色的,這種美麗的顏色讓我們一下子對沙夫豪森小鎮好感倍增。可我們的好感還沒持續幾分鍾,就被萬國表總部毫無特色的建築大樓打回了原形。我們想不通,為什麽設計出馳名世界手表的萬國表總部不請名師建造出一個別具一格的大樓。這樣的建築造型讓我們想走進去看看世界名表的想法都消失不見,對沙夫豪森失望極了。不過,當我們爬上修建於16世紀的穆諾城堡(Munot Castle)後,我們陰沉的心立刻變得晴朗起來。

這座城堡是沙夫豪森的象征,最早可追溯到1379年建造的防禦工事。當沙夫豪森於1501年加入瑞士聯邦後,特別是1529年宗教改革後,這裏的人用25年的時間加強了這個防禦工事,即穆諾城堡。今天,城堡的裏麵是空的,像一個大廣場,也像一個監獄,有點陰森的感覺。每天晚上9點,敲鍾人會敲響塔樓上的鍾,就如16世紀時一樣,這5分鍾的鍾聲是城鎮大門和小酒館關閉的標誌。雖然穆諾城堡內部沒什麽可看的,但站在城垛上,卻可以欣賞到老城區和萊茵河的美妙景色。城堡下的斜坡上,覆蓋著綠色的葡萄園,葡萄園裏種著著名的黑皮諾葡萄。葡萄園下,就是沙夫豪森老城,城中的兩座哥特式教堂塔尖一下子讓老城有了立體感。與老城相偎相依的是哺育了歐洲無數國家的萊茵河。我們站在城堡上,吹著涼爽的微風,看著眼前愉悅雙眸的美景,心情大好,覺得這就是《萊茵河畔》那首歌中的樣子。

穆諾城堡

穆諾城堡

穆諾城堡

穆諾城堡

如果說我們在與德國隔萊茵河相望的沙夫豪森還沒看見濃濃的“德國風”,那當我開到同樣位於萊茵河畔的施泰因(Stein am Rhein)後,我們便覺得來到了德國。這個小城的建築風格跟德國的很多老城一樣,漂亮得讓我們看到它的第一眼就愛上了它,難怪它被譽為“萊茵河畔的寶石”,也難怪它被評為瑞士最美的十座小城之一呢。它是我們去過的萊茵河畔小鎮中最喜歡的。

施泰因和沙夫豪森位於同一個州,但沙夫豪森是首府。不過,施泰因卻在沙夫豪森的上遊,同時扼守著博登湖下湖(Bodensee Untersee)萊茵河的出口。此湖位於瑞士、德國和奧地利的交界處,也被稱為康斯坦茨湖,湖上留有新石器時代的房屋遺跡,中世紀時變成了主要交通中心,11世紀前一直是小漁村的施泰因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而隨博登湖“起舞”。這個時候,奧托王朝最後一位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二世將聖喬治修道院從今天的德國遷到了這裏,隨後施泰因便成了“鳳凰”。憑借著獨一無二的萊茵河出口的優勢,也憑借著亨利二世賦予修道院廣泛貿易的權利,施泰因迅速成為主要道路交匯的戰略要地,並迅速繁榮壯大,15世紀時還短暫獲得過自由國家地位。

施泰因

施泰因

施泰因

施泰因

我們不知道今天人口不到4千的施泰因在中世紀時是如何地繁華,但我們知道跟德國“拴到一條繩”上的施泰因在二戰後期遭到了美軍的轟炸。幸運的是,小城中心還保留了古老的中世紀街道規劃,現在由房屋組成的城牆和城門遺址也被保留了下來,還保存著至今仍是該地區晚期哥特式建築重要典範的中世紀修道院。而讓我們最欣喜,最震驚的是,老城中每座房屋上的富有特色的濕壁畫。不過,在我穿過萊茵河上的大橋開進小城後,我們還不知道施泰因會帶給我們這意料之外的驚喜。

開進小城,我們剛好找到了一個停車位,可必須得付零錢。我們手裏沒有那麽多零錢,也不知道去哪兒換。正在我左顧右盼之時,一位化著濃妝的奶奶把車停到了殘疾人的車位上,她幫我們付了2塊瑞士法郎,我們對她千恩萬謝。還沒走出停車地多遠,“德國風”便迎麵吹來,此地到處都是15世紀前後興建的德式木筋屋。這種中世紀歐洲人發明的“牆上的梁”,是把條狀木材交叉在牆麵上,用來支撐房屋。這些“木筋”是房子的筋骨,而不是一種裝飾圖案。後來,人們將露出的“木筋”塗上顏色,與房屋的色彩相融合,凸顯出裝飾效果,給人以美感。

施泰因

施泰因

施泰因

施泰因

我們在德國、法國和丹麥等地看過很多木筋屋,但還是百看不厭,施泰因的這種建築曾為它贏得了第一個華克(Wakker)建築獎。走進古樸的小鎮中心,我們的目光不再被木筋屋所吸引,而是立刻聚焦在了布滿牆麵的精美濕壁畫上。濕壁畫,是牆壁繪畫最持久的形式。畫家要先在牆上抹上粗糙的灰泥,然後在這層灰泥上畫草圖,再在其上覆蓋一層潮濕的"細灰"層,並在上麵重畫一遍草圖,最後用以水調和的顏料作畫。這樣,畫作就會和牆壁永久地融合在一起。這些繪畫題材很廣泛,有描述市井生活的,也有描述古希臘哲學家和亞曆山大大帝的,還有中世紀宗教和曆史故事的,每幅畫都活靈活現,精彩絕倫。因為這些多姿多彩的濕壁畫,施泰因才有了不同於萊茵河畔其它小鎮的獨特風情,也讓它贏得了“中世紀壁畫小鎮”的雅稱。

施泰因

施泰因

施泰因

跟這些濕壁畫相得益彰的是中世紀的青石路、盛開的鮮花和靈動的噴泉,以及露天咖啡館和酒吧。我們漫步在這個中世紀氛圍滿滿的小鎮中,任慵懶而溫柔的暖陽照耀在我們身上,悠閑愜意地享受著陽光和小鎮帶給我們的美好,覺得小鎮猶如一幅被展開的長畫卷,也覺得小鎮是一個活著的中世紀美術館。我們走到小鎮的後方,那裏即是大名鼎鼎的萊茵河。雖然這裏的萊茵河水不是翡翠色,但寬廣的河麵卻讓我們的視野無比開闊。而施泰因老城,宛如寶石一般,漂浮在河中心,其後是從河岸一直鋪展到山丘上的連綿的葡萄園,那是另一幅美好的畫卷。兩種畫卷交織在一起,讓我們流連忘返。看著眼前的美景,《萊茵河畔》的歌聲不自覺又飄蕩在耳邊:““河流像替我輕奏曼駝鈴,悠悠地細唱心中戀情。搖著那小小花傘,看山色青青,你的歌可更動聽 ...... ”

路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lily0824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wxc8585' 的評論 : 謝謝你的讚。
lily0824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聖塔露西亞' 的評論 : 三個月,真是美好的時光。
wxc8585 回複 悄悄話 讚!!
聖塔露西亞 回複 悄悄話 38年前在瑞士呆了3個月,曾去過這個瀑布,不大,但是人們都會去玩玩。瑞士人好像都生活平和,都沒有什麽急事。很好啊!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