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故事多,充滿喜和樂。若是你到小城來,收獲特別多。” 鄧麗君娓娓動聽的《小城故事》用在平遙古城身上多麽恰如其分。平遙,這個除雲南麗江以外,另一個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小城,在悠悠流過的汾河水中,帶著笑,含著淚,穿越時空,向今天的我們講述著它的過往。它的過往,跟中國三大商幫之一的晉商息息相關;它走向輝煌頂點的故事,也由清代創立了駝幫、船幫和票號3座豐碑的晉商寫就。是晉商,給平遙穿上了金色的衣裳,使其在歲月的旅途中,閃閃發亮,風雨兼程。
平遙
那麽,晉商這個看不見的推手,為什麽會改寫平遙的命運,為什麽會把平遙一步步推向中國銀行業的發源地和金融中心呢?是機緣巧合。
位於太原盆地汾河東岸的平遙,聽起來應該是個肥美之地。可是,這個建於周宣王時期,距今已有2800年曆史的它因四周大山的包圍和南部黃河的阻擋卻很閉塞。跟大同和太原一樣,平遙也處在塞外遊牧民族進攻中原的交匯地帶上。這離上帝很遠,離北方蠻族很近的地理位置讓地處邊關的平遙戰事頻繁,沒得幾天安寧。
不過,隨著鮮卑人建立的北魏在大同定都,整個山西也被北魏囊獲其中。安定的社會局麵如徐徐的春風,吹進平遙,平遙的好日子來了。北魏不僅把原是堯封地的平陶改為平遙,為遙思堯的恩德之意,而且確定了平遙的行政區域劃分。因北魏皇帝把可以讓百姓得到精神自慰的佛教定為國教,平遙也開始修建石窟和寺廟,以彩塑聞名的雙林寺就在此期間修建。
平遙地圖
平遙古城
當為隋唐盛世奠定基本文化格局的北魏消失於曆史的天際之後,平遙在大唐的羽翼下迎來了儒釋道大繁榮時期。雖然大唐之後中國又開始生靈塗炭,但五代十國時平遙卻修建了與平遙古城和雙林寺一起被收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鎮國寺。鎮國寺出簷深遠並有龐大七輔鬥拱屋頂的風格取之於大唐又能明顯區分於唐風,形製罕見,是中國目前唯一現存的五代建築。
到了宋朝建國的這一年,被宋兵屠城後的平遙,不僅好日子走向了終點,曾經的絢爛也化為灰燼。之後金兵南下攻破平遙又屠戮百姓,平遙真是一個“慘”字了得。本來元朝可以讓與離蒙古不遠的平遙分一杯好羹,但它被選為征戍兵源之地和戰略後方,還是沒嚐到什麽甜頭。也許大禍之後必有大福,幾百年不受待見的平遙終於在明清兩代走上了曆史的前台。因為明朝特殊的鹽業政策,晉商開始崛起,走入了幾百年的黃金時代,可以站在山西的山崗上眺望神州。晉商的不可一世也讓平遙遠近聞名,成為當時中國的一線城市。
平遙
為什麽平遙會被晉商青睞呢?因為平遙在曆史上曾地處繁華的萬裏茶道上。這條由晉商開辟的貿易大通道讓平遙有機會成為商品的聚集地和來來往往商人的歇腳地,從而為它的發展和繁榮提供了契機。清朝時,這裏最初隻是一個顏料作坊的日升昌主人腦子非常靈光,他發現人們有運送銀兩的需求,於是看準時機先做匯兌和貸款,然後隨著業務的擴張,於清道光年間出資成立了日升昌票號。在“中國第一票號”日升昌的影響下,平遙不到幾年時間就出現了50多家同行,還在全國開設了幾百家分號,創新出了類似股份製的合夥製,更在鼎盛時期占據了清政府80%的白銀儲備,操縱著整個清王朝的經濟命脈,一時叱詫風雲,無出其右,成為晚清名副其實的金融中心。
漫步在用地緊湊,功能分明的日升昌院子裏,日升昌的成功組織架構東家、掌櫃、夥計的房間內人來人往,導遊刺耳的解說聲不絕於耳。中國特色的日升昌創新,員工除了可以出資入股外,還可以出人力,即身股,很奇特。很難想象,在如此局促的空間內,這些人是如何創造中國“華爾街”傳奇的。
日升昌
這些“華爾街”的巨富們有了錢之後,做什麽呢?當然要修繕和建設他們的“根據地”。這完好保存明清時原始風貌的“根據地”,讓我們的目光剛觸碰到它的那一霎那,就驚喜連連。晉商叱吒風雲時成立的票號、錢莊、當鋪和鏢局遺址,以及整個古城的建置,都在訴說平遙當年的繁榮與風光。
若從高空看,平遙古城形狀如象征吉祥和長壽的龜。一共6個城門的南北城門是烏龜的頭和尾巴,而東和西各兩座城門則是烏龜的四條腿。街道格局為“土”形,建築布局遵從八卦方位。以明清街為中軸線設置縱橫交錯的4條大街、8條小街和72條小巷,保存完整的近4000座明清民宅分布在大街小巷內。市樓位於南北中軸線上的中央,城東是城隍廟,城西是縣衙;城左立文廟、城右立武廟;東有道觀,西有佛寺,布局對稱。其中始建於北魏,定型於明清的縣衙是中國現有保存完整的四大古衙之一,文廟是我國現存各級文廟中曆史最久的殿宇。它們和其它明清建築一起被稱作研究中國明清時代城市的活樣本。
平遙
平遙
夏日裏走在明清街上,差不多會把人曬化,可這裏依然熙熙攘攘,但大部分是國人。我們這一行的美國人像“猴子”一樣被觀賞來觀賞去,還被要求合照,這讓我大感意外。我以為受改革開放恩惠這麽多年的同胞應該對外國人早已司空見慣,沒想到居然對外國人還是興趣濃厚。雖然白日裏我無法欣賞平遙商業街的古韻,但在皓月當空的夜晚,我卻可以神色安然領略平遙古城的風韻。此時,白天的熱氣已消散很多,排列在商業街兩側鱗次櫛比的古樸鋪麵,也沒有了晴日裏的“目光”灼灼,在燈光下發出柔和的光。行走在遊人散去的街道上,一種古風迎麵而來,我好似與威震天下的晉商擦肩而過。
要看平遙真正的古風,得去迄今漢民族地區保存最完整的民居群落。近四千座明清時期的四合院分布在兩平方公裏多一點的古城內。這些四合院,軸線明確,左右對稱,層次分明,外雄內秀。沿著中軸線,分布著幾套院落,中間多用短牆、垂花門樓分割,形成二進或三進的“日”字或“目”字格局。我們住的洪善驛客棧,就在縣衙旁。這個五星級民俗客棧在明清時專門接待督察及巡撫大臣,慈禧太後也曾在此下榻,還曾作出“壯哉此驛之繁華,不忍京城之遠望”的詩句。老佛爺的讚頌不無道理。我一踏進能體現出晉商建築經典之作的院落,就被它的恢宏氣勢和古色古香吸引住了。那飛簷鬥拱、雕梁畫棟、垂花珠簾,還有內部的庭院深深,都讓我迷戀。10個院落薈萃了晉商大院建築的諸多樣式和風格,既獨立成院,也連為一體。跟徽派建築一樣,代表“民居眼睛”的木雕、磚雕和石雕遍布客棧的各個角落,它們跟院落內極富文化底蘊的楹聯和匾額及窗花和剪紙一起,都在無聲地展示晉商曾有的奢華。
平遙民居
平遙民居
而始建於周宣王時期,在明朝重建的城牆也在展示明清的古韻之風和晉商的富有。比南京城牆還早20多年建的平遙古城牆幾乎躲過了各種戰亂,基本原汁原味。當然平遙城牆的長度無法跟南京城牆相提並論,但同南京城牆一樣,也有甕城、角樓、敵樓和哚口。與南京城牆不一樣的是,因富得流油的晉商的資助修繕,以築城手法古拙、工藝和用料精良著稱於世的平遙城牆造型更美觀,防禦設施更齊備,馬麵也更多,為中國曆代築城之僅有。所謂馬麵,指高大牆體的外側,每隔一定距離,就會有凸出於牆體外側的一段,這就是馬麵。讓平遙城牆不一樣的還有,城牆上有3000個哚口和72座敵樓,這跟孔子的3000弟子和72賢人數字一樣。也許因為富裕的晉商需要儒家文化來包裝自己吧,所以才用這種方式巧妙地把孔子請到了平遙。
平遙民居
站在城牆之下,恍惚間又聽到了600多年前鏢局車輪的軲轆聲,小販的叫賣聲,衙役的嗬斥聲,銅鑼的敲打聲和晉商意得誌滿的歡笑聲,一聲聲由近而遠,消失在蒼茫的時空中。當站到城牆之上,平遙古城筆直的街道和古樸的衙門、鏢局、錢莊及其它古建築呈現在眼前。那裏每一塊斑駁的青磚,每一扇褪色的舊窗,每一道精美的雕紋都浸滲著晉商的榮辱興衰。而城牆,這個昔日阻擋金戈鐵馬入侵的屏障,如今也卸去它滄桑的軀殼。歲月“黯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錚鳴,湮沒了黃塵古道,荒蕪了烽火邊城”。一段曆史造就了一座城,可“興亡誰人定”。當“一頁風雲散”,時空也隨著變換。所有的輝煌都會變成前塵往事,被曆史的烽煙吹散,可晉商的精神卻會被曆史濃縮,傳播久遠。