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人一生隻能去一個國家旅行,那我必選土耳其。它精彩紛呈的地貌山川和跌宕起伏的曆史,就像清茶中的一縷淡香,就像山澗中的一滴泉水,就像心靈中的一束晨光,召喚著我,穿越洶湧的人海,穿過雲層裏的山脈,去輕拾我對它從未熄滅的期待。當我獨自踏上這片朝思暮想的土地,並環繞著它自駕了9千公裏後,它的“音容笑貌”就鎖定在了我的眸光裏,變成了我一生的銘記。我會在光陰的門楣裏與它長相依,我會在歲月的長河裏與它長相憶。土耳其,今生遇見你,真好!
忘不了博斯普魯斯海峽的曼妙風情,也忘不了愛琴海岸的如畫風景;忘不了龐廷山脈的水秀山青,也忘不了無數小鎮的風輕月明;忘不了卡帕多西亞高原的點點繁星,也忘不了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滄桑背影;忘不了敘利亞和伊朗邊境的有序安寧,也忘不了亞美尼亞邊境的日朗天晴;忘不了混血穆斯林女子的嫵媚娉婷,更忘不了虔誠信奉真主的土耳其人的美好心靈。土耳其,我可以忘掉春已盡,我可以忘掉花已老,卻無法忘掉你的夕陽輕照,無法忘掉你的風鈴輕搖。我讓你的美麗在我心底遊弋,我把你的溫婉鐫刻在心底。
伊斯坦布爾
伊斯坦布爾
博斯普魯斯海峽
馬爾馬拉海
若你隻是“明眸漸開橫秋水”,那還不足以成為我不可磨滅的記憶。在你的土地上,除了南美洲的文明,似乎世界上的所有文明都曾與你有過交集。古埃及文明、兩河文明、古希臘文明、古羅馬文明,甚至遠在東方的中華文明和印度文明也曾與你相交織,難道你真的被大神們吻過嗎?如果不是,那為什麽數千年內在你這裏誕生出的無數帝國和王國,很多都對人類曆史進程產生了顛覆性的影響?不說大家耳熟能詳的赫梯帝國、拜占庭帝國和奧斯曼帝國,就是那些寂寂無名的王國,也在默默推動著曆史前行。呂底亞王國(Lydia)最早製造並使用了標準重量和成色的金銀錢幣,它的國名還跟弗裏吉亞王國(Phrygia)等的國名一起,被用來命名調式音階。呂底亞調式(Lydian)活波開朗、滑稽神秘,而弗裏吉亞調式(Phrygian)則豐富多彩,具有西班牙風情,常用在金屬樂和搖滾樂中。
當我走進你的安卡拉博物館、阿達納博物館、烏爾法博物館和凡城博物館,我就對你公元前的曆史充滿了讚歎和膜拜。從已知的赫梯帝國到米坦尼王國,從亞述帝國到烏拉爾圖王國,從波斯帝國到亞美尼亞王國,最後到亞曆山大帝國和羅馬共和國,還有未知的哥貝克力石陣和加泰土丘新石器時代遺址,你的土地上不但充斥著刀光血影,而且充盈著文明的光暈。我不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哪一個國家能與你相媲美,還有哪一個國家能比你更多元。你說,我怎會不願意在時光的棱角處駐足,與你安暖相依呢?
愛迪爾內
愛迪爾內
愛迪爾內
愛迪爾內
我的左岸是你,右岸也是你。你斑駁了我的一紙相思,你繚繞了我的筆尖情絲。我望向白雲深處,輕輕呼喚你,在晨鍾暮鼓中開啟你如花般的絢麗。這如花般的絢麗,還是要從拜占庭帝國說起。
愛爾蘭著名詩人和作家葉芝曾在他的《幻象》一書中說:“若有機會去古代生活一個月,我會選擇拜占庭,在查士丁尼大帝為聖索菲亞大教堂揭幕並關閉柏拉圖學院之前的那段時間。” 在信奉東正教,把拜占庭帝國推向巔峰的查士丁尼大帝統治時期,許多藝術家克服了靈魂和自我的對立,讓很多人參與的馬賽克拚花藝術看上去像一個人的作品,完整且空前絕後地把宗教、審美和世俗生活融為一體。此時,地處地理、文化和信仰等東西方樞紐的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被稱作人間和天堂的交匯點,聳立逾千年的索菲亞大教堂被視為人間天國的象征。這樣的中樞地位,外加西羅馬帝國崩潰後,拜占庭帝國成了羅馬帝國唯一的繼承者,因此,拜占庭帝國即使在最後差不多隻剩下君士坦丁堡時,它依然是高貴的存在,依然是東正教的皇統所在。它存在一日,其它東正教國家的君主就不敢稱帝;它存在一城,也是響當當的帝國。
布爾薩
布爾薩
伊茲尼克
伊茲尼克
可當信奉伊斯蘭教的穆罕默德二世攻占君士坦丁堡後,存在千餘年的拜占庭帝國就真的煙消雲散了,但它的魂卻傳承到了西方文藝複興和工業文明中。基督徒們在向西逃難的過程中,把大批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文學、曆史、哲學等書籍帶到了整個歐洲,歐洲在“失傳許久的希臘羅馬時代文化”的浸染下,掀起了“以人為本”的文藝複興熱潮,獲得了新生。後因奧斯曼帝國壟斷了東西方貿易陸路和海上通道,歐洲不得不開始了改變人類曆史進程的大航海。也是因為新的東西方貿易通道的開辟,奧斯曼帝國這個“二道販子”失去了對東西方貿易通道的控製權和對東方商品的定價權,這讓它一步步淪為“歐洲病夫”成為可能。而此後的歐洲,在文藝複興和大航海的激勵下,在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的引領下,開始在政治經濟、文學繪畫,特別是科學方麵發生脫胎換骨的變化,引領著人類大踏步前進。歐洲鷹擊長空,展翅高飛的後麵,有沒有大神恩利爾的影子呢?
我不知道,我隻知道給奧斯曼帝國貼上“歐洲病夫”標簽的是偉大的拿破侖,意思是它的命運聽任歐洲列強瓜分。但這個“歐洲病夫”曾在最強盛時期把歐洲的各方勢力吊打,邊境擴展到多瑙河畔和亞得裏亞海,黑海也成了它的內湖,同時把它的龍興之地巴爾幹半島全部劃歸到自己版圖內。如果不是蘇萊曼大帝在“維也納之圍”中無果撤退及1683年奧斯曼帝國在“維也納之戰”中敗北,西歐那片土地說不定真信了真主。這場曆史上著名的“維也納之戰”,不僅是不可一世的奧斯曼帝國由盛轉衰的分水嶺,也是歐洲多個王國與奧斯曼帝國持續300年爭鬥的轉折點。從這場戰役後,奧斯曼帝國就被歐洲同盟軍接連“胖揍”,特別是被“北極熊”接二連三地“痛扁”,帝國領土日益萎縮。若不是基督教世界中的法荷英德等國先後與奧斯曼帝國“眉來眼去”,那沒有一個主體民族的奧斯曼帝國說不定早就分崩離析了。
特洛伊古城遺址
特洛伊古城遺址
帕加馬衛城
帕加馬衛城
雖然奧斯曼帝國在走向“歐洲病夫”的路途中也曾奮力擁抱過西方文明,進行過科學、教育及軍隊等方麵的改革,甚至全盤照搬了西方政治體製,但穆斯林信奉的伊斯蘭教讓他們的靈魂沒有經過文藝複興的深層洗滌,因此所謂的改革也隻是“描眉畫眼”,不能從“根”上解決問題。這種改革跟19世紀後期的清朝和今天的中國很相像,奧斯曼帝國最終淪為半殖民地國家沒商量。
隨著一戰中在達達尼爾海峽戰役中一戰成名的凱末爾的振臂一呼,衰敗、腐朽、落後的奧斯曼帝國被掃盡了曆史的垃圾堆。凱末爾用“土耳其人”這樣容易被大家認同的身份號令奧斯曼帝國土地上的穆斯林,從被協約國瓜分的領土中奪回了歐洲巴爾幹半島的東色雷斯和愛琴海岸,確定了今天土耳其的版圖。與此同時,他大刀闊斧對政治法製和教育習俗等進行改革,還把土耳其語改用拉丁字母拚寫,鑄就了現代化土耳其。那麽,這個現代化的土耳其是怎樣的呢?我在9千公裏的自駕旅途中,不敢說把它看了個底兒透,但也看了個八九不離十。
阿拉切特
阿拉切特
切什梅
切什梅
除去歐洲的東色雷斯部分,被黑海、土耳其海峽、愛琴海和地中海半環狀包圍的土耳其由西向東海拔在安納托利亞高原上逐漸升高,高原內山巒疊嶂。看似不毛之地的高原卻有孕育出人類最初文明的底格裏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等15條河流,它們切割出了15個山穀,山穀間是可耕種的農田。這樣的版圖不僅讓土耳其繼續擁有拜占庭帝國和奧斯曼帝國時的重要戰略地位,而且讓它擁有漫長的海岸線,更讓它成為發達的農業國家。土耳其的農業,不是“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業,而是跟歐美一樣一樣的現代化農業。每當我開車經過山穀中錯落有致,無人照看的大麵積農田時,總是要禁不住讚歎土耳其共和國之父凱末爾的豐功偉績。這個多山少平原的國家,農業能做到大多數糧食自給,還能在2021年向200多個國家出口2千多種農產品和食品,實屬不易之事。
雖然土耳其的農業能發達,但土耳其卻不是一個純農業國,占國內生產總值最大比重的是製造業。它的紡織業是僅次於中國、歐盟、美國和韓國的世界第5大紡織服裝出口國。我去年聖誕節期間,在比利時安特衛普看見一個大商場內的幾乎所有衣服都來自土耳其,每件衣服的價錢在50到300歐之間。土耳其的輕工業表現不凡,可汽車組裝業才是它第一大出口產品。此外,它還有鋼鐵冶金、陶瓷電器、國防軍工等行業。可是,看起來工業門類相對齊全,也可以引進西方機器設備和資本及技術,又有著穆斯林世界最雄厚製造業之稱的“土耳其製造”在世界上並不像“中國製造”那樣顯山露水,這是為什麽呢?
以弗所遺址
以弗所遺址
普裏耶涅
普裏耶涅
第一,量不夠大,土耳其的輕工業主要出口中東地區。第二,產品太低端。我曾真真切切目睹過冒著濃濃黑煙的鋼鐵廠,當時的第一感覺是,土耳其,這種低端的工業製造不要也罷,至少能給你的子孫後代留下青山綠水。為什麽土耳其在互聯網、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高科技領域是“一窮二白”呢?難道是土耳其人笨嗎?難道是土耳其人懶嗎?難道是土耳其人對金錢沒有渴望嗎?一定不是。土耳其實行全民免費義務教育,國內擁有近200所大學。土耳其沒能在高科技領域占有一席之地的原因是把控著高科技的西方國家根本不可能給土耳其機會。占據著重要戰略通道的土耳其,倘若科技也發達,人口還逐漸增多,又信奉著伊斯蘭教,那會不會出現第二個奧斯曼帝國?西方發達國家就是缺心眼也不會這麽做的。給中國這樣一個中央集權國家開了“高科技”的口子,那些掌握世界格局的精英們估計現在腸子都悔青了吧。不過,活該!誰讓他們“貪心不足蛇吞象”呢。
土耳其的高科技不如中國,人均GDP也不如中國,但人民的幸福指數卻一點兒也不比中國低,甚至比中國人更熱愛生活。無數家庭都喜歡攜老扶幼出來享受大自然,周末時博斯普魯斯海峽的岸邊全是車,以至於30公裏的路我開了4個多小時。周末伊茲密特海灣的草坪上,密密麻麻都是不同的家庭在那裏野餐;孔亞的公園裏,即使不是周末,也有一群一群的穆斯林家庭坐在草坪上談天說地。這樣其樂融融,跟大自然近距離接觸的情景,在中國還能找到嗎?常常被中國人嘲笑為“土雞”的土耳其,人們精神世界的富有不知比中國人高出多少倍。如果僅僅是精神世界的富有,那埃及也有,但這兩個穆斯林國家的外部環境卻差得十萬八千裏。土耳其,不管是城市還是鄉村,差不多都幹淨清爽,沒有埃及的垃圾遍地。我去了一家農戶的衛生間,衛生間裏雖然沒有自動衝水,但也是坐便,而且沒有異味。土耳其的公路大多也很平坦,沒有埃及無所不在的bump,旅行體驗非常好。
棉花堡
棉花堡
死海
死海
這還不算,被稱作“土雞”的土耳其私家車特別多,而且大部分是新車,但土耳其的車價和汽油都價格不菲,這讓土耳其看上去像一個發達國家。可是,土耳其物價卻很低廉。在凡湖和番紅花城等地,50歐元就能住帶早餐的希爾頓酒店。想想我們在芬蘭住的希爾頓酒店,180歐元我們都覺得撿了便宜。土耳其這樣的物價差讓我覺得它是全世界最適合旅行的國家。不過,這些都沒讓我感到驚奇。讓我驚奇的是,土耳其城鄉差別不大,至少表麵看是這樣的。我不是去過一家農戶的洗手間嗎?農戶家的房間很寬敞,也布置得整整齊齊,至少我沒看見像視頻裏中國農村那個情形的。這讓我產生了一個想法:看一個國家的發達和文明程度,如果不能看到本質,就看它的城鄉差別。城鄉差別巨大的國家,即使牛皮吹破了,也不能稱為發達國家,更不能稱為文明國度。
那麽,土耳其今天的現代化樣貌,是誰最先塑造的呢?一定是土耳其共和國國父凱末爾。奧斯曼帝國解體後的土耳其,在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奧爾罕·帕慕克眼中,是一個“貧窮、破敗、孤立,充滿了帝國斜陽憂傷”的國度。凱末爾在“同西方和平,同東方也和平”的戰略方針指導下,為土耳其贏得了有利的國際環境,並積極站隊美國,推進現代化進程。通過加高關稅壁壘,保持嚴格的固定匯率及發展國內消費品替代等政策,他不僅給土耳其留下了一個民主政府和一個和諧社會,也讓土耳其有了初級工業化的模型。
滑翔傘上
安塔利亞
安塔利亞
帕爾格古城
阿拉尼亞
他的繼任者繼續站隊美國,允許美國在其國土內設立空軍基地,在經濟上推行自由化,打破關稅壁壘,貶值裏拉,用美國提供的低息貸款發展工商業。土耳其是二戰後,除了以色列和埃及外,得到美國貸款最多的國家,但這些措施都沒有讓土耳其的經濟起飛,反而造成了通貨膨脹。即使重新加高了關稅壁壘,也沒能阻止通脹,到1980年,通脹達到了107%,而GDP增速為-1%。不得已,土耳其向國際貨幣組織求救。國際貨幣組織也不是土耳其親媽,怎麽會無利不起早。雖然土耳其在得到國際貨幣組織救助後,出口額到1990年為止擴大了5倍並確定了以出口加工業為主的格局,但土耳其不得不放棄關稅壁壘,同時開放金融市場,之後借債成了它經濟發展的新格局。截止2020年為止,土耳其的外債竟然占了國民生產總值的近63%。美國經濟學家蒙代爾曾用他的“三難選擇”理論告訴我們:“在開放的經濟條件下,本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資本的完全流動和匯率穩定不能同時實現,最多隻能滿足兩個目標”。土耳其滿足了前兩個條件,匯率就保不住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想收拾土耳其,就會讓它的貨幣裏拉像過山車一樣狂貶再狂升。可為什麽這些國家要收拾土耳其呢?
因為它不“乖”。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說過,“認識自己,那是最難做到的。” 土耳其就很難認清自己在國際中的地位,特別是現任總統埃爾多安統治時期。中國人常說,“打鐵還要自身硬”。土耳其以初級產品出口為主,以旅遊業為輔,這樣的經濟模式讓它對外部經濟需求十分敏感。外部世界一打噴嚏,它就感冒。債台高築的它不是想方設法擴大內需,讓資本賬戶扭虧為盈,而是長期利用低利率政策刺激經濟增長並用借來的錢過度基建,其領土內有近60機場。領土不到中國的1/10,但機場卻差不多是中國的1/4,土耳其也是一個妥妥的基建狂魔。這樣的底子埃爾多安視而不見,還妄想恢複奧斯曼帝國的榮光,在伊斯蘭世界“吆五喝六”,是誰給他的自信?當我在伊斯坦布爾新機場看見掛在空中的他的頭像,真想一把把它拽下來。
土耳其現任總統掛像
梅爾辛
阿達納
孔亞
埃爾多安的野心昭然若揭,“大鱷”們不會等閑視之。雖然土耳其加入了北約,還積極想加入歐盟,可這個信奉伊斯蘭教,地理位置又如此敏感的土耳其,誰會把它當朋友呢?也許中國想吧。當中國貌似崛起,開始“一帶一路”時,埃爾多安或許覺得“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於是跟中國打得火熱,同時還不忘跟俄羅斯勾勾搭搭,試圖在美蘇中三國爭鬥中“漁翁得利”。2020年11月由他全力支持的阿塞拜疆在與亞美尼亞的衝突中大獲全勝,而調停人是俄羅斯;2021年4月美國總統宣布1915年奧斯曼帝國對亞美尼亞的大屠殺為“種族滅絕”;同年12月,土耳其從中國主導的亞投行手中拿到了史上最大一筆6億美元的貸款,加上同年8月亞投行給的7千萬歐元貸款,土耳其短短4個月內,就從亞投行手中“扣”出了近7億美元的貸款,不會樂顛餡兒吧。
上述三起看似無關的事件,其實背後都閃動著大國角逐的身影。土耳其一旦沒平衡好各個大國的關係,就會遭到歐美“大鱷”們的圍剿,拿裏拉開刀是一個,拿一煽風就會點火的庫爾德問題是另一個。為了不讓高負債和種族矛盾這兩顆定時炸彈爆炸,土耳其就得對“大鱷”們妥協。但土耳其手中並不是一張王牌也沒有,它最大的王牌是約370萬的敘利亞難民和30萬的阿富汗難民。如果土耳其“開閘放水”,這些難民就夠歐洲國家喝好幾壺的。那麽,麵對一群中國學者煽動的“東升西降”言論,麵對很多中國人認為美國會分裂的說法,土耳其是怎麽想的呢?
格雷梅
格雷梅
人頭山
烏爾法
它不需要有什麽想法。它應該跟世界上無數在“坐山觀虎鬥”的國家一樣,隻需問自己一個問題,那就是:這個世界如果沒有美國,天下會迎來太平盛世嗎?
非也!看看羅馬帝國崩潰後的世界,就知道美國日落西山後的世界是怎樣一個“慘”字了得。不說別的土地,單單歐洲那片土地在羅馬帝國崩潰後就打成了“篩子”。在一千多年的光陰裏,戰爭是歐洲永恒的主題,直到美國在二戰後主導世界,歐洲及其它土地上的人民才真正迎來了和平。沒錯,世界上的所有衝突幾乎都有美國的影子,所有人民的流離失所都跟美國這個“王八蛋”脫不了幹係,美國也的確在用軍事霸權、美元霸權和輿論霸權等在它需要的地區霸淩。但與此同時,美國也在用自己強大的國力和軍力給世界撐起了一個“安全傘”,並給世界各國提供了安全有效、相對公平的國際貿易環境,同時為世界各國開放了自己深水湖似的大市場。也是因為這些原因,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才說,世界都在占美國的便宜。
馬爾丁
馬爾丁
凡城
凡城
作為分世界蛋糕的主人,美國可以根據自己的利益把不同層的蛋糕分給不同的國家。最上層的高科技和高端製造業蛋糕當然留給美國和西方發達國家,中層的製造業蛋糕要分給對美國有用的國家,底層提供原材料的蛋糕誰有誰就吃一口。中國曾在美國2001年的911後對美國很有用,於是順利加入了WTO,開始分吃中層製造業的蛋糕。可越吃越肥的中國跟土耳其一樣,沒有認清自己,在國內的醫療、教育、養老等基本問題都沒有解決,特別是沒有給人民帶來信仰依托的前提下,就開始對外“擴張”,妄圖分頂層蛋糕的一杯羹,還試圖用“一帶一路”來挑戰美國的美元霸權。從這一點來說,中國的改革是失敗的。中國的這些做法刀刀都在要美國的“老命”,美國能饒了它嗎?肯定不能,這是質的矛盾。不斷變種的病毒,頻頻爆發的區域衝突,對準的都是中國,迫使那些幻想“兩頭通吃”的歐洲各國必須站隊。如果不想站隊,美國有的是辦法對付它們。蘇伊士運河的擁堵讓歐洲選邊站;法國的“黃馬甲運動”讓法國選邊站;烏克蘭危機讓德國選邊站,等等。
特拉布宗
特拉布宗
那麽,美國收拾中國的最終目標是什麽呢?應該是讓中國回到吃中低層蛋糕的境地吧,可是中國,會讓美國得逞嗎?畢竟美國也不是如日中天時的美國,自己的內部矛盾和問題也層出不窮,而中國的投資、消費和出口這三駕馬車去年“趴窩”了兩個,隻剩下出口這一個。如果中國跟土耳其一樣變成出口型經濟,再加上老齡化和人口增長等問題,說不定美國的目標會實現。不管美國的目標實現與否,我都覺得,大神們是不會把地球的統治權交給沒有信仰,對人類曆史進程也沒做出過什麽貢獻的中國人手中的。若掌管地球的美國被“挑下馬”,那地球上的人類也離末日不遠了,掌握了核武器的美國和其它國家能把地球掀個底兒朝天。即使各國不使用核武器,那根據英國曆史學家湯因比的“文明邊疆”論,即當一個新的文明崛起時,與之相連的文明就會成為邊疆,比如古希臘文明崛起後,與之相連的兩河文明和埃及文明成為邊疆;羅馬的崛起讓與之相連的希臘成為邊疆;西歐崛起後,與之相連的羅馬成為邊疆;美國崛起後,幾乎之前所有文明的地方都成了邊疆,如果美國成為文明的邊疆,下一個文明的誕生地會在哪裏?看看世界地圖,是80%被冰雪覆蓋的格陵蘭島還是北極和南極?
伊茲密特
伊茲密特
誰也不知道。人們知道的是,當年帶領清教徒從英國來到美國的溫斯羅普在《基督仁愛之典範》演講中所闡釋的,“我們將成為一個山巔之城,所有人目光都將注視我們”的美國不會永遠在世界文明的最耀眼處。不過,我還是自私地祈禱,在我去天國之前,美國別倒下,中國也別趴下,土耳其還依然如今天這般美麗,讓我可以在時間湍急的流動裏,穿過風,穿過雨,去聽它熱烈的心跳,去看它微笑的模樣。Fly, fly, fly to the sky。土耳其,願我們早日再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